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药联合治疗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谢培怡 沈盛晖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44-646,共3页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单用或联用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4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胺碘酮(A组,14例)、厄贝沙坦加胺碘酮(B组,15例)和稳心颗粒加厄贝沙坦加胺碘酮(C组,12例)治疗...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单用或联用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41例,恢复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胺碘酮(A组,14例)、厄贝沙坦加胺碘酮(B组,15例)和稳心颗粒加厄贝沙坦加胺碘酮(C组,12例)治疗6个月。结果心脏彩超左房内径B组和C组治疗后均改善(P<0·05),且C组改善程度优于B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直径C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窦性心律维持率C组高于A组(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应用有抗心律失常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厄贝沙坦 胺碘酮 房颤 窦性心律
下载PDF
房颤低能量电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刚 刘超 +2 位作者 刘坤申 杜荣品 籍振国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4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低能量电 维持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 心脏瓣膜病 心功能不全 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治疗技术 心脏电
下载PDF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孙艺红 胡大一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3期172-174,共3页
为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的远期复发率及影响因素。选择2000~2002年住院诊断房颤,并进行药物或电转复后成功者,随访1年比较房颤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房颤复律后复发的独立危... 为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的远期复发率及影响因素。选择2000~2002年住院诊断房颤,并进行药物或电转复后成功者,随访1年比较房颤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房颤复律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86例房颤患者复律成功,1年后135例复发,复发率为35%,以复律后1周内发生率最高(53%)。复发与未复发组在年龄、复律方法、基础心脏疾病、复律后是否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预测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左房内径≥50mm(OR=1.86),复律前房颤持续≥7天(OR=2.08)和房颤病程≥3个月(OR=1.77)。结论:左房大小和房颤持续时间是房颤复律后复发的重要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
下载PDF
房颤患者窦性节律恢复对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安丽萍 金哲秀 张成秋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研究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且心功能正常患者电转复前后BNP变化,探讨BNP在房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68名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电转复前后血浆BNP变化,并以34名正常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结果:房颤患者在... 目的:研究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且心功能正常患者电转复前后BNP变化,探讨BNP在房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68名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电转复前后血浆BNP变化,并以34名正常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结果:房颤患者在成功的电转复后24h,血浆BNP水平明显地降低。30名阵发性房颤患者全部转为窦性心律,血浆BNP水平由转复前的(96±42)pg/ml降至(28±21)pg/ml;持续性房颤患者,则有28人转复为窦性节律,血浆BNP水平由转复前的(73±38)pg/ml降至(38±25)pg/ml。结论:在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房颤影响血浆BNP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患者 窦性 血浆脑钠肽 恢复 功能正常 窦性心律 持续性房颤 血浆BNP 电转 阵发性 P水平 分析测定 放射免疫 心脏疾病 ml 对照组 24h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慧艳 张福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后的PAF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单独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两组疗程...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后的PAF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单独口服胺碘酮;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各时间段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复律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12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比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瑞舒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胺碘酮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效果良好,显著降低CRP水平,显著缩短最大P波时限和P波离散度,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心房颤动 阵发性 窦性心律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小剂量乙胺碘呋酮维持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吕蓓 龚兰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乙胺碘呋酮 房颤 窦性心律 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的作用:一项临床、超声心动图及激素研究
7
作者 Wozakowska Kap on B. Opolski G. 王永兴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42-43,共2页
The hemodynamic consequenc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may lead to impairme nt of th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a reduction in exercise capacity. Studie s on mechanical and neurohormonal remodelling in patients ... The hemodynamic consequenc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may lead to impairme nt of th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a reduction in exercise capacity. Studie s on mechanical and neurohormonal remodelling in patients with AF are becoming i 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 results could possibly enhance treatment strategies o f these patie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changes in exercise capaci ty, echocardiographic findings and plasma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 concen 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n rheumatic persistent AF, before and 30 days after successful cardioversion. Methods: We attempted cardioversion in 42 consecutive patients, aged 58±8 years, with persistent non valvular AF of duration 7.1±7 .1 months. They underwent echocardiography examination and submaximal exercise t esting 24 h before and 30 days after cardioversion. Exercise capacity was determ ined during symptom limited exercise testing, according to a modified Bruce pro tocol with peak VO2 analysis. Plasma samples of ANP were obtained at rest: befor e, the day after, and 30 days after cardioversion therapy, and were prepared by refrigerated centrifugation and stored until radioimmunoassay. The control study group, without AF, comprised of 11 subjects. Results: Cardioversion was success ful in 35 patients. However, in six of the 35 patients, AF reappeared within 1 m onth.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fore cardioversion in exercise tol erance and ejection fraction of left ventricle between the group with successful cardioversion and the group with unsuccessful cardioversion or with recurrence of AF. On the 30th day after cardioversion we record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xercise tolerance: duration of exercise 13.7±3.2 versus 9.5±3.4 min, (P< 0.0 5); peak oxygen consumption 32.2±3.6 versus 19.85±3.5 ml/min per kg, (P< 0.05) ; and ejection fraction of left ventricle 58.6±9.4 versus 52.7±10.2%(P< 0.05) ; in the sinus rhythm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bserved in th e AF group. The mean baseline ANP level was 58.5±15.7 pg/ml in the study group and 34.3±10.2 pg/ml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successful therapy redu ced significantly the pretreatment mean plasma ANP concentration from 58.5±15.7 to 31.4±15.0 pg/ml, (P< 0.01); the day after cardioversion, in the group of 35 patients. It remained stable for the next 30 days(36.9±15.2 pg/ml) in the grou p of 29 patients who remained in sinus rhythm, and increased to 53.4±16.4 pg/ml in the group of six patients who had recurrence of AF. Plasma ANP did not chang e in the group of seven patients with unsuccessful cardioversion. Conclusions: T he restoration of sinus rhythm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F was associated wit h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cardiac performance and exercise tolerance 1 mont h after cardioversion. Such improvement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group with unsuc cessful cardioversion or with AF recurrence. The plasma ANP concentration in pat ients with AF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successful cardioversion and remai ned stable for a period of 30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房颤 窦性心律 激素研究 超声心动图 运动耐量 运动试验 射血分数 左室功能 心房利钠肽
下载PDF
胺碘酮在心房纤颤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俞旭波 罗国庆 +1 位作者 洪浪 李华泰 《江西医药》 CAS 2002年第5期379-380,共2页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纤颤不仅损害心功能并且可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分析了胺碘酮复律、胺碘酮配合直流复律及小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安全性。
关键词 临床分析 胺碘酮 心房纤颤 窦性心律
下载PDF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安置术中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一例
9
作者 周淑娴 王景峰 +2 位作者 伍卫 周艳 雷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2期173-173,共1页
1例75岁男性患者,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及室壁瘤史,心功能Ⅲ级,持续性心房颤动3年,因反复心悸、头晕,偶有黑矇发作,24h心电图示频发性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置入过程行室颤除颤阈值测定时,心房... 1例75岁男性患者,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及室壁瘤史,心功能Ⅲ级,持续性心房颤动3年,因反复心悸、头晕,偶有黑矇发作,24h心电图示频发性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置入过程行室颤除颤阈值测定时,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无动脉栓塞,随访近2年仍为窦性心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式心脏转除颤器 持续性心房颤动 维持窦性心律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术中 安置 心功能Ⅲ级 男性患者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用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效果评价
10
作者 付刚 张红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3-593,共1页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 厄贝沙坦 胺碘酮 不稳定性心绞痛 甲状腺功能亢进 2009年
下载PDF
益气养阴中药在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阎峻 张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4期718-719,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单独使用和与定心汤联合使用对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25例,恢复窦性心律后分为2组,分别用胺碘酮(A组,12例)和定心汤联合胺碘酮(B组,13例)治疗3个月。结果:窦性心律维持率B组高于A组(P<0.... 目的:观察胺碘酮单独使用和与定心汤联合使用对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25例,恢复窦性心律后分为2组,分别用胺碘酮(A组,12例)和定心汤联合胺碘酮(B组,13例)治疗3个月。结果:窦性心律维持率B组高于A组(P<0.05)。心脏彩超左房内径B组治疗后改善(P<0.05)。结论:定心汤与胺碘酮联合应用有抗心律失常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心汤 胺碘酮 房颤 窦性心律
下载PDF
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海 游洁芸 杨承健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2008年首次诊断Af(发病时间<3个月)经药物或直流电成功转复窦性心律的住院患者98例。随访6个月后Af未复发者为维持窦性心律组(A组)52例,Af复发者(B组)46例。回...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2008年首次诊断Af(发病时间<3个月)经药物或直流电成功转复窦性心律的住院患者98例。随访6个月后Af未复发者为维持窦性心律组(A组)52例,Af复发者(B组)46例。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心电图指标、超声心动图(UCG)参数及相互关系,探讨A组的独立预测因子及诊断价值。结果 6个月随访后,52例(占53%)仍维持窦性心律,46例Af复发,半数以上复发在复律后2周内。两组间在性别、年龄、基础心脏病、β受体阻断剂使用、复律方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相比,复律前Af持续时间(28.7±26.3d对1.3±1.4d,P<0.01)、P波最大时间(Pmax)(P<0.01)和P波离散度(Pd)(52±12ms对40±10ms,P<0.01)、左心房直径(LAD)(47±4mm对41±3mm,P<0.01)和左房自发性声学显影(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间P波最小时间(Pmin)差异无显著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f持续时间<7d(OR=2.61)、LAD<45mm(OR=2.10)和Pd<47ms(OR=3.72)是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独立预测因子,准确性分别为82%、83%和86%。Pmax和左房无自发性声学显影仅是单因素影响因子。结论复律前Af持续时间、左房大小和Pd是预测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3
作者 朱群 吴云良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358-359,共2页
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若反复发作会转变为持久性房颤。房颤也是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常见原因,目前房颤的治疗方法有电复律、射频消融及药物治疗等。药物治疗指南... 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若反复发作会转变为持久性房颤。房颤也是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常见原因,目前房颤的治疗方法有电复律、射频消融及药物治疗等。药物治疗指南推荐使用胺碘酮治疗房颤,但胺碘酮起效较慢且不良反应较大,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对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疗效不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疗效观察 窦性心律 胺碘酮 比索洛尔 慢性心律失常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小剂量胺碘酮用于快速型心房颤动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缪冲 戴铁鸣 李冬梅 《黑龙江医学》 2000年第5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快速型心房颤动 维持窦性心律 治疗 胺碘酮 小剂量 病人 系统功能
全文增补中
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
15
作者 郭建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期103-103,共1页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1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10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组)53例和对照组(胺碘酮组)51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及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1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10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组)53例和对照组(胺碘酮组)51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复律效果。结果试验组房颤治疗后1周的转复率为96.2%,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房平均内径为(36.28±3.12)mm,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转复率及治疗后半年的窦性心率维持率,同时还具有延缓心室重塑的作用,可以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胺碘酮 房颤 窦性心律 影响
下载PDF
胺碘酮维持慢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4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季勇 陈红霞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42-443,共2页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胺碘酮维持慢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5例慢性房颤患者经药物或电复律后第 1年给予负荷剂量 (80 0 mg/d× 7d、以后每天减少 10 0 mg直至 2 0 0 mg/d)和维持量 2 0 0 mg/d胺碘酮口服 ,1年...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胺碘酮维持慢性房颤复律后窦性心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5例慢性房颤患者经药物或电复律后第 1年给予负荷剂量 (80 0 mg/d× 7d、以后每天减少 10 0 mg直至 2 0 0 mg/d)和维持量 2 0 0 mg/d胺碘酮口服 ,1年末仍维持窦性心律者以更小的维持剂量 10 0 mg/d口服进入第 2年治疗。疗程中出现房颤复发或严重药物副作用需停止治疗者终止观察。结果 :用药后随访 1~ 5 2个月 ,第 6、第 12、第 2 4个月末时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 80 .0 %、6 8.9%和 6 0 .0 %。 45例中 11例 (2 4.4%)于第 1年的治疗中房颤复发 ,复发时间中位数为第 5 .5个月。 31例进入第 2年度治疗 (胺碘酮 10 0 mg/d) ,4例 (12 .9%)房颤复发 ,复发时间中位数在第 2 .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除治疗前心电图 V1 导联 f波的振幅大小外 ,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基础心脏病变、房颤类型及左房大小均不能成为房颤复发的预测因素。结论 :较小负荷剂量及维持剂量胺碘酮能较好维持慢性房颤患者复律后窦性心律且副作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 胺碘酮 窦性心律
下载PDF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
17
作者 于海东 张晓琴 武美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3期329-330,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房颤临床危害认识的不断加强以及机制理解的逐渐深入.针对房颤治疗的发展也越来越快,治疗手段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其中,心房重构是房颤发生和持续的核心环节。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 坎地沙坦 胺碘酮 心律失常 临床危害 心房重构
下载PDF
应用依贝沙坦维持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复后的窦性心律——一个预期的随机性研究
18
作者 李晓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5期363-363,共1页
关键词 依贝沙坦 持续性心房颤动 窦性心律 心脏电击 胺碘酮
下载PDF
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后脑钠肽水平迅速下降
19
作者 Vinch C.S. Rashkin J. +2 位作者 Logsetty G. G.P. Aurigemma 王亭忠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24-24,共1页
Backgrou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levels have been reported to fall following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The mechanism for the fall in BNP has not been elucidated and the potential confounding... Backgrou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levels have been reported to fall following cardio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The mechanism for the fall in BNP has not been elucidated and the potential confounding effects of sedation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Sedation may alter BNP levels via its effects on loading conditions. Accordingly,we studied whether BNP levels change shortly after cardioversion and attempted to control for possible effects of sedation. Methods: BNP levels were obtained before and after cardioversion in patients with AF and in a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undergoing intravenous conscious sedation for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Results: BNP levels dropped (260±255 vs. 190±212 pg/ml, p< 0.05) 40 min after cardioversion, decreasing in 33 of 41 subjects who achieved sinus rhythm. By contrast, mean BNP did not fall in subjects in whom cardioversion was not successful. The change in BNP level was not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change in heart rate. No control subject experienced a change in cardiac rhythm; BNP levels increased (195±407 vs. 238±458 pg/ml, p< 0.05) in 18/22 subjects after sedation. Baseline BNP levels were elevated in subjectswithAF, andBNP levelswere elevated in parallelwith heart failure symptoms. Conclusions: The rapid fall in BNP after cardioversion (1) may reflect prompt hemodynamic improvement associatedwith rhythmchange and (2) does not appear to be due to the effects of se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水平 房颤转 窦性心律 心律变化 心力衰竭症状 超声心动图 负荷条件 血流动力学 以行
下载PDF
永久性起搏患者2年反复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电击复律3次1例
20
作者 袁鹏 韩恭祝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22期166-166,共1页
关键词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电击 永久性起搏 窦性心律 发作性心悸 频发房性早搏 肥厚性心肌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