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梁清标《六月会葬孝陵恭纪》诗发微
1
作者 王馨鑫 《唐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0-86,共7页
梁清标为清初汉族重臣。康熙二年六月,时任兵部尚书的梁清标在参加清世祖顺治皇帝会葬仪式后写下了《六月会葬孝陵恭纪》一诗,以微言的形式指出历史真相:孝陵墓中并无顺治皇帝遗体,仅是空葬衣冠。梁清标能够了解并敢于将这一点揭露于人... 梁清标为清初汉族重臣。康熙二年六月,时任兵部尚书的梁清标在参加清世祖顺治皇帝会葬仪式后写下了《六月会葬孝陵恭纪》一诗,以微言的形式指出历史真相:孝陵墓中并无顺治皇帝遗体,仅是空葬衣冠。梁清标能够了解并敢于将这一点揭露于人前,与其家族——真定望族梁氏在顺康之际的政治态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清标 六月会葬孝 葬衣冠 梁维枢 钱谦益
下载PDF
恭陵美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航宁 《中原文物》 2000年第3期66-67,82-83,共4页
关键词 蓝釉 釉陶 陶器(考古) 恭陵 双龙尊 红釉 底径 唐三彩 施釉 四系罐 三足罐
原文传递
东都唐陵研究
3
作者 赵振华 王竹林 《古代文明辑刊》 2005年第1期223-244,共22页
唐代东都洛阳有帝陵二,日恭陵、和陵。恭陵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弘字宣慈,生于永徽三年(652年),显庆元年(656年)立为太子,上元二年(675年)死于洛阳合璧宫,时年24岁,追谥为'孝敬皇帝',以天子礼制葬于缑氏... 唐代东都洛阳有帝陵二,日恭陵、和陵。恭陵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弘字宣慈,生于永徽三年(652年),显庆元年(656年)立为太子,上元二年(675年)死于洛阳合璧宫,时年24岁,追谥为'孝敬皇帝',以天子礼制葬于缑氏县景山,庙号恭陵,俗称'太子冢',位于今偃师市缑氏镇东北景山之巅。景山,古称懊来山,亦称白云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合璧 洛阳 景山 恭陵 太子 天子
原文传递
唐建初陵石雕艺术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鲁豫 《美术》 1987年第11期68-70,共3页
唐代陵园雕刻艺术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之后,已先后发表了关中唐十八陵及永康、兴宁、顺、惠陵等和河南偃帅的恭陵,向人们展现了气魄宏伟、规模巨大的古代雕塑画卷。然而,河北省隆尧县的唐建初陵石雕迄今尚未被介绍,使这巨帙画卷缺少了一... 唐代陵园雕刻艺术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之后,已先后发表了关中唐十八陵及永康、兴宁、顺、惠陵等和河南偃帅的恭陵,向人们展现了气魄宏伟、规模巨大的古代雕塑画卷。然而,河北省隆尧县的唐建初陵石雕迄今尚未被介绍,使这巨帙画卷缺少了一个重要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雕艺术 雕刻艺术 建初 恭陵 唐十八 设置形式 造型特征
原文传递
大房山金陵考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亦武 《北京文博》 2000年第2期28-46,共19页
一、海陵王迁都与大房山勘陵。金代帝王陵寝原在东北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市),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燕(今北京),改称中都。迁都以后,海陵王决定把皇家陵寝迁往中都。大约在迁都同年的晚些时候,海陵王派出司天台... 一、海陵王迁都与大房山勘陵。金代帝王陵寝原在东北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市),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燕(今北京),改称中都。迁都以后,海陵王决定把皇家陵寝迁往中都。大约在迁都同年的晚些时候,海陵王派出司天台官于中都的燕山四周勘陵,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选中了中都西南良乡县(今房山区境)西五十里的大房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房山金 金代 迁都事件 王营 太祖睿 太宗恭陵 德宗顺 梁王宗弼
原文传递
唐嘉陵:“蛟龙”点亮深海梦
6
作者 杜玲玲 《时事(高中版)》 2013年第1期12-13,65,共3页
"蛟龙"号是我国首个载人潜水器,经过10年研制和试验,相继完成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潜航员被誉为"深海中的宇航员"。作为中国最年轻的潜航员,唐嘉陵在4年的海试中共下潜24次,最大下潜深度... "蛟龙"号是我国首个载人潜水器,经过10年研制和试验,相继完成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潜航员被誉为"深海中的宇航员"。作为中国最年轻的潜航员,唐嘉陵在4年的海试中共下潜24次,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器海试期间的最大深潜纪录,被授予"载人深潜英雄"称号。20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试 深潜 载人潜水器 下潜深度 海梦 水下工作时间 最大深度 恭陵 南中国海 水声通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