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4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与无锡、保定农村调查
1
作者 隋福民 孙健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1期130-145,共16页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半期,中国学术界发生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激烈论战。著名学者陈翰笙组织青年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从当时中国最急迫的农村问题切入,在无锡、保定开展深入系...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半期,中国学术界发生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激烈论战。著名学者陈翰笙组织青年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从当时中国最急迫的农村问题切入,在无锡、保定开展深入系统的农村经济调查,搜集了大量的实际证据,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和经济结构,尤其是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扎实的论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近代中国农村,地权分散、捐税负担较重,农民受到地租、高利贷等的多重剥削,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由此证明了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成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提供了现实支撑,客观上促进了革命理论和思想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性质论 无锡、保定农村调查 陈翰笙
下载PDF
中国台湾社会性质论的文学奠基——试论陈映真的《铃珰花》
2
作者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6,共7页
本文将陈映真的白色恐怖系列第一部小说《铃珰花》(1983)视为他的中国台湾社会性质论的文学奠基,并试图从该作品中抽出承载1945-1949年中国台湾社会动态性历史转变的社会性质论内涵。尤其是1945年台湾地区回归祖国的“光复”这一去殖民... 本文将陈映真的白色恐怖系列第一部小说《铃珰花》(1983)视为他的中国台湾社会性质论的文学奠基,并试图从该作品中抽出承载1945-1949年中国台湾社会动态性历史转变的社会性质论内涵。尤其是1945年台湾地区回归祖国的“光复”这一去殖民契机和1947年“二·二八事件”以来中国台湾所经历的白色恐怖,皆成为构成此时期动态性的主要因素。陈映真认为中国台湾经过这些过程,直到1949年后才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成“新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与过去社会性质论的讨论相比,他这一社会性质论反映了中国台湾特定属性:“新殖民地”化事实上是指拥有某种历史中国“主体性”的“新型殖民地化”,然而“半资本主义化”的内涵则并非是克服“半封建”而是从“半封建”中的内在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社会性质 陈映真 白色恐怖 《铃珰花》
下载PDF
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性质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俊 陈建 《经济法论坛》 CSSCI 2017年第2期231-245,共15页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制经历了萌芽、发展和固化三个阶段。在萌芽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8年),该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划拨土地严重浪费的问题.
关键词 国有土地使用权 性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 萌芽阶段 划拨土地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以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霞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9-191,共3页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次规模较大且影响深远的论战,论战焦点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到底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此问题关系着是取消革命还是发展革命的问题,关系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次规模较大且影响深远的论战,论战焦点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到底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此问题关系着是取消革命还是发展革命的问题,关系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及必然性问题,是历史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情势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又一次泛起,故必须认清其危害,旗帜鲜明地进行批驳,用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根本上清除历史虚无主义萌生的社会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社会性质论 社会根源
下载PDF
中国古史分期的建构与社会性质新论——从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谈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才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18,共18页
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一文(简称“黎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中国历史实际为准绳,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全新而科学的阐释,为中国史学界在“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 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一文(简称“黎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中国历史实际为准绳,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全新而科学的阐释,为中国史学界在“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重大突破。黎文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历史事实进行有机的结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为学术的创新和突破奠定正确的政治基础;二是从宏观上将中国古代历史划分为“无君群聚社会”“王权众庶社会”“皇权吏民社会”三个时代,在研究中将三个时代上下贯穿,实现了“通古今之变”;三是抛弃传统观点束缚,从历史事实和中国历史特殊性出发,合乎逻辑地界定和论证了“三个时代”的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形成创新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从而“成一家之言”;四是响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号召,立足中国本土,使用中国固有词汇和概念进行论述,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形成关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问题研究的本土化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虎 《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 马克思主义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下载PDF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新论
6
作者 余信红 《长白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83-85,共3页
关键词 中国革命 性质论 中国社会 张闻天 社会性质 共产国际 陈独秀 李立三 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
下载PDF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古史话语体系的建构——从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谈起
7
作者 李文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16,共10页
黎虎发表于《文史哲》2020年第1期的《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论纲》),以本土化语汇概念,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史学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释... 黎虎发表于《文史哲》2020年第1期的《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论纲》),以本土化语汇概念,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史学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释,为探索和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下简称“三个中国”)古史话语体系、掌握古史研究话语权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论纲》主张厘清“舶来”话语的是非正误,乃是建立“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前提;《论纲》主张准确揭示中国古史的矛盾特殊性———“权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者”及其主要矛盾关系,乃是建构“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根本;《论纲》主张运用本土固有词语概念进行表述,乃是建构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史学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和必要组成部分,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论纲》及其学术贡献表明:运用本土固有词汇概念,不仅能够建构“三个中国”的古史体系,而且能够真正有助于掌握史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古史话语体系 《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
下载PDF
茅盾创作《子夜》受到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影响
8
作者 卢晓霞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81-84,共4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茅盾在创作《子夜》时受到它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他的创作绝不是主题先行的。
关键词 茅盾 《子夜》 中国社会性质论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下载PDF
试论陈映真的社会性质论 被引量:5
9
作者 邱士杰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6期48-67,共20页
"社会性质"是20世纪中国革命论述最突出的概念之一。台湾左翼作家陈映真乃是当代最热情呼应这套理论传统的人物。他全心投入台湾社会性质及其历史分期的研究,形成了他在小说创作之外最庞大的思想积累。
关键词 陈映真 台湾地 社会性质论
下载PDF
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 被引量:22
10
作者 黎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76,165,166,共33页
权力的掌控与人力(人口)的掌控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演变的两个关键,故破解中国古史分期之谜和正确认识古代社会性质,必须由此切入。权力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者,高踞于社会任何群体、阶级、集团之上,直接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和社会的性... 权力的掌控与人力(人口)的掌控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演变的两个关键,故破解中国古史分期之谜和正确认识古代社会性质,必须由此切入。权力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者,高踞于社会任何群体、阶级、集团之上,直接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和社会的性质,因此掌控了权力就掌控了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而权力之所以能够发生上述作用而显得法力无边,其关键和首要条件又在于掌控了人力,人力掌控实为权力之源之本。据此剖析中国古代历史,则先后经历了“无君‘群聚’”社会(太古至夏以前)、“王权‘众庶’”社会(夏商西周至战国时期)和“皇权‘吏民’”社会(秦至清)三个时代。第一时代经历了“兽群”“姓群”“氏群”三个阶段,既为历史文献、文字学所说明,亦为近代考古成果所证明。王权与“众庶”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为第二时代社会结构的主体和主要矛盾关系;皇权与“吏民”构成的有机统一体是第三时代社会结构的主体和主要矛盾关系,尽管地主(由“皇权地主”与“吏民地主”构成)与农民关系也是这一时代的重要矛盾之一,但不可能超越“吏民”与皇权矛盾关系而成为主要矛盾。从第二时代到第三时代,权力掌控从专制集权多元性、层级性、分散性的相对掌控,到专制集权一元性、全面性的绝对掌控,并从专制走向独裁;人力掌控则由血缘性、群体性的相对掌控,到地域性、个体性的绝对掌控,表现为由“众庶”转变为“吏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分期 社会性质 传统社会 王权 皇权 众庶 吏民
下载PDF
从工程的性质论全面工程教育的包容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广林 潘艺林 《化工高等教育》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工程作为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它具有建造性、人文性、生态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等特征。工程教育要克服目前存在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薄弱,专业划分过窄过细,课程之间的整合和融通不够,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 工程作为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它具有建造性、人文性、生态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等特征。工程教育要克服目前存在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薄弱,专业划分过窄过细,课程之间的整合和融通不够,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担负起工程自己的教育的使命,必须实施多学科和交叉学科教育,面向实践的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工程伦理教育等全包容的工程教育,使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本身,达到工程教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工程的性质 全面工程教育 全包容的工程教育
下载PDF
民法性质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驰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30-38,共9页
市民社会法、私法和权利法是民法的主要性质体现。调整法律地位平等者之间关系是民法本质属性所在,是民法体系的逻辑起点。研究民法性质对于把握民法基本理念、推动民事立法和司法完善均有裨益。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地位平等 民法性质
下载PDF
中国租界法制性质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立民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9-162,共14页
鸦片战争以后,根据中外不平等条约,中国租界及其法制产生了。这种法制由中国租界制定或认可,并在租界区域内实施并发展、终止。当前,对中国租界法制性质的认识还不一致。对中国租界法制的认识绕不开这一法制的性质问题。通过从四个维度... 鸦片战争以后,根据中外不平等条约,中国租界及其法制产生了。这种法制由中国租界制定或认可,并在租界区域内实施并发展、终止。当前,对中国租界法制性质的认识还不一致。对中国租界法制的认识绕不开这一法制的性质问题。通过从四个维度的分析,便可对中国租界法制的性质有较为正确认识。这四个维度是:中国租界法制是中国领土上的中国法制;中国租界法制是在20世纪初清末法制改革前就建立起来的近代法制;中国租界法制是中国特殊的近代法制;中国租界法制是中国近代的区域法制。把中国租界法制的这四个维度整合起来,就可以较为正确地得出中国租界法制性质的结论。这就是:中国租界法制是中国最早的、特殊的近代区域法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租界 租界法制 法制性质 中国近代史 近代城市
下载PDF
参与型政治文化民主性质论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正甲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2期16-20,共5页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民主性质首先在先天性自主人格设计中得以体现。自主人格系由该政治文化载体的公民的政治身份及“法制人”的社会身份所限定,并由民主性质的公民心理、公民理论等蕴育而成。其次在民主价值取向中得以体现。就政治内容...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民主性质首先在先天性自主人格设计中得以体现。自主人格系由该政治文化载体的公民的政治身份及“法制人”的社会身份所限定,并由民主性质的公民心理、公民理论等蕴育而成。其次在民主价值取向中得以体现。就政治内容而言,它主要取向于“输入目标”和“作为能动参与者的自我”;就载体而言,它囊括了民主阶级、民主阶层以及利益群体;就生态环境而言,它与民主政治、市场经济、高科技息息相关。再次在民主政体中得以体现。参与型政治文化是隐形民主政体,它以法制精神、民主型政治道德、多元宣传与舆论形态指导并支配显形民主政体,决定民主政体的民主性质,其自身的民主性也在民主政体的整体运行中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型政治文化 民主性质 自主人格 民主价值取向 民主政体
下载PDF
公共财政预算的法律性质论纲 被引量:4
15
作者 齐加将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3期58-64,共7页
基于财政立宪主义的理念,公共财政预算较之传统的国家预算、政府预算、公共预算和财政预算等名称更能准确地揭示出制度意义上预算本身的法律内涵。关于公共财政预算的法律性质,国际上存在着法律说、行政说和折中说等的争论,法律说应该... 基于财政立宪主义的理念,公共财政预算较之传统的国家预算、政府预算、公共预算和财政预算等名称更能准确地揭示出制度意义上预算本身的法律内涵。关于公共财政预算的法律性质,国际上存在着法律说、行政说和折中说等的争论,法律说应该是终结的取向。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量,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的应然法律性质应该定位为一种特殊的法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算 公共财政预算 法律性质
下载PDF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法律性质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咏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5,161,共8页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这是继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世界第三个最大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CAFTA的全面达成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增长,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CAFTA的名称...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这是继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世界第三个最大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CAFTA的全面达成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增长,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CAFTA的名称暗含着中国与东盟整体之间的协议,但由于东盟不具备独立的国际法律人格,没有缔约能力,因此,CAFTA实质上是中国与东盟各个成员国间的双边协议的集合。CAFTA的这一法律性质定位对CAFTA争端解决机制及CAFTA义务的履行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FTA 东盟 缔约能力 法律人格 法律性质
下载PDF
婚姻合伙性质论——解读婚姻的一种新维度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苷用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8期115-119,共5页
关于婚姻的性质一直为学界所争论,婚姻"契约说"和"伦理共同体说"是有关婚姻性质的两种比较有代表的学说。但婚姻究竟是契约抑或是一个伦理共同体,长期以来学界对此争议不休。其实,婚姻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个合伙... 关于婚姻的性质一直为学界所争论,婚姻"契约说"和"伦理共同体说"是有关婚姻性质的两种比较有代表的学说。但婚姻究竟是契约抑或是一个伦理共同体,长期以来学界对此争议不休。其实,婚姻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一个合伙共同体,将婚姻类比为合伙来解读婚姻的性质似更为妥帖,婚姻合伙理论还可以将婚姻"契约说"和婚姻"伦理共同体说"完美地结合起来。婚姻合伙理论对于解读和构建我国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更能彰显法律平等、正义和自由的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性质 契约说 伦理共同体说 婚姻合伙 公平正义
下载PDF
关于矩阵在超图性质论证中的作用的讨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娟 林启忠 范新爱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2-35,共4页
文章从超图的关联矩阵出发 ,直接形象地论证了超图中若干性质 ,体现了矩阵的巨大魅力。
关键词 关联矩阵 超图 性质 论证 魅力 巨大 作用 干性 直接 形象
下载PDF
民事执行行为性质论略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宗宇 黎蜀宁 《政法论丛》 2005年第1期85-88,共4页
长期以来民事执行行为被看作是一种司法性质的行为 ,这不利于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执行难”问题。民事执行行为包括执行实施行为和执行裁判行为 ,从国家权力划分、权力来源与定位、行为正当性、行为作用、立法编制体例诸方面... 长期以来民事执行行为被看作是一种司法性质的行为 ,这不利于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执行难”问题。民事执行行为包括执行实施行为和执行裁判行为 ,从国家权力划分、权力来源与定位、行为正当性、行为作用、立法编制体例诸方面看 ,民事执行行为兼具司法行为和行政行为性质且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执行 行为性质 执行难 司法性 国家权力 正当性 行政行为 存在 中国 独立
下载PDF
“小资产阶级文学”的政治——作为“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序幕的《从牯岭到东京》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7,共27页
在茅盾研究中,《从牯岭到东京》一直被视为作者回应各方对其小说的批判、被动表达“对革命文学的意见”的文本,其对小资产阶级的论述亦被荒落。本文通过展示“革命文学”阵营对小资产阶级的态度与茅盾看法之间的冲突,追溯了茅盾在从“... 在茅盾研究中,《从牯岭到东京》一直被视为作者回应各方对其小说的批判、被动表达“对革命文学的意见”的文本,其对小资产阶级的论述亦被荒落。本文通过展示“革命文学”阵营对小资产阶级的态度与茅盾看法之间的冲突,追溯了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的历程中有关中国社会整体感觉、中国社会阶级的主体的判断之形成,从而揭示出小资产阶级文学主张所包裹的政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资产阶级 革命文学 中国社会 政治内涵 东京 社会性质 序幕 论战 茅盾研究 文学主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