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总价格等于总价值、总利润等于总剩余价值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蔡学专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8-31,共4页
文章从定义一些基本概念出发,运用实证分析证明:总价格与总价值只是同一待分配劳动成果两种不同的计量方法的结果,一种是由货币单位计量的现实市场价值,一种是用劳动单位计量得出的劳动价值,两个总量通过计量单位转化后是相等的。同样,... 文章从定义一些基本概念出发,运用实证分析证明:总价格与总价值只是同一待分配劳动成果两种不同的计量方法的结果,一种是由货币单位计量的现实市场价值,一种是用劳动单位计量得出的劳动价值,两个总量通过计量单位转化后是相等的。同样,通过对总利润(货币单位)与剩余价值(劳动单位)的计量单位的转换,也得出总利润等于总剩余价值的结论,并且上述两个等式是在一个模型里同时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 价值 利润 总剩余价值
原文传递
国际垄断条件下剩余价值转移模型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夏 汪文祺 《海派经济学》 2010年第1期57-67,共11页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垄断资本理论出发,分析国际垄断条件下总剩余价值的构成和来源,并基于跨国企业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行为构建剩余价值转移的模型,从而揭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国际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进一步加重剥削、进行剩...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垄断资本理论出发,分析国际垄断条件下总剩余价值的构成和来源,并基于跨国企业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行为构建剩余价值转移的模型,从而揭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国际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进一步加重剥削、进行剩余价值转移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垄断 总剩余价值 剥削
原文传递
循着马克思的路径完成马克思的工作--价值转形理论再探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旸 荣兆梓 晓鸥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3-198,共16页
马克思在价值转形研究中运用五(多)部门数值例模型,说明了商品价值通过利润平均化转形为生产价格的数理关系。但他没有用这个数值例模型进一步推进按生产价格计算成本的转形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思数值例模型没有给出计算不变资本... 马克思在价值转形研究中运用五(多)部门数值例模型,说明了商品价值通过利润平均化转形为生产价格的数理关系。但他没有用这个数值例模型进一步推进按生产价格计算成本的转形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思数值例模型没有给出计算不变资本价值转形和可变资本价值转形的必要条件和方法。马克思的数值例模型不包含生产技术构成的完整信息,无法计算不变资本的生产价格,也不能确定净产品生产价格总量偏离其价值总量的必然性。转形理论必须在解决这一工具性缺失的前提下沿着马克思的研究路径继续推进。首先,需要添加生产的物质消耗矩阵;其次,净产品生产价格总量偏离其价值总量是沿着马克思研究路径继续前进的关键节点。本文从这一关键节点出发,用总剩余价值率不变取代剩余价值总量不变,构建广义转形数理模型,完成了马克思转形理论的数理推导;并且用中国与美国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进行试算,得出若干初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转形 物质消耗系数矩阵 净产品生产价格 总剩余价值
原文传递
转形问题研究三大偏误的历史总结 被引量:6
4
作者 荣兆梓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8,F0002,共21页
百年来价值转形问题研究存在对马克思理论逻辑的三大偏误:一是误将全部社会产品划分为三个相互割裂的固定部分;二是误将生产价格与价格混为一谈;三是错把理论手段当作理论目的。本文按照这一理解对转形问题研究的各种流派进行归类、比... 百年来价值转形问题研究存在对马克思理论逻辑的三大偏误:一是误将全部社会产品划分为三个相互割裂的固定部分;二是误将生产价格与价格混为一谈;三是错把理论手段当作理论目的。本文按照这一理解对转形问题研究的各种流派进行归类、比较及分析,特别对我国政治经济学界在转形问题研究中的各种理论观点进行梳理和评论,并提出以"一个总量相等,一个比率不变"为特征的解决方案,即转形理论C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转形 利润平均化 生产价格 总剩余价值率不变 转形理论C体系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广义转形理论及模型新探 被引量:22
5
作者 荣兆梓 李帮喜 陈旸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78,共13页
研究转形理论必须坚持的两个基本命题应当是:第一,商品总价值等于总生产价格;第二,转形前后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总剩余价值率)不变。本文据此梳理了包括成本价格转形的广义转形理论百年探索的得失,重新定义了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 研究转形理论必须坚持的两个基本命题应当是:第一,商品总价值等于总生产价格;第二,转形前后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总剩余价值率)不变。本文据此梳理了包括成本价格转形的广义转形理论百年探索的得失,重新定义了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在逻辑的两个不变性公式,并且给出了新的转形理论线性方程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形理论 转形方程组 不变性公式 总剩余价值
原文传递
成本价格转形与转形问题C体系的特点 被引量:4
6
作者 荣兆梓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7,共25页
转形问题是马克思在研究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形理论中的一个遗留问题,即按照生产价格计算成本,或者说成本价格“修改了的意义”带来的数值误差问题。转形问题的百年争论是相关数理模型的建立、检验和调适过程,关键是要沿着马克思的研究路... 转形问题是马克思在研究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形理论中的一个遗留问题,即按照生产价格计算成本,或者说成本价格“修改了的意义”带来的数值误差问题。转形问题的百年争论是相关数理模型的建立、检验和调适过程,关键是要沿着马克思的研究路径推进马克思的工作,“把他的转形程序坚持做下去”。本文认为马克思只完成了对初次转形的考察,得出的结论不仅适用于初次转形,也适用于此后每一个单次转形,但诸如“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的结论却与多次转形叠加结果不吻合$关键是转形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资本流通的购买和售卖阶段,以往研究只注意售卖阶段,忽略了购买阶段中成本价格和购买盈余的变化,因此不能理解单次转形结果与!次转形叠加的差异$本文构建的C体系在转形轮次和转形阶段划分基础上提出了可变资本成本计算规则:在总剩余价值率不变前提下,可变资本与净产晶生产价格同方向同比例变动,从而建立“一个总量相等,一个总比率不变”的转形模型,形成内在逻辑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转形问题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价格转形 转形轮次 转形阶段 总剩余价值 C体系
原文传递
国外转形问题研究若干评论
7
作者 荣兆梓 陈旸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2年第1期119-137,共19页
20世纪80年代,弗里和杜梅尼尔等人提出劳动价值论“新解释”。近40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转形问题研究沿着“新解释”路径推进,产生了一些新观点、新流派。克莱曼和麦克高伦等人的“跨期单一体系”和莫斯里的“宏观货币解释”都是这一... 20世纪80年代,弗里和杜梅尼尔等人提出劳动价值论“新解释”。近40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转形问题研究沿着“新解释”路径推进,产生了一些新观点、新流派。克莱曼和麦克高伦等人的“跨期单一体系”和莫斯里的“宏观货币解释”都是这一理论动向的产物。可惜此类研究大多沿着“新解释”混淆价格与生产价格的错误方向推进,对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太多贡献。本文从C体系的视角出发回顾近期国外转形问题研究的若干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期单一体系 宏观货币解释 C体系 总剩余价值
原文传递
成本价格转形与转形问题C体系的特点
8
作者 荣兆梓 《政治经济学季刊》 2021年第3期6-35,共30页
转形问题是马克思在研究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形过程中的一个遗留问题,即按照生产价格计算成本,或者说成本价格的“修改了的意义”所带来的数值误差问题。转形问题的百年争论是相关数理模型的建立、检验和调适,关键是要沿着马克思的研究路... 转形问题是马克思在研究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形过程中的一个遗留问题,即按照生产价格计算成本,或者说成本价格的“修改了的意义”所带来的数值误差问题。转形问题的百年争论是相关数理模型的建立、检验和调适,关键是要沿着马克思的研究路径推进马克思的工作,“把他的转形程序坚持做下去”。本文认为马克思只完成了对初次转形的考察,得出的结论不仅适用于初次转形,而且适用于此后每一个单次转形。但是诸如“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的结论与多次转形的叠加结果不吻合。关键是转形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资本流通的购买阶段和售卖阶段,以往研究只注意售卖阶段,而忽略了购买阶段中成本价格和购买盈余的变化,因此不能理解单次转形的结果与N次转形叠加结果的差异。本文构建的C体系在转形轮次和转形阶段划分基础上提出可变资本成本计算的规则:在总剩余价值率不变前提下可变资本与净产品生产价格同方向同比例变动,从而建立“一个总量相等,一个总比率不变”的转形模型,形成内在逻辑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转形问题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价格转形 转形轮次 转形阶段 总剩余价值 C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