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三沙湾夏季底边界层动力过程及悬沙输运特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齐昱恺
涂俊彪
于俊杰
范代读
-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2,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6070)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89505)。
-
文摘
基于2018年8月福建三沙湾湾内外共两个定点站位的船基和座底三脚架观测数据,研究了三沙湾底边界动力过程及悬沙输运特征。结果表明,三沙湾湾内湾外两个站位均表现出涨落潮历时相近但涨落潮流速明显不对称的现象,即湾内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湾外则相反。湾内水体受淡水输入影响较大,表现出落潮期间显著的温盐层化,而涨潮期间水体混合良好;湾外水体受淡水影响不明显,表现为水体温度主导的层化。通过对底边界层动力过程的分析表明,湾内(距底0.75 m)、湾外(距底0.50 m)站位底边界层的平均摩阻流速分别是0.016 m/s、0.013 m/s,且两个站位拖曳系数基本相等(2.03×10^(-3)),表明在相同流速下湾内站位的底部切应力更大,近底沉积物再悬浮和搬运相对湾外站位更为显著。因此观测期间悬沙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湾内站位,为109 mg/L,且悬沙在垂向上的分布可达上层水体;湾外站位悬沙浓度更低,并且底部悬浮泥沙仅能影响至距底5 m的水体。悬沙通量机制分解结果表明,三沙湾夏季的潮周期单宽悬沙从湾外向湾内方向净输运,湾内站位向湾内方向净输运74.88 g/(m·s),平流输沙占主导作用,贡献率41.7%;湾外站位向湾内方向净输运10.57 g/(m·s),主要受平流输沙和垂向净环流的控制,贡献率94.9%。
-
关键词
三沙湾
底边界层
摩阻流速
悬沙输运
悬沙机制分解
-
Keywords
Sansha Bay
bottom boundary
friction velocity
sediment transport
decomposi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mechanism
-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TV148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