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3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荡湖前置库悬浮颗粒物特征及与水质间的关系
1
作者 张松贺 段如菲 +2 位作者 罗敏 陈辉 杨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58-6864,共7页
为探究前置库内悬浮颗粒物(SPM)特征及对水质的潜在影响,对2022年12月(枯水期)、2023年4月(平水期)及8月(丰水期)长荡湖大浦港前置库上、中、下游区域水体SPM粒径特征和空间分布,以及水质的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原位试验分析了丰水... 为探究前置库内悬浮颗粒物(SPM)特征及对水质的潜在影响,对2022年12月(枯水期)、2023年4月(平水期)及8月(丰水期)长荡湖大浦港前置库上、中、下游区域水体SPM粒径特征和空间分布,以及水质的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原位试验分析了丰水期SPM的拦截机理.结果表明,前置库对NH_(4)^(+)-N、T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46.42%、51.59%和36.83%,入库区域对污染物削减贡献大.表层水体内SPM粒径对SPM中TOC(P=0.018)和TN浓度(P=0.011)有显著影响,粒径增加携带的碳、氮浓度也相对增加.原位试验结果显示表层和底层水体捕获的沉降颗粒物内TN和TP浓度分别是自由水体的2.33~5.25和4.53~5.72倍,且水体氮、磷浓度与SPM内氮、磷的浓度分布呈负相关,表明SPM作为污染物的运输和吸附载体,通过吸附、沉降等作用影响水体污染物的转化.前置库能够通过去除SPM而改善入湖水质,为高浊度水体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库 悬浮颗粒物 水质净化
下载PDF
南海北部内孤立波影响海域悬浮颗粒物特征变化研究
2
作者 王宏威 乔玥 +7 位作者 冯学志 朱超祁 陈天 胡聪 孙中强 孙均凯 单红仙 贾永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9,共16页
悬浮颗粒物在“源-汇”沉积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南海常见的动力现象—内孤立波,则被证实是影响悬浮颗粒物分布和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该项研究于2022年9月在吕宋海峡至东沙群岛海域开展,采用LISST-deep与CTD设备进行同步观测,以研... 悬浮颗粒物在“源-汇”沉积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南海常见的动力现象—内孤立波,则被证实是影响悬浮颗粒物分布和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该项研究于2022年9月在吕宋海峡至东沙群岛海域开展,采用LISST-deep与CTD设备进行同步观测,以研究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及体积浓度分布。通过调查期内的卫星遥感数据,划定了内孤立波的影响范围,并结合海床基观测内孤立波影响悬浮颗粒物分布过程,从动力学的角度揭示了内孤立波对悬浮颗粒物在输运过程中特征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内孤立波的振幅深度区间(6~79 m)内,以较小粒径的悬浮颗粒物(15~25μm)分布为主,且越接近内孤立波的波谷深度,出现较小粒径悬浮颗粒物的频率越高。(2)悬浮颗粒物分布由内孤立波波峰线中心区域扩散到两侧,在中心为体积浓度低值区(≤91μL/L),而波峰线两侧区域与内孤立波传播路径远端区域为体积浓度高值区(≥500μL/L)。此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内孤立波通过改造作用使聚集状态的悬浮颗粒物被分解为粒径较小、组成单一的颗粒,通过控制作用改变悬浮颗粒物在波峰线不同位置、传播路径和振幅深度上的体积浓度分布,为理解南海源-汇沉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悬浮颗粒物 粒径分布 颗粒特征 改造控制作用
下载PDF
沙漠区域空中悬浮有害污染颗粒物成分检测技术研究
3
作者 张婷 张叶杰 +2 位作者 黄晓 冯婉悦 王小兰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为了精准的检测出沙漠区域空气中悬浮的有害污染颗粒物,此研究以新疆某沙漠为例,采用金属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含碳物质等多种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在5个采样点收集样品后,使用先进设备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采样点金属无机元素种类不... 为了精准的检测出沙漠区域空气中悬浮的有害污染颗粒物,此研究以新疆某沙漠为例,采用金属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含碳物质等多种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在5个采样点收集样品后,使用先进设备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采样点金属无机元素种类不同,以Ti、Mn、Zn等元素为主;水溶性离子方面,采样点3、4、5含有更多阴、阳离子;所有采样点均检测到元素碳和有机碳,且前者浓度较高。这些发现证明文章的检测技术能有效识别沙漠空中悬浮的有害污染颗粒物,为环境监控提供了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区域 悬浮颗粒物 金属无机元素 水溶性离子 含碳物质
下载PDF
茅尾海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4
作者 李素霞 刘海霞 +2 位作者 侯景耀 张晋谊 黄远林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8-96,共9页
测量茅尾海悬浮颗粒物中的As、Cd、Cr、Cu、Ni、Pb、Zn含量,研究其分布特征,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相结合对茅尾海中的悬浮颗粒物重金属含量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均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趋势;重... 测量茅尾海悬浮颗粒物中的As、Cd、Cr、Cu、Ni、Pb、Zn含量,研究其分布特征,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相结合对茅尾海中的悬浮颗粒物重金属含量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均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趋势;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强生态风险,其中Cd为严重的生态风险;地积累指数中Cd和Cu达到偏重度污染,As主要为偏中度污染,Zn、Ni主要为轻度污染。重金属污染受人为影响较大,在悬浮颗粒物中Cd污染严重,其他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尾海 悬浮颗粒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重量法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验证与对比研究
5
作者 陈霜霜 朱英皓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6期122-124,共3页
总悬浮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一直使用的是《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1]。2023年1月15日起实施新标准《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1263-2022)[2]替... 总悬浮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一直使用的是《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1]。2023年1月15日起实施新标准《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1263-2022)[2]替代旧标准。本文通过对新旧标准进行对比以及对新标准的适应性进行验证,以更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虽然原理与样品分析步骤基本一致,但增加了规范性引用的文件、总悬浮颗粒物的术语和定义、采样与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细化了分解样品、分析步骤、结果与计算几个过程,也增加了样品保存的规定;新标准修改了关于方法检出限的规定,明确了检出限的测定条件,对于天平精度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悬浮颗粒物 重量法 方法验证
下载PDF
长江河口悬浮颗粒物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李道季 李军 +2 位作者 陈吉余 陈西庆 陈邦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5-301,共7页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有机物质(生物残体、小型藻类、矿物-有机物集合体),细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粘土矿物、有有机物附着和具有有机裹层的粘土矿物或集合体;有机性颗粒物质含量随盐度变化,高盐水侵人,有机颗粒含量增高;有机性悬浮颗粒浓度随总悬浮体的浓度增大而增大,认为长江河口悬浮体的聚集主要以有机絮凝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 有机性颗粒 长江河口 悬浮颗粒物 泥沙
下载PDF
建筑工地大气降尘与总悬浮颗粒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田刚 李建民 +2 位作者 李钢 黄玉虎 闫宝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41-1943,共3页
通过统计大量实测数据,对北京市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大气污染指标DF与TSP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筑施工扬尘所产生的DF与TSP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建筑工地边界处DF与TSP的关系可以用cTSP=11.6×cDF表示.监测点与污染源的距离对相... 通过统计大量实测数据,对北京市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大气污染指标DF与TSP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筑施工扬尘所产生的DF与TSP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建筑工地边界处DF与TSP的关系可以用cTSP=11.6×cDF表示.监测点与污染源的距离对相关系数影响较大,相关系数与距离成正比例;施工阶段对相关系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扬尘 降尘 悬浮颗粒物
下载PDF
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赋存形态 被引量:17
8
作者 魏俊峰 陈洪涛 +2 位作者 刘鹏霞 李荣华 于志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12,共6页
2006年9~10月在长江采集悬浮颗粒物样品,应用改进后的SEDEX法对磷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生磷灰石磷是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涪陵至万州江段,碎屑磷灰石磷的含量较高,弱吸附态磷和有机磷含量较低,磷的赋... 2006年9~10月在长江采集悬浮颗粒物样品,应用改进后的SEDEX法对磷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生磷灰石磷是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涪陵至万州江段,碎屑磷灰石磷的含量较高,弱吸附态磷和有机磷含量较低,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悬浮颗粒物含量的影响;香溪至葛洲坝下江段,弱吸附态磷和有机磷含量较高,碎屑磷灰石磷含量较低,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浮游植物生长及泥沙粒径的影响;城陵矶至大通江段,有机磷、碎屑磷灰石磷和铁结合态磷含量较高,弱吸附态磷含量较低,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泥沙粒径和洞庭湖输入的影响。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生物可利用磷占颗粒态磷的45.6%,长江上游水体中生物可利用磷含量较低,下游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态 悬浮颗粒物 长江
下载PDF
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中主要化学组分对铅、铜的吸附作用——实验室模拟吸附特征与水环境中富集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亮 董德明 +2 位作者 路永正 花修艺 高秋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1-855,共5页
利用主要组分萃取-吸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样品中主要化学组分对铅、铜的吸附特征,并采用天然悬浮颗粒物样品直接萃取的方法研究了实际水环境中悬浮颗粒物样品各组分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通过二者对比进一步研究了悬... 利用主要组分萃取-吸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样品中主要化学组分对铅、铜的吸附特征,并采用天然悬浮颗粒物样品直接萃取的方法研究了实际水环境中悬浮颗粒物样品各组分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通过二者对比进一步研究了悬浮颗粒物中主要化学组分在铅、铜吸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样品中各组分的吸附特征与富集特征具有较好的可比性,铅主要与颗粒物中的铁氧化物相结合,铜则主要与有机质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吸附 化学组分
下载PDF
自然水体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吸附铅、镉的热力学参数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董德明 刘亮 +2 位作者 高明 花修艺 李鱼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7-850,共4页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松花江自然水体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吸附铅、镉的热力学规律。根据吸附热力学参数(Γmax、k和Kd)综合比较3种固相物质的吸附能力,并讨论吸附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Langmuir型及Freundlich等...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松花江自然水体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吸附铅、镉的热力学规律。根据吸附热力学参数(Γmax、k和Kd)综合比较3种固相物质的吸附能力,并讨论吸附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Langmuir型及Freundlich等温式可以很好地描述3种固相物质吸附热力学规律,三者吸附铅、镉的能力为生物膜>悬浮颗粒物>沉积物,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对铅的吸附能力均明显高于对镉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悬浮颗粒物 沉积物 吸附
下载PDF
洱海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有机碳氮来源特征 被引量:27
11
作者 倪兆奎 王圣瑞 +2 位作者 赵海超 焦立新 金相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3,共7页
以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不同季节、不同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氮的来源,探讨了其与流域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δ13C的离散程度为夏季<... 以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不同季节、不同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氮的来源,探讨了其与流域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δ13C的离散程度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变化范围分别为-25.1‰~-16.9‰、-30.0‰~-10.7‰、-20.9‰~-11.0‰和-28.6‰~-14.4‰;δ15N的离散程度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变化范围分别为-0.5‰~8.8‰、5.4‰~10.6‰、3.4‰~7.9‰和6.2‰~8.7‰.②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来源,春季以陆源C3植物和自生有机质为主,并且C3植物来源的有机质贡献呈逐渐增大趋势;夏季主要来源于陆源C3植物;秋季仍以陆源C3植物和水生植物的混合来源为主,但水生植物来源有机质比例有所上升;冬季则以陆源C3、C4植物和水生植物来源有机质混合来源为主.③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氮,春季主要来源于土壤流失和水生植物残体,并且土壤流失氮比例逐渐升高;夏季主要来源于土壤流失;秋季来源于土壤流失、化学肥料和水生植物死亡的共同作用;冬季来源于化学肥料、土壤流失和水生植物,并且化学肥料带来的氮比例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稳定碳氮同位素 季节性变化 来源
下载PDF
浮床栽培海马齿对海水中悬浮颗粒物清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林永青 吴佳鑫 +1 位作者 郑新庆 黄凌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914,共6页
当前,我国许多流域和沿岸水体悬浮颗粒物的浓度较高,给大型海藻和其他底栖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水体的悬浮物浓度,是沿岸水域生态恢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了植物浮床系统中滩涂耐盐植物海马齿(Sesuviu... 当前,我国许多流域和沿岸水体悬浮颗粒物的浓度较高,给大型海藻和其他底栖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水体的悬浮物浓度,是沿岸水域生态恢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了植物浮床系统中滩涂耐盐植物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L.)的根系对海水中悬浮颗粒物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种植海马齿的实验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24 h内,由海马齿构成的生态浮床模拟系统对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清除率达到90%以上;海马齿根系对不同粒径的悬浮颗粒物清除效果不同,主要作用于粒径<20μm的悬浮颗粒物,且颗粒物粒径越小,根系对其清除效果越明显;随着粒径增大,悬浮颗粒物的自然沉降作用增强,尤其是粒径≥20μm的颗粒物.研究还表明,海马齿根系不仅对水中悬浮颗粒物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同时能使其浓度提前达到稳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齿 悬浮颗粒物 吸附作用 粒径
下载PDF
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稳定碳、氮同位素的季节分布 被引量:84
13
作者 吴莹 张经 +2 位作者 张再峰 任景玲 曹建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6-552,共7页
在长江南通市区段国控断面 (李港对照断面 )上自 1 996— 1 999年每两个月定期采样 ,测定悬浮颗粒物的碳、氮同位素及其相关参数。研究发现 :稳定碳同位素值分布区域在- 2 3.6‰— - 2 7.1‰之间 ;稳定氮同位素多分布在 1 .4‰— 5 .9... 在长江南通市区段国控断面 (李港对照断面 )上自 1 996— 1 999年每两个月定期采样 ,测定悬浮颗粒物的碳、氮同位素及其相关参数。研究发现 :稳定碳同位素值分布区域在- 2 3.6‰— - 2 7.1‰之间 ;稳定氮同位素多分布在 1 .4‰— 5 .9‰。两者的季节变化趋势与陆源输入和现场浮游植物的组成和生长状况有关。δ1 5N、C/N比值均不能严格体现物源影响 ,受到水体中有机质的转化和微生物活动的影响而被改造。借助简单模式 ,获得估算的陆源贡献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并证实在 1 998年夏长江南通的陆源输入有明显的增大 ,与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分布 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悬浮颗粒物 长江 有机质 微生物
下载PDF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伟琪 洪华生 +2 位作者 张珞平 徐立 王新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230-235,共6页
为探讨我国最大的河口湾珠江口中持久性有机氯的残留水平与分布,1996年7月和1997年3月在珠江口分别进行了两个航次的现场调查,从布设的十多个站位采集了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样品.样品经冷冻干燥、萃取浓缩和净化分离后,用GC法分析其... 为探讨我国最大的河口湾珠江口中持久性有机氯的残留水平与分布,1996年7月和1997年3月在珠江口分别进行了两个航次的现场调查,从布设的十多个站位采集了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样品.样品经冷冻干燥、萃取浓缩和净化分离后,用GC法分析其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以及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HCHs、PCBs和DDT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28~1.23,0.18~1.82和1.36~8.99ng/g(干重),与其他河口相比,珠江口沉积物的有机氯含量较低.悬浮颗粒物中有机氯的含量随不同采样站位和季节而异,但平均含量高于沉积物.本文基于两个航次的调研,综合报道了这些有机氯化合物在研究海域中的含量和组成分布,并对其残留水平与污染状况及来源等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PCBS 珠江口 表层沉积物 悬浮颗粒物
下载PDF
草鱼、鲢鱼和鲤鱼混养池塘中浮游生物和悬浮颗粒物组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建雷 高勤峰 +2 位作者 董双林 王芳 田相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29,共7页
为评估鲢鱼的滤食作用对淡水鱼混养池塘中浮游生物和悬浮颗粒物组成的影响,2009年在山东省淡水养殖研究所采用围隔将淡水养殖池塘进行分隔,对不同放养比例的草鱼、鲢鱼和鲤鱼混养围隔内的浮游生物和悬浮颗粒物的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为评估鲢鱼的滤食作用对淡水鱼混养池塘中浮游生物和悬浮颗粒物组成的影响,2009年在山东省淡水养殖研究所采用围隔将淡水养殖池塘进行分隔,对不同放养比例的草鱼、鲢鱼和鲤鱼混养围隔内的浮游生物和悬浮颗粒物的组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草-鲢和草-鲢-鲤混养组中隐藻门的隐藻与硅藻门的小环藻、冠盘藻或针杆藻等交替演变,浮游植物的粒级趋于小型化,<5、5~20和>20μm的浮游植物分别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69%、24%和7%;同时浮游动物也趋于小型化,个体较小的原生动物和轮虫生物量占有相对优势,导致浮游动物生物量降低;草-鲤混养组发生了蓝藻水华,色球藻和螺旋藻大量发生,<5、5~20和>20μm的各粒级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贡献率分别在30%左右。实验中悬浮颗粒物(SPM)范围为18.89~116.27mg/L,平均值为52.49mg/L,颗粒有机物(POM)与SPM含量之比的平均值为50.08%,POM与SPM呈显著正相关(R2=0.188,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浮游生物 粒级 悬浮颗粒物 颗粒有机物
下载PDF
天津地区冬季总悬浮颗粒物中PAHs污染特征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水平 左谦 +7 位作者 兰天 邓惠文 李本纲 徐福留 沈伟然 秦保平 孙韧 陶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7,共5页
采集并分析了天津不同区县 1 3个样点冬季总悬浮颗粒物 (TSP)中 1 6种优控多环芳烃 (PAHs)含量 .结果表明不同样品间PAHs含量差异明显 ,东部开发区和中北部区县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大港油田的颗粒物中PAHs含量很低 ,市区、南部区县... 采集并分析了天津不同区县 1 3个样点冬季总悬浮颗粒物 (TSP)中 1 6种优控多环芳烃 (PAHs)含量 .结果表明不同样品间PAHs含量差异明显 ,东部开发区和中北部区县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大港油田的颗粒物中PAHs含量很低 ,市区、南部区县和北部山区居中 .根据毒性等效因子计算了等效浓度 ,不同样品PAHs总等效浓度差异不大 ,占总浓度 5 0 %的高环PAHs毒性贡献达 9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悬浮颗粒物 毒性等效因子 天津地区
下载PDF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及其健康效应 被引量:37
17
作者 郭二果 王成 +1 位作者 彭镇华 房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51-857,共7页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是其他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空气颗粒物的成分组成、来源解析上。空气悬浮颗粒物主要由金属元素、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盐类等组成,城市交通、工业等各种源的排放是其主要来源,按照... 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是其他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空气颗粒物的成分组成、来源解析上。空气悬浮颗粒物主要由金属元素、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盐类等组成,城市交通、工业等各种源的排放是其主要来源,按照粒径大小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等。空气悬浮颗粒物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而且颗粒物粒径大小不同,来源和成分组成就有别,其产生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文章从粒径大小、来源、成份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空气悬浮颗粒物的理化性质,并从其对人体、其他动植物和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影响综述了空气颗粒物的健康效应及影响因素,最后又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空气悬浮颗粒物 粒径分布 来源 成分 健康效应
下载PDF
呼伦湖水体悬浮颗粒物中有机质的赋存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雯雯 郑丙辉 +3 位作者 郑朔方 陈俊伊 姜霞 王书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8-566,共9页
SPOM(suspended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悬浮颗粒物中的有机质)是地表水体中有机质的重要组分之一,在全球碳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连续提取法、δ13 C(碳稳定同位素)、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技术对呼... SPOM(suspended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悬浮颗粒物中的有机质)是地表水体中有机质的重要组分之一,在全球碳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连续提取法、δ13 C(碳稳定同位素)、三维荧光光谱和平行因子分析技术对呼伦湖夏季SPOM的含量、组分、荧光特性、污染来源及生物有效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SPOM(以碳质量计)在14.4~31.5 g kg之间,其中HM(提取残渣)为SPOM的主要组分,占SPOM总量的61.2%.②SPOM中WEOM(水提态有机质)含有类富里酸组分(C1)、类腐殖酸组分(C2)和类色氨酸组分(C3)3个荧光组分,类腐殖质组分(C1+C2)和类蛋白质组分(C3)对总荧光强度的贡献分别为70.4%和29.6%.③SPOM的C N〔总有机碳(TOC)浓度与总氮(TN)浓度的比值〕和δ13 C的值分别在7.53~15.2和-27.2‰~-26.1‰之间.利用C N和δ13 C端元混合模型计算陆源对SPOM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7.2%和68.9%,结果相近.④WEOM的HIX值在4.09~7.40之间,腐殖化程度较高,生物可利用性较差.研究显示,呼伦湖中SPOM以难降解的腐殖质组分为主,腐殖化程度较强,生物可利用性较低,但随着温度升高,预估自生源SPOM的贡献将增大,可能导致其生物可利用性升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湖 悬浮颗粒物 有机质 荧光特性 来源 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悬浮颗粒物去除工艺研究概况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宏伟 张清靖 +2 位作者 刘青 曲疆奇 贾成霞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27-532,共6页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体现在对水产品数量的需求,而且对其质量安全有着高度的关注。为弥补捕捞量不足、满足水产品供应,水产养殖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因此,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工厂化...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体现在对水产品数量的需求,而且对其质量安全有着高度的关注。为弥补捕捞量不足、满足水产品供应,水产养殖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因此,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当今水产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悬浮颗粒物 性状 处理工艺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夏季表层悬浮颗粒物物质组分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方建勇 李云海 +4 位作者 尹希杰 陈敏 王凤 王爱军 陈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5-187,共13页
基于对第29次南极考察中在普里兹湾海域的53个站的表层水样的悬浮颗粒物含量测定和颗粒物电镜扫描图像和能谱半定量分析,研究了普里兹湾海域表层悬浮颗粒物的物质组成与分布特征,分析了其控制因素,进一步探讨了悬浮颗粒物的絮凝作用。... 基于对第29次南极考察中在普里兹湾海域的53个站的表层水样的悬浮颗粒物含量测定和颗粒物电镜扫描图像和能谱半定量分析,研究了普里兹湾海域表层悬浮颗粒物的物质组成与分布特征,分析了其控制因素,进一步探讨了悬浮颗粒物的絮凝作用。结果显示:夏季普里兹湾海域表层悬浮颗粒物的含量为0.08~1.66mg/L,平均为0.43mg/L,整体上呈现近岸高于外海,东部高于西部的分布趋势。悬浮颗粒物以单颗粒组分为主,其中以硅藻和放射虫等硅质生物为主的生物颗粒占绝对优势,矿物颗粒相对较少,其他颗粒介于前两者之间;集合体组分平均约为10%,包括硅藻集合体、微型藻类集合体、矿物集合体、有机包膜和混杂集合体等。影响夏季普里兹湾海域悬浮颗粒物物质组分及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悬浮颗粒物物质来源、海洋环流和海底地形等。悬浮颗粒物的絮凝过程包括胞外聚合物、透明胞外聚合物和海雪等几种类型,絮凝集合体的形成可以促进颗粒物的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颗粒 絮凝 普里兹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