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诗歌鉴赏的悟性判断 被引量:1
1
作者 余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中国诗歌鉴赏的悟性判断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 ,它以直观形态显现对诗美的心灵感应 ,其主要特征是模糊性、多义性与情感性。悟性判断契合诗歌艺术的审美特征 ,也提供了鉴赏者与读者直观沟通的可能。悟性判断植根于我国民族文化思... 中国诗歌鉴赏的悟性判断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 ,它以直观形态显现对诗美的心灵感应 ,其主要特征是模糊性、多义性与情感性。悟性判断契合诗歌艺术的审美特征 ,也提供了鉴赏者与读者直观沟通的可能。悟性判断植根于我国民族文化思想的土壤 ,它与道家的以心悟道、佛家的以心悟禅的思辨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继承与发扬悟性判断的诗评传统 ,对于发展我国的诗歌鉴赏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 鉴赏 悟性直觉
下载PDF
汉英思维差异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障碍 被引量:5
2
作者 全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17-219,共3页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汉英民族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的语言思维模式。分析汉英民族语言思维模式的差异,走出"汉语思维模式+英语语法"学英语的误区,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 直觉悟性思维模式 逻辑理性思维模式 螺旋型思维模式 直线型思维模式
下载PDF
试论中国画造型艺术的形式与精神内容的完美统一 被引量:3
3
作者 姜福林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98-99,共2页
中国画造型艺术形式和精神内容的一致性,是中国画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中心内容。在审美价值取向上,中国绘画艺术更趋于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这种完美统一,是由感性到理性的把握,再到由直觉直抵悟性的升华两方面来完成的。只有了解中华民... 中国画造型艺术形式和精神内容的一致性,是中国画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中心内容。在审美价值取向上,中国绘画艺术更趋于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这种完美统一,是由感性到理性的把握,再到由直觉直抵悟性的升华两方面来完成的。只有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心理,价值取向,植根于民族文化心里深层结构的质,才能读懂中国画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形式 精神内容 感性与理性 直觉悟性
下载PDF
禅宗“顿悟”浅释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均涛 《川北教育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1-14,共4页
禅宗的“顿悟”是一种直觉悟性体验,需要借助形象而又超越形象,从形象中领悟某种情致意味,但又难以用语言概念表达.由于顿悟的认识方式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和特殊的认识价值,因而在佛学中有重要地位,并对其他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禅宗 顿悟 形象 灵感 直觉悟性 瑜伽行派
全文增补中
形而上学的“围城”——答谢崛博士
5
作者 邓晓芒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22,共9页
谢崛的文章包含一系列谬误,一是对中西形而上学本身的构成方式有误解,因为中国传统形而上学不仅仅是实践论的,而西方形而上学也不仅仅是认识论的,双方的比较应该建立在这些要素的结构模式上,而不是有无某种要素上,否则是失之简单化的;... 谢崛的文章包含一系列谬误,一是对中西形而上学本身的构成方式有误解,因为中国传统形而上学不仅仅是实践论的,而西方形而上学也不仅仅是认识论的,双方的比较应该建立在这些要素的结构模式上,而不是有无某种要素上,否则是失之简单化的;二是对哲学史的诸多事实作了错误的描述,如对亚里士多德存在论的误解和断言康德以前没有人把形而上学与实践的人相联系,以及对西方伪善观的肤浅化,对康德自由观、黑格尔"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命题的误读等等,都表明他对西方哲学史不太熟悉;三是对这些事实的评价带有一种错位的偏见,这种偏见站在西方社会的角度看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放在中国社会的语境中却展示了一种"围城"现象;四是在善恶观、自由观、反思观、信仰观等等方面都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种族主义倾向,这是不利于对理论问题的澄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形而上学 逻辑理性 直觉悟性 围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