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诠释“恬淡虚无”及其哲学基础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永炎 张华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2,共2页
运用哲学思维及文字释义,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淡虚无"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进行了阐释。文中提到的"淡泊名利、清静安逸、道通为一"的原象观皆来自于中国哲学的思想,属于中国的心灵哲学。提出"恬淡... 运用哲学思维及文字释义,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淡虚无"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进行了阐释。文中提到的"淡泊名利、清静安逸、道通为一"的原象观皆来自于中国哲学的思想,属于中国的心灵哲学。提出"恬淡的心灵或意识层面是淡雅、淡定以内守精神""依其法道,于心身健康,则恬淡为重,于心灵哲学,以虚无观筑其根基",这些理念不仅指导中医的防病治病,而且对于解决当今人类心灵健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随着医学人文学、叙事医学的出现,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内心感受,因此中医理论的研究要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结合唯心史观的思维,方能更好地诠释和发展中医理论,更新健康认知的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恬淡虚无 诠释 哲学基础
下载PDF
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沂 《中医健康养生》 2015年第9期33-34,共2页
《黄帝内经》记载"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一理论对指导我们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恬惔,安静之义。虚无,心无杂念。恬惔虚无,即思想安闲清净、没有忧思杂念。精神内守,指日常生活中精神守持于内而不外耗。... 《黄帝内经》记载"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一理论对指导我们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恬惔,安静之义。虚无,心无杂念。恬惔虚无,即思想安闲清净、没有忧思杂念。精神内守,指日常生活中精神守持于内而不外耗。因此,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保持思想安闲清净、排除不良情绪,真气(即正气)就会顺畅、调和,精神也会守持于内。如此,疾病便无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内守 恬惔虚无 喜怒忧思悲恐惊 恬淡虚无 黄帝内经 养生保健 陈无择 思伤脾 悲忧伤肺 喜伤
下载PDF
试论“恬淡虚无”在老年期的心理卫生作用
3
作者 刘瑶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7,共1页
关键词 恬淡虚无 心理卫生 老年人
下载PDF
“恬淡虚无”话养心
4
作者 王礼贤 《中医药文化》 2009年第3期16-16,共1页
养生的方法固然很多,若按中医的观点,关键在于养心。当然,这个所谓的养心,并不是指解剖学意义上的心,而是中医经典《素问》所谓的“生之本”,或是现代通常所说的与生理相对的心理。
关键词 恬淡虚无 养心 中医经典 解剖学意义 《素问》
下载PDF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5
作者 曲进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文化和科学是具有相对性的。戴上文化的眼镜看科学,或用科学的方法看文化,能使我们改变洞察世界的眼光和方法,而一旦有了新的眼光和方法,我们就能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关键词 恬淡虚无 “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 真气 中医药学 辨证论治 四气调神 中医经典
下载PDF
王庆国:善调脾胃,恬淡虚无
6
作者 李娜 《健康养生》 2024年第6期8-9,共2页
“保持健康的体魄,为祖国工作70年”,这是第四届国医大师王庆国教授一个伟大的人生目标。虽然年逾七十,然桑榆更思进,无鞭自奋蹄,他每天只休息6个小时左右,却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充沛的体力,有什么秘决?善调脾胃,颐养生活。
关键词 恬淡虚无 王庆国 国医大师 调脾胃 人生目标 颐养 第四届
原文传递
养生古训一一恬淡虚无
7
作者 李德志 《保健与生活》 2023年第15期49-49,共1页
中医养生中有一段至理名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让人们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的心境,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与人交往从不计较得失,从而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尽量节省精神,不过分执着于妄念和相应... 中医养生中有一段至理名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让人们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的心境,遇事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不过喜也不过忧,与人交往从不计较得失,从而保持心神的虚静状态;尽量节省精神,不过分执着于妄念和相应的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恬淡虚无 中医养生 虚静 精神内守 乐观豁达
原文传递
恬淡虚无 病安从来——小议情志调摄与中风
8
作者 严余明 《养生月刊》 2010年第7期584-588,共5页
牛皋在生擒金兀术后大笑而亡是一个典型的乐极生悲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老年人在打牌、搓麻将时摸到好牌,情绪兴奋而诱发中风,最后导致死亡。这些教训都在明白地告诉我们,情绪的变化,对中风的发生有重... 牛皋在生擒金兀术后大笑而亡是一个典型的乐极生悲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老年人在打牌、搓麻将时摸到好牌,情绪兴奋而诱发中风,最后导致死亡。这些教训都在明白地告诉我们,情绪的变化,对中风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需要我们平时加以注意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恬淡虚无 中风 情志调摄 老年人 情绪
原文传递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杨和明书画简论
9
作者 朱万章 《国画家》 2016年第6期28-32,26-27,共7页
在20世纪上半期的广东画坛,"岭南画派"和"广东国画研究会"是一直分庭抗礼、相互交融的两种主要绘画潮流。无论是以革新面貌出现,还是以传统画风示人,基本都不离两派左右。但到了20世纪下半期,这种格局显然已被多元化的绘画取向所取... 在20世纪上半期的广东画坛,"岭南画派"和"广东国画研究会"是一直分庭抗礼、相互交融的两种主要绘画潮流。无论是以革新面貌出现,还是以传统画风示人,基本都不离两派左右。但到了20世纪下半期,这种格局显然已被多元化的绘画取向所取代。在两种绘画潮流之外,出现了一批不从属于任何一派,但却在绘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非典型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恬淡虚无 国画研究会 岭南画派 画史 作品展览 水墨写意 岭南美术出版社 范昌乾 当代国画 传统文人画
原文传递
内游
10
作者 程大利 《中国书画》 2023年第1期34-34,共1页
元郝经著有《内游》,提出“持心御气,明正精一。游于内而不滞于内,应于外而不逐于外”(见郝经《陵川集》)。内和外是古典哲学概念。《黄帝内经》把人看成一个小的宇宙。这个“内”要与宇宙的“外”协调一致。主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元郝经著有《内游》,提出“持心御气,明正精一。游于内而不滞于内,应于外而不逐于外”(见郝经《陵川集》)。内和外是古典哲学概念。《黄帝内经》把人看成一个小的宇宙。这个“内”要与宇宙的“外”协调一致。主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唐人张璨有论画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个内中的心源是消化外部世界的感知而有所得。后来,王士祯也论及“得之于内”(见王士祯《渔洋诗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祯 恬淡虚无 陵川集 《黄帝内经》 外部世界 郝经 古典哲学 精神内守
下载PDF
试论《黄帝内经》中的内证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红玉 何清平 +1 位作者 李志庸 赵天奎 《山东中医杂志》 2008年第11期732-733,共2页
对《黄帝内经》中有关恬淡虚无、静神存思、反观内视等相关内容研究分析,提出"内证"的概念,并论证《黄帝内经》中存在的内证性,以期在运用目前研究方法之外,再从内证性的角度更好地研究《黄帝内经》。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内证 恬淡虚无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与道家养生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梦丽 陈华 《河南中医》 2011年第4期428-429,共2页
道家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修身养性上,其主要观点有崇尚自然,顺乎自然;动静结合,形神统一;恬淡虚无,清心寡欲;保守精气,养性节欲等,这些观点为中医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准则,对人类保持身体... 道家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修身养性上,其主要观点有崇尚自然,顺乎自然;动静结合,形神统一;恬淡虚无,清心寡欲;保守精气,养性节欲等,这些观点为中医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准则,对人类保持身体健康,益寿延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理论 道家养生 崇尚自然 动静结合 恬淡虚无 保守精气
下载PDF
《内经》养神思想与传统道德修养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海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69-870,共2页
关键词 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 内经
下载PDF
顺应自然 形神和谐--熊继柏话养生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欣艳 刘侃 熊继柏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第2期38-40,共3页
熊继柏教授13岁拜师习医,16岁独立行医,从事中医临床实践工作60年,年逾古稀仍致力于中医临证与教学,勤勤恳恳,其工作之繁重,工作之成效,均非常人所及,并一直强调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熊继柏教授对《黄帝内经》(编者注:以下简称“《... 熊继柏教授13岁拜师习医,16岁独立行医,从事中医临床实践工作60年,年逾古稀仍致力于中医临证与教学,勤勤恳恳,其工作之繁重,工作之成效,均非常人所及,并一直强调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熊继柏教授对《黄帝内经》(编者注:以下简称“《内经》”)有深入的研究,撰写了《〈内经〉理论精要》《熊继柏讲〈内经〉》和《从经典到临床十三讲》三本书。尤其是对于《内经》养生学说,有着自己独特的体会。养生又称“摄生”,是指运用各种方法保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继柏 中医临证 养生理论 黄帝内经 中医临床实践 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 整体观 终其天年 脾胃虚弱
下载PDF
浅谈中医对老年病人精神情志及心理的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玉静 杨振霞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4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精神情志活动 老年病人 中医角度 护理 心理 上古天真论 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 古代医家 音乐疗法
下载PDF
老年患者的心理及精神护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玉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1期161-162,共2页
关键词 精神护理 老年患者 心理 精神情志活动 上古天真论 中医角度 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
下载PDF
《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及养生策略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涛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4期31-32,共2页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及"养生观"不仅对防治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两者相辅相成,养生是基础,治未病是方法,对后世预防...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及"养生观"不仅对防治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两者相辅相成,养生是基础,治未病是方法,对后世预防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健康教育和临床实践也仍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治未病思想 临床实践 养生防病 四时阴阳 病前状态 养生观 恬淡虚无 筋脉沮弛 思伤脾
下载PDF
心悟躬行 养德养身——吕仁和教授养生经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靖 郑时静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第3期46-47,共2页
吕仁和教授已年至耄耋,虽患糖尿病,但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目光炯炯有神,每周还坚持出4个半天的门诊,并批阅学生文章,指导论文写作,其养生经验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养生颇有心得,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饮食有节适量摄入干果不... 吕仁和教授已年至耄耋,虽患糖尿病,但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目光炯炯有神,每周还坚持出4个半天的门诊,并批阅学生文章,指导论文写作,其养生经验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养生颇有心得,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饮食有节适量摄入干果不宜过饱《吕氏春秋·尽数》有言"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藏之葆",吕老倡导饮食当六七分饱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仁和 吕氏春秋·尽数 养德 饮食有节 养身 过饱 五藏 自我监测血糖 遵生八笺 恬淡虚无
下载PDF
养生,从“上守神”开始
19
作者 胥荣东 朱亚明 《中老年保健》 2009年第8期46-47,共2页
“上守神”就是强调精神因素在养生中的重要性,人的精神与形体是不可分割的,这就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随地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不为嗜欲所动,就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 养生 守神 精神因素 恬淡虚无 精神内守 心理状态
下载PDF
方和谦:养肝护胆6建议
20
作者 刘朝圣 彭丽丽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8年第5期19-19,共1页
中医养生最讲究的就是养心调神。《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使真气顺应规律的变化,精气和神气不要外泄,就会少生病。在多年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国医大... 中医养生最讲究的就是养心调神。《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使真气顺应规律的变化,精气和神气不要外泄,就会少生病。在多年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国医大师方和谦特别重视肝胆功能和畅在健康养生中的作用,对于如何来养肝护胆,他有6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功能 方和谦 养肝 《黄帝内经》 恬淡虚无 中医养生 精神内守 健康养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