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孔子天道思想的形而上学敞开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唐代兴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43,155,共15页
以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知识论、学而教育和人性论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哲学,虽极具经验主义个性,但内在支撑却是敞开存在的本体之问的形而上学思想。孔子的本体论构成王道依据和文道源泉的天道。孔子以“天”论道,实以具体“事件”讲述呈...
以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知识论、学而教育和人性论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哲学,虽极具经验主义个性,但内在支撑却是敞开存在的本体之问的形而上学思想。孔子的本体论构成王道依据和文道源泉的天道。孔子以“天”论道,实以具体“事件”讲述呈现蕴含于该“事件”中的宇宙、自然、天地的自在之理和敞开之道:孔子考信“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的历史,发现宇宙运行的“唯公唯正”律令;然后从“四时”“百物”相向敞开互为生成中发现自然世界的生生法则;最后借“江河”“松柏”讲述天地运行中生命万物生生不息的限度法则和恒存坚守法则。孔子通过“事件的本体论”的存在之问,既为“以仁入礼”的文道救世理想立法,亦为以“仁德-公道”为总准则的生存哲学提供形上认知基础和本体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思想
事件的本体论
唯公唯正
生生法则
恒存坚守
原文传递
题名
孔子天道思想的形而上学敞开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唐代兴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43,155,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伦理为视角通解《论语》”(项目编号:19FZXB025)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以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知识论、学而教育和人性论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哲学,虽极具经验主义个性,但内在支撑却是敞开存在的本体之问的形而上学思想。孔子的本体论构成王道依据和文道源泉的天道。孔子以“天”论道,实以具体“事件”讲述呈现蕴含于该“事件”中的宇宙、自然、天地的自在之理和敞开之道:孔子考信“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的历史,发现宇宙运行的“唯公唯正”律令;然后从“四时”“百物”相向敞开互为生成中发现自然世界的生生法则;最后借“江河”“松柏”讲述天地运行中生命万物生生不息的限度法则和恒存坚守法则。孔子通过“事件的本体论”的存在之问,既为“以仁入礼”的文道救世理想立法,亦为以“仁德-公道”为总准则的生存哲学提供形上认知基础和本体论基石。
关键词
天道思想
事件的本体论
唯公唯正
生生法则
恒存坚守
Keywords
the Thought of Heaven Way
Case-Ontology
the Only Justice and Righteousness
the Law of Life and Growth in the Nature
Perpetuating-Persevering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孔子天道思想的形而上学敞开特征
唐代兴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