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总供求模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探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高小婷
高玉泉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3-27,共5页
经济增长动力的分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进行,从供给角度出发,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力和非人力的投入以及影响投入要素使用效率的因素[Y=AS=AF(L,K)=F(C,S)];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是由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所决定[Y=AD=F(C,I)]。经济均...
经济增长动力的分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进行,从供给角度出发,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力和非人力的投入以及影响投入要素使用效率的因素[Y=AS=AF(L,K)=F(C,S)];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是由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所决定[Y=AD=F(C,I)]。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是I=S以及投入后的产出被市场的各种需求所消化。以此模型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可以得出:有供给和需求作保障的投资仍然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消费需求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潜力巨大;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将越来越成为一种主要动力;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外部需求仍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然可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我们既要对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又要通过相应的战略和政策措施使经济增长潜力变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供求模型
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动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总供求模型的娄底经济发展新动能研究
2
作者
高玉泉
刘辛田
+2 位作者
易丽花
高小婷
谢志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7-38,共12页
娄底经济在湖南全省经济发展中有其特殊性,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以及长期依赖资源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的阶段、所展示的发展前景以及实现经济较快发展的因素和动力都有自身特点,在娄底经济所面临的区域内外需求和供给的客...
娄底经济在湖南全省经济发展中有其特殊性,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以及长期依赖资源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的阶段、所展示的发展前景以及实现经济较快发展的因素和动力都有自身特点,在娄底经济所面临的区域内外需求和供给的客观形势下,娄底经济凭借后发优势可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更快的发展。通过总供求模型所揭示的经济增长因素和动能的分析方法,结合实际分析娄底经济增长潜力和发展前景,并提出实现娄底经济更快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供求模型
娄底经济
新动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总供求模型和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
被引量:
14
3
作者
苏剑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37,共11页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和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需求管理,还包括供给管理和价格管理;并把改革、开放、创新等融合于这三种手段之中。价格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价格刚性,恢复市场功能,这...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和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需求管理,还包括供给管理和价格管理;并把改革、开放、创新等融合于这三种手段之中。价格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价格刚性,恢复市场功能,这是"治本"之策;而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则是在价格刚性不能完全被克服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是"治标"之策。除了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不同类型的改革、开放、创新分别有助于进行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三者的不同组合可以用于多种情况下,进行多目标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
中国特色
总供求模型
创新支持政策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供求模型
4
作者
王健
惠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11,共7页
文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总供求模型,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视角,在比较和融合西方经济学总供求模型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设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供求模型(以下简称"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前提和假设,应用现代经济数学方法...
文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总供求模型,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视角,在比较和融合西方经济学总供求模型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设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供求模型(以下简称"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前提和假设,应用现代经济数学方法,构建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数理方程、推导总供求均衡条件。这个新颖的模型,以国际经济学界通行的数学方法拓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不仅将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的同时实现数学化、使之能实际应用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而且将国内经济学界流行的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转化为中国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便于与国际经济学界进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产理论
总供求模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原文传递
增长与通胀的权衡:理论演进与中国“典型化事实”
5
作者
万光彩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8-31,共4页
该文基于现实宏观经济运行中"增长与通胀的交替",论述总供求分析框架的理论演进。传统总供求模型解决了总需求曲线移动而导致的经济波动问题,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求模型则解决了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而导致的"滞胀"...
该文基于现实宏观经济运行中"增长与通胀的交替",论述总供求分析框架的理论演进。传统总供求模型解决了总需求曲线移动而导致的经济波动问题,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求模型则解决了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而导致的"滞胀"问题,但无法阐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缩长之谜"。因此,论文指出应该基于中国的"典型化事实",进一步拓展总供求分析框架,从而为加强和改善中国的宏观调控构建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供求模型
增长与通胀权衡
典型化事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劳动无限供给下中国的经济波动
被引量:
8
6
作者
黎德福
唐雪梅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3-846,共24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力长期供给具有无限弹性的总供求模型,模型的核心特点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而是向右上倾斜。根据该模型,本文认为,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而使非农部门具有无限弹性的劳动供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出现"...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力长期供给具有无限弹性的总供求模型,模型的核心特点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而是向右上倾斜。根据该模型,本文认为,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而使非农部门具有无限弹性的劳动供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出现"软着陆"、"紧缩增长"和"高增长低通胀"等现有理论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使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转移速度的波动而非城镇失业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无限供给
总供求模型
经济波动
菲利普斯曲线
奥肯法则
原文传递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
37
7
作者
苏剑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5,共6页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存。因此,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我国目前应该采取...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存。因此,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我国目前应该采取"供给扩张、需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需求紧缩应该主要依靠"量化货币紧缩"政策,供给扩张主要依靠降低企业税收等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胀
供给管理
流动性过剩
总供求模型
原文传递
论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由调控投资到调控消费
被引量:
1
8
作者
杨继国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7,共4页
一、引言 近来我们开始注重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在靠国债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条件下(今年1~2月,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债券占整个资金来源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2%下降到4.1%),今年一季度GDP增长却达到9.9%,居民消费...
一、引言 近来我们开始注重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在靠国债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条件下(今年1~2月,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债券占整个资金来源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2%下降到4.1%),今年一季度GDP增长却达到9.9%,居民消费价格终于摆脱了持续一年多的下跌趋势,实现了0.3%的正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投资
消费
总供求模型
改革
宏观经济政策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总供求模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探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高小婷
高玉泉
机构
娄底市第一中学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3-27,共5页
文摘
经济增长动力的分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进行,从供给角度出发,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力和非人力的投入以及影响投入要素使用效率的因素[Y=AS=AF(L,K)=F(C,S)];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是由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所决定[Y=AD=F(C,I)]。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是I=S以及投入后的产出被市场的各种需求所消化。以此模型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可以得出:有供给和需求作保障的投资仍然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消费需求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潜力巨大;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将越来越成为一种主要动力;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外部需求仍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然可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我们既要对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又要通过相应的战略和政策措施使经济增长潜力变为现实。
关键词
总供求模型
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动力
Keywords
the total supply and demand mode
China' s economy
economic growth momentum
分类号
F061.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总供求模型的娄底经济发展新动能研究
2
作者
高玉泉
刘辛田
易丽花
高小婷
谢志阳
机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
娄底市统计局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7-38,共12页
基金
湖南省统计科研立项课题"基于总供求模型的娄底经济发展新动能研究"
湖南省区域文化研究基地成果
文摘
娄底经济在湖南全省经济发展中有其特殊性,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以及长期依赖资源的地区,其经济发展的阶段、所展示的发展前景以及实现经济较快发展的因素和动力都有自身特点,在娄底经济所面临的区域内外需求和供给的客观形势下,娄底经济凭借后发优势可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更快的发展。通过总供求模型所揭示的经济增长因素和动能的分析方法,结合实际分析娄底经济增长潜力和发展前景,并提出实现娄底经济更快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总供求模型
娄底经济
新动能
Keywords
total supply and demand model
loudi’s economy
new momentum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总供求模型和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
被引量:
14
3
作者
苏剑
机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37,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研究"(15ZDA007)
文摘
本文基于中国特色和宏观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需求管理,还包括供给管理和价格管理;并把改革、开放、创新等融合于这三种手段之中。价格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价格刚性,恢复市场功能,这是"治本"之策;而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则是在价格刚性不能完全被克服的情况下采取的政策,是"治标"之策。除了传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外,不同类型的改革、开放、创新分别有助于进行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价格管理、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三者的不同组合可以用于多种情况下,进行多目标调控。
关键词
宏观调控
中国特色
总供求模型
创新支持政策
分类号
F123.16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供求模型
4
作者
王健
惠锐
机构
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11,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和路径研究>(批准号:12AZD036)研究成果
文摘
文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总供求模型,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视角,在比较和融合西方经济学总供求模型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设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供求模型(以下简称"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前提和假设,应用现代经济数学方法,构建中国总供求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数理方程、推导总供求均衡条件。这个新颖的模型,以国际经济学界通行的数学方法拓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不仅将马克思经济学中国化的同时实现数学化、使之能实际应用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定量研究和实证分析,而且将国内经济学界流行的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转化为中国经济学的话语体系,便于与国际经济学界进行交流。
关键词
再生产理论
总供求模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分类号
F123.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增长与通胀的权衡:理论演进与中国“典型化事实”
5
作者
万光彩
机构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出处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8-31,共4页
基金
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阐释中国价格水平波动--一个基于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的视角"(项目编号:08JC790001)的阶段性成果
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承接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项目编号:AHSK09-10D004)的资助
文摘
该文基于现实宏观经济运行中"增长与通胀的交替",论述总供求分析框架的理论演进。传统总供求模型解决了总需求曲线移动而导致的经济波动问题,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求模型则解决了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而导致的"滞胀"问题,但无法阐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缩长之谜"。因此,论文指出应该基于中国的"典型化事实",进一步拓展总供求分析框架,从而为加强和改善中国的宏观调控构建理论基础。
关键词
总供求模型
增长与通胀权衡
典型化事实
分类号
F123.16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劳动无限供给下中国的经济波动
被引量:
8
6
作者
黎德福
唐雪梅
机构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3-846,共2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方向选择研究"(批准号:10CJL012)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双重过渡背景下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批准号:2008BJL003)
+1 种基金
同济大学文科科研基金课题"劳动力转移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资助
文摘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力长期供给具有无限弹性的总供求模型,模型的核心特点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而是向右上倾斜。根据该模型,本文认为,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而使非农部门具有无限弹性的劳动供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出现"软着陆"、"紧缩增长"和"高增长低通胀"等现有理论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使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转移速度的波动而非城镇失业率的变化。
关键词
劳动无限供给
总供求模型
经济波动
菲利普斯曲线
奥肯法则
分类号
F249.2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
37
7
作者
苏剑
机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5,共6页
文摘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历次通货膨胀不同。本次通货膨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推动造成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并存。因此,要治理它就得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同时下手,我国目前应该采取"供给扩张、需求紧缩"这样的政策组合。需求紧缩应该主要依靠"量化货币紧缩"政策,供给扩张主要依靠降低企业税收等政策。
关键词
滞胀
供给管理
流动性过剩
总供求模型
分类号
F822.5 [经济管理—财政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由调控投资到调控消费
被引量:
1
8
作者
杨继国
机构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
出处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7,共4页
文摘
一、引言 近来我们开始注重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在靠国债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条件下(今年1~2月,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债券占整个资金来源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2%下降到4.1%),今年一季度GDP增长却达到9.9%,居民消费价格终于摆脱了持续一年多的下跌趋势,实现了0.3%的正增长。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投资
消费
总供求模型
改革
宏观经济政策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总供求模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探析
高小婷
高玉泉
《怀化学院学报》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总供求模型的娄底经济发展新动能研究
高玉泉
刘辛田
易丽花
高小婷
谢志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总供求模型和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
苏剑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4
原文传递
4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供求模型
王健
惠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5
增长与通胀的权衡:理论演进与中国“典型化事实”
万光彩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劳动无限供给下中国的经济波动
黎德福
唐雪梅
《经济学(季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8
原文传递
7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
苏剑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37
原文传递
8
论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由调控投资到调控消费
杨继国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