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恭亲王奕研究综述
- 1
-
-
作者
袁丙澍
葛晓萍
-
机构
石家庄学院
河北科技大学
-
出处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90-94,共5页
-
基金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光新政"时期中央决策机制研究>(HB13LS002)
石家庄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同光时期"辅政制度研究>(12BS007)
-
文摘
人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领域。恭亲王奕是清中后期重要的政治人物,他的决策和行政作为对晚清中国走向构成很大的影响,该专题研究价值极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人物研究呈现兴盛的局面。但是,恭亲王奕尚未摆脱充当近代史研究"背景"的局面,专题研究有待深化。
-
关键词
恭亲王奕䜣
人物专题
政治人物
研究综述
-
Keywords
Prince Kuc study should be deepened on him.ng Yi Xin
monographic study of people
politician
review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恭王奕訢与晚清洋务枢译一体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许安朝
-
机构
中山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4-140,共7页
-
基金
中山大学"三大建设"专项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咸丰十年底,总理衙门设立之初,体制仿军机处,且以军机大臣兼总署大臣,初步确立枢译兼领架构。辛酉政变后,恭亲王奕訢兼领枢译,军机大臣之重要者例兼总署,洋务事权高度一致,最终形成洋务枢译一体。该体制是为应付晚清夷务、洋务而进行的制度调整,总理衙门在奕訢的领导下,先后经历文祥、沈桂芬、王文韶、李鸿藻等秉政大臣主持,政声及评价各异。因洋务权力过于集中,此体制常常被清流及守旧势力所抨击,并最终在宫廷权力斗争中,于中法战争时随奕訢及宝鋆、李鸿藻、景廉等大臣的黜退而解体。此后枢译分离成为内廷的既定决策,晚清中枢权力格局为之一变。
-
关键词
恭亲王奕訢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署、译署)
军机处
枢译一体
宫廷政争
-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民国重工业缘何比清末不进反退
- 3
-
-
作者
马晓荣
-
机构
中航惠阳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中国军转民》
2021年第4期72-76,共5页
-
文摘
民国时期重工业比清末强还是弱?为什么清末能自产军舰到民国反倒不能了?是的,民国时期的重工业确实比清末还要弱。原因很简单,因为民国时期中国的国内外局势变得比清末更加混乱了。其实,晚清时期,面对列强的步步紧逼,清政府自身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以图振兴。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地方有志汉臣为首的洋务派官员,在恭亲王奕訢的支持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
-
关键词
洋务运动
张之洞
晚清时期
左宗棠
李鸿章
重工业
民国
恭亲王奕訢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新中国70年大陆文化研究的演进逻辑及其反思
- 4
-
-
作者
肖伟胜
-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
文摘
一自近代以来,文化问题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讨论的中心议题。1886—1887年春,当时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恭亲王奕訢与大学士倭仁的辩论,可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中西文化论战的首次交锋。自此以后,当"西学"逐渐深入政制、思想观念的文化层面时,关于"西化"的争论就更为激烈,情况也更复杂。
-
关键词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恭亲王奕訢
演进逻辑
中西文化论战
现代史
大学士
思想观念
文化层面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颐和园那些事(连载六)
- 5
-
-
作者
杜卫东
许长庆(摄影)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海内与海外》
2020年第6期46-50,共5页
-
文摘
探究戊戌变法失畋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封建保守观念过于顽固,维新派的主张难有市场。其实不是观念落后,而是利益使然。慈禧并不保守,满朝文武中有现代意识的官员也并非寥寥。恭亲王奕訢所以得了“鬼子六”的绰号,是因为他精通洋务,有变法求新的思想。
-
关键词
维新派
颐和园
戊戌变法
恭亲王奕訢
现代意识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