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悬吊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对痉挛型脑瘫骨盆前倾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雅飞
屈花便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8期3216-3218,共3页
目的:探究悬吊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对痉挛型脑瘫骨盆前倾患儿平衡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96例痉挛型脑瘫骨盆前倾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引导...
目的:探究悬吊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对痉挛型脑瘫骨盆前倾患儿平衡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96例痉挛型脑瘫骨盆前倾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引导式健康教育,观察组增加悬吊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对比两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结果:观察组平均步幅、步速、步频、Berg平衡表(BBS)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评估表(MAS)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骨盆前倾患儿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骨盆前倾
平衡功能
悬吊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在脑瘫患儿骨盆前倾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云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7期1213-1215,共3页
目的探讨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在脑瘫患儿骨盆前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开封市中医院住院的270例骨盆前倾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9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组患儿接...
目的探讨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在脑瘫患儿骨盆前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开封市中医院住院的270例骨盆前倾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9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组患儿接受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B组患儿接受骨盆稳定、下肢抗重力肌群抗阻训练,C组患儿接受站立板辅助站立训练。治疗后1个月采用1 min步行距离、躯干倾斜角(A-P)和骨盆倾斜角(ASIS-PSI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4周A组、B组患儿1 min步行距离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儿1 min步行距离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A组、C组患儿A-P、ASIS-PSIS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儿ASIS-PSIS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骨盆前倾脑瘫患儿采用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可以改善1 min步行距离、A-P、ASIS-PSIS,其效果优于肌力训练和站立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骨盆前倾
减重
下力
线
矫正
训练
步行距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对脑瘫患儿骨盆前倾的影响
被引量:
7
3
作者
侯莹
刘丽华
+4 位作者
王庆娟
朱斐斐
张倩影
杨卫新
江钟立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9-603,共5页
目的 观察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WBAT)对矫正脑瘫患儿骨盆前倾的疗效。 方法 选取站立位骨盆前倾的脑瘫患儿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BAT组、站立训练组和肌力训练组,每组患儿9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WBA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行...
目的 观察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WBAT)对矫正脑瘫患儿骨盆前倾的疗效。 方法 选取站立位骨盆前倾的脑瘫患儿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BAT组、站立训练组和肌力训练组,每组患儿9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WBA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行设计的WBAT训练,肌力训练组增加骨盆稳定及下肢抗重力肌群抗阻训练,站立训练组增加站立板辅助站立训练,以上3种治疗均每次2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儿的骨盆倾斜角(ASIS-PSIS)、躯干倾斜角(A-P)及1 min步行距离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WBAT组的ASIS-PSIS和A-P分别为(18.61±3.13)°和(23.31±3.81)°,站立组的A-P为(24.48±4.33)°,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WBAT组治疗后的ASIS-PSIS与肌力训练组和站立训练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WBAT训练组的1 min步行距离为(26.81±12.61)m,肌力训练组的1 min步行距离为(21.07±8.45)m,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WBAT组治疗后的1 min步行距离与肌力训练组和站立训练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BAT训练可显著改善骨盆前倾脑瘫患儿的ASIS-PSIS、A-P以及1 min步行距离,且其疗效优于传统的肌力训练和站立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
线
姿势
脑性瘫痪
骨盆前倾
减重
下力
线
矫正
训练
原文传递
题名
悬吊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对痉挛型脑瘫骨盆前倾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雅飞
屈花便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出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18期3216-3218,共3页
文摘
目的:探究悬吊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对痉挛型脑瘫骨盆前倾患儿平衡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96例痉挛型脑瘫骨盆前倾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引导式健康教育,观察组增加悬吊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对比两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结果:观察组平均步幅、步速、步频、Berg平衡表(BBS)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评估表(MAS)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骨盆前倾患儿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骨盆前倾
平衡功能
悬吊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
分类号
R493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在脑瘫患儿骨盆前倾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
4
2
作者
马云静
机构
开封市中医院儿童康复科
出处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7期1213-1215,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在脑瘫患儿骨盆前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开封市中医院住院的270例骨盆前倾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9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组患儿接受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B组患儿接受骨盆稳定、下肢抗重力肌群抗阻训练,C组患儿接受站立板辅助站立训练。治疗后1个月采用1 min步行距离、躯干倾斜角(A-P)和骨盆倾斜角(ASIS-PSI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4周A组、B组患儿1 min步行距离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儿1 min步行距离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A组、C组患儿A-P、ASIS-PSIS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儿ASIS-PSIS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骨盆前倾脑瘫患儿采用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可以改善1 min步行距离、A-P、ASIS-PSIS,其效果优于肌力训练和站立训练。
关键词
脑瘫
骨盆前倾
减重
下力
线
矫正
训练
步行距离
分类号
R725 [医药卫生—儿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对脑瘫患儿骨盆前倾的影响
被引量:
7
3
作者
侯莹
刘丽华
王庆娟
朱斐斐
张倩影
杨卫新
江钟立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康复医学科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康复医学科
出处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9-603,共5页
文摘
目的 观察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WBAT)对矫正脑瘫患儿骨盆前倾的疗效。 方法 选取站立位骨盆前倾的脑瘫患儿2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BAT组、站立训练组和肌力训练组,每组患儿9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WBA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行设计的WBAT训练,肌力训练组增加骨盆稳定及下肢抗重力肌群抗阻训练,站立训练组增加站立板辅助站立训练,以上3种治疗均每次2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儿的骨盆倾斜角(ASIS-PSIS)、躯干倾斜角(A-P)及1 min步行距离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WBAT组的ASIS-PSIS和A-P分别为(18.61±3.13)°和(23.31±3.81)°,站立组的A-P为(24.48±4.33)°,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WBAT组治疗后的ASIS-PSIS与肌力训练组和站立训练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WBAT训练组的1 min步行距离为(26.81±12.61)m,肌力训练组的1 min步行距离为(21.07±8.45)m,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WBAT组治疗后的1 min步行距离与肌力训练组和站立训练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BAT训练可显著改善骨盆前倾脑瘫患儿的ASIS-PSIS、A-P以及1 min步行距离,且其疗效优于传统的肌力训练和站立训练。
关键词
力
线
姿势
脑性瘫痪
骨盆前倾
减重
下力
线
矫正
训练
Keywords
Alignment
Posture
Cerebral palsy
Pelvic tilt
Weight-bearing alignment training
分类号
R742.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93 [医药卫生—康复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悬吊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对痉挛型脑瘫骨盆前倾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赵雅飞
屈花便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在脑瘫患儿骨盆前倾中的应用效果
马云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减重下力线矫正训练对脑瘫患儿骨盆前倾的影响
侯莹
刘丽华
王庆娟
朱斐斐
张倩影
杨卫新
江钟立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