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西方“恶美”意象艺术对中国现代诗的影响 |
王卫红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2
|
论莫言文学的恶之美怪诞 |
刘法民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2017 |
0 |
|
3
|
“美恶同辞”刍议——兼与孙德宣先生商榷 |
宋辉
|
《宿州学院学报》
|
2006 |
0 |
|
4
|
从甲骨卜辞看商代之美恶观 |
吴祺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0 |
|
5
|
论“美恶同辞” |
张建军
|
《西安社会科学》
|
2011 |
0 |
|
6
|
《痴人之爱》中的“恶”与“美” |
马丽利
|
《活力》
|
2014 |
0 |
|
7
|
“美恶同辞”修正议 |
余忠修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
8
|
鲁迅“恶”的美学观及其成因探寻 |
贺智利
|
《榆林学院学报》
|
1998 |
0 |
|
9
|
王尔德“恶”之美学初探 |
简灿灿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19 |
0 |
|
10
|
“美恶同辞”辨析 |
赵峰
|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11
|
鲁迅“恶”的美学观及其成因探寻 |
贺智利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 |
0 |
|
12
|
“貌寝”与“体弱”对王粲审美心态的影响 |
刘璐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0 |
|
13
|
论道家非美而成就大美的吊诡 |
汪韶军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4
|
唐代绘画美学中的心目妙悟说 |
王明居
|
《艺术探索》
|
2005 |
0 |
|
15
|
解读《巴黎的忧郁》之美学空间——找寻巴黎的忧郁之美,品味其中的美学现代性 |
蒲真真
杨曼
|
《科教文汇》
|
2014 |
0 |
|
16
|
波德莱尔对主流的消解及重构——《恶之花》的另一种解读 |
周红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17
|
创造性的努力——波德莱尔美学现代性浅析 |
郝玉红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8
|
荀子与波德莱尔的美学观比较 |
姚梅
|
《文教资料》
|
2012 |
0 |
|
19
|
波德莱尔与《恶之花》 |
相水珍
|
《远程教育杂志》
|
1997 |
0 |
|
20
|
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都市化特征 |
王泽龙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