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歌辞中女性词怨而不怒的情感表达
1
作者 付琳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3期94-96,共3页
敦煌歌辞以女性口吻刻画社会对不同社会地位与社会身份的女性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并表达出怨而不怒的情感表达特色。在文学创作时,敦煌一方面受到儒家“兴观群怨说”与“忠孝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接受佛家“祈愿思想”“苦谛”“因... 敦煌歌辞以女性口吻刻画社会对不同社会地位与社会身份的女性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并表达出怨而不怒的情感表达特色。在文学创作时,敦煌一方面受到儒家“兴观群怨说”与“忠孝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接受佛家“祈愿思想”“苦谛”“因果业报”等思想,展现出温和委婉的抒情方式。因此,无论是男子作闺音还是女性的自我书写,敦煌歌辞都形成“怨而不怒”的情感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歌辞 敦煌曲子词 女性词 怨而不怒
下载PDF
“诗可以怨”与“怨而不怒”的再解读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凯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诗可以怨"和"怨而不怒"是儒家诗学中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命题,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前人与时贤对这两大命题的单独研究已有很多成果,尤其是钱钟书先生《诗可以怨》一文,对前者的分析已到了鞭辟入里... "诗可以怨"和"怨而不怒"是儒家诗学中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命题,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前人与时贤对这两大命题的单独研究已有很多成果,尤其是钱钟书先生《诗可以怨》一文,对前者的分析已到了鞭辟入里的地步。然而迄今为止,却很少有人将二者联系起来分析。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漫长岁月中,"诗可以怨"和"怨而不怒"这两个命题有着相反相成而又错综复杂的关系,单独分析固然重要,却难免以偏概全。这就需要我们从儒家元典的材料入手,合理说明这两个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揭橥其背后所隐藏着的"怨"之文化的整体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可以 怨而不怒 诗学精神 儒家元典 文化阐释
下载PDF
“怨而不怒”的诗学精神及其内涵——兼及该命题的再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凯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9-83,共5页
不管怎样认识儒家诗学儒家诗学,在中国古代占据主体地位确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对“诗可以怨”的另一相辅而又相成的命题——“怨而不怒”的诗学精神、诗学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怨而不怒”包含了文学本体论、创作论、作品论、批评论等... 不管怎样认识儒家诗学儒家诗学,在中国古代占据主体地位确是不争的事实。本文对“诗可以怨”的另一相辅而又相成的命题——“怨而不怒”的诗学精神、诗学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怨而不怒”包含了文学本体论、创作论、作品论、批评论等多方面的诗学内容。本文的意图,一方面是对钱钟书先生没有谈及的问题作一补充,另一方面就前人及时贤对这一命题过多的指责进行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而不怒 诗学精神 内涵 再评价
下载PDF
怨而不怒 曲折有致——评《古诗十九首》的相思离别之作 被引量:1
4
作者 阿正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Z1期111-112,118,共3页
【正】相思离别,多少年来,一直是古代诗人反复吟咏的主题。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伯兮》即写妇人对征夫的思念;而《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则写夫妇双方企待对方,因对方不至而产生的深切思慕哀怨之情。由于古时山川... 【正】相思离别,多少年来,一直是古代诗人反复吟咏的主题。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伯兮》即写妇人对征夫的思念;而《楚辞》中的《湘君》、《湘夫人》则写夫妇双方企待对方,因对方不至而产生的深切思慕哀怨之情。由于古时山川阻隔,车楫难通,一朝分离,音讯杳茫,甚至永无相见之期。如此说来,生离无异于死别!正因为如此,被誉为梦笔生花的著名文人江淹在《别赋》开首即叹道:“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这的确道出了千百年来离夫旷女乃至怀友思亲的共同心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怨而不怒 涉江 《楚辞》 奇树 相思之情 文人 思妇 芙蓉 梦笔生花
下载PDF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也谈琴歌《胡笳十八拍》
5
作者 张谊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0期208-209,共2页
古代声乐艺术源远流长,琴歌风格简淡含蓄,意境唯美,使其尤为蓬荜生辉。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崇高而极富有理性的把握自我,追求含蓄的表演风格,追求表面平淡至极而实质韵味深厚的审美境界。琴家自弹自唱,将琴歌作为抒发胸臆,怡然自适的重要... 古代声乐艺术源远流长,琴歌风格简淡含蓄,意境唯美,使其尤为蓬荜生辉。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崇高而极富有理性的把握自我,追求含蓄的表演风格,追求表面平淡至极而实质韵味深厚的审美境界。琴家自弹自唱,将琴歌作为抒发胸臆,怡然自适的重要方式。《胡笳十八拍》是古代著名的琴歌,为琴歌艺术添上光辉的一笔,内容丰富结构宏大,艺术技巧要求卓越,全曲基调悲伤凄凉,对于歌曲感情处理上应含蓄委婉,要求情感表露合理而有节制,做到"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歌 胡笳十八拍 哀而不伤 怨而不怒
下载PDF
唐代宫怨诗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创作风格
6
作者 何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2-53,共2页
本文通过对唐代宫怨诗的综述,指出了"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内在含义,并针对这种诗歌创作风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旨在进一步弘扬我国的传统诗词文化,为广大诗词研究学者提供更多的参考素材和帮助。
关键词 唐代宫 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创作风格
下载PDF
“举重若轻,怨而不怒”的闽派戏曲——以闽剧《红裙记》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孟丛笑 《福建艺术》 2021年第3期14-16,共3页
闽剧《红裙记》在王仁杰老师编剧的作品中不属于抢眼的。《红》剧很温和。没有《董李》那么机警俏皮,没有《陈仲子》那么充满哲思,没有《节妇吟》那么苦涩讽喻滋味杂陈。她就是展现了一段市井生活的样貌,貌不惊人。可她温柔敦厚,每当看... 闽剧《红裙记》在王仁杰老师编剧的作品中不属于抢眼的。《红》剧很温和。没有《董李》那么机警俏皮,没有《陈仲子》那么充满哲思,没有《节妇吟》那么苦涩讽喻滋味杂陈。她就是展现了一段市井生活的样貌,貌不惊人。可她温柔敦厚,每当看她,总有倾听她的欲望,总会从中有所领悟。《红裙记》根据闽剧传统老戏《达官弟卖饼》改编创作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剧 改编创作 市井生活 怨而不怒 温柔敦厚 红裙 举重若轻
下载PDF
优柔婉丽 怨而不怒——读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
作者 李雨丰 《昆明学院学报》 1986年第4期68-71,共4页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在镇江送别友人辛渐时所吟二首绝句的第一首。其第二首是: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丹阳,即今江苏镇江市。被送者辛...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在镇江送别友人辛渐时所吟二首绝句的第一首。其第二首是: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丹阳,即今江苏镇江市。被送者辛渐,生平不详。少伯的送别诗总三十余首,唯送别辛渐的较多,可知是他的知己至友。芙蓉楼,镇江的西北城楼。镇江,晋时属江南道润州,王恭为刺使时,改建其函南城楼为万岁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而不怒 芙蓉楼 别友人 送别诗 江苏镇江 海阴 城南 《河岳英灵集》 送柴侍御 龙标野宴
下载PDF
怨而不怒——新古文运动写作教学研究之一
9
作者 蒋银坤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7年第8期32-36,共5页
“诗可以怨”突出的是诗歌的美刺、言志和观风俗、知民情的作用,也是儒家政治、社会理想在诗歌中的体现。这种怨、刺的情感是有限度的,即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体现“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中和精神。温柔敦厚的中和审美原则,是孔子儒... “诗可以怨”突出的是诗歌的美刺、言志和观风俗、知民情的作用,也是儒家政治、社会理想在诗歌中的体现。这种怨、刺的情感是有限度的,即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体现“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中和精神。温柔敦厚的中和审美原则,是孔子儒家诗学思想的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而不怒 教学研究 古文运动 写作 诗可以 社会理想 哀而不伤 止乎礼义
下载PDF
儒家“怨而不怒”理论再评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文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4-216,共3页
近代以来,激进思潮盛行,在此一思潮中儒家的“怨而不怒”理论受到了激烈的批评,论者的着眼点基本上在“怨”的激烈程度上考虑,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儒家此一理论的真义。
关键词 儒家 怨而不怒 再评析
原文传递
俞平伯红学观之“怨而不怒”说刍议
11
作者 许飞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9-332,共14页
俞平伯关于《红楼梦》风格的“怨而不怒”说,是在红学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巧借儒家经典诗论拈出的一个很有争议的著名观点。它是一个美学概念,认为《红楼梦》具有含蓄蕴藉的总体风格,表面平静,内藏血泪,感染力超强。此说是俞平伯以文学... 俞平伯关于《红楼梦》风格的“怨而不怒”说,是在红学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巧借儒家经典诗论拈出的一个很有争议的著名观点。它是一个美学概念,认为《红楼梦》具有含蓄蕴藉的总体风格,表面平静,内藏血泪,感染力超强。此说是俞平伯以文学的眼光进行《红楼梦》研究的一项有益实践,与他本人的艺术气质息息相关,也是新时代红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这项学说植根于传统审美理念的丰沃土壤中,合乎《红楼梦》文本的实际状况,是理解《红楼梦》的一把金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怨而不怒 新红学 艺术风格
原文传递
幽深窈曲,怨而不怒——读贺双卿《雪压轩词》
12
作者 张永军 《文史知识》 2013年第12期36-40,共5页
翻看贺双卿的《雪压轩词》,卒读不忍,欲置不舍《雪压轩词》一名((雪压轩集》,其作者贺双卿有“清代李清照”的美誉,被后人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为清朝康、乾间人,祖籍江苏金坛,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因是家中... 翻看贺双卿的《雪压轩词》,卒读不忍,欲置不舍《雪压轩词》一名((雪压轩集》,其作者贺双卿有“清代李清照”的美誉,被后人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贺双卿为清朝康、乾间人,祖籍江苏金坛,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因是家中第二个女儿,故名双卿。论才力情思,贺双卿实不下易安居士;但《雪压轩词》,却难与《漱玉词》相提并美。在《漱玉词》中,我们能读到少女的娇憨欢畅、少妇的忧思幽情、家国的飘摇沉落、人生的况味喟叹,但〈雪压轩词》里,我们看到的却只是悲怨凄楚、浓愁恨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双卿 怨而不怒 《漱玉词》 江苏金坛 李清照 女词人 清代 祖籍
原文传递
“诗可以怨”吗? 被引量:17
13
作者 傅道彬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108,共9页
"诗可以怨"是周代礼乐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诗学观念,与现代西方"愤怒出诗人"的诗学理论有着重要差别。"怨"是儒家否定和限制的一种情感,"勿怨"才是儒家倡导的君子人格。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把&qu... "诗可以怨"是周代礼乐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诗学观念,与现代西方"愤怒出诗人"的诗学理论有着重要差别。"怨"是儒家否定和限制的一种情感,"勿怨"才是儒家倡导的君子人格。以孔子为代表的思想家把"诗"看成是礼乐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诗可以怨"强调的是怨忿情感的有限度表达,应当控制在"勤而不怨"、"怨而不言"、"怨而不怒"的中和之美的规范里。这一理论本质上是通过诗的艺术表现,使怨怒情感得以宣泄,得以抑制,而不是放任,更不是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可以 怨而不怒 变风变雅 宣泄净化
下载PDF
孔子“诗可以怨”之本义及其悖论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明善 廖春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5,共6页
孔子在仁德修养方面不主张怨,但在事君政事方面却是主张怨的。"诗可以怨"的本义是士人借用诗三百以讽谏政事,且并未有"怨而不怒"的要求。"诗可以怨"这一看似与孔子仁德相悖的主张,实质上却正是孔子推行... 孔子在仁德修养方面不主张怨,但在事君政事方面却是主张怨的。"诗可以怨"的本义是士人借用诗三百以讽谏政事,且并未有"怨而不怒"的要求。"诗可以怨"这一看似与孔子仁德相悖的主张,实质上却正是孔子推行仁德、以仁为本的政治实践的表达。它体现着孔子道统观念与一家一姓王朝政统之间的拉锯与抗衡,为士人阶层的品格塑造与参政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以 诗三百 用诗 怨而不怒
下载PDF
王夫之的兴观群怨说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庆麟 《船山学报》 1988年第2期53-55,共3页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主要通过论诗、论乐,阐发儒家的美学理论。他关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之一的兴观群怨的论述极其深刻,是我国古典美学宝贵的理论遗产。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小于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主要通过论诗、论乐,阐发儒家的美学理论。他关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之一的兴观群怨的论述极其深刻,是我国古典美学宝贵的理论遗产。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小于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观群 诗可以兴 论诗 阳货 审美意象 美学理论 理论遗产 诗教 美学思想 怨而不怒
下载PDF
从《论语》看孔子的“怨”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晓晴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43-45,共3页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了“诗可以怨”的观点,对此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论语》原文中透视孔子对“怨”的真实态度。孔子主张只要“怨”是合理的,有助于社会群体利益的,就应该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范围上看,孔子的“怨”...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了“诗可以怨”的观点,对此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试从《论语》原文中透视孔子对“怨”的真实态度。孔子主张只要“怨”是合理的,有助于社会群体利益的,就应该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范围上看,孔子的“怨”是广泛的,包括对违反仁道、不合礼者、遭到挫折与打击时以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程度上看,孔子的“怨”是很深的“怨”,甚至是“恶”。有了怨情,就必须表现出来,故而孔子认为把怨情隐藏起来是可耻的行为,“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孔子肯定了诗可以表现怨情的同时,也就赋予了艺术情感表现上的真实性,“诗可以怨”对后代影响是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情感表现 统治者 “礼” 怨而不怒 “恶” 卫灵公 左丘明 群体利益
下载PDF
宫怨体的滥觞——《长门赋》 被引量:7
17
作者 沈伯俊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40-43,65,共5页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帝王不仅占有巨大的财富,而且把众多妇女当作玩物锁闭在深宫中。年复一年,这些妇女在森严的宫廷律令下过着极不自由的、凄清寂寞的生活,在晨钟暮鼓中虚耗着青春。反映她们的不幸和哀怨,是历史上许多进步作家所...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帝王不仅占有巨大的财富,而且把众多妇女当作玩物锁闭在深宫中。年复一年,这些妇女在森严的宫廷律令下过着极不自由的、凄清寂寞的生活,在晨钟暮鼓中虚耗着青春。反映她们的不幸和哀怨,是历史上许多进步作家所关注的问题。他们的作品构成了古典文学题材中一个独特的分支——宫怨体。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可以说是其中最早的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题材 陆厥 《山鬼》 毛诗序 自悼赋 爱情诗 后宫词 歌行 怨而不怒
下载PDF
水碧沙明诉清怨——论王夫之《潇湘怨词》的词风
18
作者 周美玲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5-100,共6页
王夫之的三组以湖湘文化为题材的《潇湘怨词》分别寄调《摸鱼儿》和《蝶恋花》,以寄托自己作为明室遗民的亡国哀思。前两组仿效辛弃疾《摸鱼儿》词体,其兴意寄托也略相似,但词风有明显的不同。三组词婉约哀怨中带着刚健豪迈,这样的词风... 王夫之的三组以湖湘文化为题材的《潇湘怨词》分别寄调《摸鱼儿》和《蝶恋花》,以寄托自己作为明室遗民的亡国哀思。前两组仿效辛弃疾《摸鱼儿》词体,其兴意寄托也略相似,但词风有明显的不同。三组词婉约哀怨中带着刚健豪迈,这样的词风是与其"以乐景写哀"等诗学思想主张以及儒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教有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潇湘词》 哀而不伤 怨而不怒
下载PDF
魏晋时代非中和艺术观:怨愤孤忧
19
作者 张小元 《文史杂志》 1990年第3期9-10,26,共3页
“诗缘情”可以说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中心命题,怨愤、孤忧则是这一命题在理论和创作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展开;“诗缘情”是对个体主体存在的直接肯定,怨愤、孤忧则是对伦理纲常的直接对抗。所谓缘情者,很大程度上就是缘怨愤之情,缘... “诗缘情”可以说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中心命题,怨愤、孤忧则是这一命题在理论和创作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展开;“诗缘情”是对个体主体存在的直接肯定,怨愤、孤忧则是对伦理纲常的直接对抗。所谓缘情者,很大程度上就是缘怨愤之情,缘孤忧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缘情 魏晋时代 文学自觉 中心命题 诗可以 怨而不怒 诗教 露才扬己 千里之志 中国古典诗学
下载PDF
儒家“温柔敦厚”诗教散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白振奎 石晓宁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77-82,共6页
关键词 温柔敦厚 《离骚》 《诗经》 比兴手法 怨而不怒 儒家诗教 诗歌创作 文心雕龙 《诗》教 司马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