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吊运动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9
1
作者 万勇 刘洁 +1 位作者 陈启明 操芬 《中国康复》 2015年第4期304-306,共3页
悬吊运动治疗(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一种将部分身体悬吊在绳索上,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对核心肌群进行训练的治疗方法,包含诊断评价及治疗训练2个系统,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疾患康复治疗和运动员体能训练,本文论述其在... 悬吊运动治疗(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一种将部分身体悬吊在绳索上,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对核心肌群进行训练的治疗方法,包含诊断评价及治疗训练2个系统,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疾患康复治疗和运动员体能训练,本文论述其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治疗 慢性颈腰痛 脑瘫 偏瘫
下载PDF
悬吊运动治疗技术在缓解社区骨科常见慢性疾病疼痛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秀梅 吴浩 刘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研究悬吊运动治疗(SET)技术在缓解社区骨科常见慢性疾病疼痛中的疗效,探索缓解社区骨科常见慢性疾病疼痛的适宜技术。方法抽取2010—2011年就诊于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的慢性非特异性骨科疼痛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 目的研究悬吊运动治疗(SET)技术在缓解社区骨科常见慢性疾病疼痛中的疗效,探索缓解社区骨科常见慢性疾病疼痛的适宜技术。方法抽取2010—2011年就诊于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的慢性非特异性骨科疼痛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应用SET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按摩+针灸方法进行治疗。采用数字评价量表评价两组的疼痛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疼痛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前疼痛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程度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21,P<0.01)。结论 SET技术是一项治疗骨科慢性非特异性疼痛的适宜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社区康复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治疗 社区 疼痛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推拿疗法结合悬吊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谭丽双 胡晓丽 丁晓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49-152,共4页
目的 :观察推拿疗法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43例患者采用推拿疗法结合悬吊运动治疗,43例患者采用常规中医传统手法治疗,... 目的 :观察推拿疗法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43例患者采用推拿疗法结合悬吊运动治疗,43例患者采用常规中医传统手法治疗,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采用推拿疗法结合悬吊运动治疗的有效率(90.7%)显著高于只应用推拿手法治疗的有效率(81.2%),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指数评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推拿疗法结合悬吊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显著的疗效,且疼痛明显减轻,此技术适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疗法 悬吊运动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下载PDF
悬吊运动治疗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源诚 李列旺 刘振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3期335-337,共3页
悬吊运动治疗作为一项较新的康复治疗技术,在康复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儿童康复在康复医学体系中的独特性与重要性,该文通过分析悬吊运动治疗的应用情况及系列文献,对悬吊运动治疗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悬吊运动治疗 康复 儿童
下载PDF
悬吊运动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
5
作者 关春婷 欧康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4年第6期407-413,共7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VIDD)的干预效果,为VID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7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VIDD)的干预效果,为VID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74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早期康复锻炼,试验组实施悬吊运动治疗。评价2组患者干预不同时间膈肌功能、呼吸功能以及终点事件的差异。结果最终试验组纳入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55.50±12.03)岁;对照组纳入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54.78±12.81)岁。2组患者干预前膈肌功能、呼吸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7 d,试验组患者膈肌移动度、膈肌厚度分数分别为(1.59±0.21)cm、(45.90±5.2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49±0.21)cm、(42.78±5.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2.44,均P<0.05)。干预5、7 d试验组患者浅快呼吸指数分别为(81.47±6.97)、(77.29±8.91)次·min^(-1)·L^(-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8.36±9.04)、(84.67±9.64)次·min^(-1)·L^(-1),干预3、5、7 d试验组患者氧合指数分别为(230.79±44.79)、(241.59±23.79)、(258.56±23.09)mmHg(1 mm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97.25±21.21)、(212.72±21.81)、(242.75±24.3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8~5.30,均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分别为(225.29±47.31)h、(12.47±3.71)d,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60.53±56.32)h、(14.64±4.5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2.18,均P<0.05)。试验组患者VIDD发生率为5.9%(2/3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2%(8/36),试验组患者脱机成功率为91.2%(31/3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2%(26/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8、4.15,均P<0.05)。结论悬吊运动治疗可提高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和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并有效预防VID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悬吊运动治疗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悬吊运动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患儿步行能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丽 唐亮 +1 位作者 戴燕琼 刘诏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悬吊运动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悬吊... 目的分析悬吊运动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悬吊运动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悬吊运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悬吊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项E功能区评分、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CSI)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得分。结果共纳入患儿36例,每组各18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偏瘫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完成试验,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两组患儿的BBS、CSI、GMFM-88项E功能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悬吊运动治疗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治疗组,悬吊运动治疗组的BBS、CSI、GMFM-88项E功能区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为(8.94±4.15)、(2.44±0.71)、(7.28±3.23)分,常规治疗组上述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为(4.50±4.15)、(1.83±0.79)、(2.89±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悬吊运动治疗能更好地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悬吊运动治疗 步行能力
原文传递
数字医疗康复技术在悬吊运动治疗(SET)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张任君 李志辉 +3 位作者 韦玉玲 葛俊胜 曾珂 林晋锐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量效关系。方法:运用数字医疗康复技术构建健康人标准多裂肌数据库与虚拟模型。将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采用相同的悬吊运动疗法。对照组治疗时遵循无痛原则,治疗组用...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量效关系。方法:运用数字医疗康复技术构建健康人标准多裂肌数据库与虚拟模型。将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采用相同的悬吊运动疗法。对照组治疗时遵循无痛原则,治疗组用超声波成像采集多裂肌横切面积等数据,将数据导入软件建立患者腰部多裂肌虚拟模型,对照健康人标准数据与虚拟模型,调整悬吊运动治疗量。结果:治疗组患者多裂肌横切面积与虚拟模型接近健康人快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数字医疗康复技术能规范悬吊运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治疗量,避免在治疗部位和治疗强度上的盲目性,提高悬吊运动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医疗 悬吊运动治疗 非特异性下背痛 多裂肌
原文传递
悬吊运动治疗在脑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邹林霞 林小苗 +1 位作者 陈维华 杨立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7年第14期12-13,共2页
对悬吊运动治疗技术在脑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突出悬吊运动治疗技术对于可以较好提高患者的躯干控制、平衡和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降低伤残的发生率和伤残的程度,及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 悬吊运动治疗 脑康复 进展
原文传递
关于悬吊运动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蒋亚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0147-0147,149,共2页
对悬吊运动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从2017-2019年内在院进行脑卒康复治疗的80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原则将这80名患者分为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 对悬吊运动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从2017-2019年内在院进行脑卒康复治疗的80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原则将这80名患者分为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其中一组患者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常规性的康复训练治疗护理方式,称为对照组。另一组脑卒患者的治疗上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方式结合悬吊运动治疗方式,称为观察组。两组在进行治疗的同时,注重对患者相关数据的采集,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并利用统计学分析其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各项身体数据都较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与悬吊运动治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率,并且对于患者身体的各项技能也有明显的改善,引起相关并发症的概率极低,可以将这种治疗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恢复治疗中进行推广,对现有脑卒中患者恢复治疗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治疗 恢复期脑卒中患者 平衡功能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对慢性腰痛患者疼痛及核心区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雨 《辽宁体育科技》 2012年第6期45-48,共4页
通过悬吊运动治疗对比受试者治疗前后疼痛及肌力测试结果,探讨对慢性腰痛患者主观疼痛程度及核心区力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受试者治疗后躯干屈伸及左右旋转肌群工作能力显著增强,最大肌力增加不显著;屈伸肌力比更协调,屈肌力量增加较伸肌... 通过悬吊运动治疗对比受试者治疗前后疼痛及肌力测试结果,探讨对慢性腰痛患者主观疼痛程度及核心区力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受试者治疗后躯干屈伸及左右旋转肌群工作能力显著增强,最大肌力增加不显著;屈伸肌力比更协调,屈肌力量增加较伸肌更明显;左右侧肌力更平均,弱侧肌力增加较强侧更明显;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结论:四周8次的悬吊运动治疗能显著减轻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增强躯干核心区肌肉工作能力,改善屈伸、左右旋转肌力比,从而改善腰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治疗 慢性腰痛 核心区力量 等速肌力测试
下载PDF
McKenzie疗法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施捷健 孙晓培 +2 位作者 张伟明 张洁 鲍勇 《临床研究》 2022年第9期98-100,共3页
目的研究McKenzie疗法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探索非特异性下背痛的快速康复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61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 目的研究McKenzie疗法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探索非特异性下背痛的快速康复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61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McKenzie疗法组、实施悬吊运动疗法的悬吊组及McKenzie疗法结合悬吊运动疗法的联合组。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腰痛失能问卷表(ODI)评分对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并在1年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VAS评分低于Mckenzie疗法组与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三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ODI评分低于Mckenzie疗法组与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联合组复发率最低(4.54%)。结论McKenzie疗法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可以减轻疼痛,改善腰部功能,并减少复发率,在下背痛的康复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背痛 MCKENZIE疗法 运动疗法治疗 快速康复
下载PDF
悬吊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春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8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悬吊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提供借鉴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康复门诊接受康复治疗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 目的:探讨悬吊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提供借鉴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康复门诊接受康复治疗的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仅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悬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统计治疗总有效率,比较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组患者的VAS评分为,(8.20±1.55)分,与对照组的(7.94±1.3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周时的VAS评分分别为(5.41±0.85)、(1.74±0.6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33±0.79)、(4.74±0.5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ODI指数为(28.10±2.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29±4.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有利于减轻患者病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悬吊运动治疗 针灸 临床效果
下载PDF
SET悬吊系统联合肌筋膜激活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本磊 王润协 杨灿乾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治疗(SET)悬吊系统联合肌筋膜激活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潮连分院自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间收治的6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治疗(SET)悬吊系统联合肌筋膜激活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人民医院潮连分院自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间收治的6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SET悬吊系统联合肌筋膜激活技术治疗腰部核心稳定性肌群。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缓解时间、活动功能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疼痛缓解时间、活动功能改善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T悬吊系统联合肌筋膜激活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效果良好,对本病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悬吊运动治疗系统 肌筋膜激活技术
下载PDF
悬吊运动系统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小丽 余志华 +2 位作者 魏红 孔勉 伍蓉梅 《华西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400-1402,共3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系统治疗(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联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3月收治的4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纳...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系统治疗(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联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3月收治的4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均采用神经发育疗法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神经发育疗法基础上配合悬吊运动系统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3个月时肌张力与ADL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时,治疗组患儿肌张力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时,治疗组肌张力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ADL评分比较,治疗组ADL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系统治疗联合神经发育疗法可明显缓解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童肌张力,提高A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康复 运动系统治疗 痉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原文传递
悬吊运动疗法对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卢惠苹 王乃针 +2 位作者 宋林 陈昕 陈述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对颈椎病治疗前、后的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并与常规推拿治疗效果相比较,探讨SET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颈椎病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成SET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推拿治疗训...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对颈椎病治疗前、后的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并与常规推拿治疗效果相比较,探讨SET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颈椎病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成SET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推拿治疗训练,SET组根据表面肌电图的结果实施特异性的SET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进行颈伸肌的sEMG测试[包括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斜率值(MF slope)]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治疗后,SET组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AEMG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ET组治疗后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ET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1±1.3)分和(3.0±1.1)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SET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MF slope降低值与VAS的变化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SET组分别为(r=0.463,P<0.05;r=0.678,P<0.05),对照组为(r=0.550,P<0.05;r=0.486,P<0.05),即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的下降率与VAS变化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SET可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部肌肉功能,且疗效优于推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治疗 平均肌电值 中位频率斜率值 视觉模拟评分
原文传递
悬吊康复治疗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储爱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23期31-33,共3页
悬吊康复治疗技术(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通过全身性悬吊及独特的主动治疗方式进行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这是一项以运动系统疾病得到持久的改善及修复为目的全新的治疗技术.一项对于现今主要的康复治疗的最大补充疗法.该技术... 悬吊康复治疗技术(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通过全身性悬吊及独特的主动治疗方式进行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这是一项以运动系统疾病得到持久的改善及修复为目的全新的治疗技术.一项对于现今主要的康复治疗的最大补充疗法.该技术理念的深刻,应用范围之广泛,疗效之持久,将会掀起一阵康复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治疗 核心稳定肌 主动训练 神经肌肉控制 开链运动 闭链运动 弱链接
原文传递
智能三维情景式生物反馈训练平台在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肌群肌力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耀良 梁金环 +4 位作者 何燕萍 段捷华 李静 童军 黄子燕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探讨智能三维情景式生物反馈训练平台在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肌群肌力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5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神... 目的探讨智能三维情景式生物反馈训练平台在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肌群肌力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5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试验组患儿采用智能三维情景式生物反馈训练平台进行下肢粗大肌群肌力训练,两组患儿分别进行为期3个月的观察周期,在疗程开始、3个月后运用肌力补充分级法、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盖塞尔检查粗大动作功能区对患儿脑瘫康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结果经不同训练后,试验组患儿肌力细分级3~5级有22例(88.00%),对照组患儿肌力细分级3~5级有15例(60.00%),试验组患儿肌力细分级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试验组GMFM88评估百分比情况(69.02±18.43)%明显优于对照组(57.76±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盖塞尔检查得分(67.21±18.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5.24±1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采用智能三维情景式生物反馈训练平台进行下肢粗大肌群肌力训练,患儿肌力细分级情况改善良好,有效提高患儿粗大肌群肌力运动功能以及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悬吊运动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