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吊推拿康复运动技术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腰椎疼痛、功能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唐荣军 伍小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50-0153,共4页
分析悬吊推拿康复运动技术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腰椎疼痛、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推拿科收治的80例慢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将这些研究对象分... 分析悬吊推拿康复运动技术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腰椎疼痛、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推拿科收治的80例慢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40名拿到单号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0名拿到双号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中,患者接受了标准的物理治疗方案,而观察组则采用了创新的悬吊推拿康复运动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腰椎疼痛和功能障碍评分上的差异并不显著,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然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腰椎疼痛评分(2.01±0.34分)和功能障碍评分(9.84±1.7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5.89±1.67分和16.17±2.04分)。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82.50%,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略低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 慢性下腰痛患者应用悬吊推拿康复运动技术治疗的效果良好,不仅能使腰椎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还能促进腰椎功能改善或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推拿康复运动技术 慢性下腰痛 腰椎疼痛 腰椎功能 影响
下载PDF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在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椎旁肌不对称性中的作用
2
作者 刘敏 马兆水 +1 位作者 许强强 李丽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262-269,共8页
目的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在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椎旁肌不对称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8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AIS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在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椎旁肌不对称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8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AIS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参照德国Schroth脊柱侧弯三维矫正疗法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手法放松侧弯凹侧椎旁肌肌肉,“臀桥”“小燕飞”力量练习,施罗特体操包括“肌肉圆柱”“旋转坐位运动”“伸展运动”配合成角呼吸。试验组运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主要包括在悬吊设备辅助下调节脊柱位置恢复脊柱中立位,以弹拨、按推等推拿手法往返作用于督脉、膀胱经行整体治疗和凸凹侧椎旁辨证补泻治疗,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的中立位控制训练,躯干屈伸、旋转、侧屈闭链运动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运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测量患者站立负重时椎旁肌的表面肌电图(sEMG),通过自带软件进行分析,采集均方根(RMS),并计算椎旁肌肉对称指数(PMSI=RMS凸/RMS凹);采用Cobb角评估患者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采用躯干旋转角度(ATR)评估躯干的旋转程度、脊柱的功能和形态。结果治疗前,2组PMSI值、Cobb角、AT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PMSI值为1.08(1.04,1.14),Cobb角为5(2,9)°,ATR值为2(1,3)°;对照组PMSI值为1.12(1.09,1.17),Cobb角为8.5(6,10)°,ATR值为2(2,3)°。组内比较,治疗后2组PMSI值均更接近1(P<0.05),Cobb角、ATR值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PMSI值、Cobb角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PMSI值更接近1(P<0.05),Cobb角明显更低(P<0.05),但治疗后2组AT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可有效改善椎旁肌不对称性,达到降低患者的Cobb角的矫形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推拿运动技术 椎旁肌 不对称性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产后骨盆带疼痛的效果
3
作者 王雪妍 张鹏燕 +3 位作者 廖烜东 丁懿 许强强 李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9-725,共7页
目的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产后骨盆带疼痛(PPGP)的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PPGP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两组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和健康宣教,对照组接受运动疗法,观察组接受... 目的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产后骨盆带疼痛(PPGP)的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PPGP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两组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和健康宣教,对照组接受运动疗法,观察组接受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骨盆带问卷(PGQ)、主动直腿抬高试验(ASLR)进行评估,采用超声测量腹横肌休息和收缩时厚度和收缩率,表面肌电图测量盆底肌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MF)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78.57%(Z=2.728,P<0.05);除休息状态下腹横肌厚度外,两组各项指标均改善(|t|>2.080,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161,P<0.05)。结论悬吊推拿运动技术能够减轻疼痛,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提高负荷转移能力和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骨盆带疼痛 推拿运动 核心肌力 疼痛
下载PDF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症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基于脑-骨轴理论
4
作者 丹禹钦 苏佳宁 +9 位作者 丁懿 王雪妍 许铛瀚 王菁华 吴雨静 张梦圆 尹萌 鹿海峰 于功昌 李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1-868,共8页
目的观察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并基于脑-骨轴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院就诊的56例老年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恐动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 目的观察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并基于脑-骨轴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院就诊的56例老年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恐动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试验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试验组采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Tampa恐动症量表(TSK)、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估(JOA)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定,检查骨密度,测定血清骨保护素(OPG)、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类固醇(Cor)浓度,表面肌电图测量弱链接侧竖脊肌中值频率(MF)。结果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定评分显著改善(|t|>14.168,P<0.001),血清NE、OPG和Cor水平改善(|t|>2.103,P<0.05),骨密度增加(|t|>2.726,P<0.05),竖脊肌MF显著增加(|t|>14.736,P<0.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54,P<0.05)。结论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可改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和恐动症,可能通过调节脑-骨轴相关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恐动症 推拿运动技术 脑-骨轴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冻结肩的远期疗效
5
作者 廖烜东 翟霞 +4 位作者 王雪妍 丁懿 冯会越 付钰 李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197-1201,1207,共6页
目的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冻结肩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冻结肩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中频脉... 目的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冻结肩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冻结肩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中频脉冲电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牵伸训练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试验组给予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3个月肩部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量表评估]及治疗前后血清IL-10水平,记录3组治疗期间平均每天主动运动时间,分析血清IL-10水平和主动运动时间、CM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4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肩关节活动度和C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试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和C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2组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试验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与主动运动时间呈正相关(r=0.675,P<0.05),治疗后CMS评分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r=0.816,P<0.05)。结论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冻结肩在调节肩关节力学平衡与炎性因子水平方面更具优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疗效持续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肩 运动 推拿 炎性因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悬吊推拿运动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丽 常光哲 +4 位作者 孙国栋 孙敬龙 冯梓芸 马兆水 程毅然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6期486-492,共7页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现代生物力学筋膜学说和神经发育学理论基础上,借助悬吊训练系统将中医推拿手法和悬吊运动训练结合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制定“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操作规范主要目的是规范管...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现代生物力学筋膜学说和神经发育学理论基础上,借助悬吊训练系统将中医推拿手法和悬吊运动训练结合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制定“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操作规范主要目的是规范管理和指导中医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正确使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进行康复治疗。本技术标准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受术者、施术者、悬吊训练、运动技术、推拿、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弱链接、经络、十二经筋、筋结、十二皮部、督脉、带脉、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适应证、禁忌证、功能评估(基本要求、疼痛评定、运动功能评定)、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前准备(环境要求、工具准备、施术者准备)、操作流程(定位弱链接所在经络、选择悬吊体位、悬吊推拿治疗、悬吊运动训练、放松、注意事项、治疗疗程)]、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制定,形成了科学、规范、统一的操作标准。本技术规范可为中医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康复治疗提供操作指导,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运动技术 经络学说 现代生物力学 中西医结合 康复技术 规范
下载PDF
Bobath疗法联合悬吊技术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
7
作者 赵静 刘盾 +1 位作者 廖茂琳 罗红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32-139,共8页
目的从小腿骨骼肌发育、粗大运动功能、肢体平衡能力方面探究Bobath疗法联合悬吊技术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自贡市妇幼保健院98例脑瘫患儿,按照1∶1对照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例)... 目的从小腿骨骼肌发育、粗大运动功能、肢体平衡能力方面探究Bobath疗法联合悬吊技术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自贡市妇幼保健院98例脑瘫患儿,按照1∶1对照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例)、研究组(n=49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Bobath疗法联合悬吊技术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第1个月、3个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小腿骨骼肌发育[胫前肌、内侧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肉厚度(MT)、肌束长度(FL)]、Berg平衡量表(BBS)、脑动脉血流量[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及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Vm)]、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73.47%(P<0.05);治疗第1个月、3个月,2组胫前肌、内侧腓肠肌、比目鱼肌MT、FL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个月、3个月,2组GMFM-88、BBS、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个月、3个月,2组ACA、MCA、PCA的Vm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个月、3个月,研究组F波波幅低于对照组,F波刺激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个月、3个月,2组M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obath疗法联合悬吊技术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确切,可促进小腿骨骼肌发育、粗大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平衡能力,改善脑动脉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技术 BOBATH疗法 小腿骨骼肌发育 粗大运动功能 肢体平衡能力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价值
8
作者 秦雪梅 李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8-0071,共4页
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悬吊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对于疾病康复的意义。方法 纳入本次实验范围的是我院康复科2022.1~2022.12中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人数为160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组后,在不同组别中所对应的治疗... 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悬吊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对于疾病康复的意义。方法 纳入本次实验范围的是我院康复科2022.1~2022.12中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人数为160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组后,在不同组别中所对应的治疗方式分别是推拿治疗、悬吊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评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情的改善作用。结果 在与对照组临床数据的比较中得出,观察组取得了更好的疗效(97.50%:88.75%),进一步恢复颈椎功能的障碍问题,同时让颈椎病的疼痛得到显著的好转,并且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各类症状,也对颈部肌群力学指标水平进行很好的调节,最后对于因病情而引起的炎症也有良好的减轻作用,P<0.05。结论 悬吊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理想,能够增加治疗效果,加快颈椎功能恢复,减轻病症带来的疼痛,加快症状恢复,调节颈部肌群力学指标,控制体内的炎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推拿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康斌辉 廖源 +2 位作者 钟流 王磊 叶志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B组(悬吊运...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B组(悬吊运动训练)、C组(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每组30例。比较三组训练后下肢Fugl-Meyer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伯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y i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 min walk test,6MWT)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训练前,三组下肢FMA、BBS、FAC评分、6MWT、M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C组下肢FMA、BBS、FAC、MBI评分均明显更高于A组、B组,6MWT长于A组、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对患者采取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增强患者平衡与下肢运动功能,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运动训练 脑卒中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在学龄前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10
作者 曹海燕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探讨学龄前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联合使用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入的80例学龄前脑瘫患儿,按照患儿入选先后顺序进行数字排序,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与研究组(... 目的:探讨学龄前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联合使用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入的80例学龄前脑瘫患儿,按照患儿入选先后顺序进行数字排序,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与研究组(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两组患儿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干预前比较两组患儿的BBS评分、GMFM-D评分、GMFM-E评分,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BS评分为(43.16±3.31)分、GMFM-D评分为(34.15±3.28)分、GMFM-E评分为(40.17±4.83)分;对照组BBS评分为(35.77±3.28)分、GMFM-D评分为(29.08±2.88)分、GMFM-E评分为(33.17±4.93)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情感功能为(69.25±2.59)分、生理功能为(66.12±2.24)分、社会功能为(68.04±2.21)分、角色功能为(64.26±2.57)分;对照组情感功能为(58.39±2.63)分、生理功能为(55.34±2.39)分、社会功能为(59.28±2.28)分、角色功能为(54.49±2.63)分,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前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联合采用悬吊运动训练和引导式教育,有助于增强患儿的肢体平衡能力,促进粗大运动康复,并且对增强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帮助,应扩大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脑瘫患儿 运动训练 引导式教育 康复护理
下载PDF
悬吊运动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代雄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康复科就诊的76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使用“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进行悬吊...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在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康复科就诊的76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使用“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进行悬吊运动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活动度、康复效果。结果治疗2、5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5周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2周后,且观察组治疗5周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2、5周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ROM)均大于本组治疗前,治疗5周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ROM均大于本组治疗2周后,且观察组治疗2周后腰椎后伸ROM及治疗5周后腰椎前屈、后伸ROM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5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开展悬吊运动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有利于减轻疼痛感,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临床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运动疗法 体外冲击波 康复效果
下载PDF
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应用神经肌肉运动训练联合悬吊训练的康复效果研究
12
作者 单单 葛冬冬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究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应用神经肌肉运动训练联合悬吊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康复医院收治的68例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34例,常规组34例。常规组... 目的:探究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应用神经肌肉运动训练联合悬吊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康复医院收治的68例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34例,常规组3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运动训练联合悬吊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被动位置觉、运动觉测试差值、膝关节平衡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康复训练后,与常规组相比较,联合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与常规组相比较,联合组被动位置觉、运动觉测试差值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与常规组相比较,联合组Y平衡测试(YBT)正前侧、后内侧及后外侧伸出距离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较,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损伤术后,采用神经肌肉运动训练联合悬吊训练能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缩小其被动位置觉、运动觉测试差值,并恢复其膝关节平衡能力,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神经肌肉运动训练 训练 康复效果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儿童悬吊对运动障碍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分析
13
作者 黄新旺 廖俊贵 李林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37-0040,共4页
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儿童悬吊训练对于运动障碍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在2022年1月~2023年期间收诊入院治疗的运动障碍儿童中随机抽取120例为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入两组中,其中对照组组接受常... 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儿童悬吊训练对于运动障碍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在2022年1月~2023年期间收诊入院治疗的运动障碍儿童中随机抽取120例为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入两组中,其中对照组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儿童悬吊训练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均康复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的CMFM-88评分等。结果 治疗3个月后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A、B、C、D、E五个区域评分以及BBS平衡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康复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悬吊训练配合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平衡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运动障碍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下肢康复机器人 儿童训练
下载PDF
悬吊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GMFM和BBS评分的影响
14
作者 鲍首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200-0204,共5页
观察悬吊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脑性瘫痪患儿66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观察悬吊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影响。方法 研究纳入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脑性瘫痪患儿66例,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悬吊运动康复治疗,均连续训练3个月,评估患儿的GMFM评分和BBS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GMFM各维度评分及BBS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有效率比较,研究组[93.94%(31/33)]高于对照组[75.76%(25/33)](P<0.05)。结论 悬吊运动康复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疗效显著,可提升GMFM和BBS评分,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和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康复训练 小儿脑性瘫痪 GMFM评分 BBS评分 有效率
下载PDF
悬吊运动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
15
作者 赖春华 王晓书 罗水英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研讨悬吊运动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省汀州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84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入组,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2例基于... 目的:研讨悬吊运动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省汀州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84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入组,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42例基于对照组训练条件施加悬吊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Berg平衡评估量表(BBS)]、躯干控制能力[躯干损伤评估量表(TIS)]、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S-QOL)]以及护理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BS、TIS、SS–QO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运动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增强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以及平衡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可获得患者更满意的护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偏瘫 运动 常规康复训练 平衡功能 躯干控制能力
下载PDF
悬吊运动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及满意度评价
16
作者 朱宸 黎少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198-0201,共4页
评价悬吊运动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采集对象:卒中后偏瘫患者,研究资料采集70例,资料采集起始时间2023年02月,结束时间2024年03月,1:1随机数字法,对照组(35例,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35例,悬吊运动、... 评价悬吊运动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采集对象:卒中后偏瘫患者,研究资料采集70例,资料采集起始时间2023年02月,结束时间2024年03月,1:1随机数字法,对照组(35例,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35例,悬吊运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法)。分析不同训练法对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临床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结果相差不显著P>0.05,干预后,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统计的平衡功能与躯干控制能力评分高,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护理满意度显著,P<0.05。讨论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应用悬吊运动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有效保证应用效果,使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得到提升,协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平衡能力,控制躯体,进而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生活品质,让患者可以更加喜欢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常规康复训练 卒中后偏瘫 平衡功能 躯干控制能力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分析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郭乾乾 李东 马常龙 《大医生》 2024年第18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目的探究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有氧耐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E区(行、跑、跳)GMFM、D区(站立)GMFM、ADL、BBS、上肢运动功能FMA、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患儿10 m往返跑次数均增加,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效果较好,可改善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平衡能力及有氧耐力,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家庭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性瘫痪
下载PDF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颈源性失眠患者睡眠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天钰 刘丽 +5 位作者 丁懿 孙杰 王淑睿 李泽文 王菁华 李丽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442-448,共7页
目的: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方法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颈源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 目的: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方法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颈源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选用传统推拿治疗,观察组选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以上治疗均30 min/次,1次/d,5 d/周,共治疗4周。依据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差值制定疗效判定标准以评估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进行PSQI、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比较,检测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收缩期峰值(Vs)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PSQI总分及单项评分、NPQ评分,LVA、RVA及BA的Vm、Vs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总分及单项评分、NPQ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PSQI各因子评分均降低(P<0.05),对照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LVA、RVA及BA的Vm均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LVA、RVA及BA的Vs均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可有效改善颈源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和颈部疼痛,调节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失眠 推拿运动技术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区晓贤 刘雨汇 +1 位作者 潘金凤 韦思似 《中国康复》 2023年第11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究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接受悬吊康复运动,观察组接受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干预时间8周。观察2组干预后临床... 目的:探究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在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接受悬吊康复运动,观察组接受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干预时间8周。观察2组干预后临床疗效、干预前后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脐围及腹直肌分离距离、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33%、85.33%,P<0.05);干预4周、8周后,2组IDA量表中抑郁、焦虑、内外向性激惹各维度评分、腰背部疼痛VAS评分、脐上围、脐下围、脐围及腹直肌分离距离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及干预后3个月,2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修复中,筋膜松解手法配合悬吊康复运动可调节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可能与该方案能修复产后受损腹直肌、减轻腰背部疼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松解手法 康复运动 产后 腹直肌分离 腰背部疼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华德 葛敏恩 黎健东 《广州医药》 2023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开展悬吊运动疗法+推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7月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参考“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n=50);对照组患者为推拿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悬吊运动疗... 目的探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开展悬吊运动疗法+推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7月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参考“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n=50);对照组患者为推拿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基础+悬吊运动疗法;对比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较对照组80.00%高(P<0.05)。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120°/s的等速度运动状态下2组峰力距(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距/伸肌峰力距(F/E)比较(P>0.05),经治疗后2组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PT、AP、F/E指标较对照组均更优(P<0.05)。2组治疗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NDI评分更低,CASCS评分更高。结论针对CSR患者开展悬吊运动疗法+推拿治疗,有利于调节患者颈部肌群协调能力,减轻疼痛感,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运动疗法 推拿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