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恋童癖系列杀人案的司法精神病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伶俐 肖玲 王高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9-570,共2页
恋童癖是以儿童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变态,患者主要是追求心理上的性满足和性快感,患者以男性多见,女性极为罕见。受害者年龄多在8-15岁之间,也有小至3岁以下的。该病是性偏好障碍的表现之一,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是后天... 恋童癖是以儿童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变态,患者主要是追求心理上的性满足和性快感,患者以男性多见,女性极为罕见。受害者年龄多在8-15岁之间,也有小至3岁以下的。该病是性偏好障碍的表现之一,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是后天心理发展异常造成的,为综合原因所致。系列杀人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连续实施杀害多人的行为,动机涉及性、金钱、嫉妒、报复、权利或支配欲等。由恋童癖而导致系列杀人的案件在我国十分罕见,现报告经司法精神病鉴定的1个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童 系列杀人案 司法精神病鉴定
下载PDF
解开“恋童”情结
2
作者 汤世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03年第12期36-36,共1页
病例:走进心理门诊,他满脸羞红。半天,才说出了心里话:“我性格内,平素话少,结婚10余年来,对夫妻生活不太感兴趣,总担心自己得了阳。可奇怪的是,一看见邻居10岁的小孩,我就有一种“冲动”,经常借故带买东西吃、看电影、... 病例:走进心理门诊,他满脸羞红。半天,才说出了心里话:“我性格内,平素话少,结婚10余年来,对夫妻生活不太感兴趣,总担心自己得了阳。可奇怪的是,一看见邻居10岁的小孩,我就有一种“冲动”,经常借故带买东西吃、看电影、逛公园,乘机窥、触摸她的隐私区,有时还情不自禁拥抱、亲吻她,这样,我就觉得自己获了很大的性满足。事后,面对着妻儿,深感自责,可又无法自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恋童 心理门诊 心理分析 心理治疗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恋童现象书写
3
作者 周星宇 《蒲松龄研究》 2021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明清时期,以“娈童”文化为主要表征的恋童现象盛行于世,《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均对其有所批判揭露,然而二者在文本内容、创作态度、书写意义等方面却各有所重。针对恋童乱象,除聚焦男性娈童的书写视角外,蒲、纪二人的文本书... 明清时期,以“娈童”文化为主要表征的恋童现象盛行于世,《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均对其有所批判揭露,然而二者在文本内容、创作态度、书写意义等方面却各有所重。针对恋童乱象,除聚焦男性娈童的书写视角外,蒲、纪二人的文本书写颇为迥异:蒲松龄重在“笑谈”,乐于描摹现象暗讽陋习,具有警世的揭露意义;纪昀重在“严判”,对恋童乱象深恶痛绝并大肆批驳,具有劝世的社会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记》 恋童 笑谈 严判
下载PDF
隐性强制与伦理禁忌:“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理据 被引量:50
4
作者 周详 孟竹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97-108,共12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设“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引发了部分刑法学者对本条立法的必要性与正当性的质疑。但此处修改具有充足的理论依据,立法者并非对性同意年龄做简单调整,也不是对未成年人性自由的无理限制,而是有其他更重要的...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设“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引发了部分刑法学者对本条立法的必要性与正当性的质疑。但此处修改具有充足的理论依据,立法者并非对性同意年龄做简单调整,也不是对未成年人性自由的无理限制,而是有其他更重要的入罪理由。在行为的构造层面,入罪的基本理由是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着多重不对等权力关系所滋生的隐性强制,若行为人利用了该隐性强制,则已经达到了性侵行为对违背妇女意志的基本要求,这是本罪入刑的核心理由。在违法性层面,二者间的性行为因过于接近“乱伦禁忌”与“恋童禁忌”而违背伦理规范,弱化了该行为的社会相当性,这是本罪入刑的补充性理由。此处修改是刑法积极实现“对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进行特殊保护”以及“保障人权”这一宪法精神的合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强制 乱伦禁忌 恋童禁忌 照护职责人 强奸罪
下载PDF
潘多拉的魔盒打开——影片《红河》的人性解读
5
作者 吴恒颐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6期38-38,共1页
影片《红河》,讲述了一个有恋父情结的越南少女阿桃在中越边境的特殊境遇。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分析学理论为工具,可以更好地解读影片所讲述的美好但凄婉的人性。
关键词 恋童 红河 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