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农药生产废水中总有机磷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郭玉珍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T10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农药生产废水 总有机磷 转化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废水中总有机磷的分析测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伟文 《环境》 2011年第S1期40-,43,共2页
通过用分光光度法对水样的总有机磷测定研究,总结出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有机磷的方法,可为废水和污染事故等方面有机磷的污染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总有机磷 分光光度法 分析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土壤磷素动态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荣贵 林葆 H.Tiessen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对海拔2600~3000m农牧交替带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原、草原开垦后土壤磷素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退化草原包括:轻度(LDP),中度(MDP)和重度(HDP)3种类型,耕种土壤开垦年限从1至50年不等,土壤样品取自甘肃省7县市18个地点,主要土壤类型为黑钙... 对海拔2600~3000m农牧交替带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原、草原开垦后土壤磷素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退化草原包括:轻度(LDP),中度(MDP)和重度(HDP)3种类型,耕种土壤开垦年限从1至50年不等,土壤样品取自甘肃省7县市18个地点,主要土壤类型为黑钙土。通过进行磷的分级发现,草原开垦后土壤有机磷组分明显下降。种植8、16、41年后土壤有机磷分别下降8%、20%和36%;区域性土壤分析结果亦表明,耕种30年以上的土壤有机磷平均下降35%。有机质矿化,土壤侵蚀后由于耕作措施造成的底土与表土混合,以及无机磷肥的施用使得耕种土壤中Ca P明显增加。NaOH浸提的潜在活性有机磷,随着草原退化程度的增加和耕作年限的延长有递减的趋势。活性有机磷与总有机磷显著相关(R2=0 63),而活性有机磷的多寡与耕种和施肥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壤磷素动态 土地利用 活性有机磷 总有机磷 施肥 耕作措施
下载PDF
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水体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倪建宇 刘小骐 +2 位作者 赵宏樵 江巧文 姚旭莹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9,共9页
探讨了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的总有机磷(TOP)、总有机氮(TON)以及无机溶解营养盐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TOP和TON含量占TP和TN的大部分,TOP和TON的平均含量分别占TP和TN的57.5%~94.2%和75.0%~98.4%,高值出现在表层,而低... 探讨了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的总有机磷(TOP)、总有机氮(TON)以及无机溶解营养盐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TOP和TON含量占TP和TN的大部分,TOP和TON的平均含量分别占TP和TN的57.5%~94.2%和75.0%~98.4%,高值出现在表层,而低值出现在深层水体中。空间分布上,表层海水中的TOP在总磷中所占的比例自西向东是降低的,在20°N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区水体中的磷以有机态为主,而10°N附近的东太平洋海区则只占58%~67%。表层水体中不同形态的氮在整个研究区的分布都较为一致,有机氮在总氮中占大部分,通常在75%以上,并在140°W附近出现高值。水体中总氮总磷的比值表明,20°N附近的西太平洋海区,氮磷的比值在Redfield比值附近,说明限制该海区初级生产的因素可能是氮、磷以外的元素;而10°N附近的海区,氮磷比值低于Redfield比值,说明该海区以氮限制为主。总体而言,研究海区的垂直扩散和水平输送以及生物固氮作用,可能是控制研究区这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TOP和TON对研究海区的初级生产以及营养盐的循环起着显著的作用,是初级生产所需营养的重要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磷 有机 营养盐 北太平洋
下载PDF
南印度洋海区营养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倪建宇 王方国 +2 位作者 姚旭莹 郑旻辉 赵宏樵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2-331,共10页
探讨了南印度洋海区总有机磷(TOP)、总有机氮(TON)以及溶解无机营养盐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区内溶解无机营养盐受水体中生物活动和物理过程的综合影响,表层水体由于生物活动的消耗,其磷酸盐等无机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是采样... 探讨了南印度洋海区总有机磷(TOP)、总有机氮(TON)以及溶解无机营养盐的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区内溶解无机营养盐受水体中生物活动和物理过程的综合影响,表层水体由于生物活动的消耗,其磷酸盐等无机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是采样水深范围内最低的;中深层水体由于生物活动的降低以及有机质矿化作用的影响,无机营养元素的变化范围较小。表层水体中TOP和TON含量占TP和TN的主要部分,说明表层水体中的氮和磷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且沿着37.8°S从西向东,TOP和TON的含量以及TOP/TP和TON/TN的比值呈降低的趋势。研究海区叶绿素a的分析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可能是控制研究海区TON和TOP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同形态氮、磷营养元素的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营养盐和无机营养盐之间互为补充,且表层水体中有机氮和磷是水体初级生产所需营养盐的重要来源,总氮、总磷的关系表明研究区初级生产力并不受氮、磷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磷 有机 营养盐 南印度洋
下载PDF
长期不同耕作措施下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磷的组分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志强 蔡立群 +2 位作者 武均 张仁陟 兰明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63,69,共7页
【目的】探究黄绵土有机磷各组分在不同耕作措施下的效应关系,了解雨养农业区农业系统磷素利用效率,降低过多的磷素投入,进而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方法】本研究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应用Bowm... 【目的】探究黄绵土有机磷各组分在不同耕作措施下的效应关系,了解雨养农业区农业系统磷素利用效率,降低过多的磷素投入,进而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方法】本研究通过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应用Bowman-Cole法,测定了传统耕作(T)、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不覆盖(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四种耕作措施实施15年后,0~5,5~10,10~20,20~40cm土层的有机磷组分特征.【结果】4个土层免耕与传统耕作差异不大,在秸秆覆盖方式下免耕处理显著高于传统耕作,并且从NT处理与TS处理下4个土层相比较,TS处理均高于NT处理,秸秆覆盖处理高于免耕处理;同时,0~40cm土层加权平均值表现为NTS>TS>T>NT.活性有机磷在各处理间差异显著,0~5cm土层NTS处理下活性有机磷含量显著高于NT、TS、T处理,分别高出11.21%,19.62%,30.75%;0~5cm中等活性有机磷在处理NTS下含量最高,分别较NT、TS、T处理高4.63%,6.71%,8.69%.有机磷各组分含量以中等活性有机磷为主体含量最大;各处理有机磷组分含量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结论】通过研究不同处理下有机磷各组分含量来看,总体均表现为NTS>TS>NT>T,说明免耕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覆盖,有利于总有机磷的积累与提高,免耕加秸秆覆盖对本地区的土壤有机磷组分提高明显,增加了土壤磷库的储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黄土高原 土壤有机磷组分 总有机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