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悲剧人文主义的核心观念及其当代意义——为纪念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而作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杰 王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5,175,共11页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情感结构是由"乡愁乌托邦"和"红色乌托邦"两条分别指向"过去"和"未来"两个维度的文化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二者以...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已经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情感结构是由"乡愁乌托邦"和"红色乌托邦"两条分别指向"过去"和"未来"两个维度的文化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二者以纠缠组合的形式呈现在艺术作品中,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产生于中国现代化过程的特殊历史时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文化事件",是具有"永恒魅力"的经典。《黄河大合唱》较为典型地表征了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是分析中国审美现代性早期阶段的一个很好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悲剧观念 审美现代性 《黄河大合唱》 悲剧人文主义
下载PDF
特里·伊格尔顿对西方自由人文主义的批判——兼论其“悲剧人文主义”观念 被引量:2
2
作者 贾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58,共6页
自由人文主义不是一个不变的、同质的理论统一体,长期以来都被西方学界视为西方文明最重要的传统。伊格尔顿通过重提"悲剧人文主义"的概念,对西方自由人文主义的悲剧观、"无利害性"观点以及"延续性"观点... 自由人文主义不是一个不变的、同质的理论统一体,长期以来都被西方学界视为西方文明最重要的传统。伊格尔顿通过重提"悲剧人文主义"的概念,对西方自由人文主义的悲剧观、"无利害性"观点以及"延续性"观点予以了猛烈批判。与此同时,他也注重在批判的过程中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共产主义制度下的悲剧问题、剥削环境下的文学改造、宗教徒的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信仰的异同等几个方面做出了极富见地的论述,颇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格尔顿 悲剧人文主义 自由人文主义 人性 向死而生
下载PDF
战争美学中的悲剧人文主义——战争题材红色电影如何表现当代中国大众的情感结构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新亮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4-69,共6页
当代中国战争题材的红色电影以巨大的悲剧牺牲力量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唤起了当代中国大众在文化记忆与情感结构上的深刻认同,体现了战争美学的悲剧人文主义情怀。在审美资本主义时代,这些红色电影如何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处理好审美形式... 当代中国战争题材的红色电影以巨大的悲剧牺牲力量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唤起了当代中国大众在文化记忆与情感结构上的深刻认同,体现了战争美学的悲剧人文主义情怀。在审美资本主义时代,这些红色电影如何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处理好审美形式与审美理想的有机统一,体现红色乌托邦的坚定信念与中国式悲剧内核的情感交融,实现以社会政治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意识形态与以文化政治为辅线的中国传统情感结构交织互动。唯有如此,红色电影才能够引起当代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之中重建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美学 红色电影 悲剧人文主义 情感结构
下载PDF
电影《三峡好人》的“悲剧人文主义”观念研究
4
作者 黎芷晴 《丝绸之路》 2022年第4期81-84,共4页
贾樟柯是关注底层人物较为细致的一个导演,对其电影《三峡好人》进行个案分析,从悲剧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影视符号学的理论观点,分别从主要人物的境遇式悲剧命运、烟酒茶糖不同章节的文化意象和组成影像整体的声音符号探索其悲剧底... 贾樟柯是关注底层人物较为细致的一个导演,对其电影《三峡好人》进行个案分析,从悲剧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影视符号学的理论观点,分别从主要人物的境遇式悲剧命运、烟酒茶糖不同章节的文化意象和组成影像整体的声音符号探索其悲剧底蕴,概括出《三峡好人》的“悲剧人文主义”观念在审美意义上对传统悲剧的超越,最后对中国式悲剧生态电影创作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三峡好人》 悲剧人文主义 影像符号
下载PDF
中国悲剧人文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关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一项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14,419,共15页
悲剧人文主义是近年来特里·伊格尔顿着重阐发的一个理论概念,本文认为,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而言,审美现代主义的核心要素是悲剧人文主义的建构。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始终是一个矛盾而充满张力的概念。... 悲剧人文主义是近年来特里·伊格尔顿着重阐发的一个理论概念,本文认为,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研究而言,审美现代主义的核心要素是悲剧人文主义的建构。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始终是一个矛盾而充满张力的概念。本文从中国美学有没有悲剧观念这个理论难题入手,以马克思的'现代悲剧'观念和思想为立论的基础,从悲剧人文主义对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和历史逻辑,悲剧人文主义与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中国悲剧观念的基本内涵、呈现方式,以及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本文认为,以中国审美经验为基础的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研究,是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人文主义 中国审美现代性 现代悲剧 双螺旋结构 中国美学
原文传递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的审美人类学阐释
6
作者 周锋 王杰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一个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审美人类学是当代美学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也是当代美学在观念上和方法论上从康德式的美学和形式主义为基本观念的美学向更为贴近审美经验研究特别是...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一个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审美人类学是当代美学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也是当代美学在观念上和方法论上从康德式的美学和形式主义为基本观念的美学向更为贴近审美经验研究特别是地方性审美经验,对美学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具有更强解释能力的美学理论当代发展的重要形态。审美人类学和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为关于中国式文艺现代化的起源、发展和当代形态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文章从中国式文艺现代化和中国审美现代性理论问题的提出,以及中国悲剧人文主义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 审美人类学 中国审美现代性 悲剧人文主义
下载PDF
中国悲剧观念的人类学基础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杰 石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5-150,180,共7页
在世界美学话语系统中,“中国文化缺乏悲剧观念”的观点仍占主导,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悲剧观念及其表达机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充满着悲剧性、异化和价值断裂。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传统遭遇现代、个体陷入异化等等... 在世界美学话语系统中,“中国文化缺乏悲剧观念”的观点仍占主导,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悲剧观念及其表达机制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社会的现代化过程充满着悲剧性、异化和价值断裂。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传统遭遇现代、个体陷入异化等等,形成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悲剧观念。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就中国悲剧观念的学理、界定、文化基础、理论内涵与外延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悲剧 悲剧观念 悲剧人文主义 审美现代性 审美人类学
下载PDF
从舞台冲突到社会心理:悲剧审美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杰 连晨炜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8-25,共8页
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样式,悲剧已经在人类历史中发展了上千年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内涵。传统的悲剧作品在审美接受上强调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不幸凸显对社会的抗争,以此完成对崇高精神的升华,让大众获得心灵的净化。但是在现代社会... 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学样式,悲剧已经在人类历史中发展了上千年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内涵。传统的悲剧作品在审美接受上强调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不幸凸显对社会的抗争,以此完成对崇高精神的升华,让大众获得心灵的净化。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物质主义的盛行与审美研究自身所遭遇到的困境,悲剧不再能给人以直接的崇高式精神力量而面临衰落的危险。为此学界需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重建崇高精神,以此恢复悲剧审美的内核与价值取向,完成它在当代社会文化中的精神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审美 崇高 悲剧心理 文化阐释 悲剧人文主义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本质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兆凤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本文以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作品为例,深入地分析了造成莎士比亚悲剧的根本原因,认为是人文主义价值观的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导致了悲剧主人公的死亡,因此莎士比亚悲剧的本质是人文主义悲剧。
关键词 莎士比亚悲剧 人文主义价值观 极端利己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悲剧
下载PDF
论《哈姆雷特》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伍光琴 左菊 《海外英语》 2010年第4X期137-138,共2页
《哈姆雷特》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位居莎翁四大悲剧之首。哈姆雷特接受了先进的人文主义教育,但却处在落后的封建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的巨大反差使他无所适从,造成了他忧郁、犹豫的性格,并导致他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 《哈姆雷特》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位居莎翁四大悲剧之首。哈姆雷特接受了先进的人文主义教育,但却处在落后的封建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的巨大反差使他无所适从,造成了他忧郁、犹豫的性格,并导致他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人文主义悲剧意识
下载PDF
哈姆莱特的忧郁延宕及其悲剧根源浅探
11
作者 郑辛梓 《中学语文》 2021年第20期16-18,共3页
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悲剧人物,代表着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通过剖析哈姆莱特的忧郁与延宕的深层原因,揭示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根源。
关键词 忧郁 延宕 人文主义悲剧
下载PDF
哈姆莱特的忧郁延宕及其悲剧根源浅探
12
作者 郑辛梓 《成功》 2021年第7期0047-0049,共3页
哈姆莱特作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悲剧人物,代表着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本文通过剖析哈姆莱特的忧郁与延宕的深层原因,揭示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根源。
关键词 忧郁 延宕 人文主义悲剧
下载PDF
审美教育的具体性及其意义——《刺客聂隐娘》评价的两极分化提出的理论问题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杰 何艳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51,共7页
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一个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学术界层面都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试着从侯孝贤导演的电影《刺客聂隐娘》评价的两极分化现象,作为对当代审美教育问题讨论的切入口,探讨在当代社会到底应该如何让审美教育发... 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一个无论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学术界层面都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试着从侯孝贤导演的电影《刺客聂隐娘》评价的两极分化现象,作为对当代审美教育问题讨论的切入口,探讨在当代社会到底应该如何让审美教育发挥作用和审美教育的当代功能及其机制,从而进一步思考审美教育的本土性和当代性问题。通过讨论,提出应对当代审美教育问题的措施在于:一是作为从事审美教育的工作者,应该自觉地践行实践型知识分子的作用和责任感,通过审美教育来介入社会,通过改变人们的情感结构来改变人和塑造人,从而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变迁;二是应该创造出具有悲剧人文主义精神的当代艺术,在将审美经验的当代性和本土性结合的基础上,深刻地阐释当代优秀作品中所包含的悲剧人文主义和感觉结构,有效地提升整个民族的的审美品味和人格品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教育的具体性 本土性 当代性 悲剧人文主义
下载PDF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人类学研究述评
14
作者 于子然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8-71,共4页
中国当代审美人类学电影批评采用情感志式多层次批评主体、流动生成性批评等研究方式,较为全面地从故事情节、背景音乐、社会反应等方面,分析了《老炮儿》《战狼Ⅱ》《芳华》《路边晚餐》等二十余部中国当代电影,总结了中国当代情感中... 中国当代审美人类学电影批评采用情感志式多层次批评主体、流动生成性批评等研究方式,较为全面地从故事情节、背景音乐、社会反应等方面,分析了《老炮儿》《战狼Ⅱ》《芳华》《路边晚餐》等二十余部中国当代电影,总结了中国当代情感中相互缠绕、交织的双螺旋式结构:指向过去的乡愁乌托邦与面向未来的红色乌托邦。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代悲剧”理论传统出发,中国当代审美人类学电影批评进一步阐释了建设文化共同体与实现大众文化解放的人文主义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志 乡愁乌托邦 红色乌托邦 悲剧人文主义
下载PDF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理论结构论纲
15
作者 王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16,共12页
中国审美现代性是一个由“乡愁乌托邦”和“红色乌托邦”组成的双螺旋理论结构。这一双螺旋结构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中能够充分阐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框架。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看,对这一理论或情感结构的民族志分析,应该从当代艺术... 中国审美现代性是一个由“乡愁乌托邦”和“红色乌托邦”组成的双螺旋理论结构。这一双螺旋结构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中能够充分阐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框架。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看,对这一理论或情感结构的民族志分析,应该从当代艺术现象入手,把当代艺术、当代审美经验分析作为重要的理论切入点,并在学理上对它们作出适当的分析,这是真正把握当代美学问题的关键所在。关于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主要有三个基本的维度:社会结构的基本转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目标及其当代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审美现代性 乡愁乌托邦 红色乌托邦 悲剧人文主义 审美人类学
原文传递
艾柯的歌声——关于COVID-19病毒造成危机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年第1期8-23,733,735,共18页
从2019年底开始发生的COVID-19疫情引发了全球性的公共危机、社会危机和人道主义危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创伤和现实个体的情感悲痛,成为了人类社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集体性悲剧事件。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所形成的人与自然关系... 从2019年底开始发生的COVID-19疫情引发了全球性的公共危机、社会危机和人道主义危机,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创伤和现实个体的情感悲痛,成为了人类社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集体性悲剧事件。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所形成的人与自然关系范式,以及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当代,尤其是在这次巨大社会性悲剧事件中,一种新的情感结构和社会机制正在形成和生长,并给现实中的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即悲剧人文主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病毒疫情 悲剧人文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