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程度评价
被引量:
19
1
作者
李援越
祝小科
朱守谦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4,共4页
选择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生物量、群落高度、与顶极群落的相似系数、显著度和盖度等为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演替的进展,群落盖度的恢复最快,其次为群落种类组成,群落高度的恢复程度居中...
选择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生物量、群落高度、与顶极群落的相似系数、显著度和盖度等为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演替的进展,群落盖度的恢复最快,其次为群落种类组成,群落高度的恢复程度居中,群落显著度、生物量的恢复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群落
自然
恢复
恢复程度评价
生物量
群落高度
植物群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冻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对铁路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
20
2
作者
王根绪
姚进忠
+2 位作者
郭正刚
吴青柏
王一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556-1564,共9页
通过样带与样方结合的调查方法, 从冻土生态系统结构、群落种类、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生产力等生态要素和生物生境条件: 如土壤环境、冻土环境等方面研究了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干扰迹地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经过近2...
通过样带与样方结合的调查方法, 从冻土生态系统结构、群落种类、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生产力等生态要素和生物生境条件: 如土壤环境、冻土环境等方面研究了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干扰迹地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经过近25年的自然恢复, 在生态系统恢复的生物学方面,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明显优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表现在高寒草原的优势建群植物种类已出现并占据优势地位, 局部地带生物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多度恢复到接近甚至高于自然未干扰草原系统水平; 在土壤环境方面, 高寒草原干扰迹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减少61.65%, 全氮含量减少52.51%, 但大部分地区其表层土壤养分现状与干旱区主要草原土壤相当, 有利于耐寒旱生物物种生长; 高寒草甸干扰迹地土壤(寒冻雏形土)平均养分含量高于天然寒冻干旱土壤, 保存草甸土壤结构的完整程度对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 受扰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与冻土环境没有明显制约关系,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分布和保育与冻土环境关系密切, 受工程活动破坏后恢复困难. 类比青藏公路沿线生态系统变化规律, 提出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工程活动
冻土生态系统
恢复程度评价
青藏铁路
铁路建设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题名
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程度评价
被引量:
19
1
作者
李援越
祝小科
朱守谦
机构
贵州大学
出处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4,共4页
基金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6-007-02-03-03)
文摘
选择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生物量、群落高度、与顶极群落的相似系数、显著度和盖度等为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演替的进展,群落盖度的恢复最快,其次为群落种类组成,群落高度的恢复程度居中,群落显著度、生物量的恢复较缓慢。
关键词
退化喀斯特群落
自然
恢复
恢复程度评价
生物量
群落高度
植物群落
Keywords
Karst community
Recovery of the natural restoration
Evaluation
分类号
S718.54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冻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对铁路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
20
2
作者
王根绪
姚进忠
郭正刚
吴青柏
王一博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教育部西部环境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教育部西部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556-1564,共9页
文摘
通过样带与样方结合的调查方法, 从冻土生态系统结构、群落种类、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生产力等生态要素和生物生境条件: 如土壤环境、冻土环境等方面研究了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干扰迹地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经过近25年的自然恢复, 在生态系统恢复的生物学方面,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明显优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表现在高寒草原的优势建群植物种类已出现并占据优势地位, 局部地带生物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多度恢复到接近甚至高于自然未干扰草原系统水平; 在土壤环境方面, 高寒草原干扰迹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减少61.65%, 全氮含量减少52.51%, 但大部分地区其表层土壤养分现状与干旱区主要草原土壤相当, 有利于耐寒旱生物物种生长; 高寒草甸干扰迹地土壤(寒冻雏形土)平均养分含量高于天然寒冻干旱土壤, 保存草甸土壤结构的完整程度对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 受扰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与冻土环境没有明显制约关系,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分布和保育与冻土环境关系密切, 受工程活动破坏后恢复困难. 类比青藏公路沿线生态系统变化规律, 提出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人类工程活动
冻土生态系统
恢复程度评价
青藏铁路
铁路建设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分类号
P642.14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程度评价
李援越
祝小科
朱守谦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冻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对铁路建设的启示
王根绪
姚进忠
郭正刚
吴青柏
王一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