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悲剧生命的心灵之音——李煜、晏几道、秦观词词心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蒋晓城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7,共4页
本文分析词心理论 ,从词心的情感意蕴、情感的形成以及抒情取向三个层面比较考察李煜、晏几道、秦观的词作。在情感意蕴上 ,后主词的亡国之恨、小山词的伤逝之痛、少游词的身世之悲是其词词心个性。在情感的形成与抒情取向上 ,缺失性情... 本文分析词心理论 ,从词心的情感意蕴、情感的形成以及抒情取向三个层面比较考察李煜、晏几道、秦观的词作。在情感意蕴上 ,后主词的亡国之恨、小山词的伤逝之痛、少游词的身世之悲是其词词心个性。在情感的形成与抒情取向上 ,缺失性情感体验和真实深切是其词词心共性。从词心比较的视角揭示出三词人创作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 晏几道 秦观 悲剧生命 情感体验
下载PDF
悲剧生命体验与沈从文小说形式——兼论“沈从文文体”〈上〉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源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41-45,共5页
沈从文悲剧生命体验的发生深深扎根在湘西人的悲剧天性和他个人的经历之中。他“乡下人”的人性理想使他在表现一系列痛苦、失望的情感的时候,不仅获得了理性的支撑,而且使他逐渐酝酿成熟了种种精致、妙合天然的艺术形式。本文旨在从审... 沈从文悲剧生命体验的发生深深扎根在湘西人的悲剧天性和他个人的经历之中。他“乡下人”的人性理想使他在表现一系列痛苦、失望的情感的时候,不仅获得了理性的支撑,而且使他逐渐酝酿成熟了种种精致、妙合天然的艺术形式。本文旨在从审美的层次,深入地分析沈从文悲剧情感的丰富复杂的文体形式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湘西 生命体验 悲剧生命 文体形式 人性 艺术形式 “乡下人” 审美形态 理性
下载PDF
冷峭:柳宗元审美情趣和悲剧生命的结晶 被引量:5
3
作者 尚永亮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53-56,共4页
冷,谓其色调清冷;峭,谓其骨力峭拔;峭拔的骨力和清冷的色调紧相揉合,构成了柳氏游记诗文乃至其他众多作品的典型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柳宗元特别偏爱冷峭并着力追求的结果。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柳宗元明确提出了自... 冷,谓其色调清冷;峭,谓其骨力峭拔;峭拔的骨力和清冷的色调紧相揉合,构成了柳氏游记诗文乃至其他众多作品的典型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柳宗元特别偏爱冷峭并着力追求的结果。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柳宗元明确提出了自己为文的标准:“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参之《离骚》以致其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游记诗文 风格 山水游记 意象 悲剧精神 柳氏 作品 小石潭记 悲剧生命
下载PDF
浅论张爱玲的悲剧生命意识与悲剧文化心态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文娟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94-97,共4页
张爱玲是一个悲观气质很重的作家。尽管她在小说中,常以一种清醒到近乎冷酷的态度来俯视乱世人生;但是,透过她的叙述可以窥视现代市民群混乱无助的精神世界,以及弥漫于作品中几乎一成不变的悲凉氛围,读者似可感受到,作家心灵中的阴影无... 张爱玲是一个悲观气质很重的作家。尽管她在小说中,常以一种清醒到近乎冷酷的态度来俯视乱世人生;但是,透过她的叙述可以窥视现代市民群混乱无助的精神世界,以及弥漫于作品中几乎一成不变的悲凉氛围,读者似可感受到,作家心灵中的阴影无时不在作品中游荡。本文试对创作主体的悲剧生命意识与悲剧文化心态做一个探索性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剧生命意识 悲剧文化 悲观气质 《倾城之恋》 悲剧 小说 作品 香片 无力感
下载PDF
论郁达夫小说的悲剧生命意识
5
作者 方文 《江苏社会科学》 1988年第Z2期68-70,共3页
一郁达夫碰上了一个大时代:天才者众人倾慕;伟大者登高一呼;而更多的人在经验了所谓“个性解放”之后,深深感到没有权力的悲哀。于是队伍分化,积极入世者或归顺强权,或致力革命;消极遁世者神追先祖,返归“竹林”;
关键词 郁达夫小说 悲剧生命意识 个性解放 早期小说 自我 非理性 积极入世 理性生命 自由意识 大时代
下载PDF
乱世人生止乎苍凉——张爱玲悲剧生命意识初探
6
作者 马晓宇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7-78,共2页
"悲剧生命意识"一直伴随着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始终,深深地渗透在其作品之中。她以第三者的立场,用理智、冷静的态度俯看乱世人生,窥探现代市民群混乱无助的精神世界。张爱玲的悲剧生命意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荒凉。"荒凉&... "悲剧生命意识"一直伴随着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始终,深深地渗透在其作品之中。她以第三者的立场,用理智、冷静的态度俯看乱世人生,窥探现代市民群混乱无助的精神世界。张爱玲的悲剧生命意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荒凉。"荒凉"之源与其身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其生命意识的悲剧色彩呈现在多种不同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家世背景 悲剧生命意识
下载PDF
从张爱玲自恋自审创作倾向看其悲剧生命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丽贞 《武陵学刊》 1998年第1期36-40,共5页
本文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文本解读,首先指出其创作中明显的自恋自审倾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具体从三个层面切入,分析探讨了张爱玲作品对特定历史时代和文化困境中普遍人生的悲剧性理解,认为其形式本体独具审美内涵,其生命意识独具文化... 本文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文本解读,首先指出其创作中明显的自恋自审倾向,然后在此基础上具体从三个层面切入,分析探讨了张爱玲作品对特定历史时代和文化困境中普遍人生的悲剧性理解,认为其形式本体独具审美内涵,其生命意识独具文化意味,并已达到了历史、人性、哲学等方面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自恋 自审 青春视角 女性抒写 失落者心态 悲剧生命意识
全文增补中
女性生命悲剧的形象展示——《史记·吕太后本纪》新解读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佰玲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1-64,共4页
司马迁作《吕太后本纪》的旨归 :不是着意刻画一个凶狠、狭隘的女主形象 ,而是揭示像吕后这样的女性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 ,以求达到鉴今的目的 ;同时指出司马迁对吕后精神世界的审视有其自身与历史的局限性 ,探索了隐藏在至高无上的皇权... 司马迁作《吕太后本纪》的旨归 :不是着意刻画一个凶狠、狭隘的女主形象 ,而是揭示像吕后这样的女性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 ,以求达到鉴今的目的 ;同时指出司马迁对吕后精神世界的审视有其自身与历史的局限性 ,探索了隐藏在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心狠手辣的表象背后的吕后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生命悲剧 吕后
下载PDF
余华:生命悲剧的冷峻凝视——论余华小说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学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余华作为小说家的最突出特色是对生命悲剧的深切领悟。他是一个激进的怀疑主义者,能够将现代主义文学范式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之中,穿透世界的繁华、庄重,揭示生存的阴郁、黑暗和苦难是他的擅长。《十八岁出门远行》呈现了余华小说的典... 余华作为小说家的最突出特色是对生命悲剧的深切领悟。他是一个激进的怀疑主义者,能够将现代主义文学范式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之中,穿透世界的繁华、庄重,揭示生存的阴郁、黑暗和苦难是他的擅长。《十八岁出门远行》呈现了余华小说的典型结构:世界的暴力本质及人的生命悲剧。起初,这种结构以血腥、暴力为轴心,从《活着》到《兄弟》却将这种结构表现得更丰富、复杂。余华的意义就在于把这种现代主义文学结构融入中国新文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生命悲剧 怀疑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范式
下载PDF
从思维方式看屈原生命悲剧的人性深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耕滋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屈原的生命精神是个体与社会绝对统一的绝对集体主义,具有"无我"的"准宗教"性。这种"准宗教"性的生命精神具有走向悲剧的必然性,因为其将知性思维推上了"形而上学"的极端。"知性思维"... 屈原的生命精神是个体与社会绝对统一的绝对集体主义,具有"无我"的"准宗教"性。这种"准宗教"性的生命精神具有走向悲剧的必然性,因为其将知性思维推上了"形而上学"的极端。"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一样,也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性把握世界及自身的思维方式,是人的"知性理性"的具体展开,是人性被激发起来的一种存在状态。因此,屈原因其知性思维方式而促成的生命悲剧不是浅层次上的生死观问题,而是在人性层面上显示出来的深度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思维方式 生命悲剧 人性深度
下载PDF
生命的悲剧意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时晓丽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48-150,共3页
关键词 西方悲剧理论 现代悲剧 传统悲剧 生命悲剧意识 生命悲剧意识 莎士比亚 悲剧冲突 叔本华 精神力量 内心冲突
下载PDF
论老舍的生命悲剧意识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云贵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6-49,共4页
老舍的生命悲剧意识是在宣传生命悲剧的东西方哲学和宗教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其文学形态主要体现为类似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创作。其生命悲剧意识不仅是丰富系统的,并且也是深刻独到的。
关键词 老舍 生命悲剧意识 文学形态
下载PDF
追求不朽的悲怆———李贺诗歌中的生命悲剧意识解读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敏 万春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4-26,61,共4页
李贺诗歌中强烈的生命的悲剧意识体现了李贺作为一个短命诗人的终极痛苦———追求不朽的悲怆。正是这种近乎绝望的悲怆,使李贺弹奏出了与众不同的曲调,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悲剧诗人。
关键词 李贺 诗歌 生命悲剧意识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装台》中刁顺子生命悲剧成因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军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5-89,共5页
长篇小说《装台》的主人公刁顺子,是一个依靠装台维持全家生计的底层人物。他不仅是一个富有组织领导能力、依靠苦力创业致富的人,而且是一个重情义、有担当、懂体贴、乐善好施的人。但他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家庭婚姻等诸多变故与不幸。小... 长篇小说《装台》的主人公刁顺子,是一个依靠装台维持全家生计的底层人物。他不仅是一个富有组织领导能力、依靠苦力创业致富的人,而且是一个重情义、有担当、懂体贴、乐善好施的人。但他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家庭婚姻等诸多变故与不幸。小说通过对其不幸生活的深层展陈,揭示了社会转型期流俗价值观如何摧毁吞噬底层人物身上的可贵品质,使我们体验到现代化进程中人性善恶的剧烈博弈,而其中迸射出的强烈德性光辉,将成为滋育我们生命成长的向善能量与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底层人物 生命悲剧
下载PDF
论陶渊明的生命悲剧意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郝凤彩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3-87,共5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的生命悲剧意识 ,即 :隐遁的悲剧性体验、深沉的孤独意识、生之思索与死之悲哀。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未真正体味到臆想中的自由 ,生活的艰辛 ,无边的孤独 ,对世俗的无望的关注 ,对宇宙自然永恒无限性的感悟...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的生命悲剧意识 ,即 :隐遁的悲剧性体验、深沉的孤独意识、生之思索与死之悲哀。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未真正体味到臆想中的自由 ,生活的艰辛 ,无边的孤独 ,对世俗的无望的关注 ,对宇宙自然永恒无限性的感悟以及对生死的思索 ,使他深深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助与悲哀。陶渊明的选择无疑是带有悲剧性的。但其生命的坚韧性与人格的崇高性恰好构成了后世文人遵从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悲剧意识 隐遁 孤独 思索 悲哀
下载PDF
生命的悲剧感及调适——论张爱玲40年代创作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明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7-34,共8页
张爱玲的创作描绘了普通人尴尬卑琐的生存状态 ,表达了她对人生、时代和现代文明的悲剧性体验 :“荒凉世界中的荒凉人生”。她认同接受生命的荒凉虚无 ,并采取人生审美化、生活艺术化欣赏玩味世俗生活 ,放逐理想主义、理性 ,在趣味式戏... 张爱玲的创作描绘了普通人尴尬卑琐的生存状态 ,表达了她对人生、时代和现代文明的悲剧性体验 :“荒凉世界中的荒凉人生”。她认同接受生命的荒凉虚无 ,并采取人生审美化、生活艺术化欣赏玩味世俗生活 ,放逐理想主义、理性 ,在趣味式戏剧式写作中将浓郁的悲剧感诗意化审美化。童年的不幸生活 ,成年遭遇的战乱及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中国传统的乐生文化心态都使她将悲剧感审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悲剧 荒凉感 调适 感性沉迷 生活艺术化
下载PDF
生命悲剧的启示录——对《红楼梦》女性文化视野的解读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瑞霞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0-23,46,共5页
如果以女性文化视野解读《红楼梦》,可以发现曹雪芹以独特的生命体验,面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社会现实,通过对荣、宁两府及诸多女性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女性群体形象、贾宝玉女性化形象的塑造,揭示... 如果以女性文化视野解读《红楼梦》,可以发现曹雪芹以独特的生命体验,面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社会现实,通过对荣、宁两府及诸多女性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女性群体形象、贾宝玉女性化形象的塑造,揭示一群女性凄美的命运,表达了对女娲所处的远古女性世界纯真生存境遇的寻觅、呼唤、回归,从而透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构建了一个寻觅女性世界的理想家园,而这一家园却永远失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生命悲剧 女性文化视野 女性及女性化形象
下载PDF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鲁迅的生命悲剧与庄子思想的联系
18
作者 王学谦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3-176,共4页
鲁迅的生命悲剧体验不仅浸透着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思想,而且也与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即庄子悲剧精神具有密切联系。庄子的"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与鲁迅对人生的困境、悲苦的体验非常相似。个人与社会总体秩序往往处于矛盾、冲突之中... 鲁迅的生命悲剧体验不仅浸透着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思想,而且也与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即庄子悲剧精神具有密切联系。庄子的"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与鲁迅对人生的困境、悲苦的体验非常相似。个人与社会总体秩序往往处于矛盾、冲突之中,个体生命往往被社会所吞没;个体生命之间也存在着对抗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庄子 生命悲剧
下载PDF
历史皱褶处的生命悲剧——论师陀对于生命存在的追问与探询
19
作者 陈晨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09,共5页
尽管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但师陀往往超越了人与时代之冲突中的生活悲剧本身,而走入对"生命"本身的悲剧的观照,直接抵达对存在本身的探询和追问。不论是无力抵抗命运的孤寂情绪,还是对时间与存在的哲学思考、对理想生命形... 尽管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但师陀往往超越了人与时代之冲突中的生活悲剧本身,而走入对"生命"本身的悲剧的观照,直接抵达对存在本身的探询和追问。不论是无力抵抗命运的孤寂情绪,还是对时间与存在的哲学思考、对理想生命形式的探求,师陀对于生命存在的追问与探询蕴涵着真正现代意味的孤独、忧惧,表现出对人类生存的洞察和对生存苦难的神圣关怀,正是这一切,使得师陀的作品远远超越了时代,具有了深刻的现代人文内涵和真正的诗性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生命悲剧 生命存在
下载PDF
不同银幕风格 共同生命悲剧——评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20
作者 柴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7,共2页
影片构思、角色定位、画面风格这三个角度,是分析《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商业大片的重要切入点。影片用浓郁的中国味儿背景,在黄红暖色主调中层层铺垫,采取重复、平行蒙太奇、象征和隐喻多种电影手法,将祥和的重阳佳节浸染成血雨腥风的... 影片构思、角色定位、画面风格这三个角度,是分析《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商业大片的重要切入点。影片用浓郁的中国味儿背景,在黄红暖色主调中层层铺垫,采取重复、平行蒙太奇、象征和隐喻多种电影手法,将祥和的重阳佳节浸染成血雨腥风的皇室悲剧,在金碧辉煌的画面中演绎出一幕如菊般灿烂的生命狂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生命悲剧 画面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