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血透室流动患者精细化管理实践
1
作者 崔红霞 刘新平 +1 位作者 孙秀翠 郭迎春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4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血透室流动患者精细化管理效果。方法:通过明确责任,增强联防联控;工作人员、血透室患者及家属线上线下监控管理,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实行梯度分层监管等一系列措施,构建面向血透室的二维矩...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血透室流动患者精细化管理效果。方法:通过明确责任,增强联防联控;工作人员、血透室患者及家属线上线下监控管理,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实行梯度分层监管等一系列措施,构建面向血透室的二维矩阵疫情防控模式,形成图形结构的多元"1托N"疫情排查策略,针对患者生活轨迹制作情境模拟式健康宣教内容,结合网格化管理形成责任护士帮扶机制,利用树状结构形成三级疫情监管体系。结果:2020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血透室防控精细化管理共排查监测38.5万余例次,共排查出13例发热人员,3例来自中高风险疫情地区人员,实现病毒疑似、确诊患者零漏检,血透室交叉感染零发生率,患者及家属对疫情防控工作满意度达100%。结论: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血透室精细化管理有效保障了血透室疫情防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透室 流动患者 精细化管理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燕南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35期200-201,共2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个性化护理对于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所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门诊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188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 目的观察并分析个性化护理对于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所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门诊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188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94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个性化护理进行干预,最后采用统一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对于两组患者的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调查和评价,并且做出比较。结果对于本研究两组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护理前后,关于肺结核病的传染性、肺结核病的政策、肺结核病的症状、肺结核病的感染途径和防治等进行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后明显优于治疗之前,但是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结核病来说,防治知识和知晓率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率,为患者配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对流动人口根据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更好提高肺结核病患者的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 结核病防治知识
下载PDF
2005—2016年北京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趋势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沈玉卿 魏田 +1 位作者 王俊锋 杨莉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6-511,516,共7页
目的分析2005—2016年北京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增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6年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资料,比较12年间北京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变化,并分析服务利用、价格、患者流动对全市、各区(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 目的分析2005—2016年北京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增长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6年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资料,比较12年间北京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变化,并分析服务利用、价格、患者流动对全市、各区(县)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的作用。结果北京市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总额不断增长,2016年医疗费用总额是2005年的3.50倍,但2012年后增长率逐年下降,2016年增长率仅为6.7%。2005—2014年,就诊人次增加是全市费用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2014—2016年,次均费用增加是全市费用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具体到各区(县):次均费用增加是主城区费用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就诊人次增加是近郊区费用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对远郊区来说,次均费用增加是门诊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就诊人次增加开始成为住院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患者流动对医疗费用的作用小。结论北京市较高的门诊收入占比与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定位不符。医疗机构间患者流动不足。服务利用是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其作用在逐渐削弱。不同区域医疗机构发展水平不同,其费用增长模式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费用 增长 服务价格 服务利用 患者流动
下载PDF
中国跨区域就医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以慢性肾脏病为例
4
作者 王玥瑶 梁泽 +5 位作者 杨超 丁家祺 王万州 李鹏飞 李双成 张路霞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28-1841,共14页
探究中国慢性肾病患者跨区域就医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提升对居民就诊需求的认知,在中国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下,对于医疗体制改革与居民医疗保障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研究基于2014—2018年中国居民慢性肾病就医病案... 探究中国慢性肾病患者跨区域就医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提升对居民就诊需求的认知,在中国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下,对于医疗体制改革与居民医疗保障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研究基于2014—2018年中国居民慢性肾病就医病案首页信息,提取了非常住地跨区域就医数据并计算了患者的跨区域就医流入率与流出率指标,构建了广义线性模型探究了城市医疗资源以及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对跨区域就医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中国跨区域就医现象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普遍,呈现流动人口多,流动范围广等特点。北京、上海、广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具有最大的就诊流量。②医疗资源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患者跨区域就医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其中人均肾脏病医生人数指标对于患者的跨区域就医影响最大。③医疗资源水平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于跨区域就医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梯度效应,对于高发展水平的城市,提升城市肾脏病医生人数对于跨区域就医患者的流入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而城市规模与人均GDP对于患者流动呈现正向与负向作用并存的态势。研究结果扩展了对患者就诊流动行为的认知,可以为区域医疗资源配置与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就医 患者流动 医疗资源 GLM模型 区域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