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湖满地一渔翁:论杜甫《秋兴八首》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岸峰
《关东学刊》
2016年第10期33-55,共23页
历来有关杜甫《秋兴八首》的诠释可谓汗牛充栋,却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将在前贤的基础上,尝试对此连章组诗的思想、结构以及其在七律发展上的突破及其地位作进一步的论述。
关键词
杜甫
悲秋传统
凋伤意识
结构
七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毛泽东的秋风词
2
作者
刘汾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5年第3期7-9,共3页
秋是一年中寒暑代易的季节,也往往寓意着人生的盛极衰来,所以悲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传统。即使是政治家的秋诗,也带有浓重的悲凉色彩。可是毛泽东的两首秋风词,却表现出与过去的诗作截然不同的风貌。
关键词
毛泽东
秋风词
悲秋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一首当代诗歌看中国文学中的“伤时”母题
3
作者
来华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0-131,共2页
当代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其深刻卓绝之处,就在于它揭示了中国人“集体无意识”中的“伤时原型”,又一次表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伤时”母题。不少学者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存在着一个“悲秋”传统。但是,“悲秋”的外延小,...
当代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其深刻卓绝之处,就在于它揭示了中国人“集体无意识”中的“伤时原型”,又一次表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伤时”母题。不少学者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存在着一个“悲秋”传统。但是,“悲秋”的外延小,而“伤时”的外延大;“悲秋”是现象,“伤时”是本质。因此,对中国文学史上的“悲秋”传统,应准确地名之为“伤时”传统。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这一大无奈中,不能“伤时”,也就不能“惜时”;必有“伤时”之痛,方有“惜时”之心,方能“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这正是中国文学传统中“伤时”母题的积极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伤时”母题
“
悲秋
”
传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悲落叶于劲秋——浅谈悲秋文学
4
作者
马迎国
《群文天地》
2012年第10期174-174,共1页
文章试图从创作心理,创作模式,悲秋意象等方面简要分析悲秋文学的形成机制,构成要素,丰富内涵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悲秋
意象
悲秋
文学
悲秋传统
原文传递
题名
江湖满地一渔翁:论杜甫《秋兴八首》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岸峰
机构
香港大学
出处
《关东学刊》
2016年第10期33-55,共23页
文摘
历来有关杜甫《秋兴八首》的诠释可谓汗牛充栋,却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将在前贤的基础上,尝试对此连章组诗的思想、结构以及其在七律发展上的突破及其地位作进一步的论述。
关键词
杜甫
悲秋传统
凋伤意识
结构
七律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毛泽东的秋风词
2
作者
刘汾
机构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文史系
出处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5年第3期7-9,共3页
文摘
秋是一年中寒暑代易的季节,也往往寓意着人生的盛极衰来,所以悲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传统。即使是政治家的秋诗,也带有浓重的悲凉色彩。可是毛泽东的两首秋风词,却表现出与过去的诗作截然不同的风貌。
关键词
毛泽东
秋风词
悲秋传统
Keywords
Mao Zedong
Qiufeng Ci
tradition of sorrowful Qiu
分类号
A841.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一首当代诗歌看中国文学中的“伤时”母题
3
作者
来华强
机构
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0-131,共2页
文摘
当代诗人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其深刻卓绝之处,就在于它揭示了中国人“集体无意识”中的“伤时原型”,又一次表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伤时”母题。不少学者指出,在中国文学史上,存在着一个“悲秋”传统。但是,“悲秋”的外延小,而“伤时”的外延大;“悲秋”是现象,“伤时”是本质。因此,对中国文学史上的“悲秋”传统,应准确地名之为“伤时”传统。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这一大无奈中,不能“伤时”,也就不能“惜时”;必有“伤时”之痛,方有“惜时”之心,方能“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认,过乐观之生活”,这正是中国文学传统中“伤时”母题的积极意义所在。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伤时”母题
“
悲秋
”
传统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悲落叶于劲秋——浅谈悲秋文学
4
作者
马迎国
机构
西安市东方中学
出处
《群文天地》
2012年第10期174-174,共1页
文摘
文章试图从创作心理,创作模式,悲秋意象等方面简要分析悲秋文学的形成机制,构成要素,丰富内涵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悲秋
意象
悲秋
文学
悲秋传统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湖满地一渔翁:论杜甫《秋兴八首》
陈岸峰
《关东学刊》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毛泽东的秋风词
刘汾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由一首当代诗歌看中国文学中的“伤时”母题
来华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悲落叶于劲秋——浅谈悲秋文学
马迎国
《群文天地》
201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