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东海近岸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 1
-
-
作者
袁骐
王云龙
-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出处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36-40,共5页
-
基金
农业部青年基金
-
文摘
研究了东海区沿岸水域主要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分布和变化后得出鱼体中的总石油烃含量为1.40-21.84毫克/千克(干重,下同),双壳类的含量范围为13.85-88.63毫克/千克,甲壳类的含量范围为9.37-59.35毫克/千克,头足类的含量范围为5.40-9.06毫克/千克。污染海区与其它海域相比,生物体内总石油烃的含量相差极大。外海采集的鱼类样品平均含量为3.41毫克/千克,而在西沪港下山所采集的鱼类样品的平均含量为17.58毫克/千克。通过分析调查海域中几种主要生物的石油烃富集系数,富集系数最高可达794.3。东海沿岸石油污染主要可能是由船舶排放的含油废水造成的,并且在局部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
-
关键词
石油污染
总石油烃含量
富集系数
-
Keywords
Oil pollution,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content,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外源微生物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魏小芳
张忠智
郭绍辉
冀得坤
罗一菁
苏幼明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472152)
-
文摘
通过对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异位强化生物修复,考察投加外源微生物是否能够加速生物修复进程以及土壤中石油污染物质降解的影响因素。收集的土壤分为两组后充分混合,干土中含油质量分数分别为8416,16385 mg/kg。通过监测降解过程土壤中油含量的变化,分别考察自然菌群、营养刺激自然菌群、不同外源微生物、疏松剂(锯末)、不同初始油含量等因素对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影响。色谱-质谱分析手段分析降解前后石油污染物质组分的变化。石油污染土壤经过300 d的处理,在水含量一定的前提下,外源微生物对于石油污染物质加速降解具有显著作用。疏松剂和外源微生物协同作用下除油效果显著,除油率高达79%。降解前后的石油物质色谱-质谱分析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C28的烷烃的微生物利用率高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烷烃,微生物可以有效降解多环芳烃。
-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本源微生物
外源微生物
生物修复
总石油烃含量
-
Keywords
Petroleum-contaminated soil
Indigenous
Exogenous microbe
Bioremediation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PH)
-
分类号
X740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陇东黄土高原石油开采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叶瑶
高晓奇
付梦娣
苏荣花
李俊生
肖能文
-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庆阳市环境保护局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1151,共11页
-
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2013-YSKY-16)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8BAC43B01)
-
文摘
为研究陇东黄土高原石油开采对土壤线虫影响的强度与范围,选择长庆油田不同开采年限(1、10a和20a)油井共6口,按照距井基不同距离(3、6、10、20m和50m)采集土壤样品90个,共鉴定出土壤线虫22科43属;其中,食细菌线虫26属、食真菌线虫2属、植物寄生线虫9属、杂食/捕食线虫6属,优势类群为小杆属Rhabditis和孔咽属Aporcelaimus。土壤线虫生活史策略以c-p 2类群占优势,不同距离采样点,土壤线虫c-p 2和c-p 5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距井基距离增加(3、6、10、20m和50m)线虫总数显著增加;其中,植食类、捕食杂食类和食真菌类线虫数量增加显著,且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H')显著增加(P<0.05)。但不同距离之间优势度指数(λ),均匀度指数(J)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差异不显著。不同开采年限油井,以10a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H')、成熟度指数(MI)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最低,而1a油井和20a油井较高,且与10a油井差异显著(P<0.05)。油井作业改变周围土壤性质,导致土壤含水率降低、总石油烃(TPH)含量增高,但土壤线虫分布与土壤TPH无明显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油田开采影响土壤线虫的组成与群落结构,但影响范围一般局限在作业区范围,指数H'和MI能较好的指示油田开采对线虫群落的影响。
-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
石油开采
土壤线虫
总石油烃含量
群落结构
-
Keywords
Loess Plateau of East Gansu Province
oil exploitation
soil nematodes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community structure
-
分类号
X74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7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
-
题名4种盐生植物生长对土壤石油污染的响应
被引量:13
- 4
-
-
作者
黄建
田长彦
卞卫国
尹海龙
任静
陈春秀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国家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Y131041001)
-
文摘
为了探讨4种新疆盐生植物在石油污染土壤上的生长适应性及修复效果,设置了5种不同浓度的石油污染处理,对4种供试盐生植物的株高、鲜重、根冠比及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①当土壤石油污染浓度为0.5%时,对4种供试植物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生长指标均大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②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大,4种供试植物的生长也受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盐角草与野榆钱菠菜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当土壤石油污染浓度分别为1.5%和2%时,出现叶片枯黄死亡现象,其生长期只能维持20 d左右。③经过120 d的修复,4种供试植物对土壤中石油烃类污染物都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总石油烃降解率为:鞑靼滨藜﹥盐地碱蓬﹥野榆钱菠菜﹥盐角草。④与其他2种植物相比,鞑靼滨藜和盐地碱蓬具有较大的石油污染耐受性和修复效果,表明其具有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
-
关键词
盐生植物
植物修复
总石油烃含量
土壤污染
克拉玛依
-
Keywords
halophyte
phytoremediation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 content
soil pollution
Karamay
-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