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VEGF治疗后细胞因子变化分析
1
作者 刘琪 王乐怡 +1 位作者 王晓虹 谢小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44-0146,共3页
探究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VEGF治疗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在我院展开本次实验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2024年3月,共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并均给予抗VEGF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细胞因子... 探究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VEGF治疗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在我院展开本次实验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2024年3月,共选择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并均给予抗VEGF治疗,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细胞因子情况的观察,并采用对比的方式明确患者的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和整体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均较高。治疗后,VEGF、TNF-ɑ、IL-6、血管生成因子A、B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相比治疗之前,全部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治疗前后各项数据比较,结果 均显示为P<0.05,表明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病情严重,给予VEGF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的细胞因子变化,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意义显著,可推广此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 血管病变 抗VEGF治疗 细胞因子 变化分析
下载PDF
大量出血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行重水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外引流术的疗效
2
作者 江恒 骆泓波 +2 位作者 郑青青 郦晓霞 刘辉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引起黄斑下大量出血行重水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外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出血型PCV患者56例(56眼)。根据是否联合重水辅助下...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引起黄斑下大量出血行重水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外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的出血型PCV患者56例(56眼)。根据是否联合重水辅助下的巩膜外引流手术,将其分为单纯玻切组(28眼)与联合治疗组(28眼)。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息肉样血管病灶消退情况,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时的视力较基线均有所提高(均P<0.05);而单纯玻切组在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视力较基线下降(P<0.05),直至6个月和12个月才显著上升(P<0.05);联合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时的视力均优于单纯玻切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纯玻切组在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CMT较基线均显著下降(均P<0.05);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联合治疗组的CMT均低于单纯玻切组(均为P<0.05)。治疗后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4例患者息肉样血管病灶基本消退,单纯玻切组1例息肉样血管病灶基本消退,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治疗后第12个月时,联合治疗组8例患者息肉样血管病灶完全消退,单纯玻切组4例息肉样血管病灶消退,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治疗期间联合治疗组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单纯玻切组有10例出现并发症,治疗后得以控制。结论:重水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外引流手术相对单纯玻璃体切除术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视力,更显著地降低出血型PCV患者的CMT,出血引流更为彻底,术后黄斑下积血更少,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玻璃体切除手术 重水 巩膜外引流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治疗进展
3
作者 刘宝怡 马媛(综述) 李涛(审校) 《眼科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亚洲人群中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发生大出血并发症后严重危害视力且预后差。PCV大出血包括视网膜下出血(subretinal hemorrhage,SRH)和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VH)...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亚洲人群中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发生大出血并发症后严重危害视力且预后差。PCV大出血包括视网膜下出血(subretinal hemorrhage,SRH)和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VH)。SRH的危险因素包括较长病程、簇型PCV、息肉状病灶不消退、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其治疗方式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光动力疗法、激光、玻璃体腔注气、眼内注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玻璃体切割术或联合治疗等方式,其中,黄斑中心凹是否受累和出血时间是影响治疗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发病年龄较大、白细胞计数较高、天门氨酸转移酶和丙氨酸转氨酶的比值较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长、曾行光动力疗法、有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史、SRH面积大、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PCV患者发生VH的风险高。浓厚的VH通常需行玻璃体切割术,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临床关注的焦点。鉴于目前PCV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尚不完全明确、治疗方面也尚未形成共识,需要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视网膜下出血 玻璃体积血 综述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周露宇 李江龙 +2 位作者 罗世春 柯殷雨 孔玮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4期228-231,共4页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眼科疾病。临床上PCV的治疗主要以西医为主,目前中医对PCV治疗的见解也日益增多。本文就PCV患者行阿柏西普联合中医辩证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进行思...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眼科疾病。临床上PCV的治疗主要以西医为主,目前中医对PCV治疗的见解也日益增多。本文就PCV患者行阿柏西普联合中医辩证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进行思考,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PCV的独特优势,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临床疗效 病例报道
下载PDF
抗VEGF注射治疗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炳乾 卢百阳 +1 位作者 王雪 姜海涛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射治疗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远期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200例(216只眼)PCV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玻璃体腔抗VEG...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射治疗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远期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200例(216只眼)PCV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玻璃体腔抗VEGF注射治疗,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压检查、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及黄斑前膜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眼压、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BCVA及mfERG值。结果患者治疗后7 d、3个月、1年logMAR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年logMAR值明显低于治疗后7 d,治疗后1年logMAR值明显低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7 d、3个月、1年CFT及CRT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年CFT及CRT明显低于治疗后7 d,且治疗后CFT及CRT明显低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周~6个月患者治疗前CRT明显高于病程6个月~2年患者,BCVA低于病程6个月~2年患者。治疗后CRT低于病程6个月~2年患者,BCVA低于病程6个月~2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的Ring1、Ring2、Ring4、Ring5值及治疗后3个月和1年的Ring1、Ring2、Ring3、Ring4、Ring5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的Ring1、Ring2、Ring3、Ring4、Ring5值明显高于治疗后7 d和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注射治疗能有效恢复PCV患者视力,且对PCV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疗效
下载PDF
关注brolucizumab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治疗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6
作者 刘璟瑶 刘勃实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7-622,共6页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临床特征为脉络膜内异常血管形态,如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和血管末端息肉样扩张,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变及出血性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易造成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积血,是主...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临床特征为脉络膜内异常血管形态,如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和血管末端息肉样扩张,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变及出血性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易造成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积血,是主要致盲眼底病变之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是目前PCV治疗的主要方法,在消除异常血管网和清除息肉样病灶、减轻血管渗出及促进渗出液吸收、改善视力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频繁的玻璃体内药物注射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也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此外,治疗后的高复发率也给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寻求药效持久且经济负担较轻的新型治疗药物是PCV临床研究关注的焦点。brolucizumab是一种新型小分子抗VEGF类人源化单抗药物,具有组织穿透性强、局部药物浓度及生物利用度高、注射剂量小、药效持久和注射间隔时间长等优势,为PCV的临床治疗及患眼预后改善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虽然有较多文献证实了brolucizumab治疗PCV的疗效和安全性,但文献多来自于日本、印度和韩国,仍然缺乏中国的临床实践数据。随着该药物在多个国家的批准上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治疗方法可惠及更多的PCV患者。我国的眼科医师和研究者应密切关注brolucizumab在PCV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西珠单抗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玻璃体内注射 治疗用途
下载PDF
康柏西普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龚培 王情 吴福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样本选取时间:2019年1月—2020年3月,样本对象: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PCV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柏西普组与雷珠单抗组,各30例。雷...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样本选取时间:2019年1月—2020年3月,样本对象: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PCV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柏西普组与雷珠单抗组,各30例。雷珠单抗组以雷珠单抗治疗,康柏西普组则以康柏西普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眼底检测结果[眼压(IR)、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并发症情况及血流变指标。结果 治疗1周后,2组患者IR、CMT、SFCT均显著降低,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2组患者IR、BCVA、CMT、SFC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康柏西普组BCVA、CMT、SFCT均低于雷珠单抗组(P<0.05)。雷珠单抗组与康柏西普组患者注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 6.67%,χ^(2)=0.218,P=0.640)。治疗3个月后,康柏西普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康柏西普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低于雷珠单抗组(P均<0.01)。结论 康柏西普治疗PCV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眼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眼压 视力 眼底疾病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眼底影像检查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延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眼底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PCV患者32例(32眼)的眼底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 目的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眼底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PCV患者32例(32眼)的眼底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结果 32眼中6眼表现为异常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异常血管网造影后期荧光逐渐减弱;21眼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息肉状脉络膜血管扩张灶,在造影早期呈囊袋样或结节样强荧光,造影后期表现为渗漏、染色、冲刷现象或者消退;5眼表现为PCV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共同存在。表现为异常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的6眼OCT检查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视网膜色素上皮下的两层强反射,即双层征;而表现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扩张灶的26眼OCT检查发现脉络膜内层的突兀状结节样隆起,隆起的下面有中等反射存在。结论 PCV在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和OCT检查中有其特征性眼底影像表现,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鉴别,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异常分支脉络膜血管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扩张灶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怡 姚静 +4 位作者 王肖华 赵琳 王丽君 王建明 周爱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通过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 OCT)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在鉴别PCV和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 AMD)方面的价值,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SD OCT诊断PCV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 目的通过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 OCT)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在鉴别PCV和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 AMD)方面的价值,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SD OCT诊断PCV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在2012年8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62)例(63只眼)初诊为PCV或w AMD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分析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菁绿造影最终确诊为PCV者为24例(25只眼),w AMD者38例(38只眼)。当这些患者的SD OCT图像在尖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峰、双层征、多发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切迹、代表息肉的低反射腔、高反射硬性渗出这6条特征中,满足第1或第2条时,其余特征至少满足1条可诊断PCV;不满足第1和第2条时,其余特征至少满足3条可诊断为PCV。基于SD OCT的诊断与基于金标准吲哚菁绿造影的诊断相比较,评价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确诊为PCV的25只患眼中有23只眼(92.0%)满足SD OCT诊断PCV标准,确诊为w AMD的38只患眼中则有4只眼(10.5%)满足SD OCT诊断PCV标准。SD OCT诊断PC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9.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SD OCT诊断PCV的标准。SD OCT在鉴别PCV和w AMD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诊断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达良 罗曼 +1 位作者 缪茶英 罗素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079-2081,共3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在不同类型的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5/2015-05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3例63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息肉数的差异分为单息肉组(38例38眼)和多息...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在不同类型的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5/2015-05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3例63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息肉数的差异分为单息肉组(38例38眼)和多息肉组(25例25眼),两组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每月1次,连续注射3mo。注射后随访1a,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的变化。结果:与多息肉组比较,单息肉组治疗前最大线性直径更大、纤维血管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发生率更低、BCVA更低(P<0.05)。治疗后3、6mo,1a单息肉组BCVA明显低于多息肉组(P<0.05);单息肉组治疗后3、6mo,1a时BCVA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单息肉组和多息肉组患者的CRT在治疗后6、12mo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息肉组治疗后3、6mo,1a时CRT均较治疗前低(P<0.05),多息肉组治疗后3、6mo的CRT较治疗前低(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在多息肉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中治疗效果更好,息肉数量对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最佳矫正视力 中心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频域OCT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和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夏松 杨景元 +1 位作者 赵欣宇 陈有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评价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在鉴别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和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初诊为PCV或wAMD的126例患者的荧光素眼... 目的评价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在鉴别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和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初诊为PCV或wAMD的126例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造影(ICGA)、SD-OCT等影像资料。SD-OCT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尖峰、双层征、PED、PED切迹、代表息肉的低反射腔中的3条或以上时,即可确诊PCV,同金标准ICGA相比,评价SD-OCT诊断策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与金标准的差异性及一致性。结果PCV患者中PED切迹、代表息肉的低反射腔、PED尖峰、双层征和PED的患眼数分别为38、35、48、40和46,分别占67.9%、62.5%、85.7%、71.4%和82.1%;wAMD患者中PED切迹、代表息肉的低反射腔、PED尖峰、双层征和PED的患眼数分别为12、3、11、8和26,分别占14.5%、10.5%、34.2%、15.8%和3.9%,均低于P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D-OCT诊断了56眼PCV中的49眼,10眼wAMD误诊为PCV。基于SD-OCT诊断策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86.8%,同金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9),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38(P<0.001),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SD-OCT诊断PCV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SD-OCT特征满足PED尖峰、双层征、PED、PED切迹、代表息肉的低反射腔中至少3项即可诊断PCV,为PCV的诊断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 分支血管 双层征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文峰 吴德正 +3 位作者 孙祖华 陈艳丽 黄时洲 罗光伟 《眼科学报》 2006年第3期160-165,共6页
目的:在较大样本病例的基础上,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的分类标准,并提出PCV的系统分类法。方法:42例(48只眼)国人PCV患者根据PCV的眼底表现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 目的:在较大样本病例的基础上,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的分类标准,并提出PCV的系统分类法。方法:42例(48只眼)国人PCV患者根据PCV的眼底表现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特征,按息肉状病灶发生的部位、息肉状病灶渗漏程度、有无与息肉状病灶相连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眼底出血、渗出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结果:48只PCV患眼按息肉状病灶发生的部位分为黄斑型(30只眼,占62.5%)、血管弓型(6只眼,占12.5%)、视乳头旁型(3只眼,占6.3%)、中周型及结合型(9只眼,占18.8%);按息肉状病灶渗漏程度分为活动性(34只眼,占73.8%)与非活动性(14只眼,占29.2%);按有无与息肉状病灶相连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分为典型(36只眼,75.0%)与非典型(12只眼,25.0%);按眼底出血、渗出的严重程度分为渗出型(13只眼,占27.1%)与出血型(35只眼,占72.9%)。其中按息肉状病灶发生的部位和按有无与息肉状病灶相连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进行分类为本研究首次提出。结论:PCV的上述分类有助于PCV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分类 中国人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奇 杨建军 李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457-1460,共4页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常见的视网膜疾病,有色人种多见,在我国主要患者群以60岁左右为主,且女性较多见,该病目前发病原因不明且尚无特效药,眼底镜下可见橘红色病灶、出血及渗出,结合吲哚...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常见的视网膜疾病,有色人种多见,在我国主要患者群以60岁左右为主,且女性较多见,该病目前发病原因不明且尚无特效药,眼底镜下可见橘红色病灶、出血及渗出,结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可做出诊断,近几年对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有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注射疗法、针对并发症的手术治疗及其联合治疗,本文将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诊疗展开综述,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 光动力疗法 玻璃体腔抗新生血管药物注射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房水中IL-8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臻 王少杰 +1 位作者 刘国立 简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究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房水中IL-8及其受体1、2 (CXCR1、CXCR2)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04/2018-03本院收治的PCV患者67例作为PCV组,另选取白内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 目的:探究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房水中IL-8及其受体1、2 (CXCR1、CXCR2)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04/2018-03本院收治的PCV患者67例作为PCV组,另选取白内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患者房水中IL-8、CXCR1、CXCR2 mRNA表达量,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量所有受试者BCVA,OCT检测CMT,创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IL-8、CXCR1、CXCR2对PCV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PCV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V组患者房水中IL-8、CXCR1、CXCR2 mRNA表达升高,BCVA降低,CMT升高(均P <0. 05)。PCV组患者房水中IL-8、CXCR1、CXCR2水平与BCVA(LogMAR)呈正相关(r=0. 438、0. 346、0. 385,均P<0. 05),与CMT呈正相关(r=0. 378、0. 606、0. 357,均P<0. 05)。IL-8、CXCR1、CXCR2、BCVA、CMT是PCV发生的危险因素。IL-8、CXCR1、CXCR2诊断PC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882、0. 860、0. 812。结论:PCV患者房水中IL-8、CXCR1、CXCR2表达均升高,其不仅与患者BCVA和CMT相关,且与PCV的发生有关,可能成为PCV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白介素-8 白介素-8受体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夏松 杨景元 +1 位作者 赵欣宇 陈有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息肉病灶和脉络膜分支血管网(BVN)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特征。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未经治疗的PCV患者42例45眼,其中男26例27眼,女1... 目的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息肉病灶和脉络膜分支血管网(BVN)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特征。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未经治疗的PCV患者42例45眼,其中男26例27眼,女16例18眼;平均年龄为(68.59±8.52)岁。所有患眼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和OCTA检查,观察息肉和BVN的OCTA影像特征,并计算其OCTA的检出率。结果所有PCV患者ICGA图像上均可观察到明确的高荧光息肉病灶,其中38眼的ICGA图像上可观察到BVN结构。OCTA图像显示息肉为点状、环状、团簇状或结节状高反射信号,共检测出45眼中35眼的息肉病灶信号,检出率为77.8%。OCTA能清晰显示38眼的BVN血管结构,检出率为100.0%。结论OCTA能无创地显示PCV的息肉病灶和BVN结构,结合en face图像和B扫描图像能实现对病灶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 血管成像 分支血管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玻璃体积血的疗效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楠 叶俊杰 +2 位作者 陈有信 谭柯 周慧颖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并发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9例(29只眼)首诊为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除术后确诊为PCV患...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并发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9例(29只眼)首诊为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切除术后确诊为PC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40~84岁,平均(61.5±11.5)岁。术前视力:光感者5只眼,手动者17只眼,眼前数指者3只眼,<0.1者3只眼,≥0.1者1只眼。29只眼均给予玻璃体切除术,其中13只眼给予C3F8填充,14只眼给予硅油填充。14只眼合并白内障行摘除术。术后随访1~84周,平均33周。结果术后23只眼视力提高,占79.3%;6只眼视力不变,占20.7%。末次随诊,视力≥0.3者4只眼,≥0.1者6只眼,≥0.01者9只眼,眼前手动与眼前数指者各5只眼。术前与术后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32,P<0.05)。术后视网膜在位28只眼,其中8只眼为硅油填充下视网膜在位;视网膜脱离1只眼。29只眼手术中均见视网膜下大量出血。术后视网膜下出血均有不同程度吸收,其中7只眼积血完全吸收,仅见色素紊乱及机化膜。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可以有效治疗继发于PCV的玻璃体积血,提高患者视力;合并视网膜脱离时联合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视网膜解剖复位及视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积血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1年的视力预后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子扬 夏松 +1 位作者 杨景元 陈有信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经过连续3个月的每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后1 a的视力预后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7月... 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经过连续3个月的每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后1 a的视力预后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CV患者44例(44眼),所有患者在基线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眼底检查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行连续3个月的每月1次抗VEGF(包括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注射,随后按需治疗,记录第1次抗VEGF治疗后随访1 a的BCVA并与基线BCVA比较,依据BCVA变化分为BCVA提高组和未提高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BCVA预后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CVA提高组比BCVA未提高组具有较短的发病时间、较小的病灶最大线性尺寸(P=0.045、0.037)。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脉络膜高渗透性和病灶最大线性尺寸是视力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回归系数为0.963和0.001;P=0.010、0.012;比值比为0.083和1.002;95%的可信区间为0.013~0.549和1.001~1.004μm)。结论合并脉络膜血管高渗透性可能是经抗VEGF治疗的PCV患眼视力预后不佳的预测指标,同时病灶的最大线性尺寸和发病时间也与PCV经抗VEGF治疗后的BCVA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最佳矫正视力 脉络膜血管高渗透性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曦 蒋沁 姚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481-484,共4页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种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一些研究表明其可能与某些基因有关。PCV眼底镜下表现常与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相似,通...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种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一些研究表明其可能与某些基因有关。PCV眼底镜下表现常与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相似,通过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等影像学检查可予以鉴别。目前主要通过眼底镜下特征性的橘红色息肉状损害和ICGA下见血管网边缘息肉状血管损害对PCV进行诊断。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抗血管生成药物及联合疗法等。我们从历史、流行病学、病理学、发病机制、基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对PCV的研究方向的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基因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光动力疗法
下载PDF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玻璃体积血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子扬 叶俊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196,共4页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曾被称为"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是一种多发的反复发作性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脱离伴脉络膜息肉样血管异常。PCV被分为两型:渗出型和出血型,...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曾被称为"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是一种多发的反复发作性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脱离伴脉络膜息肉样血管异常。PCV被分为两型:渗出型和出血型,其中出血型容易发生玻璃体积血。近年来,随着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的普遍应用,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对PCV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以及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眼底、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改变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变 玻璃体积血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甘小林 黄钰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22例(23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方案,于治疗完毕后随...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22例(23眼)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方案,于治疗完毕后随访3年,观察记录患眼矫正视力的变化情况,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FFA),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2例(23眼)中,5眼术后注射部位结膜下端少量出血,在短期内均自行消退;术后无一眼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1 w^36个月后,患眼视力有所降低,但与治疗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 w^24个月,患眼眼底中心视网膜厚度(CRT)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呈持续下降趋势;术后12、24、36个月CRT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个月CFT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对患眼视力无明显不良影响,且有助于患眼黄斑区及中心凹的恢复,治疗有效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脉络膜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