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泉 胡川 +2 位作者 黄磊 路伟 王欣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 观察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医学部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D-tDCS... 目的 观察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D-tDCS)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医学部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HD-tDCS组、悬吊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过程中有4例因中途出院无法继续接受治疗而脱落,其中对照组3例,HD-tDCS组1例,最终对照组、HD-tDCS组、悬吊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纳入27、29、30、30例。对照组接受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常规康复治疗,25 min/d,1次/d,5 d/周,持续治疗8周;HD-tDC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HD-tDCS治疗,主要刺激电极置于偏瘫侧脑初级运动皮层M1区(C3/C4),4个接受极分别置于M1区四周约3.5 cm处的C1/C2、C5/C6、FC3/FC4、CP3/CP4区,电流恒定强度2 mA,电流起伏时间30 s,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8周;悬吊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偏瘫侧下肢分离组合运动、动态闭链稳定运动、骨盆摆动和放松运动等悬吊运动训练,25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8周;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HD-tDCS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平衡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评定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采用视频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者步态时空参数(步频、步速、步长和步行周期)。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4、8周后FMA-LE评分、BBS评分、FAC等级及步态时空参数(步频、步速、步长和步行周期)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HD-tDCS组、悬吊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4、8周后FMA-LE、BBS评分均明显更高,治疗8周后FAC等级及步态时空参数(步频、步速、步长及步行周期)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tDCS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悬吊运动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探讨减重步态训练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文明明 尤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15-0118,共4页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减重步态训练+悬吊运动训练的价值。方法 纳入37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减重步态训练上,指导其正确实施悬吊运动,评估效果。结果 分析各项指标,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指导... 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减重步态训练+悬吊运动训练的价值。方法 纳入37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减重步态训练上,指导其正确实施悬吊运动,评估效果。结果 分析各项指标,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指导患者行减重步态康复,且与悬吊运动积极联合,可以改善偏瘫症状,强化步行功能,还可以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整体的康复效果,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步态训练 悬吊运动训练 脑卒中偏瘫 步行功能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康斌辉 廖源 +2 位作者 钟流 王磊 叶志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B组(悬吊运...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7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下肢康复机器人)、B组(悬吊运动训练)、C组(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每组30例。比较三组训练后下肢Fugl-Meyer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伯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y i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 min walk test,6MWT)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结果:训练前,三组下肢FMA、BBS、FAC评分、6MWT、M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C组下肢FMA、BBS、FAC、MBI评分均明显更高于A组、B组,6MWT长于A组、B组,NIHSS评分低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对患者采取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增强患者平衡与下肢运动功能,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悬吊运动训练 脑卒中
下载PDF
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赵会哲 魏艳霞 张文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85-87,91,共4页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实施悬吊...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实施悬吊运动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训练前后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肌群表面肌电水平和自理能力[脊髓独立性评定(SCIM)]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BBS评分以及自我照顾能力、呼吸和括约肌管理能力、移动能力等SC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股四头肌、腓肠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表面肌电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应用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平衡功能评分、下肢肌群表面肌电水平和自理能力评分,效果优于单纯悬吊运动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等速肌力训练 悬吊运动训练 平衡功能 自理能力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在学龄前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作用
5
作者 曹海燕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000-1003,共4页
目的:探讨学龄前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联合使用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入的80例学龄前脑瘫患儿,按照患儿入选先后顺序进行数字排序,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与研究组(... 目的:探讨学龄前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联合使用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均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入的80例学龄前脑瘫患儿,按照患儿入选先后顺序进行数字排序,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训练)与研究组(悬吊运动训练与引导式教育),两组患儿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干预前比较两组患儿的BBS评分、GMFM-D评分、GMFM-E评分,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BS评分为(43.16±3.31)分、GMFM-D评分为(34.15±3.28)分、GMFM-E评分为(40.17±4.83)分;对照组BBS评分为(35.77±3.28)分、GMFM-D评分为(29.08±2.88)分、GMFM-E评分为(33.17±4.93)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情感功能为(69.25±2.59)分、生理功能为(66.12±2.24)分、社会功能为(68.04±2.21)分、角色功能为(64.26±2.57)分;对照组情感功能为(58.39±2.63)分、生理功能为(55.34±2.39)分、社会功能为(59.28±2.28)分、角色功能为(54.49±2.63)分,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前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联合采用悬吊运动训练和引导式教育,有助于增强患儿的肢体平衡能力,促进粗大运动康复,并且对增强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帮助,应扩大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脑瘫患儿 悬吊运动训练 引导式教育 康复护理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脊柱对称性及平衡性的影响
6
作者 周佳华 王大卫 +2 位作者 张洪翠 王琳 王开乐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4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进行悬吊运动训练(SET)对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脊柱对称性及平衡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41例轻度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进行悬吊运动训练(SET)对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脊柱对称性及平衡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41例轻度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n=20)患者进行传统的施罗斯(Schroth)训练。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n=21)患者进行SET。比较两组患者的最大Cobb角、躯干旋转角(ATR)、骨盆倾斜角(PO)、锁骨角(CA)及足底受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最大Cobb角、ATR、PO及CA均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足跟内侧、第2跖骨、第3跖骨、第4跖骨及第5跖骨的受力均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进行传统Schroth训练的基础上,对轻度AIS患者进行SET,可改善其脊柱侧弯程度、躯干旋转、倾斜程度,纠正其脊柱对称性,改善其站立位重心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弯 悬吊运动训练 效果
下载PDF
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康贝贝 徐磊 +5 位作者 范艳萍 吕美萱 赵彦博 庞伟 许秋霞 王瑞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的3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并联合应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 目的:探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的30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并联合应用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两组儿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速度(MW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分别对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儿童BBS评分、10m MWS、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悬吊运动训练系统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其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儿童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被引量:17
8
作者 孟朋民 刘伟明 +2 位作者 杨泉林 郑丽军 苏心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Ⅰ组(n=30)行C2椎旁阻滞,每周1次;Ⅱ组(n=30)在颈椎旁阻滞基础上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悬吊运动训练每周3次。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Ⅰ组(n=30)行C2椎旁阻滞,每周1次;Ⅱ组(n=30)在颈椎旁阻滞基础上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悬吊运动训练每周3次。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每月疼痛发作次数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VAS评分,Ⅰ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Ⅱ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后3个月、6个月,Ⅱ组较Ⅰ组改善更显著(P<0.001)。治疗后疼痛发作次数,Ⅰ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Ⅱ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Ⅱ组较Ⅰ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Ⅰ组优良率33.3%,Ⅱ组73.3%(P<0.01)。结论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颈源性头痛优于单一采用颈椎旁阻滞,远期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椎旁阻滞 悬吊运动训练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23
9
作者 郭险峰 元帅霄 李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16-719,共4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的效果。方法将38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年龄、性别匹配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使用疼痛数字评分(NRS)、Oswestry腰痛调查表,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4周后进行...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慢性腰背疼痛的效果。方法将38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年龄、性别匹配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使用疼痛数字评分(NRS)、Oswestry腰痛调查表,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4周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轻腰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悬吊运动训练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慢性腰背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特发性脊柱侧弯 腰背疼痛 悬吊运动训练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推拿结合悬吊运动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0
作者 孙戴 林德快 +1 位作者 蔡涵 林建强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悬吊运动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1)和治疗组(n=25),分别采用单纯推拿和推拿结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10次。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腰痛功...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悬吊运动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1)和治疗组(n=25),分别采用单纯推拿和推拿结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10次。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分别对治疗前,治疗1次后和治疗10次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在VAS,ODI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1次后,两组间在VAS,ODI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0次后,治疗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悬吊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悬吊运动训练 核心肌群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孙增鑫 闫彦宁 +3 位作者 赵振彪 陈苏英 袁野 刘婧斐 《中国康复》 2018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偏瘫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偏瘫上肢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UE)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UE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UE和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训练 上肢康复 脑卒中 作业治疗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骆伟 王坤 王玉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1638-1640,共3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SET)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常规...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SET)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增加SET。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和平衡功能变化情况、表面肌电图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水平以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粗大运动D区、E区评分及Berg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图RMS及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ET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以及平衡功能,同时有利于降低患儿患肢肌肉的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悬吊运动训练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张彤 于甲锋 +2 位作者 刘杰 李順 常学民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3期379-380,共2页
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SCI) 是人体严重创伤类型之一,多数伴有脊柱骨折,其中以胸腰椎骨折最为常见。SCI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步行能力受限或缺失。国外有研究认为,悬吊运动训练(suspension exercise tr... 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SCI) 是人体严重创伤类型之一,多数伴有脊柱骨折,其中以胸腰椎骨折最为常见。SCI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步行能力受限或缺失。国外有研究认为,悬吊运动训练(suspension exercise training,SET)能够给患者一个不稳定支持面,使身体深层稳定肌与表层运动肌全面投入协调与平衡的调节反应中,可恢复不完全截瘫者的步行及平衡能力 [1] 。为进一步明确SET在SCI康复治疗中的意义,现纳入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8例胸腰椎骨折合并ISCI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训练 胸腰椎骨折 不完全脊髓损伤 步行能力 平衡能力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喆 郭险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9-670,共2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技术治疗社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方法 35例成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分成治疗组(n=18)和对照组(n=17),分别采用电疗+悬吊运动训练和单纯电疗治疗4周。使用疼痛数字评分(NRS)、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问卷,分别...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技术治疗社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方法 35例成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分成治疗组(n=18)和对照组(n=17),分别采用电疗+悬吊运动训练和单纯电疗治疗4周。使用疼痛数字评分(NRS)、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问卷,分别在治疗开始前、治疗4周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RS、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问卷评分改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减轻社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悬吊运动训练 社区 物理治疗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秋云 王正田 +5 位作者 马崇 孟海超 李娇 贺鹏 常永霞 孟朋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4期2428-2431,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期脑卒中病人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35例),两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悬...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痉挛期脑卒中病人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35例),两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训练。观察两组肢体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上肢及下肢肌张力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有效缓解痉挛期脑卒中病人肢体痉挛程度,明显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期 悬吊运动训练 肌张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结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炎 李阔 +1 位作者 林巧茂 郝永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536-537,共2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结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悬吊运动训练...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结合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悬吊运动训练结合推拿治疗,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明显较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运动训练结合推拿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症状,具有临床应用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训练 推拿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临床治疗 效果观察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对肌张力降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秋云 史镇平 +2 位作者 何晓华 李娇 常永霞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1993-1995,1999,共4页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肌张力降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肌张力降低脑卒中患者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治疗组18例。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 目的 探讨悬吊运动训练对肌张力降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肌张力降低脑卒中患者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治疗组18例。2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训练;观察2组患者的肢体肌张力的变化情况及步行能力、平衡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的肌张力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肌张力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Holden评分及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增加,治疗组患者的Holden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悬吊运动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低下肌张力的恢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训练 脑卒中 肌张力 步行能力 平衡能力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联合中药熏蒸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秋云 王正田 +4 位作者 孟海超 李娇 贺鹏 常永霞 孟朋民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8期90-95,共6页
目的:探究悬吊运动训练联合中药熏蒸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悬吊运动训练及相应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究悬吊运动训练联合中药熏蒸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悬吊运动训练及相应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用中药熏蒸进行治疗,所有受试者均连续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对血管活性物质进行测定并比较,另外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有效随访,并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以及随访1、3、6个月,对受试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基础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1(Ang-1)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4周以及随访1、3、6个月等时间点NIHSS评分、GLFS-25评分、Sheikh评分、BBS评分、SS-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GLFS-25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程度不相等,但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最大,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heikh、BBS、SS-QOL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程度不相等,但以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最大,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悬吊运动训练联合中药熏蒸能够明显促进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进一步改善其运动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行为能力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考虑原因可能与增加血管活性物质表达并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悬吊运动训练 中药熏蒸 老年患者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结合聚焦超声波对非特异性慢性下背痛的疗效 被引量:10
19
作者 苏婵娟 陈舜喜 +1 位作者 王乃针 赵芸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聚焦超声波治疗非特异性慢性下背痛(LB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LB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低周波、温磁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辅以SET训练、聚焦超声波。于治疗前、...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聚焦超声波治疗非特异性慢性下背痛(LB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LB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低周波、温磁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辅以SET训练、聚焦超声波。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JOA腰背痛疗效判断标准对两组患者腰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经3周治疗后,治疗组JOA下腰痛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显著;治疗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及治愈显效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ET训练结合聚焦超声波可显著减轻LBP患者腰背痛症状,促其腰椎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背痛 悬吊运动训练 聚焦超声波
下载PDF
悬吊运动训练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解东风 麦艺颖 +4 位作者 贺涓涓 赵妃 王庄富 钟兴 姜丽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10期1351-1352,共2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常规物理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神经松动术,治疗组予以悬吊运动训练联合神经松动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在常规物理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神经松动术,治疗组予以悬吊运动训练联合神经松动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以及功能障碍NDI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VAS评分和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联合神经松动术可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训练 神经松动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