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蝶形双金属片恢复温度自动分选线的研发
1
作者 陈曙娟 李小宁 +1 位作者 赵云文 汤建国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3年第5期80-82,共3页
蝶形双金属片是过载保护器的核心元件,其恢复温度的一致性对过载保护器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工业生产应用的蝶形双金属片恢复温度自动分选线,该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能满足企业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关键词 双金属片 PLC 恢复温度
下载PDF
增强地热系统停止运行后温度恢复过程的数值模拟
2
作者 刘汉青 胡才博 赵桂萍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0,共9页
在增强地热系统(EGS)运行过程中,干热岩(HDR)人工储层的温度会迅速下降,外界的热量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系统热量提取的速度,同时也会对人工储层的流体压力产生巨大的影响,EGS停止运行以后人工储层温度和压力场会逐渐的恢复到初始状态。... 在增强地热系统(EGS)运行过程中,干热岩(HDR)人工储层的温度会迅速下降,外界的热量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系统热量提取的速度,同时也会对人工储层的流体压力产生巨大的影响,EGS停止运行以后人工储层温度和压力场会逐渐的恢复到初始状态。前人对干热岩开采过程中的温度场和流体压力场变化做了大量研究,但很少关注停止开采以后人工储层的温度恢复过程和流体压力场变化,而停止开采以后的温度场恢复过程对于新的地热井选址和废弃地热井的重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双井EGS运行过程和停止运行之后两个阶段的二维热-孔隙流体耦合数值模型,模型考虑了放射性生热的贡献和不同热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EGS运行期间,热对流是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人工储层温度下降过程很快,19 a后EGS已经到达运行寿命,68 a后HDR人工储层已经失去开采价值。而地热开采停止以后,人工储层温度的自然恢复过程长达万年,热传导是主要的热量传递和温度恢复方式,热导率越高,人工储层温度恢复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温度恢复 热传导 热导率
下载PDF
TiNi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形状恢复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成功 单际国 任家烈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3-518,共6页
利用热模拟试样模拟TiNi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焊缝热影响区,对焊接接头、焊缝金属、模拟热影响区和母材的相变温度进行差热分析,研究了焊接接头与其它三者逆相变温度的关系,并利用OM,SEM和XRD对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金属的组织、析出相的分... 利用热模拟试样模拟TiNi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焊缝热影响区,对焊接接头、焊缝金属、模拟热影响区和母材的相变温度进行差热分析,研究了焊接接头与其它三者逆相变温度的关系,并利用OM,SEM和XRD对母材、热影响区和焊缝金属的组织、析出相的分布以及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Ni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的形状恢复率与母材无明显差别,但形状恢复温度区间与母材差异较大,其形状恢复开始温度比母材低40℃;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逆相变开始温度(As)和结束温度(Af)均不同于母材,主要原因是焊缝金属经历了熔化-凝固过程,失去了母材中原有的晶体择优取向,且析出相尺寸小、分布不均;而热影响区As和Af降低,可能是细小析出相重新固溶于基体所致.整个接头的逆相变温度区间与焊缝金属近似,调控焊缝金属的相变温度是控制TiNi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形状记忆功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合金 形状恢复温度 焊接接头 焊缝 热影响区 激光焊接
原文传递
地源热泵土壤温度恢复特性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刘俊 张旭 +1 位作者 高军 李魁山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7-150,共4页
根据某实际工程的换热器管群的布置情况和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情况,对典型区域典型年和运行5年的土壤温度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所得结论可为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土壤温度恢复 冷热负荷不平衡率
下载PDF
地埋管换热系统中土壤温度恢复特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茅靳丰 李超峰 +2 位作者 李永 邢哲理 周进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6-90,69,共6页
针对防护工程负荷特点,基于温度场叠加原理建立了考虑轴向传热的纯导热介质和考虑地下水流动的土壤温度恢复模型。利用所建立的纯导热模型,对不同深度、径向距离、运行方式及地埋管热流密度下土壤温度恢复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地下水... 针对防护工程负荷特点,基于温度场叠加原理建立了考虑轴向传热的纯导热介质和考虑地下水流动的土壤温度恢复模型。利用所建立的纯导热模型,对不同深度、径向距离、运行方式及地埋管热流密度下土壤温度恢复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地下水流动对土壤温度恢复的影响及地埋管的热作用距离。结果显示:地表及轴向传热对土壤温度恢复的影响不可忽略;土壤温度恢复率随着与埋管距离的增大和运行周期的延长而降低,随地下水流速的增大而升高;土壤温度恢复特性与岩土物性、室外气象参数、系统运行方式等有关,而与地埋管热流密度无关;在冷热负荷不平衡的地区布置地埋管时应适当增大埋管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 土壤温度恢复特性 纯导热 地下水流动 模型
下载PDF
回填空气间隙对地埋管岩土温度恢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勇 金逸韬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2-148,共7页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换热孔回填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易产生空气间隙。通过建立岩土耦合单U三维传热模型,按照实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3种不同空气层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把不同空气层情况对传热造成显著影响的因素"地温恢复性能"...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换热孔回填过程中,由于施工不当易产生空气间隙。通过建立岩土耦合单U三维传热模型,按照实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3种不同空气层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把不同空气层情况对传热造成显著影响的因素"地温恢复性能"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的运行数据进行了地埋管进、出水温度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岩土温度恢复期内,空气间隙的存在提高了所在区域以内岩土的平均过余温度,降低了地埋管的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空气间隙 温度恢复 岩土平均过余温度
下载PDF
基于温度恢复率的人体代谢综合指数的实验测量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丽华 江国泰 刘海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77-79,82,共4页
目的 测量人体内部代谢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数,寻求从体外观察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功能状况的实验方法。方法 受试者将一只手掌在(9±1.0 )℃的冷水中浸泡30s,在同一只手臂的肱动脉处用脉压袋施加高于收缩压2 .6~5 .3kPa(2 0~4 0mm... 目的 测量人体内部代谢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数,寻求从体外观察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功能状况的实验方法。方法 受试者将一只手掌在(9±1.0 )℃的冷水中浸泡30s,在同一只手臂的肱动脉处用脉压袋施加高于收缩压2 .6~5 .3kPa(2 0~4 0mmHg)的压力3min ,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并记录冷水负荷前后手背的热量变化,计算其温度恢复率,应用数学模型计算出体内代谢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数,并将计算结果与临床医生综合诊断的结果相对照。结果 本方法记录到人体肢体末梢经冷水负荷后手温的恢复过程,明确观察到躯体热量向末梢的流动和末梢代谢的产热过程,定量计算出健康人与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综合指数,与以往已经报道的2 0 4 2例临床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 该方法不采血、操作简单、测量结果可靠,为评估糖尿病患者代谢功能提供了在体定量测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恢复 代谢综合指数 定量测量 糖尿病
下载PDF
地下水中稀有气体古温度恢复研究进展
8
作者 韩永 王广才 +1 位作者 尹尚先 赵丹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69,共5页
地下水中稀有气体的古温度恢复在研究古气候和地下水的补给环境上发挥了较大作用。首先论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分析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该方法进行展望。
关键词 稀有气体 温度恢复 研究进展 存在问题
下载PDF
地埋管地源热泵间歇运行岩土体温度恢复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钰楠 杜震宇 肖璠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68-1274,共7页
通过对寒冷地区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间歇供冷工况试验,获得地埋管周围岩土体温度场的分布数据,研究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自然间歇运行及在人为控制的不同开停比下岩土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及恢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岩土体的温度恢复能力随... 通过对寒冷地区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间歇供冷工况试验,获得地埋管周围岩土体温度场的分布数据,研究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自然间歇运行及在人为控制的不同开停比下岩土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及恢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岩土体的温度恢复能力随着间歇运行时间的增加而缓慢地降低,且降幅逐渐趋于平缓;除-40 m深度处的含水层外,岩土体的温度恢复率基本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结合建筑的动态负荷特征,建议在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前提条件下采用昼夜交替间歇运行模式,岩土体的温度恢复情况较好,为寒冷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地源热泵 间歇运行 温度恢复 岩土体热平衡
下载PDF
重庆地区竖直双U形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恢复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皓玥 陈金华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93,55,共6页
通过对重庆某实际项目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进行全年连续监测,研究分析了不同回填材料及回水管保温与否对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的温度恢复及热累积现象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1个夏季典型日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产生温升0.26-0.94... 通过对重庆某实际项目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进行全年连续监测,研究分析了不同回填材料及回水管保温与否对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的温度恢复及热累积现象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1个夏季典型日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产生温升0.26-0.94℃,1个运行周期内产生温升0.10-0.39℃,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夏季过渡期内,除距自然地表1.5m处土壤温度随天气变化外,其余各深度测点的土壤温度恢复主要集中在前2d,温降约为1.5-2℃/d。恢复时间短、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小及地埋管回水管保温均对土壤温度恢复产生不利影响,但在较长的恢复时间内,其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地源热泵 地埋管换热器 土壤温度恢复 热累积现象 回填材料 回水管保温
下载PDF
温度恢复系数标定试验
11
作者 段纪成 姚永利 +1 位作者 史军党 程凯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第13期245-245,共1页
本文通过试验实例介绍了温度恢复系数应用原理,实用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的标定温度恢复系数的实验装置及试验结果。实现了热电阻温度传感器应用到实际温度测量中进行温度的准确测量。
关键词 温度恢复系数 标定 试验
下载PDF
超音速温度传感器恢复特性对比验证研究
12
作者 潘超 《计测技术》 2017年第S1期101-104,共4页
介绍了三种国内同结构、尺寸的温度传感器,设计了超音速条件下温度传感器恢复特性校准试验,并通过国内外数据和三者数据的对比研究,验证了超音速校准风洞系统的有效性、试验方法的正确性,通过传感器间的数据比对,简要分析了传感器的应用。
关键词 超音速校准风洞 温度传感器 温度恢复特性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成岩温度-压力-氧逸度特征与成岩作用演化趋势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玉龙 方维萱 鲁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4-508,共25页
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地质温度-压力计估算等方法,来研究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恢复成岩氧逸度、硫逸度、温度、压力条件,探讨岩浆成岩作用热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岩浆来源于交代富集型地幔,岩石系列为碱性变基性-碱... 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地质温度-压力计估算等方法,来研究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恢复成岩氧逸度、硫逸度、温度、压力条件,探讨岩浆成岩作用热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岩浆来源于交代富集型地幔,岩石系列为碱性变基性-碱性变超基性岩,岩石组合类型为辉长岩、似长石辉长岩和二长辉长岩,具有从辉长岩向似长石辉长岩和二长辉长岩两个方向演化的趋势;(2)岩浆经过三期六个阶段的热演化过程,地幔源区岩浆温度为1081~1211℃→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温度为545~796℃、压力为7.94~4.70kbar→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温度为651~775℃、压力为2.01~0.58kbar→钾钠硅酸盐化温度为336~421℃→碳酸盐化温度为235℃→绿泥石化蚀变温度为143~80℃;(3)岩浆侵位不同于传统的主动侵位或被动侵位,而是经历了从29.4km→17.4km缓慢上升、17.4km→7.4km快速上升和从7.42km→2.15km缓慢上升的三阶段“气球膨胀”模式联合上升侵位,减压增温熔融为岩浆上侵的地球化学动力学机制,走滑拉分伸展的幔型深大断裂带为幔源岩浆提供了上升侵位通道和大陆动力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地球化学 成岩温度-压力恢复 岩浆成岩作用热演化 碱性辉长辉绿岩类 新疆萨热克
下载PDF
平衡采灌条件下热恢复及热可采模拟研究——以任丘地区馆陶组砂岩热储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豆惠萍 陈新海 +2 位作者 周秋成 庄文娟 练章华 《工程勘察》 2021年第8期39-45,共7页
目前广泛应用"体积法"计算静态地热资源量。该方法未考虑盖层和底部地层热补给,对于不同开发条件适应性不强。本文借助有限元COMSOL软件,基于实测数据建立了砂岩热储平衡采灌模型,对地热田温度恢复、热补给及地热资源的可采... 目前广泛应用"体积法"计算静态地热资源量。该方法未考虑盖层和底部地层热补给,对于不同开发条件适应性不强。本文借助有限元COMSOL软件,基于实测数据建立了砂岩热储平衡采灌模型,对地热田温度恢复、热补给及地热资源的可采系数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对于砂岩热储,回灌井周围温度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原始地层温度,依靠采水井和回灌井井别互换实现井筒内堵塞物清除的同时不影响地热田连续生产是不可取的;热水开采利用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热储层,随着地热田的生产运行,相邻地层热补给所占比例增大;该模型条件下运行40年后采水井和回灌井之间产生了热突破,但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地热田生产,根据热突破后热储层温度分布特征计算地热资源的可采系数为19.02%。本文模拟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地热田开发总体方案部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平衡采灌 温度恢复 热量补给 可采系数
下载PDF
温度胁迫对大鳞副泥鳅抗氧化与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耘硕 邵蓬 +4 位作者 贾旭颖 高金伟 窦勇 史谢尧 周文礼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8-64,共7页
为研究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对温度胁迫的适应能力,开展了温度胁迫与恢复实验。设置对照组(22℃)、高温组(29℃)、降温组(15℃)与低温组(8℃)4个处理,在胁迫期的第1、2、4、8、12h与恢复期第4、8、12、24h取肝脏,测定其... 为研究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对温度胁迫的适应能力,开展了温度胁迫与恢复实验。设置对照组(22℃)、高温组(29℃)、降温组(15℃)与低温组(8℃)4个处理,在胁迫期的第1、2、4、8、12h与恢复期第4、8、12、24h取肝脏,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和丙二醛(MDA)、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结果显示,胁迫期内肝脏SOD和CAT活力均在温度骤变的影响下受到抑制,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恢复期内各实验组SOD和CAT活力均逐渐升高,MDA含量逐渐降低,至恢复期结束时,对照组与各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温度骤变条件下,各实验组肝脏LZM与AKP活力显著降低(P<0.05),恢复期内高温组LZM与AKP活力无明显变化,降温组与低温组LZM与AKP活力则逐渐升高,至恢复期结束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温度胁迫显著升高血清中AST与ALT含量(P<0.05),恢复期内各实验组AST与ALT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至恢复期结束时,除高温组ALT含量外均降至对照组水平。研究表明,温度胁迫显著降低大鳞副泥鳅SOD、CAT、LZM与AKP活力,MDA与血清转氨酶AST、ALT含量升高,其中,高温胁迫会对大鳞副泥鳅非特异性免疫机能造成不可逆破坏,其他抑制均为可恢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温度胁迫 温度恢复 抗氧化性能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温度试验箱温度过冲问题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红燕 《计测技术》 2009年第4期60-61,共2页
探讨了GB/T5170.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温度试验设备》中给出的"温度过冲量"、"温度过冲恢复时间"两个检测参数在具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克服温度过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温度试验箱 温度过冲量 温度过冲恢复时间
下载PDF
关中地区中深层同轴套管换热器换热能力及提升措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杰 王贵洋 王鹏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3,共10页
同轴套管换热器是实现中深层地热能井下高效取热技术之一,其换热能力对地热系统的可持续开发至关重要。以关中地区为例,考虑地层不均匀性建立中深层地热井同轴套管传热计算模型,研究注入温度、注入流量、埋管深度等因素对其取热性能的影... 同轴套管换热器是实现中深层地热能井下高效取热技术之一,其换热能力对地热系统的可持续开发至关重要。以关中地区为例,考虑地层不均匀性建立中深层地热井同轴套管传热计算模型,研究注入温度、注入流量、埋管深度等因素对其取热性能的影响,探讨间歇开采工况下注入温度和注入流量对热储层温度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注入流量增加,出口流体温度下降,但整个系统的取热功率提高;当注入温度较高时,可有效提高出口流体温度,但系统取热功率降幅较大;随着地层深度增加,出口流体温度和取热功率逐渐上升;减小内管管径,增加外管管径,可有效提高出口流体温度和取热功率;热储层温度恢复能力随注入流量和注入温度的升高而提高;通过降低内管导热系数或选用双内管结构可以降低内管流体沿程温度损失,提高系统的出口流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井 同轴套管换热器 取热功率 间歇开采 热储层温度恢复
下载PDF
高雷诺数低温风洞内传热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鑫宇 聂旭涛 +1 位作者 蔡清青 张伟 《机械》 2021年第11期34-40,共7页
低温风洞的超音速及其高雷诺数工况下的换热特性是分析低温风洞组件温度场分布的关键因素。对超音速及高雷诺数工况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采用恢复温度修正传热系数的方法,并且与Dittus-Boleter(D-B)公式和Gnielinski公式的计算结... 低温风洞的超音速及其高雷诺数工况下的换热特性是分析低温风洞组件温度场分布的关键因素。对超音速及高雷诺数工况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采用恢复温度修正传热系数的方法,并且与Dittus-Boleter(D-B)公式和Gnielinski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恢复温度修正后的D-B公式和Gnielinski公式在超音速及其高雷诺数工况下仍然具有较高准确性。最后将喷管段实际模型工况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在温度分布不均匀时采用D-B公式和Gnielinski公式求得的平均换热系数在工程计算中的可行性,以及使用恢复温度修正传热系数计算公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风洞 高雷诺数 超音速 换热特性 恢复温度
下载PDF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SESHPS)交替运行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7
19
作者 杨卫波 施明恒 董华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28-232,共5页
针对青岛地区的气象与地质条件,以土壤温度恢复率为指标,对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SESHPS)的交替运行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SESHPS以24 h为周期交替运行时,近盘管处土壤温度恢复率取30%~60%为宜,太阳能热泵投入运行的时间比例... 针对青岛地区的气象与地质条件,以土壤温度恢复率为指标,对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SESHPS)的交替运行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SESHPS以24 h为周期交替运行时,近盘管处土壤温度恢复率取30%~60%为宜,太阳能热泵投入运行的时间比例应控制在42%~58%,以此可确定出太阳能集热器的面积,为SESHPS的实际工程设计与运行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 交替运行 土壤温度恢复
下载PDF
热泵间歇制热及土壤热响应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颖 丁广城 杨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研究了广东地区地源热泵机组间歇式运行模式下埋地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及土壤热响应特性。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单U、双U埋地管换热器深30m,在连续运行工况下,系统运行12h后土壤温度变化很小,单U和双U井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下降5.16℃和6.30℃... 研究了广东地区地源热泵机组间歇式运行模式下埋地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及土壤热响应特性。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单U、双U埋地管换热器深30m,在连续运行工况下,系统运行12h后土壤温度变化很小,单U和双U井的土壤平均温度分别下降5.16℃和6.30℃,系统停机后自然恢复到初始温度需要长达75h。分别取开停时间比3h:5h和4h:5h进行实验,并比较了间歇和连续两种工况下地埋管换热能力的大小,发现间歇工况下单U井的换热能力可分别提高8.3%和7.6%,双U井可分别提高10.2%和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工况 热泵 土壤温度恢复 热响应 换热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