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架衬套安装方向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
作者 郭孔辉 吴利广 +1 位作者 金凌鸽 郭耀华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7,共4页
基于ADAMS和iSIGHT软件,提出了对悬架衬套安装方向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及流程。通过调整悬架衬套安装方向来改变悬架导向杆系的受力,从而使悬架弹性运动学特性满足特定要求。以某一轿车麦弗逊前悬架为例,通过优化前、后结果的对比分析可... 基于ADAMS和iSIGHT软件,提出了对悬架衬套安装方向进行优化设计的方法及流程。通过调整悬架衬套安装方向来改变悬架导向杆系的受力,从而使悬架弹性运动学特性满足特定要求。以某一轿车麦弗逊前悬架为例,通过优化前、后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采用优化后的衬套安装方向,悬架弹性运动学特性参数得到改善,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架衬套 安装方向 刚体模型 优化设计
下载PDF
硬度对橡胶力学特性与悬架衬套刚度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宝 张鑫 +3 位作者 代正莉 马万力 付江华 陈哲明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6期222-227,249,共7页
橡胶材料的力学特性通常具有较强非线性。基于Mooney-Rivlin等5种本构模型,通过将52 HS、56 HS、61 HS 3种邵氏硬度的橡胶样件进行拉伸台架试验与仿真试验对比确定更优本构模型;进一步对采用3种硬度橡胶的悬架橡胶衬套进行静刚度试验与... 橡胶材料的力学特性通常具有较强非线性。基于Mooney-Rivlin等5种本构模型,通过将52 HS、56 HS、61 HS 3种邵氏硬度的橡胶样件进行拉伸台架试验与仿真试验对比确定更优本构模型;进一步对采用3种硬度橡胶的悬架橡胶衬套进行静刚度试验与仿真模拟,对比力-位移结果曲线后发现Yeoh本构模型所对应的仿真曲线更接近试验结果;其中,硬度从52 HS变化到56 HS时样件伸长率仅减小0.67%,衬套径、轴向刚度变化率为9.1%和9.5%;而从56 HS变化到61 HS时样件伸长率减小18.37%,衬套径、轴向刚度变化率为43.3%和30.3%。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样件伸长率和衬套静刚度与硬度之间呈较强非线性,且当硬度>56 HS时,橡胶样件力学特性参数和橡胶衬套的静刚度均有较大变化,这对考虑橡胶衬套对整车性能影响与匹配优化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橡胶衬套 邵氏硬度 本构模型 力学/刚度特性分析 刚度变化率
下载PDF
轿车悬架橡胶衬套对人体主观感受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宝 张勇 雷刚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9,共6页
为了研究悬架橡胶衬套对人体主观感受的影响,在SIMPACK多体软件系统下,建立悬架有、无衬套的多体整车模型。螺旋弹簧及橡胶衬套部分参数采用试验获取特性曲线;基于相关车辆平顺性道路试验方法,对整车多体模型进行离线时间积分,分别获取... 为了研究悬架橡胶衬套对人体主观感受的影响,在SIMPACK多体软件系统下,建立悬架有、无衬套的多体整车模型。螺旋弹簧及橡胶衬套部分参数采用试验获取特性曲线;基于相关车辆平顺性道路试验方法,对整车多体模型进行离线时间积分,分别获取座椅处X、Y、Z三轴向加速度时间历程,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计算三轴向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比较发现该值在有橡胶衬套情况下较小;进一步以控制臂的第二个橡胶衬套为对象,分别屏蔽其六向刚度中的一向,积分并计算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结果发现在屏蔽X轴向刚度、Z轴径向刚度时,该值变化较明显,即依据国际标准ISO2631中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与人体感受之间的关系,当橡胶衬套某向刚度发生改变时,人体舒适性主观感受将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衬套 离线时间积分 衬套刚度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人体主观感受
下载PDF
后轮随动转向技术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晓美 陈宁 H.P.Lee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16,共7页
在阐述后轮随动转向技术原理与实现方式的基础上,从悬架衬套研究、后轮随动转向车辆的横向稳定性研究以及后轮随动转向技术在大型车辆上的应用研究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随动转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指出了目前应用于悬架系统的... 在阐述后轮随动转向技术原理与实现方式的基础上,从悬架衬套研究、后轮随动转向车辆的横向稳定性研究以及后轮随动转向技术在大型车辆上的应用研究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随动转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指出了目前应用于悬架系统的橡胶衬套与液压衬套研究中尚需进一步考虑的问题,以及结合磁流变液或磁流变弹性体等智能材料衬套开展车辆智能化时后轮随动转向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轮转向 随动转向 悬架衬套 横向稳定性 智能材料
下载PDF
交叉型乘用车方向盘摆振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田绍军 李世珍 +3 位作者 张涵 杨蔚 黄元毅 韦建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2期180-187,共8页
某配置麦弗逊前独立悬架和齿轮齿条转向器的交叉型乘用车在试制阶段出现方向盘摆振现象,且每台车出现问题时的车速和摆振程度不一。分析轮胎残余动不平衡量、转向悬架系统传递路径结构和特性、麦弗逊前悬架后摆臂后衬套动态性能、转向... 某配置麦弗逊前独立悬架和齿轮齿条转向器的交叉型乘用车在试制阶段出现方向盘摆振现象,且每台车出现问题时的车速和摆振程度不一。分析轮胎残余动不平衡量、转向悬架系统传递路径结构和特性、麦弗逊前悬架后摆臂后衬套动态性能、转向器安装衬套结构形式和刚度、齿侧间隙大小等因素对方向盘摆振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残余动不平衡量引起的周期变化的激振力和力偶矩是方向盘摆振源头,悬架转向系统的几何参数是影响摆振的重要因素,车辆摆振传递路径的振动传函在摆振频率范围内均出现峰值,方向盘旋转模态频率在摆振频率范围内,摆臂后衬套刚度阻尼不足及转向器安装刚度过大加剧方向盘的摆振,齿侧间隙影响齿条振动的阻尼,适当减小齿侧间隙、增大阻尼有利于降低摆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传递路径 转向系统 悬架衬套 方向盘模态 方向盘摆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