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质非刺激割制下胶乳总蛋白质年度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曾霞 周世俊 +1 位作者 涂敏 胡彦师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4-1598,共5页
胶乳中的蛋白质对橡胶生物合成、胶乳稳定性和加工性能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但总蛋白质含量在不同种质间的差异及其年度变化未有系统研究。本研究以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种植的少花橡胶、光亮橡胶、巴西橡胶野生种和栽培种共13份种质为对象... 胶乳中的蛋白质对橡胶生物合成、胶乳稳定性和加工性能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但总蛋白质含量在不同种质间的差异及其年度变化未有系统研究。本研究以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种植的少花橡胶、光亮橡胶、巴西橡胶野生种和栽培种共13份种质为对象,于2018—2019年对总蛋白质含量及其年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胶乳总蛋白质含量为0.147~0.174 g/kg,在种质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总蛋白质含量水平,可初步分为3类,大于0.17 g/kg的高蛋白质含量类,低于0.15 g/kg的低蛋白质含量类和蛋白质含量为0.15~0.17 g/kg的中间类型。总蛋白质含量在父/母本与子代间也可很好地区分,适合作为胶乳特性指标。总蛋白质含量5月下旬下降,11月中旬上升,其他时间则差异不显著。胶乳总蛋白质含量可采取每月下旬或代表性月份6月、8月、10月测定。干总比大多为89%~97%,年度变化上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有2个低凹期,即5月下旬和10—11月,间接反映这2个时期非胶组分较高,推测5月下旬和10月份非胶组分的上升与总蛋白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种质 胶乳 总蛋白质含量 年度变化
下载PDF
可视化移动反应界面滴定法测定豆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成叶 王后禹 +2 位作者 张雷 樊柳荫 曹成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64-1070,共7页
利用移动反应界面滴定(moving reaction boundary titration,MRBT)技术可视化快速准确测定豆浆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在MRBT中,移动反应界面(moving reaction boundary,MRB)是由阴极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和固定在聚丙烯酰胺凝胶(polyacryla... 利用移动反应界面滴定(moving reaction boundary titration,MRBT)技术可视化快速准确测定豆浆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在MRBT中,移动反应界面(moving reaction boundary,MRB)是由阴极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和固定在聚丙烯酰胺凝胶(polyacrylamide gel,PAG)中的豆浆蛋白质分子形成,通过酸碱指示剂来指示MRB的移动.利用MRB移动速度(VMRB)与蛋白质浓度存在的函数关系建立标准曲线.配对t检验MRBT测定结果与凯氏定氮相比在95%的置信区间内无显著性差异.MRBT测定所需时间为10 min左右,线性范围为2.0 ~14.0 g/L,检出限为0.05 g/L,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90%,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39%,回收率为97.41% ~99.91%.此外,三聚氰胺等非蛋白质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的添加,对豆浆中蛋白质的测定结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反应界面 电泳 滴定 总蛋白质含量 豆浆
下载PDF
脱共生菌对麦长管蚜总蛋白含量及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亢菊侠 胡祖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74-4575,4577,共3页
[目的]明确共生菌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的影响。[方法]用利福平处理得到不同体色型脱共生麦长管蚜,对脱共生及共生麦长管蚜的总蛋白含量和转氨酶活力进行分析。[结果]与共生蚜虫相比,绿色型和红色型麦长管蚜的营养状况均明显恶化,且红... [目的]明确共生菌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的影响。[方法]用利福平处理得到不同体色型脱共生麦长管蚜,对脱共生及共生麦长管蚜的总蛋白含量和转氨酶活力进行分析。[结果]与共生蚜虫相比,绿色型和红色型麦长管蚜的营养状况均明显恶化,且红色型麦长管蚜的营养状况恶化程度要比绿色型麦长管蚜高;经抗生素脱共生处理后麦长管蚜虫体内氨基酸之间的转换遭到干扰,且红色型麦长管蚜受到干扰较大;经抗生素脱共生处理后麦长管蚜体内氨的转运受到干扰,且红色型麦长管蚜受到干扰较大。[结论]共生菌对2种体色型麦长管蚜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体色生物型 胞内共生菌 总蛋白质含量 酶活力
下载PDF
不同品种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及谷蛋白大聚合体的积累规律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禹 晏本菊 任正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591-596,共6页
选用7个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小麦籽粒从灌浆期到成熟期蛋白质组分、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和总蛋白含量的积累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籽粒中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在灌浆初期的积累较高,以后逐渐下降,一般在灌浆中后... 选用7个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小麦籽粒从灌浆期到成熟期蛋白质组分、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和总蛋白含量的积累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籽粒中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在灌浆初期的积累较高,以后逐渐下降,一般在灌浆中后期到达一个最低点,到达最低点以后直到灌浆期结束又有所上升;不同品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②籽粒中醇溶蛋白含量在成熟时较灌浆初期都有所下降,具有优质亚基组合的品种醇溶蛋白积累较少,品种间醇溶蛋白积累规律差异较大;③谷蛋白积累量随着灌浆过程逐渐升高,与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变化过程一致;④大多数品种GMP含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峰,在花后20 d以前都在较低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积累量,花后20 d以后,GMP含量随着灌浆过程的进行而逐渐升高;⑤籽粒总蛋白含量在灌浆期间都有一个最低点,其前、后各有一个高峰,前一个高峰主要受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积累的影响,而后一个峰值主要是受谷蛋白积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蛋白组分 蛋白大聚合体(GMP) 总蛋白质含量 积累规律
下载PDF
龙须菜新品系ZC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参数的测定及其SCAR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津果 隋正红 +4 位作者 周伟 常连鹏 张淑 马金华 张学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7-44,共8页
对龙须菜新品系ZC与栽培品系981、07-2及湛山湾野生四分孢子体的生长速度和总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生化参数进行比较,从而为新品系ZC在栽培产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显示,ZC的线性生长速度高达9.89mm/d,比栽培品系981、07-2分别提高... 对龙须菜新品系ZC与栽培品系981、07-2及湛山湾野生四分孢子体的生长速度和总蛋白质含量等生理生化参数进行比较,从而为新品系ZC在栽培产业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显示,ZC的线性生长速度高达9.89mm/d,比栽培品系981、07-2分别提高16.6%、51.7%,表明ZC相比现有的栽培品系具备较高的生长速度。藻红蛋白含量与981无明显不同,但显著低于07-2,叶绿素a含量则显著低于2个栽培品系;其总蛋白质含量7.21mg/g显著高于其他3个龙须菜材料,可作为一种提供更高蛋白质来源的鲍鱼饵料使用。在光合放氧和呼吸耗氧速率方面,ZC并未与其他龙须菜材料表现出显著差异。另外,由于ZC在外观形态上与栽培品系很难区分,本实验通过分析上述4种龙须菜的RSAP指纹图谱,筛选获得了ZC的特异条带,并将其转化为稳定可靠、特异性高的SCAR标记,用以鉴定龙须菜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菜 生长速度 总蛋白质含量 生理生化参数 SCAR
下载PDF
牛皮与象皮方生肌膏治疗溃疡伤口脓液生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芳 陈宝元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通过取伤口流出的脓液进行总氨基酸、总蛋白质、溶菌酶活性三项指标的生化分析看牛皮方生肌膏是否能代替象皮方生肌膏。方法取27只造模成功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伤口不给药,任其自然愈合;一组为生肌象皮膏组... 目的通过取伤口流出的脓液进行总氨基酸、总蛋白质、溶菌酶活性三项指标的生化分析看牛皮方生肌膏是否能代替象皮方生肌膏。方法取27只造模成功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伤口不给药,任其自然愈合;一组为生肌象皮膏组,伤口涂抹象皮方生肌膏;一个组为牛皮的生肌膏组,伤口涂抹牛皮方生肌膏。分别于开始给药的第4天、第8天、第12天、第16天收集3个实验组动物伤口流出的脓液根据脓液生化检测指标结果综合判断。结果象皮方生肌膏与牛皮方生肌膏对疮疡动物模型均有较好的疗效,在生化分析各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别。结论此研究结果表明以黄牛皮代替象皮制备的牛皮方生肌膏,确实可替代生肌象皮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皮方生肌膏 象皮方生肌膏 总蛋白质含量 氨基酸含量 溶菌酶活性
下载PDF
扬花萝卜幼苗在Cr^(3+)污染环境下生长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小平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1年第1期55-58,62,共5页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扬花萝卜幼苗受到Cr^(3+)污染胁迫后,植株的干质量、鲜质量,根冠比,叶绿素a、b和总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Cr^(3+)(≤50 mg·L^(-1))胁迫下,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根长、...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扬花萝卜幼苗受到Cr^(3+)污染胁迫后,植株的干质量、鲜质量,根冠比,叶绿素a、b和总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Cr^(3+)(≤50 mg·L^(-1))胁迫下,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根长、株高、根冠比等均大于对照组;而高浓度Cr^(3+)(100,200,400mg·L^(-1))胁迫使叶绿素的含量减少,根长和株高生长受到抑制,根冠比呈下降趋势。在Cr^(3+)(≤100 mg·L^(-1))胁迫下,植株干质量、鲜质量和总蛋白质的含量略有增加,而随着Cr^(3+)胁迫浓度增加,植株的干质量、鲜质量和总蛋白质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SOD活性随Cr^(3+)浓度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先变高后变低,这表现出扬花萝卜幼苗对低浓度Cr^(3+)有一定抗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花萝卜 Cr^3+胁迫 SOD 总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异硫氰酸丙烯酯毒杀松材线虫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韩双双 谭周倩 +5 位作者 黄晓德 钱骅 陈斌 赵伯涛 陈双林 闫淑珍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3,共6页
对异硫氰酸丙烯酯毒杀松材线虫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其对线虫虫体形态、运动行为、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处理前后线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异... 对异硫氰酸丙烯酯毒杀松材线虫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测定了其对线虫虫体形态、运动行为、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及处理前后线虫体内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后的松材线虫虫体形态严重扭曲,运动形态出现由正常的S形变化为多节弯曲和螺旋状卷曲等异常状况,线虫行动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迟缓,最终呈C形、新月形或直接死亡。随着异硫氰酸丙烯酯处理质量浓度的增大,线虫体内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上升,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线虫体内CAT、AChE和GST活性显著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线虫体内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失衡;细胞受到极大的影响,神经系统遭到破坏,解毒能力明显降低。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利用异硫氰酸丙烯酯作为植物源杀线虫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丙烯酯 松材线虫 杀虫活性 作用机制 糖和蛋白质含量 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