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Parks切口联合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水平斜视
1
作者 陈强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4期275-275,共1页
目的观察改良Park切口联合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共同性水平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Parks结膜切口联合内外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共同性水平斜视136例,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6例患者中1例未达到预期效果、眼位不正,欠... 目的观察改良Park切口联合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共同性水平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Parks结膜切口联合内外直肌悬吊后退术治疗共同性水平斜视136例,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6例患者中1例未达到预期效果、眼位不正,欠矫。随访3~12个月显示,欠矫3例,过矫2例。所有患者术后球结膜切口对合整齐,轻度充血、水肿,术后5~7 d完全愈合,睑裂部无明显瘢痕。未见感染、巩膜穿通、肌肉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改良Parks结膜切口联合直肌悬吊后退术在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减少手术并发症上有诸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水平斜视 悬吊后退术 改良Parks切口 水平直肌后退
下载PDF
悬吊缝线后退术矫正内斜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苏楠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悬吊缝线后退术矫正内斜视的疗效。方法对内斜视39例(共同性内斜视37例、外伤后固定性内斜视2例)实施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术加外直肌缩短术。结果术后远期正位35例。正位率89.74%;好转2例。总有效率94.87%。欠矫1例,欠矫率2.56%... 目的探讨悬吊缝线后退术矫正内斜视的疗效。方法对内斜视39例(共同性内斜视37例、外伤后固定性内斜视2例)实施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术加外直肌缩短术。结果术后远期正位35例。正位率89.74%;好转2例。总有效率94.87%。欠矫1例,欠矫率2.56%;过矫1例,过矫率2.56%。无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眼外肌 缝线后退
下载PDF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应用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术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秦云凤 朱伟杰 郭臻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术矫正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行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手术。分别检查并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1、3、6、12个月的斜视度变化并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术矫正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4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行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手术。分别检查并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1、3、6、12个月的斜视度变化并进行比较。观察眼位、残余斜视度和视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周正位81例,正位率96.4%;过矫1例,过矫率1.2%;欠矫2例,欠矫率2.4%。术后1周斜视度与术前斜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具有双眼单视功能者比率为42.86%,术后1年明显提高为7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患儿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显著。无巩膜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直肌悬吊缝线后退术矫正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可靠有效,简便易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直肌缝线后退 儿童 内斜视 调节性 矫正 斜视度 视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