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戏剧传达悲剧性精神体验的三种途径
1
作者 王东泽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第12期199-202,共4页
现代戏剧较之于古典戏剧更大程度表现出对现代人普遍生存境况的关注与担忧。现代戏剧往往能使受众在审美层面获得巨大的悲剧感与生存的压力,本文将此种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感和压力称为悲剧性精神体验,它不同于悲剧意识与... 现代戏剧较之于古典戏剧更大程度表现出对现代人普遍生存境况的关注与担忧。现代戏剧往往能使受众在审美层面获得巨大的悲剧感与生存的压力,本文将此种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感和压力称为悲剧性精神体验,它不同于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而是侧重对于受众方的审美想象,在现代戏剧中扮演着情感传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悲剧 悲剧性精神体验 悲剧精神 悲剧意识
下载PDF
浅述白先勇小说创作中的悲剧性表现
2
作者 梁筱晶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74-75,共2页
白先勇正是“从人生人性落笔,读后令人掩卷深思”,他的作品无论是表现何种题材,都潜藏着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而悲剧性在其作品中的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白先勇 悲剧性体验
下载PDF
试论白先勇短篇小说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8
3
作者 温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6期93-97,共5页
白先勇无疑是最受大陆读者关注和欢迎的旅美华人作家,这不仅因为他的由出身于国民党高级将领家庭的贵胄子弟,成为一个蜚声海内外的“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的传奇经历,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小说无论从反映历史的深度、广度,还是对... 白先勇无疑是最受大陆读者关注和欢迎的旅美华人作家,这不仅因为他的由出身于国民党高级将领家庭的贵胄子弟,成为一个蜚声海内外的“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的传奇经历,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小说无论从反映历史的深度、广度,还是对现实人生的悲剧性体验感受,都超过了与他同时代的其他海外华人作家。余光中曾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悲剧意识 短篇小说 悲剧性体验 生命悲剧 余光中 尹雪艳 人生悲剧 传奇经历 现实人生
下载PDF
人生长恨:李煜的悲剧性生命体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海明 《文史知识》 1999年第3期56-64,共9页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读着上面这两句词,我们的心不禁会激起一阵感情的震颤。昔年钟嵘论诗,曾有"惊心动魂,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之说(《诗品》)。而李后主的这两句词,就堪称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警句。...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子夜歌》读着上面这两句词,我们的心不禁会激起一阵感情的震颤。昔年钟嵘论诗,曾有"惊心动魂,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之说(《诗品》)。而李后主的这两句词,就堪称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的警句。它以极为沉痛的语势道出了这样一种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人生永远伴随着愁恨,这是任谁都无法避免的;而对那些特别多情、特别敏感的人来说,则愁恨似乎有意和他们作对,更会袭击得他们黯然销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验 悲剧性体验 人生 花间词 子夜歌 生长 心理气质 文史知识 王国维 亡国
原文传递
悲哀是一种美妙的快感——评石评梅、萧红、张爱玲的散文 被引量:4
5
作者 邓利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3-125,共3页
石评梅、萧红、张爱玲的散文都表现出一种悲哀的色彩 ,展示了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但是 ,由于各自经历、心态的差异 ,她们的这种悲剧性体验的具体内涵又有差别 ,石评梅主要表现为爱的苦闷和迷惘 ,萧红的悲哀更具世俗化、民族情绪化的特点 ... 石评梅、萧红、张爱玲的散文都表现出一种悲哀的色彩 ,展示了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但是 ,由于各自经历、心态的差异 ,她们的这种悲剧性体验的具体内涵又有差别 ,石评梅主要表现为爱的苦闷和迷惘 ,萧红的悲哀更具世俗化、民族情绪化的特点 ,张爱玲的悲哀则来源于人性的丑恶和世纪末情调。石评梅的散文属于抑郁美 ,萧红的散文属于悲壮美 ,张爱玲的散文属于苍凉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评梅 萧红 张爱玲 散文 悲剧性体验 文学评论 审美特征 抑郁美 悲壮美 苍凉美
下载PDF
张爱玲与白先勇之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吴芸茜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张爱玲 白先勇 历史意识 白先勇小说 《张爱玲文集》 古典小说 生命的悲剧性 现代精神 悲剧性体验 小说创作
下载PDF
冯至《十四行集》中的五类生命意象及其背后的生命悖论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勇 刘爱兰 《邯郸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2-54,共3页
在冯至《十四行集》中,出于对生命真诚而深刻的体验,诗人为我们提供了对孤独与死亡进行沉思的文本,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相。在27首十四行诗的字里行间,诗人为我们提供的众多意象,体现他强烈的悲剧意识和对人生的悲剧性体验,在这个独特... 在冯至《十四行集》中,出于对生命真诚而深刻的体验,诗人为我们提供了对孤独与死亡进行沉思的文本,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相。在27首十四行诗的字里行间,诗人为我们提供的众多意象,体现他强烈的悲剧意识和对人生的悲剧性体验,在这个独特的文本世界里,诗人不仅开阔了生命的视野,将人类的命运置于整个宇宙的怀抱进行思考,同时也加深了对人的个体生命的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悼论 悲剧性体验 生命意象
下载PDF
论悲剧性的悸论性特征
8
作者 万晓高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4期218-218,共1页
宇宙、社会、人生、人性和生命等内在自相矛盾的论性存在决定了悲剧性体验的悖论性存在,其表现形态是矛盾体,文学艺术中表现在人物性格、心理、环境、氛围、情节、结构、主旨、手段与目的、动机与效果、时代文学主题等方面。悲剧性的论... 宇宙、社会、人生、人性和生命等内在自相矛盾的论性存在决定了悲剧性体验的悖论性存在,其表现形态是矛盾体,文学艺术中表现在人物性格、心理、环境、氛围、情节、结构、主旨、手段与目的、动机与效果、时代文学主题等方面。悲剧性的论性特征的哲学基础是对话哲学而非斗争哲学,展现了各因素存在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主题 对话哲学 悲剧性体验 斗争哲学 悖论性 人物性格 矛盾体 动机与效果
原文传递
试论爱情文学文本与悲剧艺术的关联性
9
作者 李文斌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7年第1期56-61,共6页
在文艺创作活动中,作家、艺术家大都倾向于以悲剧的艺术形式来处理和表现爱情题材,而广大的读者和观众也似乎能从爱情悲剧中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这种看似奇怪的艺术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心理原因,本文运用文艺心理学的方法,从创作和接... 在文艺创作活动中,作家、艺术家大都倾向于以悲剧的艺术形式来处理和表现爱情题材,而广大的读者和观众也似乎能从爱情悲剧中获得更多的艺术享受。这种看似奇怪的艺术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心理原因,本文运用文艺心理学的方法,从创作和接受的角度分别对此进行分析并认为,爱情文学文本与悲剧艺术之间确实存在一种符合艺术规律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文学文本 悲剧性精神体验 悲剧情感
原文传递
乌托邦的幻灭:小说《素朴儿》之《末卷》的意义
10
作者 牟玉涵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6,共11页
萨拉·菲尔丁的小说《素朴儿》包括两部分,出版于1744年的前两卷以人物的乌托邦式的圆满作为结局,九年之后出版的《末卷》则以主人公之死和乌托邦的破灭而终结。小说描写的从喜到悲的转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悲剧性的体验、对乌托邦幻... 萨拉·菲尔丁的小说《素朴儿》包括两部分,出版于1744年的前两卷以人物的乌托邦式的圆满作为结局,九年之后出版的《末卷》则以主人公之死和乌托邦的破灭而终结。小说描写的从喜到悲的转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悲剧性的体验、对乌托邦幻想的破灭和对世间生存之道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朴儿》 悲剧性体验 乌托邦幻想 萨拉·菲尔丁
原文传递
对生命悖论的超越——试析《十四行集》中生命意象的意义
11
作者 王勇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15,共1页
在冯至《十四行集》中,出于对生命真诚而深刻的体验,诗人为我们提供了对孤独与死亡进行沉思的文本,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相。本文通过对诗人为我们提供的众多生命意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力求揭示其背后的生命悖论意识,并由此探讨人类生命... 在冯至《十四行集》中,出于对生命真诚而深刻的体验,诗人为我们提供了对孤独与死亡进行沉思的文本,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相。本文通过对诗人为我们提供的众多生命意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力求揭示其背后的生命悖论意识,并由此探讨人类生命的真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悖论 悲剧性体验 生命意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