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融合发展图景:一种恰亚诺夫主义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洪新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47,共11页
当前有关城乡关系的研究主要围绕二元城乡关系性质、城乡人口密度以及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三个方面展开。考虑到小农经济仍然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中国农业的主体,建构城乡关系融合发展格局需要一种恰亚诺夫式的平衡,将当前影响城乡关系发... 当前有关城乡关系的研究主要围绕二元城乡关系性质、城乡人口密度以及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三个方面展开。考虑到小农经济仍然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中国农业的主体,建构城乡关系融合发展格局需要一种恰亚诺夫式的平衡,将当前影响城乡关系发展的种种张力性因素予以妥善调适。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坚持城乡二者之间的平等主体地位,逐渐消解"半工半农"二元农户家庭结构的固化性,建立充分和平衡的市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恰亚诺夫主义 小农经济 消费转型
下载PDF
恰亚诺夫小农理论:“劳动—消费均衡”与“纵向合作社”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冰 韩玉 《欧亚经济》 2023年第1期110-124,126,共16页
恰亚诺夫学术生涯与思想发展对理解其学说内在含义具有重要枢纽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劳动—消费均衡”与“纵向合作社”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发现这两个表面上看似彼此矛盾的观点事实上构成恰亚诺夫学说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恰亚诺... 恰亚诺夫学术生涯与思想发展对理解其学说内在含义具有重要枢纽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劳动—消费均衡”与“纵向合作社”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发现这两个表面上看似彼此矛盾的观点事实上构成恰亚诺夫学说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恰亚诺夫虽然对小农发展理论贡献良多,但在当时苏联国内却没有产生现实影响,仅因为在理论层面与农业集体化相左,便使恰亚诺夫蒙冤“劳动农民党”案,其学术思想也被归入禁区,甚至当代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恰亚诺夫卒年仍存有误解,需要根据历史资料予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亚诺夫 小农理论 家庭经济 “劳动—消费均衡” “纵向合作社”
原文传递
理解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困境:来自恰亚诺夫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6
3
作者 呼占平 张谦 杜强 《开放时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8-194,10,共18页
恰亚诺夫的《农民合作社理论》被广泛解读为倡导农民合作社的生命力及其相对于资本主义农业优越性的理论框架,本研究认为,其理论恰恰提供了对大部分农民合作社难以成功的最有力解释。恰亚诺夫从俄国小农群体与乡村社会的现实出发,指出... 恰亚诺夫的《农民合作社理论》被广泛解读为倡导农民合作社的生命力及其相对于资本主义农业优越性的理论框架,本研究认为,其理论恰恰提供了对大部分农民合作社难以成功的最有力解释。恰亚诺夫从俄国小农群体与乡村社会的现实出发,指出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五个主要障碍,这些障碍以互相勾连的形式将小农合作组织拖入一个恶性循环,而打破该恶性循环只能通过以国家为后盾的全国性合作社组织系统才能实现。本研究根据来自20个省份的65个典型合作社案例材料阐述了恰亚诺夫指出的障碍因素可以解释中国农民合作社的长期发展困境,而恰亚诺夫指出的出路所需要的结构性条件在当今中国似乎并不存在。本研究主要有两层贡献:第一,全面介绍了恰亚诺夫的农民合作社理论;第二,以其理论视角来解释中国主流合作社模式陷入困境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亚诺夫 农民合作社 合作运动 小农农业
原文传递
恰亚诺夫主义视角的农政问题与农政变迁 被引量:11
4
作者 叶敬忠 张明皓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59,6-7,共15页
恰亚诺夫主义已经成为国际农政研究的主流学术思潮之一。恰亚诺夫主义的农政传统,在农业方面,重视小农农业生产形式的独特性和纵向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在农民方面,基于"生存小农"的价值结构探讨农民贫富循环的分化形态和农民未... 恰亚诺夫主义已经成为国际农政研究的主流学术思潮之一。恰亚诺夫主义的农政传统,在农业方面,重视小农农业生产形式的独特性和纵向一体化的合作形式;在农民方面,基于"生存小农"的价值结构探讨农民贫富循环的分化形态和农民未来稳固存续的命运;在农地方面,重点探讨土地社会化的分配形式和土地合作制的未来形式;在农村方面,构想了以农村合作化和支持型国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阻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的渗透。结合市场化和全球化深入的情势,新时期恰亚诺夫主义集中于对全球普遍兴起的再小农化进行分析和对社会反向运动进行倡导等。而在中国场域,尽管农业、农民、农地、农村的研究分散着大量恰亚诺夫主义的思想成分,仍需不断提升应用恰亚诺夫主义分析范式的主动性,开创中国农政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亚诺夫主义 农政问题 农政变迁 国家发展
原文传递
工分制下农户的经济行为——对恰亚诺夫假说的验证与补充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江华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110,共16页
关键词 工分制 农户 经济行为 恰亚诺夫假说 中国 生产大队 生产小队
原文传递
从“家庭农场”到“农民合作”:恰亚诺夫的合作化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6
6
作者 潘璐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3-205,M0008,共14页
农民经济理论和农民合作社理论是恰亚诺夫农业经济思想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恰亚诺夫以家庭农场研究为基础,关注如何在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大生产,提出了以合作社为载体的纵向一体化,构建了"小农场+合作社+支持型国家... 农民经济理论和农民合作社理论是恰亚诺夫农业经济思想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恰亚诺夫以家庭农场研究为基础,关注如何在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大生产,提出了以合作社为载体的纵向一体化,构建了"小农场+合作社+支持型国家"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和补充恰亚诺夫关于农民合作社的研究论述与主要观点,强调指出了恰亚诺夫农业经济思想对当下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中国农业发展所具有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亚诺夫 农民经济 农民合作社 纵向一体化
原文传递
农民经济的分化与转型:重返列宁-恰亚诺夫之争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慧鹏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28,共17页
围绕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经济的性质、农民分化的性质与发展趋势、农民的前途命运等问题,列宁和恰亚诺夫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恰亚诺夫强调农民家庭经营的非资本主义性质,以及农民家庭农场相对于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优势,列宁则认为... 围绕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经济的性质、农民分化的性质与发展趋势、农民的前途命运等问题,列宁和恰亚诺夫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恰亚诺夫强调农民家庭经营的非资本主义性质,以及农民家庭农场相对于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优势,列宁则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家庭经营已经具备资本主义化的内在动力。本文详细梳理了列宁-恰亚诺夫之争,并对这一争论在当代中国的回响进行了评述。本文认为,在农业资本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小农家庭经营的外在形式虽然得以延续,但其内在的性质和运行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农民经济已经不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而是嵌入于资本主导的分工体系,从属于资本积累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农民经济 内在转型列宁 恰亚诺夫
原文传递
土地资源约束还是制度陷阱?——兼论中国土地制度变迁和土地流转 被引量:6
8
作者 徐忠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13,共11页
对"李约瑟之谜"已有不同解答,但深入分析仍有必要。中国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过一段"停滞期",其原因至今未明。通过大跨度建立7种制度模式以求解答这两个问题。研究发现,土地、劳动和资本要素一样会受不同制度的... 对"李约瑟之谜"已有不同解答,但深入分析仍有必要。中国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过一段"停滞期",其原因至今未明。通过大跨度建立7种制度模式以求解答这两个问题。研究发现,土地、劳动和资本要素一样会受不同制度的约束而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而放松约束可以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当前,土地流转不过是土地要素约束的一次放松,它和100多年以前自由经济时代的土地制度不完全一样。未来的农业发展要力争让不同生产要素的制度约束获得同步的放松,实现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流转 恰亚诺夫模式 土地承包制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主线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清坡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4-60,共7页
20世纪初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主线是发展,即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问题。围绕此主线引发了一系列争论,由此也大体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体系和新古典经济理论及新制度经济理论体系下的研究脉络演变。此外,恰亚诺夫农民经济... 20世纪初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主线是发展,即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问题。围绕此主线引发了一系列争论,由此也大体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体系和新古典经济理论及新制度经济理论体系下的研究脉络演变。此外,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理论对小农经济较强的解释力也显示出了其影响力。但百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任何单一理论体系都难以对此过程予以完全有效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研究 小农经济理论 新古典经济理论 新制度经济理论 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理论
下载PDF
环境退化地区家庭人口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以中国西北毛乌素沙地为例
10
作者 潘景璐 周建华 《西北人口》 CSSCI 2012年第2期6-10,16,共6页
微观层面模型对于区分不同的人口群体以更好地明确环境退化的责任主体及其原因具有重要价值,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经济区分是联接家庭人口特征与土地覆盖结果的重要手段。基于扩展的恰亚诺夫理论框架,文章利用2007—2008年两次调查... 微观层面模型对于区分不同的人口群体以更好地明确环境退化的责任主体及其原因具有重要价值,对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经济区分是联接家庭人口特征与土地覆盖结果的重要手段。基于扩展的恰亚诺夫理论框架,文章利用2007—2008年两次调查所获293个农户样本数据,采用OLS和logit多变量模型实证分析毛乌素沙地家庭人口和其他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人口因素对毛乌素沙地农户的土地利用产生重要影响;(2)毛乌素沙地主要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也遵循家庭生命周期的过程;(3)毛乌素沙地农户在减少有助于土壤修复利用活动的同时面临上升的退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恰亚诺夫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 土地利用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小农经济理论视角下的鲁南地区乡村治理研究——以山东省店子镇高崖村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瑞祥 于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104,共6页
乡村治理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小康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建设与发展产生嬗变,但其主体构成仍为小农家庭,长期既存的小农经济维持了农村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但也因其经济行为逻辑... 乡村治理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小康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建设与发展产生嬗变,但其主体构成仍为小农家庭,长期既存的小农经济维持了农村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但也因其经济行为逻辑性影响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导致了治理结构失衡、治理效能未充分发挥等乡村治理困境的产生。因此基于恰亚诺夫的小农经济理论,结合山东省店子镇高崖村的实地调研,发现解决鲁南地区乡村治理困境不仅要依靠治理制度与政策的改革,还要依托产业兴旺策略,逐步转变村民固有的小农经济思想,发挥农村经济组织的治理功能,将小农经济与乡村治理统筹考虑,探索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经济 恰亚诺夫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鲁南
下载PDF
中国农业资本化的特征和方向: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资本化动力 被引量:139
12
作者 严海蓉 陈义媛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69,6,共21页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正崛起为中国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中国农业的资本化趋势被学者黄宗智概括为"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结合宏观和微观的案例,本文研究了... 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正崛起为中国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中国农业的资本化趋势被学者黄宗智概括为"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结合宏观和微观的案例,本文研究了中国农业资本积累的性质、趋势和特征,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中国农业政策的转变。本文认为,中国的农业资本化既有自上而下的驱动力,也有自下而上的驱动力;中国农业政策自农村改革初期即有去小农化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积累 农业资本主义 民粹主义 恰亚诺夫
原文传递
小农户与大农场: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种棉人”——基于我国西北某县棉花产业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宗阳 《社会发展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155-172,M0006,共19页
基于中国西北某县棉花产业的田野调查,本文探察了小农户与大农场之间的关系形态。通过比对小农户和大农场在农业经营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经营工序、成本对比和作物品种差异,可以发现小农户和大农场处于不同的市场结构之中。正是这种市场结... 基于中国西北某县棉花产业的田野调查,本文探察了小农户与大农场之间的关系形态。通过比对小农户和大农场在农业经营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经营工序、成本对比和作物品种差异,可以发现小农户和大农场处于不同的市场结构之中。正是这种市场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小农户和大农场之间呈现相对独立的非竞争关系。这一判断与既有研究所讨论的小农户竞争能力强能够排挤大农场,或者大农场能够借助资本与技术碾压小农户的观点均不相同。不可忽视的是,小农户与大农场之间相对独立的关系形态是两种不同“赛道”,其中内含了不平等关系,即小农户受限的种植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大农场 农业现代化 “列宁—恰亚诺夫之争”
原文传递
专题:中国新时代的小农经济
14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共1页
黄宗智高原彭玉生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土地平均分配、城乡户籍划分)和它在高人口压力下形成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合在一起促成了'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这样的经验事实表明,中国更接近恰亚诺夫的,而非列宁、亚当·斯密... 黄宗智高原彭玉生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土地平均分配、城乡户籍划分)和它在高人口压力下形成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合在一起促成了'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这样的经验事实表明,中国更接近恰亚诺夫的,而非列宁、亚当·斯密和马克思所设想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农业 黄宗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恰亚诺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