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文化的角度探究中国木偶戏艺术与西方元素融合的演变--基于泉州悬丝傀儡戏与西方木偶戏 |
黄冉冉
|
《中华手工》
|
2021 |
1
|
|
2
|
为剧种留根,为传承担当——写在“泉州傀儡戏《目连救母》复排保存计划”实施之际 |
王景贤
|
《福建艺术》
|
2020 |
0 |
|
3
|
中国木偶戏论稿(一) |
江玉祥
|
《四川文物》
|
2007 |
4
|
|
4
|
为传统开新篇——评木偶戏《赵氏孤儿》 |
傅谨
|
《福建艺术》
|
2014 |
1
|
|
5
|
传统与创新——“第21届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对我国木偶皮影艺术发展的启示 |
江玉祥
|
《文史杂志》
|
2015 |
1
|
|
6
|
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前世今生——浅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袋木偶戏和木偶头雕刻 |
梁广程
|
《音乐时空》
|
2016 |
4
|
|
7
|
我国戏剧正式形成时期与标志问题刍议 |
谢宇衡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8
|
从《夹谷之会》谈到孔子与戏剧 |
古今
|
《贵州文史丛刊》
|
1993 |
0 |
|
9
|
魔偶马戏团——命运的齿轮 |
garbage
|
《少年人生》
|
2004 |
0 |
|
10
|
肉傀儡辨 |
刘琳琳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1
|
宋代肉傀儡新论——兼谈“鲍老”的表演形态 |
陈佳宁
|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2
|
《骷髅幻戏图》与傀儡戏 |
廖奔
|
《文物天地》
|
2002 |
13
|
|
13
|
跨文体研究的新突破——读吴晟的《中国古典诗歌与戏剧互为体用研究》 |
翟月琴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4
|
河洛对闽台艺术文化的传承 |
曾永义
|
《戏曲研究》
CSSCI
|
2012 |
0 |
|
15
|
谈木偶戏楹联 |
董汝河
|
《戏曲艺术》
|
1988 |
1
|
|
16
|
《中国戏剧史论稿》 |
林锋雄
|
《戏曲研究》
|
1998 |
0 |
|
17
|
走近稀有剧种(四)——泉州提线木偶戏 |
陈音璇
|
《音乐生活》
|
2016 |
0 |
|
18
|
宋代市民游艺——京瓦伎艺 |
杨泓
|
《文史知识》
|
1984 |
0 |
|
19
|
南宋临安的“大世界”——“瓦子” |
张学舒
|
《文史知识》
|
1982 |
0 |
|
20
|
屏南:关于大圣 |
|
《中华文化画报》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