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链子锁住的囚徒——解读《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恋父情节、父权社会对女性的禁锢
1
作者 李秀芳 《文教资料》 2008年第13期31-33,共3页
作为一篇闻名世界的短篇小说,<艾米莉的玫瑰>历来被众多的读者所喜欢并从各种角度加以解读和分析.本文遵循着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深刻挖掘人性的方法,试图在更深的层面上分析该文中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并揭示社会中广泛存... 作为一篇闻名世界的短篇小说,<艾米莉的玫瑰>历来被众多的读者所喜欢并从各种角度加以解读和分析.本文遵循着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中深刻挖掘人性的方法,试图在更深的层面上分析该文中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并揭示社会中广泛存在而又往往被人忽略的扭曲心理对生活和人性的戕害.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现代主义作家在写作时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并能更加领会他们对现代异化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的玫瑰》 恋父情节 对女性的禁锢
下载PDF
认同:父亲的肉身与权力的诉求——对《李尔王》的精神分析学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树春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3-37,43,共6页
弗洛伊德对认同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儿童对于父亲及具有父亲一样身份的权威的认同。本文拟从弗氏之认同的角度对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进行一种心理学上的解读,以期揭示李尔的女儿们和葛罗斯特伯爵的儿子们所表现出的忠诚与背叛等... 弗洛伊德对认同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儿童对于父亲及具有父亲一样身份的权威的认同。本文拟从弗氏之认同的角度对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进行一种心理学上的解读,以期揭示李尔的女儿们和葛罗斯特伯爵的儿子们所表现出的忠诚与背叛等行为背后的心理流动的机制(在心理学上,个体的每一种现实活动背后都有一种相应的意识活动与之相伴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的身份 亲认同 恋父情节 情节
下载PDF
解读陈染小说中特有的“陈染现象”
3
作者 杨帆 《大学时代(B版)》 2006年第11期56-57,共2页
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曾经在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的陈染,她的作品也成为了评论家们感兴趣的解剖对象。她的作品也被评论家们贴上了“现代派”、“私人小说”、“女性小说”、“自传体”等诸多标签。如何定位陈染成... 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曾经在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的陈染,她的作品也成为了评论家们感兴趣的解剖对象。她的作品也被评论家们贴上了“现代派”、“私人小说”、“女性小说”、“自传体”等诸多标签。如何定位陈染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难题。直到现在,对陈染作品尚无一致的定论,但是,陈染和她的那些文学作品已经成为了九十年代文学历程中间的某种特殊的“陈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染 恋父情节 女性文学 私人化写作
下载PDF
身份、地域文化在建构厄勒克特拉情结中的影响
4
作者 杨芳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47-50,58,共5页
《心经》和《洛丽塔》表现的乱伦因素备受质疑,两个作品均是研究和解读厄勒克特拉情结的范本。受不同作家性别身份影响,《心经》表现的厄勒克特拉情结带有明显的自传倾向;《洛丽塔》中的女主人公属于不自在的人物,视角的设置展示了男权... 《心经》和《洛丽塔》表现的乱伦因素备受质疑,两个作品均是研究和解读厄勒克特拉情结的范本。受不同作家性别身份影响,《心经》表现的厄勒克特拉情结带有明显的自传倾向;《洛丽塔》中的女主人公属于不自在的人物,视角的设置展示了男权对女性自我生命经验以及主体意识的遮蔽。受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心经》的厄勒克特拉情结在无形中被消解了;而二战后美国呈现一种消费的狂欢状态,开化的社会氛围、庸俗的教育和大众传播助长了《洛丽塔》中的厄勒克特拉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经》 《洛丽塔》 恋父情节 厄勒克特拉情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