1
|
从王阳明到林语堂——闽派性灵文学观的形成与发展 |
张山梁
张小琴
|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
2024 |
0 |
|
2
|
知识分子过剩与社会价值裂变——晚明性灵文学思想诞生新论 |
李涛
刘锋杰
|
《社科纵横》
|
2008 |
2
|
|
3
|
庾信的性灵文学观 |
吉定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2
|
|
4
|
王世贞与性灵文学思想 |
孙学堂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5
|
|
5
|
《燕山外史》与性灵文学思潮 |
张蕊青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6
|
师心与师古的变奏——东林党议视野下性灵文学内在革新理路的雅化 |
张永刚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7
|
湖湘文士袁子让对晚明主流性灵文学的响应 |
刘晓英
|
《船山学刊》
CSSCI
|
2011 |
1
|
|
8
|
晚明性灵文学的世俗化倾向——以袁宏道为代表 |
雍繁星
|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2 |
1
|
|
9
|
袁宏道及其性灵文学 |
赵伯陶
|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0
|
中国现代性灵文学的存适语境与流变形态 |
陈啸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1
|
《坛经》心性哲学与中国性灵文学 |
李曙豪
|
《肇庆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2
|
袁宏道性灵文学中的“边缘人心态”及其理论弊端 |
马昕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3
|
自“文以载道”至“性灵文学”——林语堂文学论述的学术史意义 |
邱培超
|
《闽台文化研究》
|
2016 |
1
|
|
14
|
林语堂与性灵文学 |
陈琳琳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5
|
苏雪林与性灵文学的历史关联 |
雷超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6
|
“真诗”“辞达”“天则”——王世贞晚年性灵文学思想的萌芽 |
李晓蓉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7
|
性灵文学思想探究——评《袁宏道与晚明性灵文学思潮研究》 |
刘庆
|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8
|
日臻纯熟的创作技巧,始终如一的性灵文学——袁宏道诗歌创作前后变化说之探索 |
戴红贤
|
《长江学术》
CSSCI
|
2009 |
0 |
|
19
|
郑板桥与性灵文学 |
李剑波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0 |
|
20
|
从焦竑对李贽的影响看其在晚明性灵文学中的地位 |
杨敏
|
《昆明学院学报》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