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莱蒙托夫和弗鲁贝尔的恶魔形象
1
作者
陈新宇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113,共5页
诗人米·莱蒙托夫和画家米·弗鲁贝尔在自己艺术创作中都曾始终不懈地探索过"恶魔"主题,创作过"恶魔"形象。后者为诗人莱蒙托夫长诗《恶魔》配的插图可谓是诗歌和绘画的珠联璧合。莱蒙托夫笔下的恶魔是矛...
诗人米·莱蒙托夫和画家米·弗鲁贝尔在自己艺术创作中都曾始终不懈地探索过"恶魔"主题,创作过"恶魔"形象。后者为诗人莱蒙托夫长诗《恶魔》配的插图可谓是诗歌和绘画的珠联璧合。莱蒙托夫笔下的恶魔是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对读者而言,他是具有诗人本身气质和情绪的道德哲学观点的艺术象征形象,另一方面,他又是福音书和俗世意义上的反基督形象。恶魔形象的双重性体现了诗人本人对世界理解的矛盾性。画家的恶魔是一个象征形象。他渴望远离尘世的庸俗,他笑傲江湖,冷观世事。不管画家如何努力,他创造的恶魔形象其实始终与诗人莱蒙托夫笔下的恶魔形象有着割不开,剪不断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蒙托夫
弗鲁贝尔
恶魔形象
哲学思考
反基督
原文传递
文学形象中的恶魔及恶魔性因素辨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荆爱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5-237,共3页
恶魔性因素的探讨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具有恶魔性因素的文学形象富有不朽的艺术魅力。而在读者的意识中,恶魔性与恶魔概念往往混为一谈,为使该项研究得以深化,辨清恶魔性因素的真正含义,正确区分恶魔性形象与恶魔的差别...
恶魔性因素的探讨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具有恶魔性因素的文学形象富有不朽的艺术魅力。而在读者的意识中,恶魔性与恶魔概念往往混为一谈,为使该项研究得以深化,辨清恶魔性因素的真正含义,正确区分恶魔性形象与恶魔的差别,则具有重要的认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魔
性因素
恶魔
恶魔
性
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文学恶魔性人物形象的深层动因
被引量:
4
3
作者
咸立强
咸化峰
《克山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44-49,共6页
伟大的文学作品中,总是那些富有恶魔性的人物形象散发出最迷人的光辉。来自生命之树的“原欲”和来自知识之树的“原罪”,它们的互动是恶魔性人物性格形成的深层动因。原始的欲望转变成原型的欲望,遮蔽或扭曲了蓬勃圆浑的生命本能,...
伟大的文学作品中,总是那些富有恶魔性的人物形象散发出最迷人的光辉。来自生命之树的“原欲”和来自知识之树的“原罪”,它们的互动是恶魔性人物性格形成的深层动因。原始的欲望转变成原型的欲望,遮蔽或扭曲了蓬勃圆浑的生命本能,而祛魅的恶魔性因素则使人重返本原。原欲(包括原始欲望和原型欲望)蕴涵的创造性和破坏性在作家的创作中成为探索人性、反思社会文化的重要切入角度,也为解读此类文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魔
性人物
形象
文学作品
原型欲望
原始欲望
认知转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世纪中叶英国舆论中两广总督叶名琛“恶魔”形象考辨
4
作者
季念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3-40,共8页
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舆论中,两广总督兼管理五口通商事务钦差大臣叶名琛被塑造为“恶魔”形象。该形象在1857年2月底至3月初的英国议会辩论中生成,是顺应英国时政需要的产物。其核心依据是叶氏在1855年上半年于广州处决了70,000名洪兵起...
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舆论中,两广总督兼管理五口通商事务钦差大臣叶名琛被塑造为“恶魔”形象。该形象在1857年2月底至3月初的英国议会辩论中生成,是顺应英国时政需要的产物。其核心依据是叶氏在1855年上半年于广州处决了70,000名洪兵起义者。该数据来源于香港英文报纸,具有一定事实基础,和叶氏“恶魔”形象一并经由英国本土报纸广泛传播,影响深远。该形象的考辨对于正确看待叶名琛这个历史人物和全面认识新闻与历史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舆论
叶名琛
“
恶魔
”
形象
考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中的“恶魔式”儿童形象及其成因
5
作者
马娜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9-76,共8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热爱儿童,关注儿童的教育事业。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部长篇小说的"恶魔式"儿童形象中。这些儿童形象的形成既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对当时俄国儿童的精神发展和心理状况的研究,也传达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热爱儿童,关注儿童的教育事业。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部长篇小说的"恶魔式"儿童形象中。这些儿童形象的形成既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对当时俄国儿童的精神发展和心理状况的研究,也传达了作家本人对家庭教育、人性善恶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通过关注儿童"恶魔性"的发展及其成因,可以反观俄罗斯当时无序的社会状况和信仰缺失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长篇小说
“
恶魔
式”儿童
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莱蒙托夫和弗鲁贝尔的恶魔形象
1
作者
陈新宇
机构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基金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第三期(2010)自主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为1A1000172220101-60
文摘
诗人米·莱蒙托夫和画家米·弗鲁贝尔在自己艺术创作中都曾始终不懈地探索过"恶魔"主题,创作过"恶魔"形象。后者为诗人莱蒙托夫长诗《恶魔》配的插图可谓是诗歌和绘画的珠联璧合。莱蒙托夫笔下的恶魔是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对读者而言,他是具有诗人本身气质和情绪的道德哲学观点的艺术象征形象,另一方面,他又是福音书和俗世意义上的反基督形象。恶魔形象的双重性体现了诗人本人对世界理解的矛盾性。画家的恶魔是一个象征形象。他渴望远离尘世的庸俗,他笑傲江湖,冷观世事。不管画家如何努力,他创造的恶魔形象其实始终与诗人莱蒙托夫笔下的恶魔形象有着割不开,剪不断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莱蒙托夫
弗鲁贝尔
恶魔形象
哲学思考
反基督
Keywords
Lermontov
Vrubel
demon imag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nti-Christ
分类号
I5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J2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文学形象中的恶魔及恶魔性因素辨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荆爱珍
机构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5-237,共3页
文摘
恶魔性因素的探讨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具有恶魔性因素的文学形象富有不朽的艺术魅力。而在读者的意识中,恶魔性与恶魔概念往往混为一谈,为使该项研究得以深化,辨清恶魔性因素的真正含义,正确区分恶魔性形象与恶魔的差别,则具有重要的认知意义。
关键词
恶魔
性因素
恶魔
恶魔
性
形象
Keywords
factors consisting of demon
demon
images of demons
分类号
I025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文学恶魔性人物形象的深层动因
被引量:
4
3
作者
咸立强
咸化峰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仲村镇小学
出处
《克山师专学报》
2003年第4期44-49,共6页
文摘
伟大的文学作品中,总是那些富有恶魔性的人物形象散发出最迷人的光辉。来自生命之树的“原欲”和来自知识之树的“原罪”,它们的互动是恶魔性人物性格形成的深层动因。原始的欲望转变成原型的欲望,遮蔽或扭曲了蓬勃圆浑的生命本能,而祛魅的恶魔性因素则使人重返本原。原欲(包括原始欲望和原型欲望)蕴涵的创造性和破坏性在作家的创作中成为探索人性、反思社会文化的重要切入角度,也为解读此类文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窗口。
关键词
恶魔
性人物
形象
文学作品
原型欲望
原始欲望
认知转型
Keywords
the turn of the cognizition
demonic
the archetyal desire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世纪中叶英国舆论中两广总督叶名琛“恶魔”形象考辨
4
作者
季念
机构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3-40,共8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伦敦新闻画报》中的叶名琛形象研究”(19C1787)科研成果。
文摘
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舆论中,两广总督兼管理五口通商事务钦差大臣叶名琛被塑造为“恶魔”形象。该形象在1857年2月底至3月初的英国议会辩论中生成,是顺应英国时政需要的产物。其核心依据是叶氏在1855年上半年于广州处决了70,000名洪兵起义者。该数据来源于香港英文报纸,具有一定事实基础,和叶氏“恶魔”形象一并经由英国本土报纸广泛传播,影响深远。该形象的考辨对于正确看待叶名琛这个历史人物和全面认识新闻与历史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英国舆论
叶名琛
“
恶魔
”
形象
考辨
Keywords
British public opinion
Yeh Ming-ch’en
image of“the monster Yeh”
textual research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中的“恶魔式”儿童形象及其成因
5
作者
马娜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
出处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9-76,共8页
文摘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热爱儿童,关注儿童的教育事业。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部长篇小说的"恶魔式"儿童形象中。这些儿童形象的形成既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对当时俄国儿童的精神发展和心理状况的研究,也传达了作家本人对家庭教育、人性善恶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通过关注儿童"恶魔性"的发展及其成因,可以反观俄罗斯当时无序的社会状况和信仰缺失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长篇小说
“
恶魔
式”儿童
形象
Keywords
Dostoyevsky
novels
the devilish image of the children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莱蒙托夫和弗鲁贝尔的恶魔形象
陈新宇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2
文学形象中的恶魔及恶魔性因素辨析
荆爱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文学恶魔性人物形象的深层动因
咸立强
咸化峰
《克山师专学报》
200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9世纪中叶英国舆论中两广总督叶名琛“恶魔”形象考辨
季念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中的“恶魔式”儿童形象及其成因
马娜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