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务导向性训练辅以悬吊训练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陈智红 王静 +4 位作者 岳玲 孙素真 马贵林 白冰 陈翠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2280-2284,共5页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辅以悬吊训练治疗痉挛性脑瘫(SCP)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诊的76例SC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给予悬吊训练,观察组辅以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辅以悬吊训练治疗痉挛性脑瘫(SCP)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诊的76例SC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给予悬吊训练,观察组辅以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上肢功能、手功能、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痉挛程度、独立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Ca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手功能评估量表(AHA)评分、粗大运动D区、E区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儿童功能独立评定量表(WeeFI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升高,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UEFT、AHA评分、粗大运动D区、E区评分、BBS评分、WeeFIM评分、ADL评分较高,MAS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悬吊训练可有效提高SCP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平衡能力,有助于SCP患儿运动能力恢复,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任务导向性训练 悬吊训练 运动能力 平衡能力
下载PDF
悬吊训练结合针刺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二浩 申岩 +1 位作者 王尚全 董继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 探讨悬吊训练结合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效果。方法 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选取望京医院康复门诊单侧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81例,随机分为悬吊组(n=27)、针刺组(n=27)和联合组(n=27)。悬吊组进行常规悬吊训练,针刺组接受常规针... 目的 探讨悬吊训练结合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效果。方法 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选取望京医院康复门诊单侧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81例,随机分为悬吊组(n=27)、针刺组(n=27)和联合组(n=27)。悬吊组进行常规悬吊训练,针刺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联合组进行悬吊训练和针刺结合治疗,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采用超声成像评价颈长肌和多裂肌的横截面积。结果 治疗后,3组VAS、NDI评分以及颈长肌和多裂肌横截面积均显著改善(|t|> 4.473, P <0.001),且联合组优于悬吊组和针刺组(P <0.05)。结论 悬吊训练和针刺均可改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疼痛症状和功能,增加颈长肌和多裂肌横截面积,结合应用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 悬吊训练 针刺
下载PDF
悬吊训练系统结合肌肉牵伸技术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VAS评分及效果的影响观察
3
作者 叶益均 唐小冬 黄浩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4期590-592,共3页
目的 分析悬吊训练系统结合肌肉牵伸技术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VAS评分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行肌肉牵伸技术治疗,研究组行悬吊训练系统结合肌肉牵伸技术治疗... 目的 分析悬吊训练系统结合肌肉牵伸技术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VAS评分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行肌肉牵伸技术治疗,研究组行悬吊训练系统结合肌肉牵伸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舒适度及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舒适度高于常规组(P<0.05);睡眠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颈型颈椎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悬吊训练系统联合肌肉牵伸技术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睡眠质量、舒适度及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其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系统 肌肉牵伸技术 颈型颈椎病
下载PDF
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运动及膝关节功能的变化
4
作者 陈文汉 门杰 +1 位作者 杨伟 赵小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225-2230,共6页
背景:物理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医师都在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物理康复方案,但仍然缺乏高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疗法。目的:探讨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运动及膝关节... 背景:物理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恢复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医师都在优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物理康复方案,但仍然缺乏高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疗法。目的:探讨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运动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在上海体育大学附属体育医院就诊的80例首次行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振动疗法组和振动疗法+悬吊训练组,每组40例。振动疗法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13周开始进行振动疗法训练(每次10 min,1次/d,每周6次),振动疗法+悬吊训练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第13周开始进行振动疗法(每次10 min,1次/d,每周6次)联合悬吊训练(每周2次),共训练8周。训练前及训练8后,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评估屈膝对称性指数,采用平衡测试系统评估双侧多轴平均轨迹误差差值。结果与结论:(1)与训练前比较,两组患者训练8周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屈膝与伸膝对称性指数均升高(P<0.05),双侧多轴平均轨迹误差差值降低(P<0.05);与振动疗法组比较,振动疗法+悬吊训练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屈膝与伸膝对称性指数均升高(P<0.05),双侧多轴平均轨迹误差差值降低(P<0.05);(2)结果表明,与单独进行振动疗法相比,振动疗法联合悬吊训练可显著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增加肌肉力量和对称性,提高平衡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振动疗法 悬吊训练 膝关节功能 肌肉力量 对称性 平衡稳定性
下载PDF
悬吊训练结合功能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陈露 华隽 俞青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35-939,共5页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SET)结合功能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A 23例、对照组B 23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SET)结合功能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A 23例、对照组B 23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A给予FES治疗,对照组B给予SET治疗,实验组给予SET联合FES治疗。4周后,比较3组Brunnstrom分期,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内旋),肩手肌群平均肌电值(三角肌前束、斜方肌上束)。结果治疗后实验组Brunnstrom V期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治疗后实验组FMA-UE评分、MBI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VAS低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5);治疗后实验组前屈、外展、外旋、内旋角度大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1);治疗后实验组三角肌前束、斜方肌上束平均肌电值高于对照组A、对照组B(P<0.01)。结论SET联合FES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还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上肢功能,提升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悬吊训练 功能电刺激 上肢功能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悬吊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贺琳 高晶 周宇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53-55,59,共4页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 training,SE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脑瘫(以下简称脑瘫)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住院部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4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悬吊组、联合组3...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 training,SE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脑瘫(以下简称脑瘫)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住院部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4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悬吊组、联合组3组,每组各16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悬吊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悬吊训练,联合组在悬吊组基础上进行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后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站立D区及走、跑跳E区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儿在GMFM-88 D区、GMFM-88 E区、BBS、ADL评分上均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在改善患儿GMFM-88 D区、GMFM-88 E区、BBS、ADL评分上均优于常规组(P<0.05);悬吊组在改善患儿GMFM-88 D区、GMFM-88 E区、BBS评分上优于常规组(P<0.05),在改善ADL评分上有所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在改善患儿GMFM-88 D区、GMFM-88 E区、BBS评分上优于悬吊组(P<0.05),在改善ADL评分上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训练联合rTMS可显著改善脑瘫患儿平衡、站立、行走等粗大运动功能,有效提高患儿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 运动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痉挛型脑瘫
下载PDF
悬吊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田佳硕 付奕 《福建体育科技》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与传统核心力量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作用效果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为进一步优化悬吊训练方案、探索新的有效训练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法,随机将16名跆拳道运动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悬吊训练和传...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与传统核心力量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作用效果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为进一步优化悬吊训练方案、探索新的有效训练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法,随机将16名跆拳道运动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悬吊训练和传统核心力量训练。最后对比分析两组训练前后的八级腹桥及20s单腿控腿横踢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不同训练方法对跆拳道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影响效果。结果:经过8周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八级腹桥和20s控腿横踢测试成绩较实验前都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对照组运动员八级腹桥和20s控腿横踢测试成绩均有一定程度提升,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悬吊训练对各项测试成绩的提升效果要好于传统核心力量训练(P<0.01)。结论:悬吊训练和传统核心力量训练均可增强跆拳道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与专项技术能力,但悬吊训练对于提升跆拳道运动员核心稳定性与专项技术能力的效果要优于传统核心力量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 跆拳道 核心稳定性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悬吊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的短期疗效观察
8
作者 陈露露 苏峰 +4 位作者 许金波 朱清 罗媛媛 梁栋 李红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94-1398,共5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悬吊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康复科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病例共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悬吊训练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康复科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病例共6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悬吊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病儿进行改良Tardieu量表(MTS)评估、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病儿的MTS得分、MAS得分、GMFM-88 D区和E区得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MTS得分[伸膝位R1(-7.88±1.40)分、R2(16.36±1.19)分、R2-R1(24.24±2.56)分;屈膝位R1(10.18±1.30)分、R2(22.58±1.62)分、R2-R1(12.39±0.75)分]、MAS得分[(1.82±0.85)分]、GMFM-88区得分[(33.42±5.20)分]、E区得分[(50.88±5.32)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MTS伸膝位R1(-10.60±1.13)分、R2(12.23±1.33)分、R2-R1(22.83±0.53)分;屈膝位R1(5.03±0.72)分、R2(18.40±1.16)分、R2-R1(13.37±0.85)分;MAS(2.37±1.03)分;GMFM-88D区(30.40±4.67)分,E区(43.83±4.33)分,均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悬吊训练治疗短期内能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尖足 A型肉毒毒素 悬吊训练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浮针结合悬吊训练对腰背肌筋膜炎疗效及血清IL-1β、NLRP3及β-EP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李玉实 朱春燕 +1 位作者 王红蕾 张波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22-26,共5页
目的:明确浮针结合悬吊训练(SET)技术对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中IL-1β、NLRP3及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东营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9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 目的:明确浮针结合悬吊训练(SET)技术对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中IL-1β、NLRP3及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东营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9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浮针组、SET组和浮针联合SET组(简称联合组),各30例。浮针组给予浮针治疗,1次/2 d,SET组给予SET治疗,1次/d,联合组给予浮针联合SET治疗,频率与浮针组及SET组相同。3组治疗以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VAS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检测血清中IL-1β、NLRP3及β-EP的含量,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采用VAS量表进行随访。结果:经2周治疗后,3组患者VAS及Oswestry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及Oswestry评分低于浮针组和S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浮针组为73.3%(22/30),悬吊训练组为80.0%(24/30),联合组高于浮针组和悬吊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IL-1β、NLRP3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EP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组血清IL-1β、NLRP3含量低于浮针组和SET组,血清β-EP表达高于浮针组和S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VAS评分较治疗结束时均未见明显变化,联合组VAS评分仍低于浮针组和S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SET技术对腰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及腰椎活动功能,且远期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IL-1β、NLRP3等炎症因子表达和提高β-E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炎 浮针 悬吊训练 VAS Oswestry IL-1β NLRP3 Β-EP
下载PDF
悬吊训练联合干扰电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10
作者 刘倩 陈伟 +4 位作者 张明 孟现琨 姬余良 左菲菲 刘帅 《西部医学》 2024年第8期1156-1160,1165,共6页
目的探究悬吊训练联合干扰电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干... 目的探究悬吊训练联合干扰电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干扰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悬吊训练治疗,于治疗前(T0时刻)、治疗2周时(T1时刻)、治疗4周结束时(T2时刻)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T3时刻)进行相关指标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腰部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JOA)评分、腰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差异。评估悬吊训练联合干扰电疗法在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T1、T2、T3时刻VAS评分均较T0时刻下降(P<0.05),且观察组T1、T2、T3时刻VA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刻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刻ODI评分均较T0时刻降低,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刻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2、T3时刻JOA评分较T0时刻上升,且观察组上升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1、T2、T3时刻腰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训练联合干扰电疗法可减轻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部功能,具有现实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 干扰电疗法 非特异性下腰痛 康复效果
下载PDF
悬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王艳波 计弯弯 《中国康复》 2024年第9期534-538,共5页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NNP)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CNNP患者分为电针组、悬吊组与联合组,各3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另行电针治疗,悬吊组患者另行悬吊训练,联合组另行悬吊训练与...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NNP)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CNNP患者分为电针组、悬吊组与联合组,各3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另行电针治疗,悬吊组患者另行悬吊训练,联合组另行悬吊训练与电针联合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颈椎主动活动度(AROM)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及运动功能,并采用肌骨超声成像评定多裂肌的横截面积。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VAS及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VAS及NDI评分均低于电针组与悬吊组(P<0.05);3组患者ARO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AROM均高于电针组与悬吊组(P<0.05);3组患者多裂肌横截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联合组大于电针组与悬吊组(P<0.05)。电针组与悬吊组各项评定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训练联合电针治疗CNNP可有效缓解患者颈部疼痛,改善颈部关节活动度,增加多裂肌的横截面积,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 悬吊训练 电针
下载PDF
SET悬吊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在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李旭锋 邓桂芬 陈礼彬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SET悬吊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在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训练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实施SET悬吊训练)和实验... 目的:探讨SET悬吊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在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训练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卒中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36例,实施SET悬吊训练)和实验组(36例,SET悬吊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技术),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肌张力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FMA)评分、平衡功能(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ET悬吊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技术对改善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具有积极意义,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降低肌张力、增强平衡和运动功能,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悬吊训练 生物反馈技术 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疗效
下载PDF
悬吊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
13
作者 郭良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期74-76,80,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联合方案对患儿肌肉张力、核心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接...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联合方案对患儿肌肉张力、核心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38例,接受悬吊训练治疗)、研究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均治疗8周。评估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Ashworth评估表(MAS)、Fugl-Meyer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核心稳定性评估评分及血清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较对照组(71.05%)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MAS分级比对照组低,BBS、FM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平板支撑、仰卧双腿上举、仰卧静态卷腹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NGF水平比对照组高,NSE、MBP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悬吊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中疗效较佳,可提高肌肉张力、核心稳定性,改善平衡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调节血清NGF、NSE、MB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悬吊训练 高压氧 肌肉张力 核心稳定性
下载PDF
高能量激光疗法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14
作者 韩耀慧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58-60,64,共4页
目的:观察高能量激光疗法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164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2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高能量激光疗法联合悬吊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164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2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悬吊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能量激光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致痛因子[前列腺素E_(2)(PEG_(2))、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78/82),高于对照组的81.71%(6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EG_(2)、5-HT、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能量激光疗法联合悬吊训练治疗LDH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腰椎功能评分,降低疼痛评分和致痛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悬吊训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高能量激光 悬吊训练 腰椎功能 疼痛 致痛因子
下载PDF
悬吊训练核心肌群对帕金森病病人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苏园园 周曼莉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9期3644-3647,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核心肌群对帕金森病病人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医院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病人96例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悬...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核心肌群对帕金森病病人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医院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病人96例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悬吊训练核心肌群,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平衡步态量表(POMA)相关维度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相关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升(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帕金森生活质量评定量表(PDQ-39)相关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悬吊训练核心肌群能有效提升帕金森病病人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进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核心肌群 帕金森病 平衡能力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前路或后路内固定联合悬吊训练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步行功能、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黄庭冰 毛艳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6期30-33,共4页
目的 分析前路或后路内固定联合悬吊训练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步行功能、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研究组(前路内固定联合... 目的 分析前路或后路内固定联合悬吊训练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步行功能、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建始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研究组(前路内固定联合悬吊训练,47例)和对照组(后路内固定联合悬吊训练,48例)。对比两组步行功能(包括Holden步行能力等级和6 min步行距离)、静态平衡能力(躯干损伤评定量表和Berg平衡量表)。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步行能力评分(3.78±0.42)分、6 min步行距离(199.51±5.43)m优于对照组的(3.14±0.31)分和(176.54±4.5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63、22.449,P均<0.05)。研究组静态平衡能力相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路内固定联合悬吊训练,可改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步行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及静态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悬吊训练 胸腰段脊柱骨折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应用神经肌肉运动训练联合悬吊训练的康复效果研究
17
作者 单单 葛冬冬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究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应用神经肌肉运动训练联合悬吊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康复医院收治的68例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34例,常规组34例。常规组... 目的:探究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应用神经肌肉运动训练联合悬吊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康复医院收治的68例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联合组34例,常规组3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运动训练联合悬吊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疼痛评分、被动位置觉、运动觉测试差值、膝关节平衡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康复训练后,与常规组相比较,联合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与常规组相比较,联合组被动位置觉、运动觉测试差值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后,与常规组相比较,联合组Y平衡测试(YBT)正前侧、后内侧及后外侧伸出距离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较,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板损伤术后,采用神经肌肉运动训练联合悬吊训练能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缩小其被动位置觉、运动觉测试差值,并恢复其膝关节平衡能力,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神经肌肉运动训练 悬吊训练 康复效果
下载PDF
本体感觉促进训练联合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李忠丽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研究本体感觉促进训练联合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按不同训练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以本体感觉促进训练联合悬吊训练干预... 目的研究本体感觉促进训练联合悬吊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按不同训练方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以本体感觉促进训练联合悬吊训练干预,均干预12周。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关节功能评分为(84.97±5.69)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00.12±12.85)°,高于对照组的(76.97±5.20)分、(90.89±6.10)°;步长为(73.01±6.51)cm、步速为(1.57±0.21)m/s,高于对照组的(65.24±6.15)cm、(1.35±0.18)m/s,患侧摆动相为(30.14±4.26)%,低于对照组的(40.87±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促进训练与悬吊训练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步行功能,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本体感觉促进训练 悬吊训练 膝关节
下载PDF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悬吊训练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吴宁 张广莉 李芸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5-167,196,共4页
目的:探究多功能治疗仪联合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 training,S-E-T)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南信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CSR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究多功能治疗仪联合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 training,S-E-T)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南信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C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S-E-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多功能治疗仪治疗,均治疗4 w。比较治疗前、治疗4 w时两组疼痛程度、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颈椎功能、以及两组治疗结束时的满意度。结果:治疗4 w时,两组简易麦吉尔疼痛问卷(Short form-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各维度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椎活动度和颈椎曲度均明显增大,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功能治疗仪联合S-E-T可减轻CSR患者疼痛程度,改善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有助于患者颈椎功能的恢复,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悬吊训练 多功能治疗仪 疼痛 颈椎功能
下载PDF
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临床观察及表面肌电研究
20
作者 王聪 魏鹏轶 +3 位作者 张瑜 谷亚彤 张冠男 李媛 《中医康复》 2024年第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表面肌电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1月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表面肌电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1月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采用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治疗,两组均完成4周治疗,疗程完毕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腰部功能ODI评分、表面肌电水平、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4周后VAS评分、腰部功能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多裂肌和腹横肌的表面肌电RMS、MF、MP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4周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用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可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腰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 PRO悬吊训练 Mulligan技术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表面肌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