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总供求模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小婷 高玉泉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3-27,共5页
经济增长动力的分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进行,从供给角度出发,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力和非人力的投入以及影响投入要素使用效率的因素[Y=AS=AF(L,K)=F(C,S)];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是由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所决定[Y=AD=F(C,I)]。经济均... 经济增长动力的分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进行,从供给角度出发,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力和非人力的投入以及影响投入要素使用效率的因素[Y=AS=AF(L,K)=F(C,S)];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是由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所决定[Y=AD=F(C,I)]。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是I=S以及投入后的产出被市场的各种需求所消化。以此模型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可以得出:有供给和需求作保障的投资仍然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消费需求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潜力巨大;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将越来越成为一种主要动力;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外部需求仍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然可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我们既要对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又要通过相应的战略和政策措施使经济增长潜力变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供求模型 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动力
下载PDF
基于总供求模型的娄底经济发展新动能研究
2
作者 高玉泉 刘辛田 +2 位作者 易丽花 高小婷 谢志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7-38,共12页
娄底经济在湖南全省经济发展中有其特殊性,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以及长期依赖资源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的阶段、所展示的发展前景以及实现经济较快发展的因素和动力都有自身特点,在娄底经济所面临的区域内外需求和供给的客... 娄底经济在湖南全省经济发展中有其特殊性,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以及长期依赖资源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的阶段、所展示的发展前景以及实现经济较快发展的因素和动力都有自身特点,在娄底经济所面临的区域内外需求和供给的客观形势下,娄底经济凭借后发优势可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更快的发展。通过总供求模型所揭示的经济增长因素和动能的分析方法,结合实际分析娄底经济增长潜力和发展前景,并提出实现娄底经济更快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供求模型 娄底经济 新动能
下载PDF
基于总供求模型和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苏剑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37,共11页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和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需求管理,还包括供给管理和价格管理;并把改革、开放、创新等融合于这三种手段之中。价格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价格刚性,恢复市场功能,这...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和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需求管理,还包括供给管理和价格管理;并把改革、开放、创新等融合于这三种手段之中。价格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价格刚性,恢复市场功能,这是"治本"之策;而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则是在价格刚性不能完全被克服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是"治标"之策。除了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不同类型的改革、开放、创新分别有助于进行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三者的不同组合可以用于多种情况下,进行多目标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 中国特色 总供求模型 创新支持政策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供求模型
4
作者 王健 惠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11,共7页
文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总供求模型,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视角,在比较和融合西方经济学总供求模型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设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供求模型(以下简称"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前提和假设,应用现代经济数学方法... 文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总供求模型,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视角,在比较和融合西方经济学总供求模型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设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供求模型(以下简称"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前提和假设,应用现代经济数学方法,构建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数理方程、推导总供求均衡条件。这个新颖的模型,以国际经济学界通行的数学方法拓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不仅将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的同时实现数学化、使之能实际应用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而且将国内经济学界流行的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转化为中国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便于与国际经济学界进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产理论 总供求模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原文传递
增长与通胀的权衡:理论演进与中国“典型化事实”
5
作者 万光彩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8-31,共4页
该文基于现实宏观经济运行中"增长与通胀的交替",论述总供求分析框架的理论演进。传统总供求模型解决了总需求曲线移动而导致的经济波动问题,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求模型则解决了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而导致的"滞胀"... 该文基于现实宏观经济运行中"增长与通胀的交替",论述总供求分析框架的理论演进。传统总供求模型解决了总需求曲线移动而导致的经济波动问题,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求模型则解决了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而导致的"滞胀"问题,但无法阐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缩长之谜"。因此,论文指出应该基于中国的"典型化事实",进一步拓展总供求分析框架,从而为加强和改善中国的宏观调控构建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供求模型 增长与通胀权衡 典型化事实
下载PDF
劳动无限供给下中国的经济波动 被引量:8
6
作者 黎德福 唐雪梅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3-846,共24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力长期供给具有无限弹性的总供求模型,模型的核心特点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而是向右上倾斜。根据该模型,本文认为,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而使非农部门具有无限弹性的劳动供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出现"...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力长期供给具有无限弹性的总供求模型,模型的核心特点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而是向右上倾斜。根据该模型,本文认为,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而使非农部门具有无限弹性的劳动供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出现"软着陆"、"紧缩增长"和"高增长低通胀"等现有理论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使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转移速度的波动而非城镇失业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无限供给 总供求模型 经济波动 菲利普斯曲线 奥肯法则
原文传递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37
7
作者 苏剑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5,共6页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存。因此,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我国目前应该采取...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存。因此,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我国目前应该采取"供给扩张、需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需求紧缩应该主要依靠"量化货币紧缩"政策,供给扩张主要依靠降低企业税收等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胀 供给管理 流动性过剩 总供求模型
原文传递
论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由调控投资到调控消费 被引量:1
8
作者 杨继国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7,共4页
一、引言 近来我们开始注重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在靠国债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条件下(今年1~2月,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债券占整个资金来源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2%下降到4.1%),今年一季度GDP增长却达到9.9%,居民消费... 一、引言 近来我们开始注重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在靠国债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条件下(今年1~2月,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债券占整个资金来源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2%下降到4.1%),今年一季度GDP增长却达到9.9%,居民消费价格终于摆脱了持续一年多的下跌趋势,实现了0.3%的正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投资 消费 总供求模型 改革 宏观经济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