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图像特征的比较
1
作者 罗洁 李小平 王婵婵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总结对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特征。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OCTA与ICGA检查,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OCTA与ICG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ICG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7例,异常分支血管网21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0例,因出血遮挡无异常表现2例,检出率为96.00%(48/50)。OCTA检查可见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6例,异常分支血管网19例,异常分支血管网合并特征性息肉样病灶11例,无异常表现4例,检出率为92.00%(46/50);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400)。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816,P<0.001)。以ICG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83%(45/46)、75.00%(3/4)和92.00%(46/50)。结论ICGA与OCTA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病变一致性较高,ICGA检查表现为异常分支血管网者,OCTA检查可见相似表现;ICGA检查表现为特征性息肉样病灶者,OCTA检查可见明显强信号亮点;ICGA与OCTA检查显示病灶形态及位置具有一定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图像特征
下载PDF
两种康柏西普治疗方案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汤然 汤稷旸 +4 位作者 韩馨瑶 张琳崎 黎晓新 赵明威 曲进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比较治疗-延长(TAE)方案与按需治疗(PRN)方案应用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未经治疗的PCV患者91... 目的比较治疗-延长(TAE)方案与按需治疗(PRN)方案应用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未经治疗的PCV患者91例91眼。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接受康柏西普0.5 mg玻璃体内注射;按照患者意愿决定其抗VEGF治疗方案,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按需治疗组(3+PRN组)和治疗-延长组(3+TAE组)。随访时间为1年。所有患眼均接受ETDRS视力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检查,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最大视网膜厚度(MRT)、色素上皮脱离(PED)高度、脉络膜息肉样病灶数量及面积、视网膜出血面积、分枝状血管网(BVN)面积。比较2个组在治疗后1年内的治疗间隔时间及治疗次数。结果治疗后1年,3+PRN组和3+TAE组的BCVA提升幅度分别为5.0(-2.0,15.0)和6.0(-1.0,14.0)个字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2,P=0.725);2个组患眼CRT、MRT、PED高度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145、-0.529、-0.985,均P>0.05);2个组患眼息肉数量、息肉面积、不同息肉消退程度眼数、BVN面积和视网膜出血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02、-0.300、-0.047、-0.265、-1.243,均P>0.05)。随访1年时,3+PRN组患眼平均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7.6±0.9)次,少于3+TAE组的(8.4±2.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2,P=0.019)。3+PRN组平均随访次数为(11.3±1.5)次,明显多于3+TAE组的(10.1±1.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3,P=0.001)。3+TAE组患眼负荷治疗期后有17.1%(6/35)的患者治疗间隔延长至12周,48.5%(17/35)的患者治疗间隔延长至8周及以上,平均最大延长间隔时间为(9.5±2.0)周。随访期间,3+PRN组和3+TAE组分别有10眼和8眼接受光动力治疗。结论3+PRN和3+TAE方案进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光动力补救治疗在改善PCV患者的视力和解剖结果方面疗效接近。其中3+TAE方案治疗次数增加,患者随访次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 康柏西普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病因相关研究进展
3
作者 祖丽皮耶·艾力 赵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1352-1359,共8页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是一种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伴有血管动脉瘤息肉样病变,伴有或不伴有相关分支血管网络。主诉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中心暗点等。该病相关研究少,至今未明确病因,近来更多的研究者发现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与息肉状...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是一种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伴有血管动脉瘤息肉样病变,伴有或不伴有相关分支血管网络。主诉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中心暗点等。该病相关研究少,至今未明确病因,近来更多的研究者发现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的风险有关联,本研究旨在深入探寻房水及玻璃体液细胞因子水平与PCV发生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病因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
4
作者 徐恩沛 孙先勇 +3 位作者 高荣玉 刘建东 李南 杨娟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 目的探讨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并发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sPE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行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的PCV并发sPED患者共13例(13眼),所有患眼术前接受过至少3次(每月1次)的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雷珠单抗)注射治疗,且治疗无效。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黄斑中心凹PED高度及宽度变化,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患眼BCVA较术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7,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CRT均较术前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80、-3.180、-3.110、-3.180,P=0.001、0.001、0.002、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PED高度和宽度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13眼平均接受过(4.15±1.40)次玻璃体内注药(雷珠单抗)治疗,治疗时间为(5.92±3.95)个月(相当于每6周注射1次)。术后随访6个月内13眼平均接受了(2.31±1.97)次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相当于每10周注射1次)。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CRT的降低量呈弱正相关(r=0.416,P=0.203);术后6个月时患眼BCVA提高量与PED高度和宽度的变化量无明显相关性(r=0.218、0.209,P=0.520、0.538)。术后1个月时,9眼出现PED复发或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后期配合玻璃体内重复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ED均改善。术后6个月时,3眼黄斑中心凹下PED完全消失,视网膜解剖完全复位,1眼黄斑区视网膜仍存在活动性渗出。13眼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全身及严重眼部并发症。结论视网膜下抽液联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和气体治疗PCV并发sPED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CRT和改善PED,减少PED长期存在对视网膜的损害,但对术后6个月时患者BCVA的提高无明显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抽液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VEGF治疗后细胞因子变化分析
5
作者 刘琪 王乐怡 +1 位作者 王晓虹 谢小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44-0146,共3页
探究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VEGF治疗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在我院展开本次实验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2024年3月,共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并均给予抗VEGF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细胞因子... 探究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VEGF治疗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在我院展开本次实验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2024年3月,共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并均给予抗VEGF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细胞因子情况的观察,并采用对比的方式明确患者的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和整体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均较高。治疗后,VEGF、TNF-ɑ、IL-6、血管生成因子A、B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相比治疗之前,全部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治疗前后各项数据比较,结果 均显示为P<0.05,表明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病情严重,给予VEGF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的细胞因子变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意义显著,可推广此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 血管病变 抗VEGF治疗 细胞因子 变化分析
下载PDF
大量出血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行重水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外引流术的疗效
6
作者 江恒 骆泓波 +2 位作者 郑青青 郦晓霞 刘辉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引起黄斑下大量出血行重水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外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出血型PCV患者56例(56眼)。根据是否联合重水辅助下...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引起黄斑下大量出血行重水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外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出血型PCV患者56例(56眼)。根据是否联合重水辅助下的巩膜外引流手术,将其分为单纯玻切组(28眼)与联合治疗组(28眼)。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息肉样血管病灶消退情况,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时的视力较基线均有所提高(均P<0.05);而单纯玻切组在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视力较基线下降(P<0.05),直至6个月和12个月才显著上升(P<0.05);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时的视力均优于单纯玻切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纯玻切组在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CMT较基线均显著下降(均P<0.05);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联合治疗组的CMT均低于单纯玻切组(均为P<0.05)。治疗后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4例患者息肉样血管病灶基本消退,单纯玻切组1例息肉样血管病灶基本消退,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治疗后第1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8例患者息肉样血管病灶完全消退,单纯玻切组4例息肉样血管病灶消退,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治疗期间联合治疗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单纯玻切组有10例出现并发症,治疗后得以控制。结论:重水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外引流手术相对单纯玻璃体切除术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视力,更显著地降低出血型PCV患者的CMT,出血引流更为彻底,术后黄斑下积血更少,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玻璃体切除手术 重水 巩膜外引流
下载PDF
OCTA和ICGA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厚银 郎胜坤 +1 位作者 韩国鸽 肖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62-1364,共3页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中的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16-01/12在我院治疗的PCV患者21例21眼,所有患眼均行ICGA检查,检查完后1h行OCTA检查。观察OCTA和ICGA图像特征... 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中的图像特征。方法:选取2016-01/12在我院治疗的PCV患者21例21眼,所有患眼均行ICGA检查,检查完后1h行OCTA检查。观察OCTA和ICGA图像特征情况。结果:ICGA检查可见8眼有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网(BVN),息肉样病变10眼,BVN合并息肉样病变2眼,无明显异常表现1眼;ICGA检查表现为BVN者8眼,在OCTA检查中均可见病变位置、范围及形态与ICGA相似的BVN表现;ICGA检查表现为息肉样病变者10眼,OCTA检查均表现为强信号亮点;ICGA检查表现为BVN合并息肉样病变者2眼,OCTA检查均可见BVN和对应部位的强信号亮点;ICGA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者1眼,在OCTA检查中同样无异常表现。结论:PCV病变位置和形态在OCTA和ICGA中具有相似性,在ICGA检查受限的PCV中,OCTA或许在诊断中能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图像特征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怡 姚静 +4 位作者 王肖华 赵琳 王丽君 王建明 周爱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通过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 OCT)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在鉴别PCV和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 AMD)方面的价值,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SD OCT诊断PCV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 目的通过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 OCT)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在鉴别PCV和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 AMD)方面的价值,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SD OCT诊断PCV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在2012年8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62)例(63只眼)初诊为PCV或w AMD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分析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菁绿造影最终确诊为PCV者为24例(25只眼),w AMD者38例(38只眼)。当这些患者的SD OCT图像在尖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峰、双层征、多发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切迹、代表息肉的低反射腔、高反射硬性渗出这6条特征中,满足第1或第2条时,其余特征至少满足1条可诊断PCV;不满足第1和第2条时,其余特征至少满足3条可诊断为PCV。基于SD OCT的诊断与基于金标准吲哚菁绿造影的诊断相比较,评价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确诊为PCV的25只患眼中有23只眼(92.0%)满足SD OCT诊断PCV标准,确诊为w AMD的38只患眼中则有4只眼(10.5%)满足SD OCT诊断PCV标准。SD OCT诊断PC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9.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SD OCT诊断PCV的标准。SD OCT在鉴别PCV和w AMD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诊断
下载PDF
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9
作者 严桢桢 许祎 刘志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索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分别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及对视力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02/2020-06我院收治的PCV患者120例120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珠单抗联合PD... 目的:探索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分别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及对视力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02/2020-06我院收治的PCV患者120例120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珠单抗联合PDT治疗组61例61眼,康柏西普联合PDT治疗组59例59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RT)、血液流动学,以及随访3mo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mo的眼压、CRT、BCVA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雷珠单抗联合PDT治疗组治疗后1、3mo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康柏西普联合PDT治疗组(均P<0.05)。雷珠单抗联合PDT治疗组随访3mo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康柏西普联合PDT治疗组(3.3%vs 16.9%,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DT治疗PCV,更利于血液流变学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光动力疗法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视力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合并玻璃体出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滨 冉莉莉 +1 位作者 张晶 李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0-691,共2页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和/或呈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息肉状扩张为特征的疾病[1],严重者可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目前常...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和/或呈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息肉状扩张为特征的疾病[1],严重者可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目前常用的治疗PCV的方法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和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但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PCV病变单纯应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效果不佳,且因眼底无法窥见而不能实施PDT治疗.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下积血清除术可有效清除玻璃体腔和视网膜下的积血,但术后并发症多,视力恢复不理想,且常需行硅油填充术,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可抑制眼内新生血管的生长,减轻病灶区的渗出和水肿.故本研究中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法对伴有玻璃体积血和出血性视网膜脱离的PCV患者进行治疗,并评价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出血性视网膜脱离 单抗治疗 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手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腔注射 玻璃体积血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冉 李加青 +4 位作者 李涛 曾婧 潘间英 丁小燕 唐仕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1-847,共7页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 【目的】研究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SD-OCT)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经眼底检查、眼底彩照、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造影确诊的连续PCV患者的SD-OCT图像进行分析,分析PCV在SD-OCT上的主要表现形式。【结果】共95例患者(106眼)纳入该研究,其中18眼(16.98%)出现广泛性出血性色素上皮层脱离(mhPED)伴或不伴视网膜下大出血(MSH),总范围大于12个视盘面积;在无mhPED/MSH的98眼中,78眼(79.59%)可见双线征,71眼(72.45%)见局限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42眼(42.86%)见拇指样隆起息肉病变,65眼(66.33%)见视网膜下积液,20眼(20.41%)见视网膜层间积液,29(29.59%)眼见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结论】双线征、色素上皮脱离、视网膜下积液、拇指样息肉病灶以及视网膜下出血是PCV在SD-OCT上常见的5种表现形式,其中以双眼线征和色素上皮脱离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 双线征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经光动力学疗法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后并发眼底出血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唐中俊 王天宇 彭清 《中国临床医学》 2016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患者经眼底光动力学(PDT)疗法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治疗后合并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的眼底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 目的:观察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患者经眼底光动力学(PDT)疗法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治疗后合并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的眼底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3月临床确诊的PCV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5只眼)经PDT联合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出现眼底或玻璃体出血,随访3-24个月复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造影检查结果。结果:2例患者在PDT联合抗VEGF治疗后1周-1个月内出现视网膜下出血;1例患者在抗VEGF玻璃体注射后1周内出现玻璃体出血;2例患者在第2次PDT治疗后1个月出现视网膜下出血。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视力平均提高到0.2;1例玻璃体出血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仅恢复到眼前手动。结论:PCV患者行PDT联合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存在眼底或玻璃体出血风险,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病灶周围其他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光动力学治疗 抗VEGF治疗 眼底出血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单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秀英 刘庆淮 +1 位作者 帅源露 朱承华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174-1175,共2页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一个亚型,其典型的临床特点是脉络膜造影可见息肉和分支状血管网改变[1]。目前,PCV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光动力...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一个亚型,其典型的临床特点是脉络膜造影可见息肉和分支状血管网改变[1]。目前,PCV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光动力疗法(photo dynamic therapy,P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血管 息肉 老年黄斑变性 玻璃体腔注射 choroidal MACULAR degeneration 光动力疗法 视网膜色素上皮 血管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进展
14
作者 刘宝怡 马媛(综述) 李涛(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亚洲人群中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发生大出血并发症后严重危害视力且预后差。PCV大出血包括视网膜下出血(subretinal hemorrhage,SRH)和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VH)...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亚洲人群中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发生大出血并发症后严重危害视力且预后差。PCV大出血包括视网膜下出血(subretinal hemorrhage,SRH)和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VH)。SRH的危险因素包括较长病程、簇型PCV、息肉状病灶不消退、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其治疗方式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光动力疗法、激光、玻璃体腔注气、眼内注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玻璃体切割术或联合治疗等方式,其中,黄斑中心凹是否受累和出血时间是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发病年龄较大、白细胞计数较高、天门氨酸转移酶和丙氨酸转氨酶的比值较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长、曾行光动力疗法、有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史、SRH面积大、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PCV患者发生VH的风险高。浓厚的VH通常需行玻璃体切割术,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临床关注的焦点。鉴于目前PCV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尚不完全明确、治疗方面也尚未形成共识,需要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视网膜下出血 玻璃体积血 综述
下载PDF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多模式影像学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艳辉 刘高勤 夏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比较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多模式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CCSC组11例11眼患者及PCV组21例21眼... 目的比较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多模式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CCSC组11例11眼患者及PCV组21例21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测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多模式影像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CSC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33±0.11,显著高于PCV组(0.2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SC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为(368.20±51.65)μm,PCV组为(342.28±37.18)μm,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CCSC组和PCV组均为斑点状高荧光表现,CCSC组患眼可伴有色素上皮萎缩带或慢性神经上皮脱离通道表现。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CCSC组11眼病灶区出现周围脉络膜血管扩张及高通透性改变;而PCV组21眼均出现脉络膜息肉样病变,其中12眼为脉络膜分支血管网。OCTA检查结果显示,CCSC组4眼病灶部位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高血流信号,其外环绕低血流信号,7眼表现为粗颗粒形态的斑驳状血流信号;PCV组15眼可检出息肉样病变,表现为高反射信号,呈结节状、环状或点状,12眼检出脉络膜分支血管网病变,表现为血管样结构的高血流信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发现,CCSC组7眼为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PCV组12眼为波浪形隆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Bruch膜组成的双层征,10眼为陡峭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指状突起(或称PED峰),18眼为浆液性或出血性PED。CCSC组患者治疗随访时,OCTA检查发现2眼继发I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结论CCSC与PCV之间存在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多模式影像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另外,OCTA能够较好地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结构,可用于该类疾病的治疗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多模式影像检查
下载PDF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怀华 曾繁星 +2 位作者 孙晓蕾 陈秀丽 徐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确诊为PCV的174例(206眼)患者的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确诊为PCV的174例(206眼)患者的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相干光断层成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结果,并进一步分析。结果眼底表现:橘红色病灶146眼(70.9%),斑片状视网膜出血79眼(38.3%),硬性渗出71眼(34.5%),玻璃膜疣8眼(3.9%)。FFA表现:144眼(70.0%)早期见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晚期呈强度不均的斑驳状强荧光斑片;49眼(23.8%)表现为大片遮蔽荧光;色素上皮脱离为99眼(48.1%)。ICGA表现:息肉样强荧光位于黄斑区149眼(72.3%),视盘区20眼(9.7%),血管弓区19眼(9.2%);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网149眼(72.3%);晚期地图样强荧光110眼(53.4%)。OCT表现:PCV的异常分支血管网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呈扁平波纹状隆起,RPE层与Bruch膜之间可见中至高的反射信号68眼(41.5%);PCV的异常分支血管网表现为RPE层较高隆起,其下可见中高反射和(或)出血(浆液)信号64眼(39.0%)。结论 PCV以视网膜下橘红色病灶为其眼底特征;FFA造影早期见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晚期呈强度不均的斑驳状强荧光斑片,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多见;ICGA造影表现为息肉样强荧光,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和晚期地图样强荧光,息肉样病灶多位于黄斑部;PCV的异常分支血管网OCT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Bruch膜之间的中高反射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相干光断层成像
下载PDF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易长贤 欧杰雄 +2 位作者 闫宏 麦桂英 于强 《眼科学报》 2001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报道1例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常规眼科检查、眼底照相、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分析以及文献复习。结果: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缺乏典型的玻璃疣,... 目的:报道1例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常规眼科检查、眼底照相、荧光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分析以及文献复习。结果: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缺乏典型的玻璃疣,但可在视乳头与黄斑间出现大量泥沙样黄色渗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没有老年性黄斑变性样的新生血管,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中可见典型的息肉样脉络膜血管扩张,可单眼发病。结论: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在临床表现以及眼底血管造影方面均有特征性改变。区分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与老年性黄斑变性在疾病的视力预后、转归以及治疗处理上都有实际的临床意义。眼科学报2001;17:126~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鉴别诊断黄斑病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新术语和非基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的诊断标准——2021亚太眼科影像学会专家共识解读与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文峰 苏永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1-426,共6页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发现之初至今的40年间,其命名和各成分术语随着眼底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更迭,部分常用术语已经无法代表PCV病灶的本质;同时,以无创的检查手段诊断PCV的效能越来越受到关注。2021年,亚太眼科影像学会PCV工...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发现之初至今的40年间,其命名和各成分术语随着眼底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更迭,部分常用术语已经无法代表PCV病灶的本质;同时,以无创的检查手段诊断PCV的效能越来越受到关注。2021年,亚太眼科影像学会PCV工作组讨论并针对PCV两个重要成分的术语做出专家共识,并提出一套不基于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PCV诊断标准,以期鉴别PCV与典型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该共识是对影像学和组织学报告的最新理解的凝练,概念明晰且精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共识术语 眼底影像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PDT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小波 任芳芳 +1 位作者 杨文超 付群 《中国民康医学》 2014年第20期128-129,共2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王国珍,女,56岁,因右眼视物不清伴变形2周于2014年04月10日入院,入院前2周,患者无诱因出现右眼视物不清,伴视物变形,无其他不适,就诊考虑为“右眼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查体:VOD:0.6,VOS:1.0,矫正视力:右眼不提高... 1病例资料 患者王国珍,女,56岁,因右眼视物不清伴变形2周于2014年04月10日入院,入院前2周,患者无诱因出现右眼视物不清,伴视物变形,无其他不适,就诊考虑为“右眼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查体:VOD:0.6,VOS:1.0,矫正视力:右眼不提高。眼压:OD:15mmHg, OS:16 mmHg。双眼前节无异常,晶体、玻璃体轻度混浊;右眼底见:视盘边界清,色橘红,C/D=0.3,动脉变细,动静脉比值1:2,黄斑附近可见深层出血,黄斑区水肿,中心凹反光不存在。左眼眼底:视盘边界清,色橘红,动脉变细,动静脉比值1:2,黄斑中心凹反光不存在。眼底照相见黄斑附近橘红色病灶(图1)。 OCT检查:病灶区色素上皮下高度圆形隆起,少许神经上皮下积液,色素上皮形状欠规则(图2)。诊断:1.右眼老年性黄斑变性(湿性);2.右眼黄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老年性黄斑变性
下载PDF
光动力疗法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晓映 陈峰 +2 位作者 周伟 周奇鸣 陈桂文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9期1131-1132,共2页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PDT治疗后随访≥6个月的21例21眼PCV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及光相干断...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PDT治疗后随访≥6个月的21例21眼PCV的临床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并观察PDT治疗后PCV病灶的变化。结果末次随访时21眼中10眼视力稳定不变(47.6%),9眼视力提高(42.9%),2眼视力下降(9.5%)。FFA及ICGA检查发现18眼血管荧光渗漏停止,3眼仍有轻微荧光渗漏。OCT检查发现15眼视网膜下积液吸收,6眼视网膜下积液减少。患者未见与治疗相关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PDT能有效消退息肉样病灶,阻止或减轻PCV所致的渗漏,促进出血、渗出及水肿吸收,稳定或提高患者视力,可作为PCV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