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莫言文学的恶之美怪诞
1
作者 刘法民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56-60,94,共6页
莫言文学的恶之美怪诞由凶恶与良善两种形象直接对接构成,形式极为特殊。恶之美怪诞在莎士比亚、波德莱尔作品中萌芽,在鲁迅作品中形成,由莫言开始大量制作应用。恶之美怪诞只能在想象性的文学中存在,人对恐怖厌恶与喜爱愉悦之间激烈冲... 莫言文学的恶之美怪诞由凶恶与良善两种形象直接对接构成,形式极为特殊。恶之美怪诞在莎士比亚、波德莱尔作品中萌芽,在鲁迅作品中形成,由莫言开始大量制作应用。恶之美怪诞只能在想象性的文学中存在,人对恐怖厌恶与喜爱愉悦之间激烈冲突情感体验的主动追求,是恶之美怪诞产生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怪诞 恶之美怪诞
下载PDF
论曹操形象的恶之美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欢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13-18,共6页
从道德上讲曹操是大奸大恶之徒,但从审美上看,曹操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美的形象。曹操形象之美源自于其自身的英雄之气,这种英雄之气在曹操生命的前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和展现。统一中原之后,由于曹操自身的骄傲自满和追求享乐,他身上的... 从道德上讲曹操是大奸大恶之徒,但从审美上看,曹操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美的形象。曹操形象之美源自于其自身的英雄之气,这种英雄之气在曹操生命的前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和展现。统一中原之后,由于曹操自身的骄傲自满和追求享乐,他身上的英雄之气也随之逐渐缩减,从而导致曹操形象由美向丑的转变。曹操形象的美与道德无关,它是对善的超越,体现的是个体生命的张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恶之美 英雄气 个体生命的张扬
下载PDF
鲁迅“恶”的美学观及其成因探寻
3
作者 贺智利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5,共5页
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目的以及强者型的人格,是他“恶”的美学现形成的重要原因。恶之美既是鲁迅美学观的独特性所在,更是其深刻性所在。它所蕴含的叛逆精神和战斗精神,是文学的灵魂,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鲁迅全集》 学观 人民文学出版社 学思想 改造国民性 喜剧观 鲁迅研究 恶之美 个性心理
下载PDF
鲁迅“恶”的美学观及其成因探寻
4
作者 贺智利 《榆林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32-36,共5页
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目的以及强者型的人格,是他“恶”的美学观形成的重要原因。恶之美既是鲁迅美学观的独特性所在,更是其深刻性所在,它所蕴含的叛逆精神和战斗精神,是文学的灵魂,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鲁迅 恶之美 个性心理 否定精神
下载PDF
王尔德“恶”之美学初探
5
作者 简灿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第23期77-78,共2页
奥斯卡 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唯美主义文艺观经常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象,他的美学思想内涵丰富,既有对传统美学的批判,又有其独特的美学见解。笔者拟将分析王尔德戏剧中的“恶”的表现形式以及王尔德“恶”之美... 奥斯卡 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唯美主义文艺观经常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象,他的美学思想内涵丰富,既有对传统美学的批判,又有其独特的美学见解。笔者拟将分析王尔德戏剧中的“恶”的表现形式以及王尔德“恶”之美思想形成的多重原因,以此来揭示王尔德“恶”之美的深刻内涵,丰富王尔德的美学思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尔德 戏剧 之美
下载PDF
波德莱尔对主流的消解及重构——《恶之花》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2-26,共5页
波德莱尔处于浪漫主义退潮期,必须开拓新的诗歌领域。其名播遐迩的诗集《恶之花》用梦魇般的笔调描写荒诞社会造成的忧郁、变态人性和绝望的沉沦,使诗集呈现出对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颠覆,而情诗的一些主题尤其显示出诗人对主流文学... 波德莱尔处于浪漫主义退潮期,必须开拓新的诗歌领域。其名播遐迩的诗集《恶之花》用梦魇般的笔调描写荒诞社会造成的忧郁、变态人性和绝望的沉沦,使诗集呈现出对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颠覆,而情诗的一些主题尤其显示出诗人对主流文学歌咏的圣母型女性形象的反叛,从而对古典诗的理想化的审美准则进行消解,并重构了新的价值体系和美学观念,即"恶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德莱尔 恶之花》 解构 '恶之美' 法国 文学评论 法国 象征主义 价值体系 学观 诗歌 女性形象 准则
下载PDF
论道家非美而成就大美的吊诡 被引量:1
7
作者 汪韶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52,共8页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的根本意思是主张不知美之为美,防止由价值歧视导致价值反转。为此,老子重点指出了"美"之恶,庄子又在其基础上大谈"恶"之美,这类思想可称为"非美倾向"。老...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的根本意思是主张不知美之为美,防止由价值歧视导致价值反转。为此,老子重点指出了"美"之恶,庄子又在其基础上大谈"恶"之美,这类思想可称为"非美倾向"。老庄不预设美丑观念来判分万物,不以世人所美为美,反对把单一形态的美立为鹄的来加以追求或齐同天下。由此,他们否定哗嚣之美和齐一的美,肯定异量之美和本色之美,突出内在精神之崇高和人格性情之美。可见,老庄非"美",是要成就大美之天下。这种思想体现出他们对宇宙全体生命的关怀和独特的审美情调,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的审美视野和审美心胸,并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领域全方位地奠定了中国美学与艺术的根本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知” “非倾向” ”之 之美
下载PDF
解读《巴黎的忧郁》之美学空间——找寻巴黎的忧郁之美,品味其中的美学现代性
8
作者 蒲真真 杨曼 《科教文汇》 2014年第31期121-122,共2页
本文通过透视波德莱尔自身的忧郁以及他所生活的巴黎这座城市的忧郁,折射出波德莱尔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其前卫的美学理念;而他关于"现代性"的界定对文学和艺术更是一种创新与再塑。
关键词 学空间 之美 忧郁之美 现代性
下载PDF
《金陵十三钗》与南京大屠杀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成山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以历史为题材的《金陵十三钗》影片富有南京大屠杀历史元素,它不仅较好地尊重了南京大屠杀历史,而且还尽可能地如实反映了这段人类的空前浩劫。作为艺术的再创作,张艺谋的影片与严歌苓的小说也存在诸多异同点,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充... 以历史为题材的《金陵十三钗》影片富有南京大屠杀历史元素,它不仅较好地尊重了南京大屠杀历史,而且还尽可能地如实反映了这段人类的空前浩劫。作为艺术的再创作,张艺谋的影片与严歌苓的小说也存在诸多异同点,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充分地揭示了侵华日军的兽性之恶,讴歌了在特殊环境下的人性之美和精神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南京大屠杀 异同点 人性之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