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说的冒险与小说术的迷幻:论苏珊·桑塔格的《恩主》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文钢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78,共9页
桑塔格的小说创作与其批评理论及美学观念息息相关。《恩主》文本中,故事情节被消解,人物与叙事者都被驱逐。在种种叙事策略之后,小说最后只剩下可被分析的叙事形式迷宫和空壳,从而向世人宣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的终结。此种影响... 桑塔格的小说创作与其批评理论及美学观念息息相关。《恩主》文本中,故事情节被消解,人物与叙事者都被驱逐。在种种叙事策略之后,小说最后只剩下可被分析的叙事形式迷宫和空壳,从而向世人宣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的终结。此种影响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法国"新小说"强调的对小说传统叙事形式的摒弃。但艺术不是技术,正如小说并非小说术。桑塔格在文本里的实验技术成功之时,是小说艺术失败之日,其创作实质是在卓越批评观念直接影响下的不成功的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恩主 叙事
下载PDF
作者死后的文本狂欢——从《恩主》和《死亡之匣》看桑塔格早期的小说作者观 被引量:1
2
作者 郝桂莲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9-103,共5页
法国批评家罗兰·巴特提出的"作者之死",是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产物,针对的是19世纪以人为中心的理性中心主义。桑塔格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有关作者地位的讨论,但是从她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两部小说《恩主》和《死亡之匣》... 法国批评家罗兰·巴特提出的"作者之死",是20世纪语言学转向的产物,针对的是19世纪以人为中心的理性中心主义。桑塔格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这场有关作者地位的讨论,但是从她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两部小说《恩主》和《死亡之匣》中,我们可以从作者之死、叙述的不确定性和开放式结局3个方面了解到桑塔格早期的作者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恩主 死亡之匣 文本狂欢 作者之死
下载PDF
“自性”:苏珊·桑塔格“反自传性”小说的自传性写作——《恩主》中“冲破教堂屋顶之梦”的诺斯替教符号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艺 《符号与传媒》 2013年第1期66-80,共15页
苏珊·桑塔格宣称其在开山之作《恩主》的写作中“力避自传性”,评论者也几乎都相信这是一部“反自传性”的虚构类小说。在桑塔格的日记《重生》中可以发现,《恩主》原来的标题为《希波赖特之梦》。“梦”作为母题在桑塔格的写作... 苏珊·桑塔格宣称其在开山之作《恩主》的写作中“力避自传性”,评论者也几乎都相信这是一部“反自传性”的虚构类小说。在桑塔格的日记《重生》中可以发现,《恩主》原来的标题为《希波赖特之梦》。“梦”作为母题在桑塔格的写作中被反复变形运用,既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折射出作家对其自我意识的坚持拷问。“冲破教堂之梦”是小说中主人公所做的第三个梦,其中隐藏大量的宗教符号,这与作家声称自己是“无神论者”相左。本文因循胡瑟尔将“梦”划在“象征”类型之下的研究路线,借助符号学的阐释方法,解码桑塔格在《恩主》中构建的“梦”艺术符号背后隐蔽的自我意识,旨在揭示象征系统之下的意识形态,以期在更为深入的层面上探讨桑塔格文学创作的思想性,以及作家的自我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恩主》表面上“反自传性”地建构希波赖特之梦的符号,实际上却是艺术地再现作家的自性一一处于流散中的犹太性以及改宗下的宗教感。这种矫揉造作的写作策略实质就是日后令桑塔格扬名的“坎普”观,而在同化与现代性的双重压力之下,作为犹太裔作家,桑塔格走上一条折中主义的启蒙路线--犹太教“灵知神话”成为她自我意识的“恩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恩主 宗教符号 自性
下载PDF
梦幻:现实生活的恩主——试论苏珊·桑塔格《恩主》的诗学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红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1期145-147,共3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当代女作家苏珊.桑塔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恩主》(TheBenefactor)进行诗学特征的解读,对文学批评中“复调小说”这一重要理论的主要特点进行阐释,有助于研究者对这一概念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 恩主 复调小说 对话主义 梦幻
下载PDF
谁是恩主——评苏珊·桑塔格的《恩主》
5
作者 陈晓峰 仇俐萍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17-19,共3页
恩主在苏珊·桑塔格的《恩主》中具有多重意蕴。女主人公安德斯太太协助男主人公希波赖特不断产生和复制梦幻,指导希波赖特维护与现实生活对话的渠道。反过来,希波莱特按照梦的指示帮助安德斯太太去选择自己的生活,却给她带来了无... 恩主在苏珊·桑塔格的《恩主》中具有多重意蕴。女主人公安德斯太太协助男主人公希波赖特不断产生和复制梦幻,指导希波赖特维护与现实生活对话的渠道。反过来,希波莱特按照梦的指示帮助安德斯太太去选择自己的生活,却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而梦幻才是小说中真正的主角,它引领希波莱特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危机,达到了超越自我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主 梦幻 希波莱特 安德斯太太
下载PDF
读张振涛先生《论恩主》有感
6
作者 张玉红 《黄河之声》 2016年第12期127-127,共1页
本文通过对张振涛先生的《论恩主》一文的分析,梳理出文章中的乐户与血缘宗法制的概念,解析文章正文中的两个部分,并引用黎国韬先生的博士后论文中对张振涛先生论文的个别词语的错用,旨在提高对中古乐户与恩主的依附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 乐户 血缘宗法制 恩主
下载PDF
《恩主》的元小说叙事艺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曾阳萍 杜志卿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桑塔格的《恩主》是一部写得别具匠心,但却不符合传统阅读习惯的自我反映式的实验小说。小说文本中的自我暴露叙述和虚构的痕迹以及滑稽模仿等元小说叙述手法使小说具有浓厚的自我意识。该艺术表现手法是探讨桑塔格小说风格的重要基点。
关键词 元小说 恩主 虚构 滑稽模仿
下载PDF
论桑塔格《恩主》中的不可靠叙述
8
作者 曾阳萍 杜志卿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7-145,共9页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处女作《恩主》充斥着大量荒诞不经的梦境叙述,学界也倾向于以此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并形成一种"反对阐释"的定见。然而,以修辞叙事理论为基础的分析发现,作品中的叙述者并不非...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处女作《恩主》充斥着大量荒诞不经的梦境叙述,学界也倾向于以此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并形成一种"反对阐释"的定见。然而,以修辞叙事理论为基础的分析发现,作品中的叙述者并不非常可靠,文本中存在两类不可靠性。其中,契约型不可靠性支持了审美的解读,读者因此很容易掉进阐释的陷阱。而疏远型不可靠性则构成了对叙述者的反讽,揭示了"恩主"的真面目。对不可靠叙述的分析有助于读者体味作品复杂而丰富的主题意义:作品既表达了追求形式美学的诉求,同时又对陷入形式极端、视审美为自我救赎唯一出路的行为进行暗讽与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恩主 不可靠叙述 契约型不可靠 疏远型不可靠
下载PDF
梦境与现实的艺术——试评桑塔格的小说《恩主》
9
作者 王海滨 《琼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89-90,共2页
本文旨在通过讨论小说《恩主》男主人公希波赖特新颖,独特的梦境观,以及小说的不可靠性的叙事手法和哲学性的思考。
关键词 恩主 梦境 现实 不可靠性叙事 哲学理念
下载PDF
桑塔格的批评理论与《恩主》的互文性解读 被引量:7
10
作者 郝桂莲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78,共7页
桑塔格在她著名的《反对阐释》一文中声明阐释是智性对艺术的报复,主张从直接的感性体验入手来了解艺术作品,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以削弱内容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对阐释”、“新感受力”、“坎普”等具有先锋色彩的口号,向... 桑塔格在她著名的《反对阐释》一文中声明阐释是智性对艺术的报复,主张从直接的感性体验入手来了解艺术作品,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以削弱内容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对阐释”、“新感受力”、“坎普”等具有先锋色彩的口号,向二元对立的价值评判体系发起了挑战。通过《恩主》,我们可以窥见桑塔格的批评和创作原则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了解其为实现通过形式美学来感知艺术的理想而做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格 坎普 恩主 反对阐释 新感受力
原文传递
乡村礼俗与官方语境——内乡县宛梆剧团的生存空间及其恩主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倩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8,共8页
本文以河南内乡县宛梆剧团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基层国营剧团在当下进行戏曲音乐表演的过程中所依托的乡村礼俗和官方语境两种生存空间及其历史沿革,并进一步讨论了社会个体和政府作为剧团的"恩主"对剧团生存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内乡县宛梆剧团 乡村礼俗 官方语境 恩主
原文传递
《恩主》中梦境的符号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艺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8,共9页
苏珊·桑塔格处女作《恩主》中对梦境符号的建构表达了其早期的美学理想。本文以尤里·洛特曼的文艺符号学理论为基础,从符号互动的角度,对梦与现实的关系展开动态对话的分析。梦境,作为《恩主》中最重要的符号,与桑塔格在"... 苏珊·桑塔格处女作《恩主》中对梦境符号的建构表达了其早期的美学理想。本文以尤里·洛特曼的文艺符号学理论为基础,从符号互动的角度,对梦与现实的关系展开动态对话的分析。梦境,作为《恩主》中最重要的符号,与桑塔格在"反对阐释"理论诉求中所宣扬的艺术美学自治观点存在着一种互文同构关系,体现了其早期批评式艺术创作的高度自省性以及与自我进行"内在对话"的复杂性、动态性与未完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恩主 梦境符号 符号学
原文传递
《恩主》艺术符号能指的形成与时空迷宫风貌:叙述主体的分化、“不可靠叙述”及本文的空间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艺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0-95,共6页
国内对桑塔格《恩主》的研究与评论,多是从对艺术本文内容的阐释与挖掘入手的,而几乎没有涉及对艺术本文形式的研究,更毋庸说是对其艺术符号能指构造与特征的艺术批评。本文从艺术符号内容的形式角度切入,借助俄罗斯著名符号学家洛特曼... 国内对桑塔格《恩主》的研究与评论,多是从对艺术本文内容的阐释与挖掘入手的,而几乎没有涉及对艺术本文形式的研究,更毋庸说是对其艺术符号能指构造与特征的艺术批评。本文从艺术符号内容的形式角度切入,借助俄罗斯著名符号学家洛特曼的结构文艺符号学的批评方法,在艺术本文能指的形成与其本文的空间化的特征两方面,探讨并展示了《恩主》作为艺术符号的能指的自我凸显性、文学性与内在图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主》艺术符号 洛特曼 结构文艺符号学
原文传递
本文内容的符号互文:《恩主》艺术中的符号与《反对阐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艺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88,共6页
自传统结构主义至现代符号学,文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结构走向功能;从单一的文本单位走向注重联系的艺术本文。俄罗斯符号学家尤里.洛特曼将文本视为一种功能,即艺术本文符号意义的生成机制,从而实现了结构主义... 自传统结构主义至现代符号学,文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结构走向功能;从单一的文本单位走向注重联系的艺术本文。俄罗斯符号学家尤里.洛特曼将文本视为一种功能,即艺术本文符号意义的生成机制,从而实现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系统观与非结构主义的开放观的结合以及对传统封闭、静态的文本观的超越。本文正是借助这一理论视角,将美国著名小说家、批评家苏珊.桑塔格的小说处女作《恩主》及其第一部批评文集《反对阐释》置于艺术符号互动的互文空间,展示了桑塔格艺术自省地通过对本文《恩主》中最重要的符号内容——梦境——的创造,及其建构本文符号空间的机制方式,互文传达了其《反对阐释》中的美学诉求与文艺理想。本文率先指出,符号互动的艺术本文观,其实是桑塔格早期创作与批评双栖发展的自觉与自省;另一方面,本文也是对于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艺术本文观的为数不多的文学批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文 符号互动 尤里·洛特曼 恩主 《反对阐释》
原文传递
后现代文学作品《恩主》的自由观研究
15
作者 宋金玲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6-187,共2页
引言 随着其处女作《恩主》(1963)的出版,苏珊·桑塔格于20世纪60年代一举成名。"新的布道者""坎普小姐""最后的知识分子"等头衔体现了人们对她的厚爱。然而这部小说却被冠以"非常理小说"之名,甚至曾被英国柯林斯出版社... 引言 随着其处女作《恩主》(1963)的出版,苏珊·桑塔格于20世纪60年代一举成名。"新的布道者""坎普小姐""最后的知识分子"等头衔体现了人们对她的厚爱。然而这部小说却被冠以"非常理小说"之名,甚至曾被英国柯林斯出版社拒之门外。卡尔·罗利森和莉萨·帕多克解释小说之所以没有卖点的原因在于"它试图阻止人们从作品中获得真正的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作品 恩主 自由观 60年代 20世纪 知识分子 出版社 桑塔格
原文传递
高级坎普与唯美主义:论《恩主》中的坎普美学
16
作者 柯英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9,共7页
苏珊·桑塔格的首部小说《恩主》具化了其标志性论文《关于“坎普”的札记》中的坎普美学,高级坎普和唯美主义两个特征经人物的言行举止得到突出呈现。桑塔格强调高级坎普的创造性能量,弱化坎普的同性恋源头,将大众的关注点引向一... 苏珊·桑塔格的首部小说《恩主》具化了其标志性论文《关于“坎普”的札记》中的坎普美学,高级坎普和唯美主义两个特征经人物的言行举止得到突出呈现。桑塔格强调高级坎普的创造性能量,弱化坎普的同性恋源头,将大众的关注点引向一种包容性的感受力,同时以梦境为书写对象,摆脱历史、政治乃至道德的负担,构建一个纯粹审美的空间。然而,坎普去政治化和道德中立的唯美主义维度与桑塔格自己的立场偏离,小说由此也透露出反讽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恩主 高级坎普 唯美主义
原文传递
“沉默”的言说:桑塔格小说创作研究
17
作者 张莉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374-379,共6页
1964年,在纽约知识界尚没有太大名气的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写下了"反对阐释"("Against Interpretation")一文。令她始料未及的是,这篇"小文"竟引起了巨大反响,桑塔格随之声名鹊起。在"反对阐释"之后... 1964年,在纽约知识界尚没有太大名气的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写下了"反对阐释"("Against Interpretation")一文。令她始料未及的是,这篇"小文"竟引起了巨大反响,桑塔格随之声名鹊起。在"反对阐释"之后,她接着又发表了"关于‘坎普'的札记"、"一种文化与新感受力"、"沉默的美学"等一系列批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塔格 小说情节 感受力 坎普 创作研究 叙事者 恩主 小文 自我放逐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为失独家庭祈祷
18
作者 王荣伟 《天风》 2016年第11期57-57,共1页
一家三口的家庭乍看是幸福而稳定的,殊不知却时刻潜藏着危机。周六,笔者主持一位16岁少年的追思会,当灵柩移向焚化炉时,中年父母不停地亲吻躺在灵柩里的儿子,充满悲伤与不舍,让人心碎。儿子因为交通事故意外离世,一个充满幸福的三口之家... 一家三口的家庭乍看是幸福而稳定的,殊不知却时刻潜藏着危机。周六,笔者主持一位16岁少年的追思会,当灵柩移向焚化炉时,中年父母不停地亲吻躺在灵柩里的儿子,充满悲伤与不舍,让人心碎。儿子因为交通事故意外离世,一个充满幸福的三口之家,被彻底改变,成为失独家庭。失去唯一孩子的家庭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失去唯一孩子的父母将会面临一种怎样的人生境地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口之家 恩主 苦乐 老无所依 上主 万户 耶稣基督 压伤
下载PDF
为老年退休人士祈祷
19
作者 王荣伟 《天风》 2016年第8期57-57,共1页
大多数人在五六十岁时会退休,但退休生活怎么过,每个人有不同的处境。近日,笔者探访了几位退休不久的弟兄姊妹,聊起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感慨万千、五味杂陈。有的虽然光荣退休,但为了第三代"重新上岗",特别是二胎政策开放后,成为儿孙的... 大多数人在五六十岁时会退休,但退休生活怎么过,每个人有不同的处境。近日,笔者探访了几位退休不久的弟兄姊妹,聊起他们退休后的生活,感慨万千、五味杂陈。有的虽然光荣退休,但为了第三代"重新上岗",特别是二胎政策开放后,成为儿孙的保姆,退而无休。有的从工作岗位上退下后,却去医院"报到"了,因查出身体患了绝症。有的退休后并无上述七七八八的问题,但是不能面对退休这个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休生活 第三代 工作岗位 退休者 恩主 人生理想 退休年龄 老而弥坚 耶稣基督 人生岁月
下载PDF
桑塔格的释义反对论及其作品的实践意义
20
作者 习丹 《安顺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2-23,30,共3页
文章选取了《恩主》和《死亡之匣》两部作品为例对桑塔格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桑塔格理论的实践意义:世界和人生是荒诞的,并且梦幻和死亡充当了实践载体的角色;同时桑塔格的反对释义理论具有局限性,即实践的不彻底;但在某种程度上,... 文章选取了《恩主》和《死亡之匣》两部作品为例对桑塔格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桑塔格理论的实践意义:世界和人生是荒诞的,并且梦幻和死亡充当了实践载体的角色;同时桑塔格的反对释义理论具有局限性,即实践的不彻底;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了后现代主义的情绪,从而表现出后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反对释义理论 恩主 死亡之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