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长江三峡与悲秋文学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瞿明刚
-
机构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156-158,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中国悲感文化研究>(06CGWHIOYB)
-
文摘
长江三峡是悲秋的文学主题和时间悲情的原发地、多发地、绝响地。宋玉的《九辩》以心物同构模式和社会、人生、自然的巨大悲剧内涵开启悲秋的主题和传统,宋玉也成为真正的"言秋之祖","宋玉悲秋"也成为重要的文学典故。长江三峡的悲秋主题在汉魏六朝即已扩为宏响,至唐代杜甫《秋兴八首》和《登高》而达到高潮。
-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悲秋主题
悲秋文学
宋玉悲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国古代悲秋文学中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陈雪萍
-
机构
中南大学铁道校区
-
出处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3期95-97,共3页
-
文摘
与西方在宗教安慰中消除对死亡的恐惧不同 ,中国古代文人士子以建功立业达到对死亡的超越。悲秋文学以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苦难为核心 ,以忧惧生命短暂为外在形式表达了古代文人的生命观 ,反映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伦理价值观念对文人生命意识的深刻影响。
-
关键词
悲秋文学
生命意识
中国
古代
天人合一
伦理价值观
-
Keywords
sentimental
literature
life consciousness
value accomplishment.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秋声赋》与中国古代悲秋文学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金东
-
出处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6-38,共3页
-
文摘
中国古代悲秋文学是抒情主体以我观物、以情悟秋的生命颤动,欧阳修的《秋声赋》就是其中极富美学意义的篇什.它以秋声为发端,摹声绘状,钩史抒怀,纵论秋害,表现了对人类短暂生命的喟叹,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蕴含着深刻而久远的忧患意识.无疑,这一切都以中国古代悲秋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关键词
文学观象
悲秋文学
抒情主体
以情悟秋
忧患意识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楚辞与悲秋文学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杨兴华
-
出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71-74,共4页
-
-
关键词
悲秋文学
《湘夫人》
《楚辞集注》
《湘君》
《九辩》
《楚辞》
屈原
《悲回风》
感情基调
继承与发展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悲落叶于劲秋——浅谈悲秋文学
- 5
-
-
作者
马迎国
-
机构
西安市东方中学
-
出处
《群文天地》
2012年第10期174-174,共1页
-
文摘
文章试图从创作心理,创作模式,悲秋意象等方面简要分析悲秋文学的形成机制,构成要素,丰富内涵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影响。
-
关键词
悲秋
意象
悲秋文学
悲秋传统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悲秋意识初探
被引量:14
- 6
-
-
作者
尚永亮
-
机构
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31-38,共8页
-
文摘
悲秋意识是构成中国古代文人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层面。与偏重于社会政治领域的忧患意识不尽相同,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与人的生命本身紧相关联。悲秋意识的核心是生命现象与自然运行的双向同构感应在人心中引起的深刻颖悟,具体表现为人对自身生命的忧恐、悲叹、把握和思考。质言之,悲秋意识即包含了深刻的时间观念的生命意识,在它的背后,深隐着中国古代文人亲和自然、肯定自我、重视生命的价值定向。
-
关键词
悲秋意识
中国古代文人
时间观念
中国古代文学
忧患意识
生命悲叹
生命意识
心理结构
悲秋文学
重要层面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宇宙图式与生命悲感——欧阳修《秋声赋》的文化阐释
- 7
-
-
作者
瞿明刚
周婷
-
机构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
诸暨中学暨阳分校
-
出处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8-42,共5页
-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金项目"中国悲感文化研究"(06CGWH10YB)成果之一
-
文摘
欧阳修的《秋声赋》成为悲秋文学之典范,基于其背后巨大的文化内涵——由阴阳五行学说建构而成的宇宙图式思维模式。欧阳修借助这个传统思维方式为自己的悲秋心理做了理性而客观的解释,从而使《秋声赋》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生命悲感。
-
关键词
宇宙图式
生命悲感
阴阳五行
悲秋文学
-
Keywords
universe schema
sadness of life
Yin and Yang
literature about lamentations of autumn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屈原作品中的秋意象
- 8
-
-
作者
李爱琴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
-
出处
《船山学刊》
2013年第4期61-64,共4页
-
文摘
本文从古代楚国的自然环境因素、屈原流放的地域特点以及其作品中体现出的意象来看屈原创作的悲秋文学主题。从整个文学情境的创作来看,屈原在作品中体现的主要情感基调是愁闷怨愤,而愁闷怨愤之情的体现与自然时节气候之变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多以秋季的荒凉景象作为文章内在的情感变化线索,使其有独特的秋天愁闷意象的文学特色。这种倾向不断发展与演变,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种悲秋文学意识。
-
关键词
楚辞
屈原
悲秋文学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