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红栓菌中两个吩噁嗪酮类生物碱的分离与鉴定 |
朱峰
卢卫红
陈忻
吴静姝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2
|
噁嗪酮并苯并硫氮杂衍生物在质谱中的Retro DielS—Alder碎裂反应 |
贺晓然
林孝元
何美玉
俞振培
许家喜
|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
1993 |
4
|
|
3
|
苯并噁嗪酮衍生物的3D-QSAR分析 |
蒋玉仁
秦伟
|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4
|
6-氯-2-[5-氯-2-(4-联苯磺酰氨基)]苯基-4-苯并恶嗪酮的合成和油墨的配制研究 |
张文官
江和金
|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5
|
6-甲氧基-2-[5-甲氧基-2-(4-甲基苯磺酰氨基)]苯基-4-苯并噁嗪酮的合成及荧光性能 |
张文官
赵生敏
|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6
|
抗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产吩噁嗪酮合成酶基因的重组表达 |
谢迎春
贾红华
谢柏盛
朱清禾
贾丽莎
韦萍
|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7
|
N-取代苯并口恶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
吴郴郴
袁莉萍
曹瑾
倪长春
沈宙
张一宾
|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
2007 |
1
|
|
8
|
苯并噁嗪酮衍生物对HIV-1逆转录酶抑制活性的QSAR研究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法的应用 |
夏坚
李江波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9
|
两种新型苯并噁嗪酮衍生化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 |
陈佳露
元以中
田晓慧
|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0
|
二氢吡咯并噁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和抗炎镇痛作用 |
傅德才
孙光
楼扬通
张守芳
|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
2002 |
2
|
|
11
|
苯并恶嗪酮的合成发展研究 |
张胜利
弓晓杰
|
《科学技术创新》
|
2019 |
2
|
|
12
|
噁嗪酮(pentoxazone)——一种新颖的稻田除草剂 |
张仲贞
|
《世界农药》
CAS
|
1999 |
1
|
|
13
|
微波促进新型噁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初筛 |
徐应淑
叶金雄
杨成莉
史大斌
陈永正
张磊
|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
2020 |
0 |
|
14
|
电催化环化反应合成酚恶嗪酮类化合物 |
周烨
王杨丽
何永辉
|
《有机化学研究》
|
2021 |
0 |
|
15
|
二氢吡咯并噁嗪酮类化合物的EI质谱及其解析 |
周鸿娟
傅德才
|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6
|
构建6H-1,3-噁嗪-6-酮的研究进展 |
周淑晶
柳召宁
洛雪
孙立娇
黄姗珊
李进京
|
《化学试剂》
CAS
|
2024 |
0 |
|
17
|
生物催化法合成2-氨基吩恶嗪酮的研究进展 |
王明森
|
《山东化工》
CAS
|
2010 |
0 |
|
18
|
6-氨基-7-氟-2H-苯并[b][1,4]噁嗪-3(4H)-酮的合成研究 |
吴浩
卢晓艳
于江
杨鑫
尹凯
|
《世界农药》
CAS
|
2023 |
0 |
|
19
|
N-取代苯并噁唑啉酮及N-取代苯并噁嗪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 |
袁莉萍
曹瑾
陈亮
沈宙
倪长春
张一宾
|
《现代农药》
CAS
|
2009 |
5
|
|
20
|
4-取代-2-[(3-三氟甲基)-苯乙烯基]-1,3,4-噁二嗪-5-酮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
孙亮
曹瑾
陈亮
吕冬华
倪长春
沈宙
袁莉萍
张一宾
|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