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赜钩玄 含英咀华——读李芳民先生《唐五代佛寺辑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培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唐五代 辑考 佛教 悯忠寺 仙游 探赜 李芳 先生
下载PDF
“八指头陀”寄禅与北京法源寺 被引量:1
2
作者 伊岚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50,共3页
法源寺是北京城内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唐时名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此名。法源寺的样式与一般汉传佛教寺庙并无太大差异,但法源寺的重要意义绝不仅仅囿于历史悠久,其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地缘价值决定的。换句话说,北京兴则法源兴... 法源寺是北京城内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唐时名为悯忠寺,清雍正时重修并改为此名。法源寺的样式与一般汉传佛教寺庙并无太大差异,但法源寺的重要意义绝不仅仅囿于历史悠久,其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地缘价值决定的。换句话说,北京兴则法源兴,北京衰则法源衰,法源寺的地位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地位息息相关。1912年3月,袁世凯接替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首都由南京迁至北京,法源寺也正因此显现出重要的地位。只是1912年的法源寺里,上演的却是一幕佛教的悲凉景象,该寺在是年11月发生了一件影响全国佛教界的大事——寄禅之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源 八指头陀 悯忠寺 汉传佛教 中华佛教总会 唐时 佛教 佛教界 中国佛教史 南岳上封
下载PDF
法源寺考
3
作者 中田源次郎 释悟灯 《佛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86-205,共20页
一、法源寺略史 法源寺位于北平宣武门南的外城内.北平以及郊外保存了众多的古刹,从古文物和丰富的史料保存方面而言,法源寺是众多古刹中首屈一指的寺庙.法源寺创建于唐代,最初称为“闵忠寺”,其后在明代改名为“崇福禅寺”,直到清代才... 一、法源寺略史 法源寺位于北平宣武门南的外城内.北平以及郊外保存了众多的古刹,从古文物和丰富的史料保存方面而言,法源寺是众多古刹中首屈一指的寺庙.法源寺创建于唐代,最初称为“闵忠寺”,其后在明代改名为“崇福禅寺”,直到清代才称为“法源寺”一直沿用至今.这期间寺庙的变迁情况从寺院内所保留下的碑文中可以很清楚地得知.现在寺院常住僧人有三四十人,所属宗派为律宗.寺院内所揭示的僧人的日常守则来看,僧人日常所要遵守的戒律条项是非常严格的.戒律在佛教之中是戒定慧三学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我国(日本)对于戒律却被忽略的.然而,现今中国僧人依然严格地遵守戒律,是非常喜悦的事.其次,作为“慧”是对法相学的学习,从僧人们所读的书籍来看,全都是与唯识学有关的典籍.作为“定”就是念佛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源 幽州 仁寿 悯忠寺 舍利函 舍利塔 弘业 史思明
下载PDF
北京法源寺 庙堂高耸,人间戏场
4
作者 黄薇 《国家人文历史》 2016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北京庙宇众多,名刹林立,偏居城南一隅、栖身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的法源寺委实深藏不露,论寺龄它已逾千年,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寺院。2000年前后,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被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媒体竞相报道,一时洛阳纸贵。法... 北京庙宇众多,名刹林立,偏居城南一隅、栖身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的法源寺委实深藏不露,论寺龄它已逾千年,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寺院。2000年前后,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被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媒体竞相报道,一时洛阳纸贵。法源寺也连带声名远播,清幽院落突然多了不少按图索骥而来的游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源 悯忠寺 李敖 诺贝尔文学奖 懋勤殿 中国佛学院 花之 史思明 谢枋得 城南
下载PDF
优填王旃檀瑞像入燕始供地再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曾现江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26-32,共7页
优填王旃檀瑞像在中土的流传,向来是佛教史、佛教艺术史及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等研究领域难以绕开的话题。金天会初年此瑞像由汴入燕的最先供奉地,长期有圣安寺与悯忠寺两说。民国以来,悯忠寺说渐获普遍认可,但逐一检视支持此说的理由,... 优填王旃檀瑞像在中土的流传,向来是佛教史、佛教艺术史及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等研究领域难以绕开的话题。金天会初年此瑞像由汴入燕的最先供奉地,长期有圣安寺与悯忠寺两说。民国以来,悯忠寺说渐获普遍认可,但逐一检视支持此说的理由,发现大多是不成立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两说形成的文本背景,未认识到元人程钜夫的圣安寺说乃是延佑三年元廷召集佛教各派领袖举行的瑞像源流讨论会所得结论,其权威性和可信度远在相对晚出且属于私家撰述的《佛祖历代通载》之上。尤为重要得是,藏文史籍的记载更表明,圣安寺说早在中统四年就已存在,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宋、金文献的支持,故相对更为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填王旃檀瑞像 圣安 悯忠寺 金国
下载PDF
辽行均《龙龛手镜》杂考
6
作者 王孺童 《佛学研究》 2008年第1期263-265,共3页
<龙龛手镜>四卷,为辽代僧行均撰集.该书收录内典、外典中之俗字、异字,并广引宋代以前之内、外字书加以训解,为辽代重要之字学著作.
关键词 行均 幽州 悯忠寺 香严 智光 沈括 《高丽藏》 《一切经音义》 杂考
下载PDF
摊开掌心,那是老昆明人的对联
7
《风光》 2007年第5期42-47,共6页
老昆明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自然也表现在对联上,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庐舍中书写对联;在喧嚣热闹的茶馆酒肆应对妙联;歌楼戏台有他们情趣的抒发;名胜古迹有他们壮景的感叹;寺庵庙祠里他们在示愿述志,学堂会馆中他们曾怀古感今。
关键词 歌楼 述志 滇海曲 悯忠寺 真庆观 联语 奋笔直书 自我解嘲 薪如 讽刺性
下载PDF
崇效寺建筑调查及相关史实考
8
作者 刘文丰 《北京文博文丛》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正>崇效寺位于西城区(原宣武区)白广路乙27号,始建于唐代,元至正年间重建。寺院不仅建筑宏伟,更以花卉誉满京城。而今,崇效寺已成为白纸坊小学,只保留下一座明代建造的藏经阁、几块石刻和三棵古树,1990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正>崇效寺位于西城区(原宣武区)白广路乙27号,始建于唐代,元至正年间重建。寺院不仅建筑宏伟,更以花卉誉满京城。而今,崇效寺已成为白纸坊小学,只保留下一座明代建造的藏经阁、几块石刻和三棵古树,1990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崇效寺的创建年代崇效寺原名崇孝寺,始建于唐代,但具体创建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认为崇效寺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这在《日下旧闻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经阁 唐贞观 创建时间 纸坊 至正 垂兽 幽州节度使 悯忠寺 五间 文物保护单位
原文传递
北京法源寺的故事
9
作者 刘青松 《能源评论》 2019年第11期92-92,共1页
645年,唐太宗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出征誓师的幽州(即今北京)立寺纪念。直到696年,佛寺才建成。其时唐太宗已逝,当政的武则天赐寺名“悯忠”。寺里的悯忠阁,立了烈士的纪念牌位,是为中国早期的忠烈祠。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唐... 645年,唐太宗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出征誓师的幽州(即今北京)立寺纪念。直到696年,佛寺才建成。其时唐太宗已逝,当政的武则天赐寺名“悯忠”。寺里的悯忠阁,立了烈士的纪念牌位,是为中国早期的忠烈祠。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唐玄宗年间,安禄山和史思明先后节度幽州,安禄山在悯忠寺东南角建起一座高十丈的塔,两年后谋反,死于儿子安庆绪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讽刺意味 烈祠 安庆绪 唐太宗 幽州 武则天 悯忠寺 史思明
原文传递
《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的遗民情绪
10
作者 陈嘉琳 《文史知识》 2016年第6期88-90,共3页
《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收入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题《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被认为是传世的宋元话本之一。小说讲述旧日东京人杨思温与结拜之兄韩思厚和嫂郑意娘异乡相逢的故事。杨思温因靖康之变,流寓在燕山。元宵之夕,偶... 《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收入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题《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被认为是传世的宋元话本之一。小说讲述旧日东京人杨思温与结拜之兄韩思厚和嫂郑意娘异乡相逢的故事。杨思温因靖康之变,流寓在燕山。元宵之夕,偶遇嫂嫂郑意娘,相互探问韩思厚的下落,得知郑氏祸时为撒八太尉执虏燕山,而韩思厚当时更衣遁走,二人失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意娘 逢故人 话本小说 《喻世明言》 靖康之变 秦楼 宋元话本 杨思 刘金坛 悯忠寺
原文传递
唐石前生 黄坑今世
11
作者 樟隐郎 《福建乡土》 2015年第5期31-33,共3页
黄坑的前生是唐石,就让我从唐石说起吧。唐石是几块石头,三小一大的4块石头。这4块石头很神奇。其中一块大石,边长3到4尺,厚度5尺,平平整整,像是被故意裁截的一样。大石被3块小石支撑起,形成一个天然的遮风避雨的空间。每当风雨骤至之时... 黄坑的前生是唐石,就让我从唐石说起吧。唐石是几块石头,三小一大的4块石头。这4块石头很神奇。其中一块大石,边长3到4尺,厚度5尺,平平整整,像是被故意裁截的一样。大石被3块小石支撑起,形成一个天然的遮风避雨的空间。每当风雨骤至之时,就可以听到石隙中传来咚咚的鼓声。唐石的三步开外,卓然挺立着一块5尺多高的石块,像面见君王时臣子手执的笏板,这块石头就被称为笏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前 黄坑 像面 王时 朱子 谢枋得 弋阳 茶马古道 悯忠寺 建宁
原文传递
古代如何平抑房价
12
作者 浅水 《龙门阵》 2013年第4期93-94,共2页
当下,我国居高不下的房价,不仅叫老百姓望房兴叹,也让政府有关部门感到头疼。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平抑房价的政策,但收效甚微。那么,古代是如何平抑房价的呢?唐朝买房,与元、明、清三朝一样,都是先"立契",相当于今天签订的... 当下,我国居高不下的房价,不仅叫老百姓望房兴叹,也让政府有关部门感到头疼。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平抑房价的政策,但收效甚微。那么,古代是如何平抑房价的呢?唐朝买房,与元、明、清三朝一样,都是先"立契",相当于今天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房契立好后,有关部门要在上面盖章,否则无效。在房契上盖章前,还有一道手续叫"遍问亲邻"。宋太祖时期有明文规定:凡典卖物业,应先问房亲,房亲不买,次问四邻,四邻不买,他人才可交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房兴叹 房亲 悯忠寺 房屋买卖合同 王容 后唐庄宗 后唐明宗 李存勖 李嗣源 盛唐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