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困惑与选择——《林兰香》悲剧散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旻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6-129,共4页
至少,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考察以悲剧形式出现的《林兰香》在明末清初小说群中所完成的艰难的超越。它以痛苦的思维方式对生活施以伤感牲的思索,无疑使它背叛了才子佳人以及喜剧团圆的传统。然而迄今为止,对《林兰香》的研究是薄弱的... 至少,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考察以悲剧形式出现的《林兰香》在明末清初小说群中所完成的艰难的超越。它以痛苦的思维方式对生活施以伤感牲的思索,无疑使它背叛了才子佳人以及喜剧团圆的传统。然而迄今为止,对《林兰香》的研究是薄弱的。我们在此试图对其中的悲剧意蕴进行力所能及的探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悲剧情绪 悲剧形式 悲剧人物 妇女形象 作品 悲剧性冲突 人生悲剧 喜剧 中西悲剧
下载PDF
黎明的躁动与黄昏的宁静——从张承志、阿城的生命悲剧意识看中西文化在当代文坛上的交汇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伯君 苏丁 《当代文坛》 1987年第4期55-58,共4页
八十年代,中国文学进入思考文化与生存的领域。刚经历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挫折,痛定思痛,历史的荒诞,个体的渺小,圣洁的价值观念不堪一击,人们强烈地感受了生命存在的可悲。无论这种感受是表层的还是深层的,是暂时的还是将蔓延下去,新时期... 八十年代,中国文学进入思考文化与生存的领域。刚经历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挫折,痛定思痛,历史的荒诞,个体的渺小,圣洁的价值观念不堪一击,人们强烈地感受了生命存在的可悲。无论这种感受是表层的还是深层的,是暂时的还是将蔓延下去,新时期文学悲剧思考已形成思潮。站在各自的支点上,感受悲剧的人生和张扬适应现实、改造现实的意志和理性精神,这样的文学作品,无疑能够扣动时代的心弦。张承志、阿城能在文坛上留下久经不息的声响,诚然,如同许多评论家指出的那样,他们把文学引向了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向何处去的思考,契合了席卷中国思想界各个领域的文化热趋向,我们想进一步指出,他们的文学思考完成着艺术思考向人的生存领域的过渡,引发了潜伏着的一个民族强烈感受到了,欲言又止的生命悲剧意识。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悲剧精神,使多磨多难的人生具备一定的意义,引起悲剧意识觉醒的人们极大的关注。较之同时代的作家,张承志、阿城的思考尤为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生命悲剧意识 当代文坛 中西文化 命运 悲剧情绪 悲剧精神 王一生 天人合 女记者
下载PDF
论巴金小说的悲剧美 被引量:2
3
作者 贾玉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6期66-71,共6页
论巴金小说的悲剧美贾玉民还是在1932年,巴金发表了最令人读之沉痛的中篇小说《砂丁》以后,他的一些朋友认为他的作品“忧郁”太多、太重,希望他更多地去写“光明”。巴金感谢他们的好意,但也进一步申明自己的创作态度与意图:... 论巴金小说的悲剧美贾玉民还是在1932年,巴金发表了最令人读之沉痛的中篇小说《砂丁》以后,他的一些朋友认为他的作品“忧郁”太多、太重,希望他更多地去写“光明”。巴金感谢他们的好意,但也进一步申明自己的创作态度与意图:他并不是害怕反动政府的迫害而不敢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小说 悲剧意识 巴金研究 杜大心 无政府主义 《寒夜》 封建家族制度 悲剧 悲剧情绪 人生悲剧
下载PDF
庄中带谐 相映成趣——郭沫若历史悲剧中的喜剧情节穿插 被引量:1
4
作者 何益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30-35,共6页
郭沫若解放前所写的历史剧都是悲剧,其中绝大部分是表现崇高壮美的悲壮剧,塑造的主人公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悲剧形象。然而有趣的是,在这些悲剧或悲壮剧中,都不同程度地穿插了喜剧乃至闹剧情节,把幽默风趣、诙谐滑稽的喜剧气氛融入庄重严... 郭沫若解放前所写的历史剧都是悲剧,其中绝大部分是表现崇高壮美的悲壮剧,塑造的主人公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悲剧形象。然而有趣的是,在这些悲剧或悲壮剧中,都不同程度地穿插了喜剧乃至闹剧情节,把幽默风趣、诙谐滑稽的喜剧气氛融入庄重严峻的悲剧,形成了以庄为本,庄中带谐相映成趣的艺术风格,别有一番情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情节 郭沫若 悲剧情节 喜剧因素 映成 喜剧性 历史悲剧 观众 悲剧情绪 节奏
下载PDF
论明清家庭家族长篇小说的悲剧文化精神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0-103,共4页
明清家庭家族类题材长篇小说的流变包含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意蕴,体现着小说创造主体深切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心态,揭示了封建社会后期整个社会处于没落状态的悲凉的时代氛围。结合社会、文化等背景,正确把握小说创造主体的创作心态,深入剖... 明清家庭家族类题材长篇小说的流变包含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意蕴,体现着小说创造主体深切关注社会现实的创作心态,揭示了封建社会后期整个社会处于没落状态的悲凉的时代氛围。结合社会、文化等背景,正确把握小说创造主体的创作心态,深入剖析家庭家族长篇小说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浓重的悲剧文化精神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家族长篇小说 明清小说 悲剧社会情绪 背景文化 主体意识
下载PDF
索尔·贝娄小说的悲喜情绪趋向
6
作者 包鹏程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6期99-101,共3页
情绪是某种情境的生成物,它同人的身体反映共同构成小说的情绪结构。贝娄作为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以后美国最富代表性的作家,抓住美国文明的深层因素并深刻剖析人的内心世界,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悲喜情绪。他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有着充分的自我意... 情绪是某种情境的生成物,它同人的身体反映共同构成小说的情绪结构。贝娄作为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以后美国最富代表性的作家,抓住美国文明的深层因素并深刻剖析人的内心世界,以此来表现人物的悲喜情绪。他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有着充分的自我意识,他们都有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极其尴尬,因此总是处于狂躁、焦虑、惊恐等情绪状态。他们以其特有的价值观念同社会固有的观念进行较量,并且以自身的情绪作为渲泄口,他们拼命地挣扎但愈挣扎愈显得他们滑稽,愈显得渺小和无能,愈显得凝重。轻松的沉重,含泪的微笑,双重情绪因素共同支配着人物,使人物在欢腾中走进黑暗,在黑暗中期盼着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贝娄 情绪小说 悲喜 赫索格 喜剧性 悲剧情绪 情绪结构 情绪状态 悲剧精神 悲悯感
下载PDF
徘徊于此岸和彼岸之间——白先勇的宗教情绪对《台北人》的渗透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玉伟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36-38,80,共4页
研究白先勇与宗教文化的契合关系 ,是解读《台北人》的一个重要视角。白先勇一方面揭示了世界的偶然和人生的悲惨 ,另一方面又试图探寻事物发展的真相 ,借助宗教诠释历史和人生 ,揭示种种神秘法则在人生中的作用。然而现时的际遇和传统... 研究白先勇与宗教文化的契合关系 ,是解读《台北人》的一个重要视角。白先勇一方面揭示了世界的偶然和人生的悲惨 ,另一方面又试图探寻事物发展的真相 ,借助宗教诠释历史和人生 ,揭示种种神秘法则在人生中的作用。然而现时的际遇和传统的纠缠使白先勇没能最终走向大彻大悟 ,他始终苦苦徘徊于此岸和彼岸之间 ,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台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小说《台北人》宗教情绪悲剧意识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歌月亮原型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永升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1年第2期13-16,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涉月诗词甚多,并形成一个关于月亮的意象群,而这些意象大都或多或少的濡染着几许孤寂和哀愁。本文将借助神话资料,通过对月亮原型的考察,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 原始思维 涉月诗词 月亮原型 悲剧情绪 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诗歌
下载PDF
悲剧:人类的共同情感(摘要)
9
作者 王旻 《红楼梦学刊》 1988年第4期257-261,共5页
将作家一己之私的痛苦转化成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无疑昭示着对文学本性的接近。这正是许多优秀古典作品在如今的读者心中,虽然审美情绪已经历了悠远的历程。
关键词 神仙道化剧 红楼梦 贾宝玉 人类情感 普遍意义 主要表现 悲剧情绪 现实人生 圆形结构 现实世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