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后路悬臂梁技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 被引量:1
1
作者 桂钱欢 李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5-136,共2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悬臂梁技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8例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患者,所有患者采用经后路悬臂梁技术治疗,随访患者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复查,其中15例齿... 目的分析经后路悬臂梁技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8例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患者,所有患者采用经后路悬臂梁技术治疗,随访患者骨折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复查,其中15例齿状突骨折愈合良好,3例未愈合,愈合率为83.33%,植骨骨性融合16例,植骨未融合或植骨被吸收2例,融合率为88.9%。结论后路悬臂梁技术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不稳 悬臂梁技术
下载PDF
经椎弓根截骨凸侧悬臂梁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涛 马华松 +4 位作者 周建伟 陈志明 谭荣 邹德威 王晓平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11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目的评估后路经椎弓根顶椎截骨凸侧悬臂梁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经椎弓根顶椎截骨凸侧悬臂梁技术治疗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 目的评估后路经椎弓根顶椎截骨凸侧悬臂梁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经椎弓根顶椎截骨凸侧悬臂梁技术治疗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8例,平均年龄17岁(13~25岁)。入组病例均为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术中经椎弓根顶椎截骨技术截骨,并保留凹侧结构不完全离断作为门轴,在凸侧采用悬臂梁技术压棒矫正侧后凸畸形。通过术前术后X线片对矫形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54min(220-4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80ml(850~3200ml),平均随访28个月(18-40个月),术前主弯侧凸Cobb's角86.0°±16.5°(78°~135°),后凸角82.0°±13.6°(78°~110°),术前C7铅垂线距骶中线距离1.51±0.32cm;术后侧凸Cobb's角矫正至26.8°±15.0°(矫正率69%);后凸Cobb's角25.1°±10.5°(矫正率70%);C7铅垂线距骶中线距离0.50±0.16cm。所有手术顺利安全实施,无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坚固融合,没有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顶椎截骨凸侧悬臂梁压棒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矫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悬臂梁技术 经椎弓根截骨术
原文传递
细胞在三维结构中牵张力的产生及其应用
3
作者 刘晨 陈维毅 +1 位作者 李晓娜 王晓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01-1305,共5页
背景:贴壁生长的细胞通过肌动-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外基质或基底施加一定的牵张力,该过程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目的:综述了目前几种主要的细胞牵张力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情况。方法:第一作者以"细胞牵张力、... 背景:贴壁生长的细胞通过肌动-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外基质或基底施加一定的牵张力,该过程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密切相关。目的:综述了目前几种主要的细胞牵张力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情况。方法:第一作者以"细胞牵张力、细胞力学"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Cell traction force、Biomechanics"检索PubMed数据库、SpringerLink数据库。收入有关细胞牵张力测量方法的研究,排除重复研究。通过阅读,最终选取30篇文献进行综述,其中中文1篇,英文29篇。结果与结论:细胞牵张力的测量方法主要有3种:硅胶薄膜测量法、细胞牵张力显微镜技术、微组装悬臂梁。准确估算细胞牵张力,将进一步拓展对细胞-细胞以及细胞-微环境之间的力学作用等诸多基本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力学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细胞牵张力 硅胶薄膜测量法 细胞牵张力显微镜技术 微组装悬臂梁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