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悲哀原则的逻辑秩序
1
作者 谢柏梁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7-84,共8页
中国人对于悲哀苦痛的感受和反应 ,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悲剧性意蕴以及中国悲剧的思想根源 ,似乎都可以上溯到先秦思想中有关悲哀情感控制的一些基本命题。作为基本存在方式 ,悲哀原则以时间、空间和一定的度量 ,形成悲而有时、悲而有地和... 中国人对于悲哀苦痛的感受和反应 ,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悲剧性意蕴以及中国悲剧的思想根源 ,似乎都可以上溯到先秦思想中有关悲哀情感控制的一些基本命题。作为基本存在方式 ,悲哀原则以时间、空间和一定的度量 ,形成悲而有时、悲而有地和悲而有节的外部规定性。其内在根源乃是主体人格情感三大依据 ,即由人生的悲哀导致恻隐之心的形成 ,由道德的悲哀导致是非羞恶感的形成 ,由理想的悲哀导致浩然之气的养护。从悲哀原则的基本存在方式 ,引申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精神 ;从人格情感的塑造 ,进而讨论哭泣之哀、吊者大悦的审悲心理的形式 ;把人格情感和存在方式两者结合起来 ,再归纳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的艺术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素 悲哀原则 存在方式 主体人格 审美形态 艺术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