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先秦悲哀原则的逻辑秩序
- 1
-
-
作者
谢柏梁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学院
-
出处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7-84,共8页
-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悲剧美学史>(编号 2 0 0 3Bwy0 0 4)
-
文摘
中国人对于悲哀苦痛的感受和反应 ,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悲剧性意蕴以及中国悲剧的思想根源 ,似乎都可以上溯到先秦思想中有关悲哀情感控制的一些基本命题。作为基本存在方式 ,悲哀原则以时间、空间和一定的度量 ,形成悲而有时、悲而有地和悲而有节的外部规定性。其内在根源乃是主体人格情感三大依据 ,即由人生的悲哀导致恻隐之心的形成 ,由道德的悲哀导致是非羞恶感的形成 ,由理想的悲哀导致浩然之气的养护。从悲哀原则的基本存在方式 ,引申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精神 ;从人格情感的塑造 ,进而讨论哭泣之哀、吊者大悦的审悲心理的形式 ;把人格情感和存在方式两者结合起来 ,再归纳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的艺术哲学。
-
关键词
先素
悲哀原则
存在方式
主体人格
审美形态
艺术哲学
-
Keywords
the Pre-Qin dynasties
the principle of grievance
the form of existence
the subjective character
the form of aesthetics
art philosophy
-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