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絜矩之道”与“感而遂通”——儒家恕人工夫论前提的哲学分析
1
作者 杨洪武 余治平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儒家一向主张以“絜矩”去体谅别人、通达他者。《大学》将其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德性工夫,把内在自觉推扩到同类的身上。人心之间的沟通必须以天人之间的沟通为前提,天人相通的理性预设可以使人心之间的相感获得绝对的普遍性。天人合体而... 儒家一向主张以“絜矩”去体谅别人、通达他者。《大学》将其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德性工夫,把内在自觉推扩到同类的身上。人心之间的沟通必须以天人之间的沟通为前提,天人相通的理性预设可以使人心之间的相感获得绝对的普遍性。天人合体而不隔,天之则即是人之则。由《周易·感卦》兑上艮下的结构则可知阴阳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感应离不开性情,并以性情为先验基础。类是感应的对象性前提。万物身上都潜藏着可以与别物相交流、相沟通的可能性,物始终开显着自身,等待别物的进入和通达。《易传》强调圣人在沟通天人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圣人用性情之心去“会通”天文地理与天下之动,实现与天、与神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工夫 絜矩之道 感而遂通
下载PDF
忠、恕之别新解及荀子对恕道之问题的消解
2
作者 吴祖刚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忠恕之道”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也被看作是道德金规则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但“忠”与“恕”实际上并不相同,“忠”具体表达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意味着“忠”是将己之所欲施之于人。也因此,“忠”无法避免道德金... “忠恕之道”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也被看作是道德金规则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但“忠”与“恕”实际上并不相同,“忠”具体表达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意味着“忠”是将己之所欲施之于人。也因此,“忠”无法避免道德金规则在今天面临的批评。“恕”具体表达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意味着“恕”是“无我”的,也因此“恕”可避免当前对道德金规则的批评。但若仅遵从“恕”,则无法产生对人而言的积极的道德要求。荀子一方面继承了“恕”的精神,另一方面,依其建立在“以人度人”基础上的礼仪是“约定俗成”的思想,实现了对“恕”遗留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孝节烈恕”的社会价值表征
3
作者 刘思雨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第7期181-183,共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忠孝节烈恕”作为其价值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对人们的行为举止、价 值判断、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风貌的价值机制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中华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忠孝节烈恕”作为其价值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对人们的行为举止、价 值判断、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风貌的价值机制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中华文化精神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其在社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价值表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具有启示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忠孝节烈恕”的价值意义,探寻服务于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忠孝节烈 社会价值表征
下载PDF
原忠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梦溪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165,共12页
“忠恕”是贯穿孔子学说的一条思想主线。“忠”与“诚”可互训,忠者必诚,诚者必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自己不喜欢不希望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恕”和“忠”一样,都是“从心”,即发自于内... “忠恕”是贯穿孔子学说的一条思想主线。“忠”与“诚”可互训,忠者必诚,诚者必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自己不喜欢不希望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恕”和“忠”一样,都是“从心”,即发自于内心的道德理念。心诚则忠,恕也必须基于心诚,但心有诚却不一定就能“恕”,与“恕”最接近的是“仁”。如果没有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的精神,礼乐相融的和乐美境不可能出现。适合于今人和尔后之人的恕道,也可推及古人,章学诚称“恕”为圣门之大道,而“文德之恕”是学者论古所必需者也。陈寅恪先生在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册所写的审查报告中提出的“了解之同情”,是任何学人欲阐释古人之著述和学说,均无法避开的基本学术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文德之 了解之同情 入仁之门
下载PDF
论孔子的宽恕思想 被引量:4
5
作者 尚荣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0-174,共5页
孔子的"恕"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进一步的表现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宽恕是有度的,绝不是主张宽恕一切。"恕"不只是对待他人的... 孔子的"恕"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进一步的表现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宽恕是有度的,绝不是主张宽恕一切。"恕"不只是对待他人的一种合理方式,其进一步的指向是完善自身之人格。孔子的宽恕思想在当代也同样有着重要价值,能够帮助提高个人修养,对解决社会问题有参考价值,可以作为当代政治的借鉴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下载PDF
儒家恕道的哲学限度 被引量:4
6
作者 余治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6,共6页
儒家行恕的路径是以心度心。度由己出,度的对象是别人,度的方法是通过心、经由情而进行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类推、比照。孔子之后,后世儒家一直试图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升为一种具有绝对普适性的黄金价值,但如何及时清除自... 儒家行恕的路径是以心度心。度由己出,度的对象是别人,度的方法是通过心、经由情而进行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类推、比照。孔子之后,后世儒家一直试图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升为一种具有绝对普适性的黄金价值,但如何及时清除自我对他人的暴力与强权,则又成为一大非常重要的伦理问题。尼采严厉指出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所隐含的"人对别人的行为都能够获得同等的回报"的虚妄预设,人与人之间并没有"行为等值性"。而在莱维纳斯看来,自我意识总把自己确定为一种具有无限包容性的绝对性存在。人心的"自律"倾向在主观上已经把他者看作是一种必须予以整合和消除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尼采 莱维纳斯
下载PDF
“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是“仁”还是“恕”——以朱熹的解读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乐爱国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24,共6页
对于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历来有不同解读。有人解读为"仁",有人解读为"恕"。西汉孔安国等人讲"仁""恕"无别,而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之"仁"... 对于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历来有不同解读。有人解读为"仁",有人解读为"恕"。西汉孔安国等人讲"仁""恕"无别,而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之"仁"与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统一起来。南宋朱熹讲"仁""恕"有别,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解读为"以己及人"之"仁",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推己及人"之"恕"区别开来。今人又有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解读为"忠",以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既有相区别,又有相统一。相比较而言,朱熹的解读对于理解"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及其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差异,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朱熹 推己及人 以己及人
下载PDF
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中华特色价值观外译——以汉英词典中的“恕”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关世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6-116,2,共11页
文本借鉴韦努蒂的异化和归化翻译理论,运用文献对比法和回译法,探讨了当今各类汉英词典对中华特色核心价值观"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英译问题。研究发现:现有汉英词典皆用归化法翻译"恕",未能传达其含义的真谛;... 文本借鉴韦努蒂的异化和归化翻译理论,运用文献对比法和回译法,探讨了当今各类汉英词典对中华特色核心价值观"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英译问题。研究发现:现有汉英词典皆用归化法翻译"恕",未能传达其含义的真谛;汉英词典里对儒家核心价值观普遍采用归化法加以翻译。为促进全球文化深层次的交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作者建议: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翻译"恕";学者们特别是汉英词典的编者们对此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妥善处理好汉英词典中的中华特色核心价值观的英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价值观 翻译 汉英词典 中华文化走出去
下载PDF
儒家伦常法则:忠恕之道新解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美红 周远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7-51,共5页
忠恕之道作为儒家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伦常准则,包括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他人两个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层面。"忠"侧重如何对待自己,它实际由"中"派生出来,强调的是通过"执中"、"正己"而&q... 忠恕之道作为儒家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的伦常准则,包括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他人两个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的层面。"忠"侧重如何对待自己,它实际由"中"派生出来,强调的是通过"执中"、"正己"而"尽己成性",与三代以来的尚"中"精神一脉相承。"恕"着重如何对待别人,它强调通过推己及人、以成全他人,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两种表述形式。依儒家之见,"忠恕违道不远",只有既正确对待自己,又正确对待别人,我们才能达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己及人
下载PDF
从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看经济行为的新理性:互惠性与互恕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文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1,共3页
经济学理性主义这一原子化的经济理性受到了来自实践和理论的多方挑战 ,而新经济社会学认为经济行动是嵌入 (embeddedness)于社会结构之中的 ,互恕性与互惠性嵌入性决定了现实的经济行动。而要探讨其背后的社会伦理的深层结构 ,作为一... 经济学理性主义这一原子化的经济理性受到了来自实践和理论的多方挑战 ,而新经济社会学认为经济行动是嵌入 (embeddedness)于社会结构之中的 ,互恕性与互惠性嵌入性决定了现实的经济行动。而要探讨其背后的社会伦理的深层结构 ,作为一种尝试 ,或许可以在中国先秦墨家哲学兼相爱、交相利的伦理思想中加以发掘 ,兼相爱、交相利的伦理观所阐发的正是基于道德的价值理性和功利主义的工具理性的结合。由此出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惠性 嵌入性 墨家 兼相爱 交相利
下载PDF
孔子道德哲学的内在理路——从对“忠”和“恕”的剖析入手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小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01-104,共4页
"忠"和"恕"是两种直接相关但又互不相同的心理过程,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它们也代表着两类密切关联但又彼此区别的道德原则。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剖析,我们可以揭示出孔子道德哲学的内在理路。这就是:"人之道&qu... "忠"和"恕"是两种直接相关但又互不相同的心理过程,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它们也代表着两类密切关联但又彼此区别的道德原则。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剖析,我们可以揭示出孔子道德哲学的内在理路。这就是:"人之道"(即仁与义)的实现从根本上讲是人自然本性的实践化;人的自然本性对于作为人的行为动机的情感而言,就是人的心理或情感居于一种最内在、最本然的状态(即忠);只有当我们回归并持守这种最内在、最本然的心理情感状态时,才会在生活实践中自然流露出对事物的公正之心和同情之心(即恕)等确定性的道德情感;我们既可以依公正之心确立自己对待事物的基本准则,也可以把同情心运用于实践,从而通过"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方式实现道德关怀对象的普遍化;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就是在"忠"和"恕"这两种德性情感之上得以建立和遵循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道德哲学 内在理路
下载PDF
试论一种道德隐恕责任——从被遗忘权谈起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晓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9-65,共7页
法学界确立的"被遗忘权"概念启示我们,人们对自己曾发生过的非重大过失都渴求被他人遗忘、忽略,公共场合下重提此事会造成不愉快、尴尬甚至痛苦。"隐"源自儒家伦理精神,"恕"属于"仁之方",而&qu... 法学界确立的"被遗忘权"概念启示我们,人们对自己曾发生过的非重大过失都渴求被他人遗忘、忽略,公共场合下重提此事会造成不愉快、尴尬甚至痛苦。"隐"源自儒家伦理精神,"恕"属于"仁之方",而"讳"则是出于敬重目的的禁忌。三者可以凝练成"隐恕"概念。隐恕既是一种道德情感,也是一种个体美德;它不会引起道德放纵,反而有助于道德主体养成节制与审慎的品格。道德上的"隐恕责任"概念有着传统的伦理基础,也是传统隐、恕、讳思想的现代实践形态。隐恕责任的自觉可以更好地维系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成就完善的道德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遗忘权 责任 道德自我
下载PDF
清代儒医庆恕运用补中益气汤特色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6-9,共4页
庆恕是清代辽宁地区的儒医代表,他学有正宗,远取诸贤,近衷时代,善于酌古准今,择要类从,可作为医道三折肱之代表医家。理论上,他敢于不拘旧论,择善而从,以补中益气汤之一方,开劳复证分类之新。临床上,他善于分析病机,对证施治,以补中益... 庆恕是清代辽宁地区的儒医代表,他学有正宗,远取诸贤,近衷时代,善于酌古准今,择要类从,可作为医道三折肱之代表医家。理论上,他敢于不拘旧论,择善而从,以补中益气汤之一方,开劳复证分类之新。临床上,他善于分析病机,对证施治,以补中益气汤之八味,既治五淋癃闭之塞,又医遗溺之脱,更疗脱肛之陷,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理论精髓。在中医药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时代,这种精神及其具体方法尤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清代医家 辽宁
下载PDF
Forgiveness(宽恕)概念解析及其中国式内涵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婷婷 王晓萍 《阴山学刊》 2013年第3期12-15,共4页
20世纪后期,西方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将"forgiveness"这一具有道德意义的心理现象从宗教中剥离开来,进行系统的研究。他们一般认为宽恕(1)是发生于人际伤害之后,(2)是心理状态由消极向积极方向转变的过程,(3)该过程是受害者一方... 20世纪后期,西方心理学研究者开始将"forgiveness"这一具有道德意义的心理现象从宗教中剥离开来,进行系统的研究。他们一般认为宽恕(1)是发生于人际伤害之后,(2)是心理状态由消极向积极方向转变的过程,(3)该过程是受害者一方的主动的内部过程,而非第三方驱使的结果。由于"forgiveness"曾有的宗教背景和广泛而复杂的含义,无法找到与其完全对等的当代中文词语,"宽恕"则是最接近的表达。但是,"宽恕"本身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中国人的宽恕心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中国人重视宽恕特质;中国人重视宽恕与公正的平衡状态;中国人的宽恕含有人际策略的意味。总的来说,中文语境中的"宽恕"与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forgiveness"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今后的研究可以继续沿着西方心理学家已开辟的道路进行下去。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可以考虑一些与文化有关的心理因素和研究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GIVENESS 中国文化 人际策略
下载PDF
儒家核心概念“恕”的英译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峰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4-38,共5页
孔子用《论语》之中"恕"来概括其道德标准,通过对此哲学术语的历时性译文对比分析,可以详细观测到各译文差异的潜在原因,在于译者主体翻译阐释过程中,呈现出对"音","形"和"义"三个元素的操控... 孔子用《论语》之中"恕"来概括其道德标准,通过对此哲学术语的历时性译文对比分析,可以详细观测到各译文差异的潜在原因,在于译者主体翻译阐释过程中,呈现出对"音","形"和"义"三个元素的操控。结果发现,中国哲学概念的翻译,其实质是一种创造性诠释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术语 阐释
下载PDF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推己及物,养人之道”——儒家“恕”道从孔子到二程的演进历程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聚缘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5-29,共5页
儒家"恕"道思想自孔子到二程,内涵不断拓展。孔子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恕,先秦儒家的"恕"思想大体继承孔子,汉唐基于"如心为恕"的角度,强调以心度心,二程把"恕"置于天道的高度,... 儒家"恕"道思想自孔子到二程,内涵不断拓展。孔子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恕,先秦儒家的"恕"思想大体继承孔子,汉唐基于"如心为恕"的角度,强调以心度心,二程把"恕"置于天道的高度,核心论述"推己及物,养人之道"。二程"恕"道思想从成己开始,以成就他人为目标,以兼济天下为理想,以"公理施之于人"为方法,避免"恕"道的庸俗化理解,强调了"恕"不会造成对他者的强迫,形成了完整的恕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二程
下载PDF
推己及物:推天理于社会伦理——朱子恕论思想解析
17
作者 蒋聚缘 曾振宇 《云梦学刊》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朱子将"恕"落实在孝悌等社会伦理上,要求统治者以爱己之心爱人。他在二程"推己之谓恕"的命题上明确了"推己"的两个维度:一是"推己及人",以己孝悌之心知人也有孝悌之心,成就他人孝悌之事;二是&q... 朱子将"恕"落实在孝悌等社会伦理上,要求统治者以爱己之心爱人。他在二程"推己之谓恕"的命题上明确了"推己"的两个维度:一是"推己及人",以己孝悌之心知人也有孝悌之心,成就他人孝悌之事;二是"推己及物",将心中具备的道理推理应用在具体事物上。在朱子看来,"尽己为忠"是内心深处的至诚无妄,忠是恕的前提,推己及物推的是至诚的理,不会造成彼此相恕带来的道德滑坡;恕为求仁之方,在于引导人成己成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推己及物
下载PDF
孔子“忠”“恕”中的“爱人”内核
18
作者 冯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4,共6页
《论语》中的"忠""恕"一般被后人理解为"为仁之方",从而成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原则。在形式上,"忠""恕"从两个侧面规定了以"立人"和"达人"为目的的成德的行... 《论语》中的"忠""恕"一般被后人理解为"为仁之方",从而成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原则。在形式上,"忠""恕"从两个侧面规定了以"立人"和"达人"为目的的成德的行为要求,但在伦理实践中,"忠""恕"却需要"爱人"这一道德情感促成两者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忠"所表现的"笃实"与"恕"所表现的"以己度人"等特征都是因为有"爱人"作为其内核。因此,"忠""恕"的道德动力才能发生,有关"忠""恕"的道德行为才能实现。"忠""恕"的上述特色与孔子始终注重伦理生活中的道德自觉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爱人
下载PDF
孔孟恕道的内涵与当代价值
19
作者 谢永鑫 于易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5-17,共3页
"恕"是儒学的重要观念。从文本和历史的角度考察,孔子的恕道就是"忠恕"之道,基本内涵是推己及人,经典表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以"不忍人之心"... "恕"是儒学的重要观念。从文本和历史的角度考察,孔子的恕道就是"忠恕"之道,基本内涵是推己及人,经典表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以"不忍人之心"和"恻隐之心"来表达恕道,其内涵由孔子的推己及人扩展到推己及物;以反求诸己的工夫作为实践恕道的方法。儒家的恕道有助于推进当今中国的道德和价值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恕道”理应成为翻译之道——以“幽微灵秀地”的英译为个案
20
作者 蔡新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75,112,共6页
本文提出,"恕道"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观念,理应成为翻译之道。"恕"意在将心比心,造就出的是"如在"的感悟的天地,亦即存在本身的"原初"。"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Wherever there ... 本文提出,"恕道"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观念,理应成为翻译之道。"恕"意在将心比心,造就出的是"如在"的感悟的天地,亦即存在本身的"原初"。"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Wherever there is a place fine and debonair,secluded for human soul,/You would see flowers fade and go,as nature never puts aside its control)的英文翻译,不仅说明以"恕道"为契机,是翻译必然的途径,也意味着翻译本身只有回归阴阳互渗、光阴流转的态势之中,并运用前人赐予的历史资源,才能有效地进入那种"原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初 阴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