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诗、壮歌中悲伤隐喻的认知探析
1
作者 苏慧慧 谭丽萍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悲伤是人类基本情感之一,是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感觉与体验。根据人类隐喻认知机制,需将这种抽象概念域投射到具体概念域。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结构、情感体验等,因而形成相同或类似的概念系统与语言表达。在跨越历史长空、处... 悲伤是人类基本情感之一,是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感觉与体验。根据人类隐喻认知机制,需将这种抽象概念域投射到具体概念域。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结构、情感体验等,因而形成相同或类似的概念系统与语言表达。在跨越历史长空、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唐诗与壮歌中,其悲伤隐喻的概念系统与语言表达具有共性,主要共享的概念隐喻有"悲伤是‘下’""悲伤是暗的、冷的"及"悲伤是身体器官出现的毛病"等。在这些概念系统下,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语言表达,且大多表达都以意象为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壮歌 悲伤隐喻 认知探析
下载PDF
文化模式中悲伤隐喻的认知解读
2
作者 李静莹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隐喻不仅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有力工具,而且是表达人类情感概念的重要手段。悲伤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负面情感体验之一,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代隐喻理论的视角出发,利用丰富的语料对英汉语文化模式中的悲伤隐喻进行系统... 隐喻不仅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有力工具,而且是表达人类情感概念的重要手段。悲伤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负面情感体验之一,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代隐喻理论的视角出发,利用丰富的语料对英汉语文化模式中的悲伤隐喻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发现:两种语言中的悲伤概念都借助众多的始源域来理解;悲伤隐喻在类指层面上存在许多共性,而在特指层面上又存在着一些个性差异。这些发现为概念隐喻"以身喻心"具有跨语言性质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隐喻 共性与个性 以身喻心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的英汉“悲伤”隐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袁红梅 许先文 《阅江学刊》 2013年第6期133-140,共8页
英汉语中"悲伤"情感的认知均基于人们对该情感的身体体验和对人类身体的认识,同时又受各自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制约,即英汉"悲伤"隐喻具备具身普遍性和文化特异性。从具身认知和体验哲学的角度对二者的认知共性进... 英汉语中"悲伤"情感的认知均基于人们对该情感的身体体验和对人类身体的认识,同时又受各自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的制约,即英汉"悲伤"隐喻具备具身普遍性和文化特异性。从具身认知和体验哲学的角度对二者的认知共性进行阐释,并从理想化认知模式的视角探讨二者差异性的成因可以对英汉语中的"悲伤"隐喻有系统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伤隐喻 体验哲学 理想化认知模式 认知共性 认知个性
下载PDF
认知机制下的情感隐喻研究——以李煜词为例
4
作者 赵青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年第3期163-164,共2页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其一生共创作了36首词作,而其后期词作主要是从一国之君沦为亡国之奴的心理写照。在后期所创作的词作中主要又以悲伤和惆怅贯穿始终,而这两种情感又是人类经验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在组织抽象... 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其一生共创作了36首词作,而其后期词作主要是从一国之君沦为亡国之奴的心理写照。在后期所创作的词作中主要又以悲伤和惆怅贯穿始终,而这两种情感又是人类经验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方面。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在组织抽象情感时,人们习惯于根据自身的人体感知来对情感进行隐喻式的表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对李煜后期词作中的隐喻进行解读,将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李煜后期词作的情感以及人类思想的语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 隐喻 情感隐喻 悲伤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