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文化中不同社会地位对恭维语应答策略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利君 邹白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 2008年第1期105-106,110,共3页
结合社会语言学与实证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通过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调查,借助SPSS的卡方检验[X2=∑(Xi-X)2∕б2]进行定量分析,进而从社会语言学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定性讨论来证明笔者的假设:在同一文化,不同社会... 结合社会语言学与实证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通过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调查,借助SPSS的卡方检验[X2=∑(Xi-X)2∕б2]进行定量分析,进而从社会语言学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定性讨论来证明笔者的假设:在同一文化,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使用恭维语应答策略会有所不同,而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种不同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维 恭维语应答策略 社会地位
下载PDF
中美恭维语应答策略在性别方面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邹白茹 《沧桑》 2007年第4期168-170,共3页
恭维语作为一种表达积极礼貌的言语行为,近20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本文结合社会语言学与实证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调查,并借助SPSS的卡方检验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社会语言学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 恭维语作为一种表达积极礼貌的言语行为,近20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本文结合社会语言学与实证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调查,并借助SPSS的卡方检验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从社会语言学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定性研究,证明了笔者的假设: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性别的人使用恭维语应答策略会有所不同,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种不同程度是不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恭维语应答策略 行为
下载PDF
中美恭维语应答策略对比研究
3
作者 王利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05-306,共2页
近20年来,作为言语行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恭维语及其应答策略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和热门课题,但这方面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英语恭维语或汉语恭维语的单独研究,英汉对比研究比较少,即使有也只是单独从语用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 近20年来,作为言语行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恭维语及其应答策略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和热门课题,但这方面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英语恭维语或汉语恭维语的单独研究,英汉对比研究比较少,即使有也只是单独从语用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又以自省式的定性讨论为多,缺乏实证基础。有鉴于此,本文结合社会语言学与实证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通过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调查,借助SPSS的卡方检验[X2=∑(Xi-X)2?2б]进行定量分析,进而从社会语言学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定性讨论来证明笔者的假设:在同一文化,不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人使用恭维语应答策略会有所不同,而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种不同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维语应答策略 性别 年龄 教育程度 职业背景
下载PDF
恭维语应答的社会地位差异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尤亚纯 张发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64-65,共2页
国内外的许多语言学家对恭维语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社会地位、性别、年龄的差异会造成人们在恭维语应答策略的选择上有很大不同。文章在收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在汉语语境下社会地位的差异对恭维语策略选择的影响。
关键词 恭维语应答 社会地位 应答策略
下载PDF
恭维语应答的跨文化语用失误成因及防范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熊璐 《海外英语》 2015年第7期211-213,共3页
以往对恭维语的研究多从说话人角度出发,对比中西恭维语的内容,而忽略了听话人的作用。本文基于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基本理论,从听话人的角度出发,对比中西方恭维语应答模式及其出现的语用失误,从文化价值、认知、语用策略三个方面深入分... 以往对恭维语的研究多从说话人角度出发,对比中西恭维语的内容,而忽略了听话人的作用。本文基于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基本理论,从听话人的角度出发,对比中西方恭维语应答模式及其出现的语用失误,从文化价值、认知、语用策略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语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用失误 恭维语应答 防范策略
下载PDF
双向语用迁移影响下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语应答方式探究
6
作者 刘雪卉 陈亚平 《语言教育》 2022年第1期41-51,共11页
本研究聚焦双向语用迁移,通过话语补全测试法,调查低、中、高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及汉、英单语者的恭维语应答,旨在探讨学习者恭维语应答方式并探究其随二语发展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在双向语用迁移的影响下,整合汉、英... 本研究聚焦双向语用迁移,通过话语补全测试法,调查低、中、高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及汉、英单语者的恭维语应答,旨在探讨学习者恭维语应答方式并探究其随二语发展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在双向语用迁移的影响下,整合汉、英语用知识,其汉语和英语的恭维语应答方式趋同,且显著区别于汉、英单语者的恭维语应答方式。恭维语应答方式受二语水平的影响,随着二语水平提高,正向迁移减弱而逆向迁移增强,二者的变化幅度递减,当达到较高二语水平且双向迁移程度趋于稳定时,汉、英恭维语应答方式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用迁移 恭维语应答 中国英学习者 水平
下载PDF
英汉恭维语及应答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文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85-186,共2页
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言语行为,恰当的恭维和恰当的应答都是在社会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使人们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恭维别人或应答他人的恭维。
关键词 恭维 恭维语应答
下载PDF
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语恭维应答语语用“外借迁移”现象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侯建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95-99,共5页
通过情景选择及补全对话测试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英专组和非英专组)汉语恭维语应答的情况。与一组从未接受过英语教育的受试(零英语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英专组应答时遵守赞同准则而产生了语用"外借迁移"现象,而非英专业... 通过情景选择及补全对话测试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英专组和非英专组)汉语恭维语应答的情况。与一组从未接受过英语教育的受试(零英语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英专组应答时遵守赞同准则而产生了语用"外借迁移"现象,而非英专业组与零英语组应答方式均遵守谦虚准则。优选论分析表明,产生"外借迁移"现象是由于英专组在应答时将赞同准则列为高级别制约条件;而非英专组在作答时仍以谦虚准则为高级别制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维应答 外借迁移 礼貌原则 优选论
下载PDF
英汉恭维语与应答对比及其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启示
9
作者 宋晓丽 左巧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19-120,共2页
语言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学习,更应该是文化交际的学习。礼貌是交际有序进行的润滑剂。论文分别从利奇和顾曰国的礼貌原则入手,对比英汉恭维语与应答的语用异同,从而得出其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恭维应答 礼貌原则 教学启示
下载PDF
语用迁移与二语水平——一项基于恭维应答语的实证研究
10
作者 何艳群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163-165,共3页
本研究采用语篇补全测试(DCT)研究方法,调查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恭维应答语中是否存在语用迁移,并探讨英语水平对这种迁移造成的影响。48名英语专业大一学生,43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以及22名美国英语本族语者参加了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本研究采用语篇补全测试(DCT)研究方法,调查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在恭维应答语中是否存在语用迁移,并探讨英语水平对这种迁移造成的影响。48名英语专业大一学生,43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以及22名美国英语本族语者参加了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在选择恭维应答策略时存在显著差异。美国人在受到别人恭维时更加倾向于直接说"谢谢",而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尽管也有接受恭维的趋势,但是也体现了诸多汉语的语用特征。大一学生在回应赞美时,更容易将汉语恭维应答语中的一些范式迁移到英语表达中。与大一学生相比,大三学生更倾向于直接接受恭维。笼统地说,大一和大三学生的人均语用迁移总量没有显著差异。其区别在于,大一学生恭维应答语中体现了更多语用语言迁移,而大三学生采用了更多社交语用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迁移 水平 恭维应答
下载PDF
美语中恭维语与人际距离的印证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维荣 韩立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数据分析显示:不同人际距离组之间在恭维语交换的频率上存在着差异,以中等人际距离者之间的交换为最多。不同人际距离组在恭维话题上存在着差异,中距组侧重能力、表现,近距组和远距组侧重仪表和所属物。恭维语的使用确有其固定的句法模... 数据分析显示:不同人际距离组之间在恭维语交换的频率上存在着差异,以中等人际距离者之间的交换为最多。不同人际距离组在恭维话题上存在着差异,中距组侧重能力、表现,近距组和远距组侧重仪表和所属物。恭维语的使用确有其固定的句法模式,以中距组因循句法公式的情况为最少,其使用的词汇也最具独特性。此外,不同人际距离组在恭维语回应的句法模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维 恭维语应答 人际距离
下载PDF
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言语行为的语用负迁移研究
12
作者 任娟娟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本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恭维言语行为中使用的恭维语结构模式及恭维语应答策略,以探寻其英语恭维言语行为中的语用负迁移现象及其英语水平与语用负迁移程度之间... 本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恭维言语行为中使用的恭维语结构模式及恭维语应答策略,以探寻其英语恭维言语行为中的语用负迁移现象及其英语水平与语用负迁移程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恭维言语行为实证研究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希望对英语语用教学及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教义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英学习者 恭维行为 恭维结构模式 恭维语应答策略 用负迁移
下载PDF
大学生恭维语回应策略研究
13
作者 张晓丽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4-95,共2页
恭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频率很高的一种言语行为,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回应恭维语时所采取的策略。主要调查说话人之间的权势关系以及被恭维者的性别对恭维答语的影响。
关键词 恭维语应答 大学生 应答策略
下载PDF
恭维应答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智慧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231-234,共4页
和恭维语一样,恭维应答语也是近年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话题。国内外一些学者已将性别差异纳入到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之中。在他们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以当代百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试图从应答策略和性别差异两个角度探讨汉语恭维... 和恭维语一样,恭维应答语也是近年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话题。国内外一些学者已将性别差异纳入到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之中。在他们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以当代百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试图从应答策略和性别差异两个角度探讨汉语恭维应答语中同性别和跨性别间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维应答 应答策略 性别差异
下载PDF
大学生恭维语言语行为特征及其性别差异调查研究——以甘肃省高校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福科 张婧 +1 位作者 赵睿婕 赵永强 《新西部》 2020年第6期55-57,共3页
本文介绍了理论框架及研究内容与方法,以甘肃省在校大学生为对象,从恭维语使用存在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恭维语的使用和接受频率、词汇选择、内容与话题、社会语用功能、恭维策略和恭维回应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其中的性别差异,提出了相关... 本文介绍了理论框架及研究内容与方法,以甘肃省在校大学生为对象,从恭维语使用存在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恭维语的使用和接受频率、词汇选择、内容与话题、社会语用功能、恭维策略和恭维回应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其中的性别差异,提出了相关建议。高校应设置一些合理的课程去帮助当代大学生更好的掌握如何去合理的恭维他人以及如何对他人的恭维作出合理的回应,让学生能够掌握人与人如何更加和谐的交谈,达到男生与女生之间更好的沟通和交流之目的,促进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维 恭维应答 反应策略 性别差异 大学生
下载PDF
网络中汉语恭维语与恭维应答语的研究
16
作者 祝旦婷 《汉字文化》 2022年第20期28-31,共4页
本文通过收集网络平台中的恭维语及其应答,结合一致原则、谦虚原则及融洽原则,在“接受、回避、拒绝和复合式”的应答策略分类框架下对语料中的恭维回应语进行了研究。本文发现,首先采用比例最高的是谦虚策略,其次是一致策略和融洽策略... 本文通过收集网络平台中的恭维语及其应答,结合一致原则、谦虚原则及融洽原则,在“接受、回避、拒绝和复合式”的应答策略分类框架下对语料中的恭维回应语进行了研究。本文发现,首先采用比例最高的是谦虚策略,其次是一致策略和融洽策略。这说明恭维回应策略的使用会随交际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人们应认清网络与现实话语交际的差别,合理运用网络平台,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维 恭维应答 网络交流平台
原文传递
On Pragmatic "Borrowing Transfer":Evidence from Chinese EFL Learner's Compliment Response Behavior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艾娟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0年第4期26-44,126,共20页
本研究通过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恭维应答语,试图为语用"外借迁移"提供更多的实证数据。92份问卷调查(DCT)被分发给两组不同的受试(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通过对比两组受试的恭维应答语,研究发现,英专组比非英专组更倾向于... 本研究通过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恭维应答语,试图为语用"外借迁移"提供更多的实证数据。92份问卷调查(DCT)被分发给两组不同的受试(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通过对比两组受试的恭维应答语,研究发现,英专组比非英专组更倾向于选择"接受"策略,而非英专组比英专组更倾向于选择"不接受"策略。L2的规范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恭维应答语的影响似乎与L2学习时间长短和L2水平有关。本研究的结果为语用"外借迁移"提供了初步实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agmatic "borrowing transfer" compliment response behavior Chinese EFL learne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