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与悲剧——论《阿Q正传》的连环画改编
1
作者 李洪华 高毅月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9,共14页
鲁迅的《阿Q正传》自发表以来,先后被改编成10余种版本连环画。小说原著主要由阿Q的生活片段连缀而成,缺少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贯穿前后的中心线索,这对于以故事性和通俗化见长的连环画而言,既增加了改编的难度,也带来了一定的开放性。不... 鲁迅的《阿Q正传》自发表以来,先后被改编成10余种版本连环画。小说原著主要由阿Q的生活片段连缀而成,缺少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贯穿前后的中心线索,这对于以故事性和通俗化见长的连环画而言,既增加了改编的难度,也带来了一定的开放性。不同时代语境下的改编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按照生活经验和艺术规律进行了再创造,用不同的艺术方式以图释文,为沉默的国民塑形,再现了旧中国底层民众不幸与不争的悲剧,描绘了旧时代沉滞的乡村图景,对于原著的大众传播和经典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连环画改编 以图释文 魂灵与
下载PDF
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牢笼意象探析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2
作者 张丹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3期196-198,共3页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该作品刻画了没落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的悲剧一生,她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日益扭曲的自我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小说中的三个牢笼意象--家庭牢...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该作品刻画了没落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的悲剧一生,她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及日益扭曲的自我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小说中的三个牢笼意象--家庭牢笼,社会牢笼和艾米丽的自我牢笼--无一不在禁锢并消耗着着艾米丽的身体和灵魂,使她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被囚禁者的身份,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牢笼 社会牢笼 自我牢笼
下载PDF
从叔本华理论透视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人生悲剧
3
作者 宋艳梅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电影《包法利夫人》展示了主人公艾玛的人生悲剧。传统的人生悲剧成因分析大多聚焦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与人物自身因素。本文尝试运用叔本华理论,透视艾玛人生悲剧中虚荣悲剧、欲望悲剧和婚姻悲剧的成因及内容。虚荣悲剧指艾玛因自身的... 电影《包法利夫人》展示了主人公艾玛的人生悲剧。传统的人生悲剧成因分析大多聚焦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与人物自身因素。本文尝试运用叔本华理论,透视艾玛人生悲剧中虚荣悲剧、欲望悲剧和婚姻悲剧的成因及内容。虚荣悲剧指艾玛因自身的虚荣心被克里斯太、里昂和马奎斯等肇祸人利用而债台高筑、爱情扭曲。欲望悲剧指艾玛因曾随丈夫参加过一次贵族举办的舞会与狩猎这一偶然事件而引发她长期痛苦和抑郁。婚姻悲剧指艾玛与包法利性格不同、行为各异而导致家破人亡。本文由此呼吁当代人树立量入为出型消费观、理想与现实平衡的欲望观和情感与责任并重的婚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玛 虚荣 欲望 婚姻 启示
下载PDF
全球治理中气候环境资源面临的“公地悲剧”——基于国际法视角的对策分析
4
作者 禄德安 张亚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全球治理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全球公域问题正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气候环境资源作为全球公域的一部分,也正面临着严重的“公地悲剧”。全球气候环境资源开发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和国际社会主体责任与实践的不规范,导致... 在全球治理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全球公域问题正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气候环境资源作为全球公域的一部分,也正面临着严重的“公地悲剧”。全球气候环境资源开发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和国际社会主体责任与实践的不规范,导致气候变暖、碳排放量超标等一系列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安全的环境问题频发。全球公域问题作为全球治理的一部分,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在当前以国际法为规则秩序的国际框架下,可以从国际法制度规范层面、责任划分层面、主体实践层面进一步丰富完善国际法体系,为各国有效参与全球气候环境治理,提供多边协作平台和行为规范准则,同时也要正视国际法在解决全球气候环境资源所面临的“公地悲剧”问题中的成效有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公域 全球治理 公地 国际法 气候环境资源
下载PDF
《红楼梦》:人类史上融悲剧与史诗于一体的最美小说
5
作者 洪迪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红楼梦》属于地久天长的地球村里的全人类。在两个半世纪红内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其现实主义的基底与因情而幻的变形相统一的特创的情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途径,更进而切实评价其为人类史上融悲剧与史诗于一体的伟大的最美小说。
关键词 《红楼梦》 情幻现实主义 史诗 最美小说
下载PDF
小说《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悲剧成因探析
6
作者 刘小英 李涛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51-55,共5页
美国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讲述的是西方宗教禁欲主义压制下的爱情悲剧。男主人公牧师丁梅斯代尔与有夫之妇海斯特·白兰犯通奸罪,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丁梅斯代尔选择一条自我惩罚的救赎之路。霍桑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 美国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讲述的是西方宗教禁欲主义压制下的爱情悲剧。男主人公牧师丁梅斯代尔与有夫之妇海斯特·白兰犯通奸罪,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丁梅斯代尔选择一条自我惩罚的救赎之路。霍桑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亦是心理分析小说的开拓者,他从社会、道德和心理三个层面探析了丁梅斯代尔从罪恶走向灵魂解脱的艰难痛苦的内心演变历程,进而追寻了主人公长达七年的漫长救赎之路的成因。作者借用丁梅斯代尔的悲剧人生发出了对宗教压抑气氛的控诉以及对人性解放的呼吁,同时也揭示了加尔文清教派的狭隘性和它的精神统治对人们心灵的蹂躏和摧残,使读者对清教徒道貌岸然的虚伪本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梅斯代尔 《红字》 爱情 禁欲主义 自我救赎
下载PDF
《麦克白》的心理时间与悲剧性分析
7
作者 崔澍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期23-25,共3页
在《麦克白》这部悲剧作品中,莎士比亚深度挖掘了人性与权力的纠葛,展示了英国中世纪人物的悲剧潜意识心理,以及超现实主义的女巫、鬼魂等离奇因素。为了凸显作品的戏剧性,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巧妙运用了心理时间手法,以此解读麦克白在心... 在《麦克白》这部悲剧作品中,莎士比亚深度挖掘了人性与权力的纠葛,展示了英国中世纪人物的悲剧潜意识心理,以及超现实主义的女巫、鬼魂等离奇因素。为了凸显作品的戏剧性,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巧妙运用了心理时间手法,以此解读麦克白在心理时间旅程中的心理幻想表现和人性悲剧特征。本文就从麦克白的心理时间表现和悲剧心理特征两个层面深入挖掘麦克白的人性本质,共同感受这部伟大戏剧作品中的人性黑暗与莎翁作品的文学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白》 心理时间 时间弹性 剧心理 病态表现
下载PDF
离开大地的安泰——科利奥兰纳斯悲剧的当代启示
8
作者 陈传斌 何环英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228-231,共4页
《科利奥兰纳斯》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最后一部关于古罗马历史的悲剧。文章从戏剧文本入手,揭示科利奥兰纳斯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他的脱离群众。离开民众的科利奥兰纳斯就如离开大地的安泰,失去了力量之源。随后,文章进一步分析指出他的名门... 《科利奥兰纳斯》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最后一部关于古罗马历史的悲剧。文章从戏剧文本入手,揭示科利奥兰纳斯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他的脱离群众。离开民众的科利奥兰纳斯就如离开大地的安泰,失去了力量之源。随后,文章进一步分析指出他的名门贵族身世、母亲扭曲的家教、骄傲自大的性格、彪悍勇猛的才干又是导致他脱离群众的原因。由此启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吸取科利奥兰纳斯失败的教训,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泰 科利奥兰纳斯 启示
下载PDF
海明威小说的悲剧色彩
9
作者 刘文现 《河北画报》 2024年第16期175-177,共3页
欧内斯特·海明威,一位以其简洁而强烈的文风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常常以战争、爱情、勇气和失落为主题。在探究海明威小说的深层内涵时,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浓厚悲剧色彩。无论是《太阳照常升起》中对“迷失... 欧内斯特·海明威,一位以其简洁而强烈的文风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他的作品常常以战争、爱情、勇气和失落为主题。在探究海明威小说的深层内涵时,我们不可忽视的是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浓厚悲剧色彩。无论是《太阳照常升起》中对“迷失的一代”的描绘,还是《永别了,武器》中对于爱情与战争交织的无奈,抑或是《老人与海》中对于孤独和失败的深刻反思,海明威的小说似乎总是以一种无法逃避的宿命感和悲观主义来笼罩人物的命运。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人类在面对无情现实时的脆弱和挣扎,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于生活本质的深邃思考。通过分析海明威小说中的悲剧元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位文学巨匠如何通过文字捕捉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悲欢离合,以及他如何在悲剧的阴影中探寻人类坚韧不拔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小说 色彩
下载PDF
《哈姆雷特》中的女性角色的悲剧成因
10
作者 裴秀萍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第4期190-192,共3页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自莎士比亚创作以来,已有几百年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伟大悲剧在当时的读者和评论家眼里都极其重要,原因在于这部作品是莎士比亚对自己时代的一种表达。《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剧作家...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自莎士比亚创作以来,已有几百年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伟大悲剧在当时的读者和评论家眼里都极其重要,原因在于这部作品是莎士比亚对自己时代的一种表达。《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戏剧揭露了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歌颂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和反抗精神,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剧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主要有王后、奥菲莉娅等。她们身上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人性特点,有其自身的悲剧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女性角色
下载PDF
生命的悲剧意识:关于“苦”的符号学漫谈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红兵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38-44,113,共8页
从符号学的视角看,悲剧意识赋予生命中的种种痛苦以意义,由此将这些苦“识别为”并“创造成”悲剧经验。悲剧现象可以从“历苦”(经验)、“知苦”(理解/阐释)、“述苦”(表征/再现)三个方面加以理解。这三个方面的划分,是以悲剧现象作... 从符号学的视角看,悲剧意识赋予生命中的种种痛苦以意义,由此将这些苦“识别为”并“创造成”悲剧经验。悲剧现象可以从“历苦”(经验)、“知苦”(理解/阐释)、“述苦”(表征/再现)三个方面加以理解。这三个方面的划分,是以悲剧现象作为意义生成的具体例子而做出的。举凡意义生成,均发生在相对独立的个体身上,个体作为意义的主体和生成场而存在。“苦”与“消苦”的努力,也只能在主体上完成。因为符号活动,主体在意义生成的过程中,面临着“双重符号悖论”。但符号活动并非生命唯一必要的标准属性。对这一问题的反思,能够为理解生命的悲剧意识提供一个独特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意识 精神安适 符号学 意义释放 城市歌谣 《大梦》
下载PDF
“反公地悲剧”视角下的社区更新方法探索
12
作者 秦梦迪 童明 肖扬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社区中不仅存在空间资源过度利用的“公地悲剧”,也存在空间资源利用不足的“反公地悲剧”,但对社区中的反公地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目前还缺少深入的研究。从反公地悲剧的视角出发,解释社区更新中不同类型的反公地问题,指出产权治理是克服... 社区中不仅存在空间资源过度利用的“公地悲剧”,也存在空间资源利用不足的“反公地悲剧”,但对社区中的反公地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目前还缺少深入的研究。从反公地悲剧的视角出发,解释社区更新中不同类型的反公地问题,指出产权治理是克服反公地悲剧的核心途径,可以促进社区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上海市徐汇区华富社区更新的案例中,探索了基于产权治理的社区更新方法,碎片化空间低效利用的反公地问题被识别出来,并通过产权治理将更新权、使用权和运营权进行整合,实现碎片化空间的统筹利用,为当地居民和单位提供了更优质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党建引领的基层民主协商强化了互信关系和集体意识,促进了产权主体之间的协作,但空间增值利益在产权主体之间的再分配机制仍相对模糊,对集体共识的达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更新 反公地 产权整合 基层民主协商
下载PDF
笑着的悲剧:《摸彩》中“笑”的潜在含义
13
作者 何晓敏 韦虹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73-78,共6页
《摸彩》是美国现代小说家雪莉·杰克逊的代表作。该小说问世之后因在主题和情节上强烈的反常理倾向而饱受争议。小说文本用了颇多笔墨提到了“笑”,这些笑往往被赋予除了单纯面部表情外的意义,也是小说悲剧性的折射。本文试图以特... 《摸彩》是美国现代小说家雪莉·杰克逊的代表作。该小说问世之后因在主题和情节上强烈的反常理倾向而饱受争议。小说文本用了颇多笔墨提到了“笑”,这些笑往往被赋予除了单纯面部表情外的意义,也是小说悲剧性的折射。本文试图以特里·伊格尔顿的幽默不协调论、幽默释放论和幽默优越论分析小说中“笑”的三层潜在含义:不协调感的回应、精神压力的释放和优越感的反击,并由此窥见雪莉·杰克逊独特的写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莉·杰克逊 《摸彩》
下载PDF
索尔·贝娄小说中的悲剧意识研究
14
作者 马雯婷 张宁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20-125,共6页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因其对小知识分子荒诞生存的精彩书写被冠以荒诞派作家的头衔。贝娄作品深刻的时代思想烙印,整体上浸润着西方文学源远流长的悲剧意识。西方文学家热衷于悲剧的创作,悲剧主人公们在苦难和压力下不甘于沉沦为“...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因其对小知识分子荒诞生存的精彩书写被冠以荒诞派作家的头衔。贝娄作品深刻的时代思想烙印,整体上浸润着西方文学源远流长的悲剧意识。西方文学家热衷于悲剧的创作,悲剧主人公们在苦难和压力下不甘于沉沦为“末人”,而是奋起反抗,以其崇高壮美的奋斗历程宣示其作为命运的主人的英雄气概。笔者撷取《洪堡的礼物》《赫索格》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三部经典作品,分析人物塑造和情节展开的表现手法,品读作家看似平淡的叙事语言之下深藏的悲剧意识,挖掘其作品悲剧意识的源头,为贝娄作品的研读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意识 索尔·贝娄 《洪堡的礼物》 《赫索格》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公地悲剧:内涵要义、发生机理和治理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纪超 《图书馆研究》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是公共图书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的公共资源被滥用、被破坏的现象由来已久,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公地悲剧”的特征,且已经成为制约效能提升的关键因素。依据经济学、管理学中公共物品的相关理论尝试阐... 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是公共图书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公共图书馆的公共资源被滥用、被破坏的现象由来已久,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公地悲剧”的特征,且已经成为制约效能提升的关键因素。依据经济学、管理学中公共物品的相关理论尝试阐述和解释这种现象,指出根源在于服务资源具备公共物品的基本属性、公共图书馆的制度失位以及“理性”用户的自利行为。认为优化资源建设、适当建立排他性、构建信用评价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培育公共精神是适宜的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服务效能 公共物品 公地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公地悲剧”解释
16
作者 裴姣姣 王柏利 《武术研究》 2024年第6期41-44,47,共5页
太极拳是人类生活实践的文明成果,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养生价值、育人价值等,体现其价值是太极拳的存在意义。随着产业化发展,太极拳的价值也不断被挖掘,经济价值的凸显也将太极拳推向产业发展浪潮中,这不仅使利益... 太极拳是人类生活实践的文明成果,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养生价值、育人价值等,体现其价值是太极拳的存在意义。随着产业化发展,太极拳的价值也不断被挖掘,经济价值的凸显也将太极拳推向产业发展浪潮中,这不仅使利益主体与利益个体的诉求多元化,也导致太极拳资源体系出现“公地悲剧”现象。由于太极拳作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特殊属性,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视角,对太极拳保护中问题的表现特征以及保护现象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核心是多方利益主体诉求之间的矛盾,导致不断内耗资源,然而,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管理对太极拳村落开发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唤醒太极拳内在动力保护机制是现阶段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公地剧”
下载PDF
论阿瑟·米勒戏剧的悲剧意识——以《推销员之死》和《都是我的儿子》为例
17
作者 徐鑫烨 王钢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1期3-5,共3页
《推销员之死》与《都是我的儿子》是阿瑟·米勒中期戏剧创作的代表作品,两部作品均讲述了社会大背景下的家庭冲突,其中反复出现的社会环境叙事与家庭叙事体现了戏剧背后的社会悲剧观、家庭悲剧观以及个人悲剧观,展现了米勒戏剧创... 《推销员之死》与《都是我的儿子》是阿瑟·米勒中期戏剧创作的代表作品,两部作品均讲述了社会大背景下的家庭冲突,其中反复出现的社会环境叙事与家庭叙事体现了戏剧背后的社会悲剧观、家庭悲剧观以及个人悲剧观,展现了米勒戏剧创作中的悲剧意识。笔者通过对米勒戏剧中悲剧意识的研究,探究戏剧的社会功能以及道德教化作用,揭示其背后所体现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戏剧 剧意识
下载PDF
以尼采“超越‘个体化原理’”解构曹禺悲剧——以《原野》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轶栋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3-5,共3页
尼采对“个体化原理”的进一步超越,赋予“狄奥尼索斯”形态,个体遵循生命本真、徜徉意志。《原野》直观而富有冲击力地展现悲剧创作的内部灵魂,也渗透了超越“个体化原理”的思想。本文对人物分析、戏剧手法和情节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 尼采对“个体化原理”的进一步超越,赋予“狄奥尼索斯”形态,个体遵循生命本真、徜徉意志。《原野》直观而富有冲击力地展现悲剧创作的内部灵魂,也渗透了超越“个体化原理”的思想。本文对人物分析、戏剧手法和情节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曹禺诠释了尼采“超越‘个体化原理’”的思想,对于悲剧的创作而言,是良性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个体化原理”超越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悲剧的三重审美快感
19
作者 卢宏亮 蒋宸 《合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2-117,144,共7页
中国古典悲剧选择以“弱者”作为悲剧人物,通过表现“弱者”在道德上的正义性、无辜性、利他性,展现悲剧人物在邪恶势力前永不低头的抗争精神、在绝境中永不放弃的追求精神、在大义前崇高的献身精神,并以此凸显出悲剧的崇高感。由于文... 中国古典悲剧选择以“弱者”作为悲剧人物,通过表现“弱者”在道德上的正义性、无辜性、利他性,展现悲剧人物在邪恶势力前永不低头的抗争精神、在绝境中永不放弃的追求精神、在大义前崇高的献身精神,并以此凸显出悲剧的崇高感。由于文化传统中具有的乐天知命的乐观精神、惩恶扬善的道德精神与哀而不伤的审美追求,因此中国古典悲剧往往以混合式关目、滑稽性的场面、团圆化结局调和悲剧感。中国古典悲剧的生命力感是在生死之中产生的,这种生命力感既蕴含着对抗死亡的求生意志,又包含着坦然面对死亡和超越死亡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快感 崇高感 剧感 生命力感
下载PDF
漂泊、孤独与死亡——《一个旅行推销员之死》的悲剧式解读
20
作者 李雪莲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被誉为“美国文坛契诃夫”的美国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在她的第一篇短故事《一个旅行推销员之死》中展现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普通民众的悲惨遭遇。故事中的旅行推销员鲍曼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式人物:他孑然一身、漂泊无依、辛勤工作... 被誉为“美国文坛契诃夫”的美国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在她的第一篇短故事《一个旅行推销员之死》中展现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普通民众的悲惨遭遇。故事中的旅行推销员鲍曼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式人物:他孑然一身、漂泊无依、辛勤工作十四年,最终却死在道路上。鲍曼的死亡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他自身悲剧性格使然。本文将从德国剧作家莱辛的悲剧理论视角剖析《一个旅行推销员之死》中悲剧性故事情节、悲剧性人物性格以及悲剧性净化,从而深入地解读鲍曼死亡的根源以及该故事的悲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旅行推销员之死》 剧性情节 剧性性格 剧性净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